袁世凯出山后虽决定段祺瑞接管驻山海关第六镇并主持关外军事,中枢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派出了良弼协助段祺瑞处置清廷后背暴露的严峻局势。
良弼立足于军事解决第十八镇——如今的蒙山军北方军。良弼从陆军部选了一批参谋,其中就有军令司参谋处长蔡锷及参谋段永清。
这个时候不愿意离开中枢关键岗位的段永清无奈,只能跟随段祺瑞、良弼以及蔡锷前往山海关,准备跟随第六镇出关东进,巩固不稳定的奉天。
8月10日,段祺瑞、良弼一行抵达第六镇,顺利接管指挥权。段祺瑞的到来并未引起第六镇军官的不满,相反,因为段氏在北洋的资历以及段祺瑞个人品质的高尚,第六镇对段祺瑞接掌指挥权很是高兴,包括卸下了担子的赵国贤。
赵国贤详细汇报了第六镇的备战情况。根据中枢指令,第十一协已集结关外之高岭驿,第十二协正在临榆集结,估计再有两日即可完成。
因为在路上,良弼与段祺瑞并未获悉德州战役已经打响的消息,倒是在榆关的赵国贤得到了山东开战的消息。
段祺瑞对第六镇的集结速度不满,同时,对关外战况一无所知的现状也令他感到揪心,敌军究竟有多少兵?现在到了哪里?竟是一问三不知!他对良弼说,“局势危急,我意先带第十一协前出奉天,稳定局势,你留在榆关,督促十二协迅速完成集结,随后东进。”
良弼同意了。因为袁世凯已展开了中枢期待已久的对山东的攻击,良弼情绪很好。笑着对段祺瑞说,“芝泉兄不愧是国之干城,危难见英雄。等袁慰庭平定山东,我意先调回一个镇解决关外。然后再图江南。大局可期。”
段祺瑞却没有良弼那样乐观。他于8月11日正式出发,带领十一协两个步标及炮兵、骑兵各一个营。离开了高岭驿,向锦州前进了。
蔡锷与段永清均跟随良弼留在了榆关第六镇司令部。
这天榆关下了冷雨,天气已经转凉了。晚饭后,蔡锷约了段永清出来散步。“文白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啊。”
“蔡处长玩笑了。”段永清一直觉得蔡锷怀疑自己的身份。
“都写在你脸上呢。下午足足看了一个钟头的山东地图,是担心蒙山军山东军挡不住袁慰庭吗?”蔡锷微笑道。
“可不能开这样的玩笑,我当然是企盼袁大人旗开得胜啊。”段永清心里一惊,脑子里飞速盘算着自己是不是在哪里露了破绽?
“文白!何必紧张若斯?我倒觉得,若是山东军布阵得当,将主力集结于德州硬抗,袁慰庭未必讨得了好。当年在彰德以及第五镇南下湘赣。我是亲眼见识了山东兵训练之精良的。若是论弹药之充足,山东尤在北洋之上!如今中枢急匆匆向国外购买,怕是来不及呢。人家可是有自己的兵工厂!”
“处长,您为什么觉得北洋四镇仍拿不下山东?”段永清拼命压制内心滋长的恐惧。
“很简单啊。”蔡锷一笑。“我手下十几个参谋,留意全局的只有你一人,关外是你业务所系,但山东你肯定研究的很充分了。据说山东军编了两个师,按照掌握的山东军之编制,他们采取的是三三制,光是第六师就有三旅之众,每旅三团就是九个步兵团!相比于袁慰庭四镇十六个团,并不相差多少。而且,德州一隅,怕是展不开四镇大军,次第投入兵力,必将减弱兵力之优势。而地形呢,德州可以凭籍运河地障,这也是防守一方的优势。若是论山东其他方面,如民众之组织,物资之充沛,怕是胜于北洋呢。嘿嘿,前些日子你向我索要山东之计划,可是要向蒙山军提供吗?”
段永清脸色剧变,下意识便去摸腰间,手枪却没有戴出来。
“嘿嘿,”蔡锷将段永清的神态看在眼里,冷笑一声,“文白兄可是要杀人灭口?在这军营之内,你便是杀了蔡某,难道你能逃出去?”
段永清镇静下来,觉得自己还是太稚嫩了,“处长您想哪儿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蔡锷拍拍段永清肩膀,“文白,之所以约你出来,是因为一些话不能在里面讲。其实,三年前,龙谦率第五镇南下湘赣,我就跟他一同待过一段时间。在一个叫毛家铺的村子,我俩曾秉烛夜谈,其情其景,宛如昨日。龙谦曾力邀我到第五镇任职,我却没有答应。不过,那时我就很服气龙谦了,认定推翻满清重建国家者,非此人莫属。”
蔡锷目光幽幽,似在回忆着往事,“龙谦知道我的秘密,我却安然在满清中枢度过了后来的时光,足见龙谦之气度。虽说他再未派人联络于我。文白,我曾在八年前跟随黄兴武装反清,这个秘密,知道的人却不多。龙谦拉拢于我,我那时并未下定决心,虽然我承认龙谦治军海内独步,第五镇早已是宇内强军第一了。但是后来,我才认定可以救中国者,非龙谦莫属。到了现在,你还不肯坦承自己的身份吗?”
段永清长长舒了口气,“蔡处长,您何以怀疑我是蒙山军的人?”
“若是论北洋对蒙山军之了解,我若是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你身上有太多的蒙山军的影子,甚至连敬礼的姿势都一样。不过,除了我,没人发现这点。所以,你不必紧张。还有,那天你说你去探视你生病的母亲了,我了解过了,你母亲根本就没有病!老太太没有跟你提起吗?”
“她,她老人家只说是有个官长来过……”
“那就是我!你跟我要北洋在山东的部署,我就知道你是蒙山军的人。”蔡锷严肃起来,“在你将情报转出去后,袁大人的攻击就困难了。认知情报对于军队重要性的,还要说是你家龙大帅。我估计过,即便袁某人夺下德州。也无力攻取济南了。山东打成胶着,这盘棋北洋已经输了大半,如果关外再出乱子,我看龙谦甚至用不着他的江南主力就可以击败北洋了。怎么。到现在你还不信我?”
“不敢。蔡处长您认为我军在关外将如何应对?”
“这个却难。最妙的是等第六镇进抵奉天附近时奉天发生兵变。后路又被断绝,那样。只凭着留守京师的混成第一协无论如何不能守卫京师,只能从山东撤军。那样的话,别说与龙谦在武昌争雄,便是京师也难保了。而且。由于关东出事,清廷连撤往热河的可能都没有了……”
“那,如何才能使二十镇生变?”
“张绍曾和吴禄贞!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他们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也枉称士官三杰了。”
蔡锷与蒋方震、张孝准被称为陆士三杰,这个传说曾被蔡锷公开否认。北洋高层对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蔡锷并不算重视,否则就不会不让他下去带兵了。但张绍曾和吴禄贞也有三杰之称。却是段永清第一次听说,不过,蔡锷没有跟他解释,段永清也没问。
“如果你有办法与北面取得联系。一定要将消息传过去。昔日你家龙大帅曾说最痛恨内战了,损耗的都是国防力量。这个话我可一直没忘!不要朝张绍曾的部队开打,派人联系他们,你不成,必须有鲁山的亲笔信方好。”
“这却难了,如果在京师,我尚有办法……”说到这里,段永清总算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难怪你不愿意前来。这样吧,我来想办法。”蔡锷皱眉道。
蔡锷尚未想出如何将段永清派回京师,奉天已经乱了。就在他们谈话的第二天,良弼带了十二协以及镇台直属队出了榆关,进抵到高岭驿,前面传来了段祺瑞的紧急军报,说12号奉天发生兵变!张作霖自铁岭回防奉天的部队突然袭击了第二十镇司令部,张绍曾被扣,吴禄贞生死不明,三十九协部队已经失控,奉天彻夜枪声不息,唐绍仪跟张绍曾一样,不知下落,估计是被叛军所俘。
这真是晴天霹雳!良弼立即懵了,饶是他畅晓军事,一时间也想不出挽救危局的妙计来!显然,张作霖这个反复无常的土匪头子见势不妙,转投新主了!
良弼征求蔡锷的意见,蔡锷压下心底的疑惑,竟然说,“先让十一协停下吧?贸然出击,万一陷入伏击就麻烦了。”
这时要么坚定东进收复奉天,要么断然收兵回来,将第六镇集结于榆关一线,凭险挡住鲁山部向关内的突击,怎么能停在锦州一线观望呢?
不过,蔡锷随后给出了理由,“大人,锦州乃连接关内外之咽喉,地位极为重要。如果我军就此退出关外,大人如何向朝廷交代?如果贸然东进,敌情不明(确实至今未获鲁山部准确情报),实在是太危险了呀。”
当时段永清就在现场,听到这里,确认自己这位上司确实是心向蒙山军了。
良弼虽然认为蔡锷之言有理,但出于愤怒,并未采纳蔡锷的意见,他深知奉天失陷,关外局势即不可为,直隶将成为战场!如果鲁山大军西进,一个榆关是挡不住的,敌人可以从其他口子进来,当年连皇太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难道三百年后却没人想得到?身为满人的良弼五内俱焚,大叫道,“老子跟他们拼了!传令十二协加速前进,十一协继续东进,消灭张作霖,将奉天给老子夺回来!”
段祺瑞可不这样想。自从接收到三十九协的溃散的骑兵,段祺瑞就知道奉天不保了!第六镇成为京师北方对着鲁山北方军的唯一主力,如果第六镇折损在奉天一带,还打什么山东!还打什么武昌会战的主意?!
十一协在锦州蹲下了,前出的二十一标又被段祺瑞喊了回来。一直等到良弼前来,段祺瑞也未拿定攻守的主意。他似乎忘记了袁世凯可是将关外军事全部托付他了!
良弼责问段祺瑞,为何停在锦州不动?段祺瑞的回答竟一如蔡锷,“敌情不明,不能贸然前进。”
良弼在中枢的地位不低,绝非段祺瑞可比。但在北洋军中,良弼的话可不如段祺瑞好使。段祺瑞不动,良弼生气发怒也罢,软言相求也好,段祺瑞硬是将第六镇主力停在了锦州!
事后推演,若是十一协勇猛前进,正与张作霖部混战的三十九协部队虽失去了张绍曾和吴禄贞两名主要指挥官,仍可以提振军心,奉天说不定会被段祺瑞收复,库存的大量武器弹药未必落在北方军之手。但段祺瑞在锦州的犹豫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时间,在铁岭获知消息的北方军前锋旅第二十五旅熊勋旅长认识田书榜,听了田书榜的报告,意识到奉天城有不战而下的可能后,当即挥军疾进,以求以战促变。8月14日凌晨,不顾疲劳的熊勋旅第七十三团已经进入奉天城郊与张作霖部取得了联系,三十九协部队闻听蒙山军已至,随即溃散逃亡。奉天不战而下——对于蒙山军北方军而言就是如此。
奉天事变再次敲响了满清的丧钟。统领南方军前进指挥所离开韶关向衡阳疾进的龙谦接报大喜,立即任命张作霖为北方军第十师师长并传令嘉奖张作霖部,命令张部就地休整补充,并承担掩护鲁山北方军主力西进的后路安全。
龙谦来自湘南的电报盛赞张作霖深明大义,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获得全军乃至全国的敬仰。
张作霖在奉天事变里虽然损失了一批骨干,但这一宝算是押对了!两年后全军整编,张作霖获得了国防军陆军中将军衔并再次得到提升。要知道,获得中将军衔的名单里可全是跟随龙谦十余年南征北战的蒙山军师长以上大将!
曾在大明湖畔劝说龙谦反清的吴禄贞死于“8.12”事变,他被深恨他的张作霖就地枪决了。张绍曾虽然活了下来但也失去了前程。谁相信他曾经与吴禄贞密谋举义反清呢?四十协这支被两个心向革命的将领统帅的部队被解散,余部(含被三十九协俘虏的官兵)被整编混编入北方军部队,他们中的军官根本就不知道吴协统和张统制曾计划带领他们反清建功。“8.12”事件余波未息,一直到十数年后仍有人替张绍曾与吴禄贞“翻案”,碍及张作霖的面子,国防军压下了他们的申诉,这件事直到五十年后才算有了相对公正的结论,但吴禄贞尸骨已朽,早已离开军伍转入商界的张绍曾也去世多年了。
这就是历史。容不得一丝的温情,谁手软谁就完蛋,谁下手慢谁就吃大亏。
良弼立足于军事解决第十八镇——如今的蒙山军北方军。良弼从陆军部选了一批参谋,其中就有军令司参谋处长蔡锷及参谋段永清。
这个时候不愿意离开中枢关键岗位的段永清无奈,只能跟随段祺瑞、良弼以及蔡锷前往山海关,准备跟随第六镇出关东进,巩固不稳定的奉天。
8月10日,段祺瑞、良弼一行抵达第六镇,顺利接管指挥权。段祺瑞的到来并未引起第六镇军官的不满,相反,因为段氏在北洋的资历以及段祺瑞个人品质的高尚,第六镇对段祺瑞接掌指挥权很是高兴,包括卸下了担子的赵国贤。
赵国贤详细汇报了第六镇的备战情况。根据中枢指令,第十一协已集结关外之高岭驿,第十二协正在临榆集结,估计再有两日即可完成。
因为在路上,良弼与段祺瑞并未获悉德州战役已经打响的消息,倒是在榆关的赵国贤得到了山东开战的消息。
段祺瑞对第六镇的集结速度不满,同时,对关外战况一无所知的现状也令他感到揪心,敌军究竟有多少兵?现在到了哪里?竟是一问三不知!他对良弼说,“局势危急,我意先带第十一协前出奉天,稳定局势,你留在榆关,督促十二协迅速完成集结,随后东进。”
良弼同意了。因为袁世凯已展开了中枢期待已久的对山东的攻击,良弼情绪很好。笑着对段祺瑞说,“芝泉兄不愧是国之干城,危难见英雄。等袁慰庭平定山东,我意先调回一个镇解决关外。然后再图江南。大局可期。”
段祺瑞却没有良弼那样乐观。他于8月11日正式出发,带领十一协两个步标及炮兵、骑兵各一个营。离开了高岭驿,向锦州前进了。
蔡锷与段永清均跟随良弼留在了榆关第六镇司令部。
这天榆关下了冷雨,天气已经转凉了。晚饭后,蔡锷约了段永清出来散步。“文白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啊。”
“蔡处长玩笑了。”段永清一直觉得蔡锷怀疑自己的身份。
“都写在你脸上呢。下午足足看了一个钟头的山东地图,是担心蒙山军山东军挡不住袁慰庭吗?”蔡锷微笑道。
“可不能开这样的玩笑,我当然是企盼袁大人旗开得胜啊。”段永清心里一惊,脑子里飞速盘算着自己是不是在哪里露了破绽?
“文白!何必紧张若斯?我倒觉得,若是山东军布阵得当,将主力集结于德州硬抗,袁慰庭未必讨得了好。当年在彰德以及第五镇南下湘赣。我是亲眼见识了山东兵训练之精良的。若是论弹药之充足,山东尤在北洋之上!如今中枢急匆匆向国外购买,怕是来不及呢。人家可是有自己的兵工厂!”
“处长,您为什么觉得北洋四镇仍拿不下山东?”段永清拼命压制内心滋长的恐惧。
“很简单啊。”蔡锷一笑。“我手下十几个参谋,留意全局的只有你一人,关外是你业务所系,但山东你肯定研究的很充分了。据说山东军编了两个师,按照掌握的山东军之编制,他们采取的是三三制,光是第六师就有三旅之众,每旅三团就是九个步兵团!相比于袁慰庭四镇十六个团,并不相差多少。而且,德州一隅,怕是展不开四镇大军,次第投入兵力,必将减弱兵力之优势。而地形呢,德州可以凭籍运河地障,这也是防守一方的优势。若是论山东其他方面,如民众之组织,物资之充沛,怕是胜于北洋呢。嘿嘿,前些日子你向我索要山东之计划,可是要向蒙山军提供吗?”
段永清脸色剧变,下意识便去摸腰间,手枪却没有戴出来。
“嘿嘿,”蔡锷将段永清的神态看在眼里,冷笑一声,“文白兄可是要杀人灭口?在这军营之内,你便是杀了蔡某,难道你能逃出去?”
段永清镇静下来,觉得自己还是太稚嫩了,“处长您想哪儿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蔡锷拍拍段永清肩膀,“文白,之所以约你出来,是因为一些话不能在里面讲。其实,三年前,龙谦率第五镇南下湘赣,我就跟他一同待过一段时间。在一个叫毛家铺的村子,我俩曾秉烛夜谈,其情其景,宛如昨日。龙谦曾力邀我到第五镇任职,我却没有答应。不过,那时我就很服气龙谦了,认定推翻满清重建国家者,非此人莫属。”
蔡锷目光幽幽,似在回忆着往事,“龙谦知道我的秘密,我却安然在满清中枢度过了后来的时光,足见龙谦之气度。虽说他再未派人联络于我。文白,我曾在八年前跟随黄兴武装反清,这个秘密,知道的人却不多。龙谦拉拢于我,我那时并未下定决心,虽然我承认龙谦治军海内独步,第五镇早已是宇内强军第一了。但是后来,我才认定可以救中国者,非龙谦莫属。到了现在,你还不肯坦承自己的身份吗?”
段永清长长舒了口气,“蔡处长,您何以怀疑我是蒙山军的人?”
“若是论北洋对蒙山军之了解,我若是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你身上有太多的蒙山军的影子,甚至连敬礼的姿势都一样。不过,除了我,没人发现这点。所以,你不必紧张。还有,那天你说你去探视你生病的母亲了,我了解过了,你母亲根本就没有病!老太太没有跟你提起吗?”
“她,她老人家只说是有个官长来过……”
“那就是我!你跟我要北洋在山东的部署,我就知道你是蒙山军的人。”蔡锷严肃起来,“在你将情报转出去后,袁大人的攻击就困难了。认知情报对于军队重要性的,还要说是你家龙大帅。我估计过,即便袁某人夺下德州。也无力攻取济南了。山东打成胶着,这盘棋北洋已经输了大半,如果关外再出乱子,我看龙谦甚至用不着他的江南主力就可以击败北洋了。怎么。到现在你还不信我?”
“不敢。蔡处长您认为我军在关外将如何应对?”
“这个却难。最妙的是等第六镇进抵奉天附近时奉天发生兵变。后路又被断绝,那样。只凭着留守京师的混成第一协无论如何不能守卫京师,只能从山东撤军。那样的话,别说与龙谦在武昌争雄,便是京师也难保了。而且。由于关东出事,清廷连撤往热河的可能都没有了……”
“那,如何才能使二十镇生变?”
“张绍曾和吴禄贞!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他们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也枉称士官三杰了。”
蔡锷与蒋方震、张孝准被称为陆士三杰,这个传说曾被蔡锷公开否认。北洋高层对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蔡锷并不算重视,否则就不会不让他下去带兵了。但张绍曾和吴禄贞也有三杰之称。却是段永清第一次听说,不过,蔡锷没有跟他解释,段永清也没问。
“如果你有办法与北面取得联系。一定要将消息传过去。昔日你家龙大帅曾说最痛恨内战了,损耗的都是国防力量。这个话我可一直没忘!不要朝张绍曾的部队开打,派人联系他们,你不成,必须有鲁山的亲笔信方好。”
“这却难了,如果在京师,我尚有办法……”说到这里,段永清总算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难怪你不愿意前来。这样吧,我来想办法。”蔡锷皱眉道。
蔡锷尚未想出如何将段永清派回京师,奉天已经乱了。就在他们谈话的第二天,良弼带了十二协以及镇台直属队出了榆关,进抵到高岭驿,前面传来了段祺瑞的紧急军报,说12号奉天发生兵变!张作霖自铁岭回防奉天的部队突然袭击了第二十镇司令部,张绍曾被扣,吴禄贞生死不明,三十九协部队已经失控,奉天彻夜枪声不息,唐绍仪跟张绍曾一样,不知下落,估计是被叛军所俘。
这真是晴天霹雳!良弼立即懵了,饶是他畅晓军事,一时间也想不出挽救危局的妙计来!显然,张作霖这个反复无常的土匪头子见势不妙,转投新主了!
良弼征求蔡锷的意见,蔡锷压下心底的疑惑,竟然说,“先让十一协停下吧?贸然出击,万一陷入伏击就麻烦了。”
这时要么坚定东进收复奉天,要么断然收兵回来,将第六镇集结于榆关一线,凭险挡住鲁山部向关内的突击,怎么能停在锦州一线观望呢?
不过,蔡锷随后给出了理由,“大人,锦州乃连接关内外之咽喉,地位极为重要。如果我军就此退出关外,大人如何向朝廷交代?如果贸然东进,敌情不明(确实至今未获鲁山部准确情报),实在是太危险了呀。”
当时段永清就在现场,听到这里,确认自己这位上司确实是心向蒙山军了。
良弼虽然认为蔡锷之言有理,但出于愤怒,并未采纳蔡锷的意见,他深知奉天失陷,关外局势即不可为,直隶将成为战场!如果鲁山大军西进,一个榆关是挡不住的,敌人可以从其他口子进来,当年连皇太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难道三百年后却没人想得到?身为满人的良弼五内俱焚,大叫道,“老子跟他们拼了!传令十二协加速前进,十一协继续东进,消灭张作霖,将奉天给老子夺回来!”
段祺瑞可不这样想。自从接收到三十九协的溃散的骑兵,段祺瑞就知道奉天不保了!第六镇成为京师北方对着鲁山北方军的唯一主力,如果第六镇折损在奉天一带,还打什么山东!还打什么武昌会战的主意?!
十一协在锦州蹲下了,前出的二十一标又被段祺瑞喊了回来。一直等到良弼前来,段祺瑞也未拿定攻守的主意。他似乎忘记了袁世凯可是将关外军事全部托付他了!
良弼责问段祺瑞,为何停在锦州不动?段祺瑞的回答竟一如蔡锷,“敌情不明,不能贸然前进。”
良弼在中枢的地位不低,绝非段祺瑞可比。但在北洋军中,良弼的话可不如段祺瑞好使。段祺瑞不动,良弼生气发怒也罢,软言相求也好,段祺瑞硬是将第六镇主力停在了锦州!
事后推演,若是十一协勇猛前进,正与张作霖部混战的三十九协部队虽失去了张绍曾和吴禄贞两名主要指挥官,仍可以提振军心,奉天说不定会被段祺瑞收复,库存的大量武器弹药未必落在北方军之手。但段祺瑞在锦州的犹豫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时间,在铁岭获知消息的北方军前锋旅第二十五旅熊勋旅长认识田书榜,听了田书榜的报告,意识到奉天城有不战而下的可能后,当即挥军疾进,以求以战促变。8月14日凌晨,不顾疲劳的熊勋旅第七十三团已经进入奉天城郊与张作霖部取得了联系,三十九协部队闻听蒙山军已至,随即溃散逃亡。奉天不战而下——对于蒙山军北方军而言就是如此。
奉天事变再次敲响了满清的丧钟。统领南方军前进指挥所离开韶关向衡阳疾进的龙谦接报大喜,立即任命张作霖为北方军第十师师长并传令嘉奖张作霖部,命令张部就地休整补充,并承担掩护鲁山北方军主力西进的后路安全。
龙谦来自湘南的电报盛赞张作霖深明大义,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获得全军乃至全国的敬仰。
张作霖在奉天事变里虽然损失了一批骨干,但这一宝算是押对了!两年后全军整编,张作霖获得了国防军陆军中将军衔并再次得到提升。要知道,获得中将军衔的名单里可全是跟随龙谦十余年南征北战的蒙山军师长以上大将!
曾在大明湖畔劝说龙谦反清的吴禄贞死于“8.12”事变,他被深恨他的张作霖就地枪决了。张绍曾虽然活了下来但也失去了前程。谁相信他曾经与吴禄贞密谋举义反清呢?四十协这支被两个心向革命的将领统帅的部队被解散,余部(含被三十九协俘虏的官兵)被整编混编入北方军部队,他们中的军官根本就不知道吴协统和张统制曾计划带领他们反清建功。“8.12”事件余波未息,一直到十数年后仍有人替张绍曾与吴禄贞“翻案”,碍及张作霖的面子,国防军压下了他们的申诉,这件事直到五十年后才算有了相对公正的结论,但吴禄贞尸骨已朽,早已离开军伍转入商界的张绍曾也去世多年了。
这就是历史。容不得一丝的温情,谁手软谁就完蛋,谁下手慢谁就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