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战役的失利给刚接手德军指挥权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当头一棒。
现在,兴登堡将注意力转回东线了。令法国人流干血的凡尔登战役也令德国人流干了血。为了挽救凡尔登战局而举行的,由英国人主导的索姆河攻势中德国算是赢家,伤亡比的计算足以证明这一点,但也给了德军巨大的创伤。结束了两场战役的西线三方都精疲力竭了,随着冬季的到来,鲁登道夫判断英法暂时不会举行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了。
从11月起,德军秘密向东线大批运兵。
索姆河战役增强了德军防守的信心。在充分构筑完整的防御体系后,德军一个师可以挡住英法军两个师的攻击而保证阵地不被突破,即使进攻方的炮兵是防守方的二倍也无济于事。而凡尔登战役则证明,进攻英法阵地取得如1914年夏季战局那样深远突破是极为困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训让德军最高决策层意识到,取胜这场战争唯一的希望在东线。
鲁登道夫认为,如果德军采取绝对的守势,可以从西线调出30~35个师用于东线。加上新组建的军团,可以策划在东线举行一次规模超过1915年的进攻了。
其实,在中国对同盟国宣战之前德军就策划东线战役了。兴登堡一上台,便着手实施鲁登道夫和霍夫曼筹划已久的波兰战役。战役的设想一如另一个时空的库尔斯克,两支部署在波兰“阳台”南北的德军相向行动。在华沙以东实现会师,合围波兰境内的大量俄军,然后兵锋从库尔兰指向彼得堡,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兴登堡的成名之战就是在东线打的,坦能堡战役早就了兴登堡的威名。但在德军内部,对于兴登堡这位老英雄却有着不同的评价。霍夫曼这位在东线造就了巨大名声的新锐将军认为兴登堡除了胸怀宽广之外不值一文,他曾对参观坦能堡战役遗址的记者说:这是司令官(兴登堡时任德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战前睡觉的地方,这是司令官战斗中间睡觉的地方,这是司令官战后睡觉的地方。言语间不无苛刻。
但兴登堡确有过人之处。此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神态安祥,从无惊慌失措。这其实是一个统帅难得的素质。另外。兴登堡对人宽容大度。展现了一般任少有的宽广胸怀,即便如鲁登道夫这样的天才人物对兴登堡也充满了敬意。有一件事足以证明兴登堡的为人,在1914年,柏林举行庆祝坦能堡大捷的游行会上。兴登堡的汽车被堵在了城外。面对不认识他的警察的教训。兴登堡这位坦能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竟能一笑而过,静静等待游行队伍通过后方才进城而绝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在凡尔登的战斗尚未结束时,接替法金汉执掌德军最高军事指挥权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对完美搭档已经在战略上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在目前情况下。德军不可能在西线获得决定性胜利以至于让法国投降。那么,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移兵东线,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解决俄国。
六月底,兴登堡召集德军东线主要指挥官们开了一个会,商讨了东线战役的计划。决定集中四个集团军展开波兰战役,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包围战击溃俄国。
俄国控制下的波兰像一个巨大的楔子楔入了东普鲁士和哈布斯堡之间,它有三面暴露在外。如果穿越时空回到另一个世界,很像在1943年春季随着“泥将军”的到来结束了拼死争斗的苏德南翼战线形成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那个巨大的突出部。
德军总参谋部制定的波兰战役的核心就是从南北两个方向相向突击以合围波兰境内的俄军西方面军部队。如果战役成功,将严重削弱俄军并且缩短战线,为第二阶段从库尔兰向彼得堡的攻击创造条件。
会后,兴登堡请德皇批准了战役计划。德军准备投入西线的战略预备队开始通过他们管理一流的铁路线秘密向东调动。
中国对德宣战并且派遣远征军赴俄参战并未成为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只是在会议结束时谈到了这个问题。鲁登道夫说,就让大炮教训忘恩负义的中国人吧,那些黄皮猴子愿意来送死,就让他们送死吧。
作风极为严谨的东线参谋长霍夫曼将军也认为中国人不足为虑。他不是轻视华军的战斗力,而是计算了中**队投放的速度,认为这支兵力不详的远征军无论如何也赶不上这次战役了。
出任德军军需总监(第一副总参谋长)的鲁登道夫将一个读者所熟悉的前德国将军交给了马克斯.霍夫曼作为其助手,他就是青岛守军最高指挥官斯特劳斯上校。霍夫曼向斯特劳斯上校详细了解了华军的情况。在给鲁登道夫的信函中说,斯特劳斯是德**队中少有的对中**队了解的人,他给我叙述了一段令我难以置信的传奇。我必须重新认识中国人了。的确,中国人早已证明了自己的脱胎换骨。日本曾击败了俄国,但却败给了中国。联想到我们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我认为两国颇有相似之处。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远大眼光领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成为我们的敌人是外交方面的严重失败。必须高度警惕中国的远征军了,它的危险程度超过了俄国人。
罗马尼亚战役证明了斯特劳斯的预言,也打乱了德国东线战役计划。中国远征军干脆利落地击败了法金汉,两个集团军十个师基本被歼灭了,逃回的官兵(包括阿茨和法金汉)不足4万人,全部的重武器丢失。大批的军资落在了中国人手里。法金汉在秋季取得的成果全部丧失了。甚至等不及援军的抵达。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罗马尼亚的得而复失才令人扼腕。它的影响是连锁的,且不说德国急需的罗马尼亚石油和粮食全部化为了泡影。对全局产生的不利影响才是致命的:保加利亚受到了威胁,因为奥匈帝国从意大利战线抽兵应对罗马尼亚危机,意大利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彼得堡为罗马尼亚的胜利召开了盛大的庆功会,摇摇欲坠的俄军士气无疑得到了提振。特别是最后一条,尽管尚无准确的情报,仍令鲁登道夫痛彻肺腑。
长期在东线作战的鲁登道夫承认,两年多的战争并未摧毁俄国。辽阔的战略纵深和无尽的人力资源保证了俄国不会因几次战役的失利就投降。用战争手段摧毁俄国是困难的。但不等于没有其他的方法。鲁登道夫比起霍夫曼来考虑政治因素更多一些。他是总体战的发明者。他总算发现了俄国的死穴。他从各个渠道汇总了俄军的现状。一些是情报部门提供的,一些来自对对俄军俘虏的审讯,还有一些是从中立国外交使团获得的。鲁登道夫汇总研究分析了这些情报,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俄国内部酝酿着深刻的危机。
危机的种子从日俄战争失败就种下了。1905年是第一次。罗曼诺夫王朝虽然平息那次骚乱。却并未彻底消除危机的因子,反而因战争而发酵了。战争的巨大消耗和俄军的惨重损失加重了危机,物资特别是粮食的匮乏军队、政府以及普通的民众对皇室的憎恨与日俱增。各种反对势力秘密团体加快了自己的步伐,他们已经将触角伸进了军队。懦弱的尼古拉二世找不到解决危机的方法,又缺少铁血的手段来剪除异己,在亲自担任俄军总司令后甚至连最常用视察军队授勋来提振士气都不用。
俄国爆发比1905年危机更严重的革命种子已经埋下了,只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鲁登道夫自认已经找到了,那就是流亡瑞士著书立说宣传暴力革命的伊里奇.弗拉基米尔——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灵魂人物。鲁登道夫认为,这个人就是引爆俄国内乱的关键因素,如果资助其巨额资金送其回国,其作用抵得上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军。在接掌事实上的总参谋长之后,鲁登道夫已经开始了联络伊里奇的工作。如果俄国再遭受一两次巨大的失败,必然引发国内的政治危机,与德国媾和便成为可能。一旦签署有利于德国的停战协定,德国就可以腾出被捆住的一只手,转而逼迫英法,在美国参战之前结束战争。
但中国人的加入打乱了鲁登道夫的步骤。甚至连策划的东线进攻的计划也必须调整了,他必须先顾及东南欧危机,确保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安全,大量的部队紧急通过奥匈帝国调给了马肯森以组织一道新的防线,防止中国人对保加利亚的冲击。好在中国人在鲁塞附近停下了脚步,给了自己急需的时间,真是谢天谢地。中国人还是差了些,换做自己,将以布加勒斯特为基地,不顾一切地冲向保加利亚腹地,将东南欧搅他个天翻地覆!
中国人没有那样做。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也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失去进攻力量了。他不相信那位用兵果敢的叶延冰将军看不到这一点,罗马尼亚战役已经证明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将军,其指挥能力不容怀疑,不在那个能干的勃鲁西洛夫之下。
11月初,情报证实罗马尼亚境内的中国远征军与俄军换防了,勃鲁西洛夫将军的第8集团军从中国人手里接管了布加勒斯特。谍报获悉勃鲁西洛夫对中国人停止进攻极为不满,勃鲁西洛夫与叶延冰将军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为此,俄军总参谋长亚力克希夫上将赶至前线调停中俄前线将领间的矛盾。或许中国人撤出罗马尼亚是亚力克希夫调停的结果。
现在怎么办?重新考虑攻击罗马尼亚还是继续进行执行波兰战役?如果将战局重点放在东南欧,那么就必须继续增加马肯森的兵力,波兰战役将无疾而终。相反,则必须加强克拉科夫方向的兵力,因为这个方向的进攻可能会遭遇中国远征军。不过,鲁登道夫并不认为中国人会再创造奇迹,罗马尼亚的失败再次证明法金汉是德国的罪人。中国人只有十几个师,充其量不过二三十万人的军队,不会构成波兰战役决定性的因素。
11月上旬,鲁登道夫接到中国人第二批部队入俄的消息后紧张起来,时间变的紧迫,不能听任中国人后续部队的源源抵达,那样将不得不重新计算波兰战役了。他在11月13日促使兴登堡做出了提前发起波兰战役的决定,抢在中国远征军生力军抵达之前实施进攻。
11月15日,兴登堡在柏林召集了一个有东线主要将领参加的会议,那位鄙视兴登堡的马克斯.霍夫曼在分析了东线局势后强烈要求利用勃鲁西洛夫主力换防的机会尽快实施波兰战役。理由是俄国人的西南战线出现了一个短期的空档,勃鲁西洛夫似乎盯住了保加利亚,他将第8集团军调到了罗马尼亚,使得俄国人的西南战线防御实力明显下降了,而中国人似乎与俄国人起了龌蹉,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会议重新研讨了总体作战计划,决定从东普鲁士和克拉科夫两个方向发起相向攻击。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在西南,经过加强的德军第11集团军从克拉科夫向卢布林发起突击,击败勃鲁西洛夫的西南方面军主力,并牢牢吸住中国远征军,为从东普鲁士进攻的北翼主力创造条件,第二阶段的重点将置于北翼,由德军第8集团担纲主力的北翼铁钳将直指华沙,与南翼德军在华沙——卢布林方向合拢钳口,一举将俄军西方面军主力歼灭于波兰平原。
德军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兵力集结需要时间。兴登堡从总预备队和西线调向东线总计达24个师,其中4个师调往了保加利亚,预计参加波兰战役的新锐部队正在集结中,因为要瞒过协约国的谍报网,部队调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制造了一系列假象以欺骗对手。霍夫曼提出的在11月20日发起攻击的计划存在很多困难。就在柏林军事会议尚未定案之时,勃鲁西洛夫指挥在罗马尼亚的两个集团军发起了向保加利亚的进攻。其接管中国人成果的第8集团军从南发起攻击,东面的第9集团军和罗马尼亚军队也发起了强渡多瑙河的行动,对马肯森部队构成了压力。
这个消息令柏林的军事巨头们欣喜若狂。这简直太妙了,勃鲁西洛夫的行动为德军波兰战役的实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未完待续。。)
现在,兴登堡将注意力转回东线了。令法国人流干血的凡尔登战役也令德国人流干了血。为了挽救凡尔登战局而举行的,由英国人主导的索姆河攻势中德国算是赢家,伤亡比的计算足以证明这一点,但也给了德军巨大的创伤。结束了两场战役的西线三方都精疲力竭了,随着冬季的到来,鲁登道夫判断英法暂时不会举行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了。
从11月起,德军秘密向东线大批运兵。
索姆河战役增强了德军防守的信心。在充分构筑完整的防御体系后,德军一个师可以挡住英法军两个师的攻击而保证阵地不被突破,即使进攻方的炮兵是防守方的二倍也无济于事。而凡尔登战役则证明,进攻英法阵地取得如1914年夏季战局那样深远突破是极为困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训让德军最高决策层意识到,取胜这场战争唯一的希望在东线。
鲁登道夫认为,如果德军采取绝对的守势,可以从西线调出30~35个师用于东线。加上新组建的军团,可以策划在东线举行一次规模超过1915年的进攻了。
其实,在中国对同盟国宣战之前德军就策划东线战役了。兴登堡一上台,便着手实施鲁登道夫和霍夫曼筹划已久的波兰战役。战役的设想一如另一个时空的库尔斯克,两支部署在波兰“阳台”南北的德军相向行动。在华沙以东实现会师,合围波兰境内的大量俄军,然后兵锋从库尔兰指向彼得堡,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兴登堡的成名之战就是在东线打的,坦能堡战役早就了兴登堡的威名。但在德军内部,对于兴登堡这位老英雄却有着不同的评价。霍夫曼这位在东线造就了巨大名声的新锐将军认为兴登堡除了胸怀宽广之外不值一文,他曾对参观坦能堡战役遗址的记者说:这是司令官(兴登堡时任德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战前睡觉的地方,这是司令官战斗中间睡觉的地方,这是司令官战后睡觉的地方。言语间不无苛刻。
但兴登堡确有过人之处。此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神态安祥,从无惊慌失措。这其实是一个统帅难得的素质。另外。兴登堡对人宽容大度。展现了一般任少有的宽广胸怀,即便如鲁登道夫这样的天才人物对兴登堡也充满了敬意。有一件事足以证明兴登堡的为人,在1914年,柏林举行庆祝坦能堡大捷的游行会上。兴登堡的汽车被堵在了城外。面对不认识他的警察的教训。兴登堡这位坦能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竟能一笑而过,静静等待游行队伍通过后方才进城而绝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在凡尔登的战斗尚未结束时,接替法金汉执掌德军最高军事指挥权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对完美搭档已经在战略上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在目前情况下。德军不可能在西线获得决定性胜利以至于让法国投降。那么,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移兵东线,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解决俄国。
六月底,兴登堡召集德军东线主要指挥官们开了一个会,商讨了东线战役的计划。决定集中四个集团军展开波兰战役,用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包围战击溃俄国。
俄国控制下的波兰像一个巨大的楔子楔入了东普鲁士和哈布斯堡之间,它有三面暴露在外。如果穿越时空回到另一个世界,很像在1943年春季随着“泥将军”的到来结束了拼死争斗的苏德南翼战线形成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那个巨大的突出部。
德军总参谋部制定的波兰战役的核心就是从南北两个方向相向突击以合围波兰境内的俄军西方面军部队。如果战役成功,将严重削弱俄军并且缩短战线,为第二阶段从库尔兰向彼得堡的攻击创造条件。
会后,兴登堡请德皇批准了战役计划。德军准备投入西线的战略预备队开始通过他们管理一流的铁路线秘密向东调动。
中国对德宣战并且派遣远征军赴俄参战并未成为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只是在会议结束时谈到了这个问题。鲁登道夫说,就让大炮教训忘恩负义的中国人吧,那些黄皮猴子愿意来送死,就让他们送死吧。
作风极为严谨的东线参谋长霍夫曼将军也认为中国人不足为虑。他不是轻视华军的战斗力,而是计算了中**队投放的速度,认为这支兵力不详的远征军无论如何也赶不上这次战役了。
出任德军军需总监(第一副总参谋长)的鲁登道夫将一个读者所熟悉的前德国将军交给了马克斯.霍夫曼作为其助手,他就是青岛守军最高指挥官斯特劳斯上校。霍夫曼向斯特劳斯上校详细了解了华军的情况。在给鲁登道夫的信函中说,斯特劳斯是德**队中少有的对中**队了解的人,他给我叙述了一段令我难以置信的传奇。我必须重新认识中国人了。的确,中国人早已证明了自己的脱胎换骨。日本曾击败了俄国,但却败给了中国。联想到我们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我认为两国颇有相似之处。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远大眼光领袖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成为我们的敌人是外交方面的严重失败。必须高度警惕中国的远征军了,它的危险程度超过了俄国人。
罗马尼亚战役证明了斯特劳斯的预言,也打乱了德国东线战役计划。中国远征军干脆利落地击败了法金汉,两个集团军十个师基本被歼灭了,逃回的官兵(包括阿茨和法金汉)不足4万人,全部的重武器丢失。大批的军资落在了中国人手里。法金汉在秋季取得的成果全部丧失了。甚至等不及援军的抵达。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罗马尼亚的得而复失才令人扼腕。它的影响是连锁的,且不说德国急需的罗马尼亚石油和粮食全部化为了泡影。对全局产生的不利影响才是致命的:保加利亚受到了威胁,因为奥匈帝国从意大利战线抽兵应对罗马尼亚危机,意大利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彼得堡为罗马尼亚的胜利召开了盛大的庆功会,摇摇欲坠的俄军士气无疑得到了提振。特别是最后一条,尽管尚无准确的情报,仍令鲁登道夫痛彻肺腑。
长期在东线作战的鲁登道夫承认,两年多的战争并未摧毁俄国。辽阔的战略纵深和无尽的人力资源保证了俄国不会因几次战役的失利就投降。用战争手段摧毁俄国是困难的。但不等于没有其他的方法。鲁登道夫比起霍夫曼来考虑政治因素更多一些。他是总体战的发明者。他总算发现了俄国的死穴。他从各个渠道汇总了俄军的现状。一些是情报部门提供的,一些来自对对俄军俘虏的审讯,还有一些是从中立国外交使团获得的。鲁登道夫汇总研究分析了这些情报,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俄国内部酝酿着深刻的危机。
危机的种子从日俄战争失败就种下了。1905年是第一次。罗曼诺夫王朝虽然平息那次骚乱。却并未彻底消除危机的因子,反而因战争而发酵了。战争的巨大消耗和俄军的惨重损失加重了危机,物资特别是粮食的匮乏军队、政府以及普通的民众对皇室的憎恨与日俱增。各种反对势力秘密团体加快了自己的步伐,他们已经将触角伸进了军队。懦弱的尼古拉二世找不到解决危机的方法,又缺少铁血的手段来剪除异己,在亲自担任俄军总司令后甚至连最常用视察军队授勋来提振士气都不用。
俄国爆发比1905年危机更严重的革命种子已经埋下了,只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鲁登道夫自认已经找到了,那就是流亡瑞士著书立说宣传暴力革命的伊里奇.弗拉基米尔——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灵魂人物。鲁登道夫认为,这个人就是引爆俄国内乱的关键因素,如果资助其巨额资金送其回国,其作用抵得上一个实力强大的集团军。在接掌事实上的总参谋长之后,鲁登道夫已经开始了联络伊里奇的工作。如果俄国再遭受一两次巨大的失败,必然引发国内的政治危机,与德国媾和便成为可能。一旦签署有利于德国的停战协定,德国就可以腾出被捆住的一只手,转而逼迫英法,在美国参战之前结束战争。
但中国人的加入打乱了鲁登道夫的步骤。甚至连策划的东线进攻的计划也必须调整了,他必须先顾及东南欧危机,确保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安全,大量的部队紧急通过奥匈帝国调给了马肯森以组织一道新的防线,防止中国人对保加利亚的冲击。好在中国人在鲁塞附近停下了脚步,给了自己急需的时间,真是谢天谢地。中国人还是差了些,换做自己,将以布加勒斯特为基地,不顾一切地冲向保加利亚腹地,将东南欧搅他个天翻地覆!
中国人没有那样做。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也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失去进攻力量了。他不相信那位用兵果敢的叶延冰将军看不到这一点,罗马尼亚战役已经证明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将军,其指挥能力不容怀疑,不在那个能干的勃鲁西洛夫之下。
11月初,情报证实罗马尼亚境内的中国远征军与俄军换防了,勃鲁西洛夫将军的第8集团军从中国人手里接管了布加勒斯特。谍报获悉勃鲁西洛夫对中国人停止进攻极为不满,勃鲁西洛夫与叶延冰将军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为此,俄军总参谋长亚力克希夫上将赶至前线调停中俄前线将领间的矛盾。或许中国人撤出罗马尼亚是亚力克希夫调停的结果。
现在怎么办?重新考虑攻击罗马尼亚还是继续进行执行波兰战役?如果将战局重点放在东南欧,那么就必须继续增加马肯森的兵力,波兰战役将无疾而终。相反,则必须加强克拉科夫方向的兵力,因为这个方向的进攻可能会遭遇中国远征军。不过,鲁登道夫并不认为中国人会再创造奇迹,罗马尼亚的失败再次证明法金汉是德国的罪人。中国人只有十几个师,充其量不过二三十万人的军队,不会构成波兰战役决定性的因素。
11月上旬,鲁登道夫接到中国人第二批部队入俄的消息后紧张起来,时间变的紧迫,不能听任中国人后续部队的源源抵达,那样将不得不重新计算波兰战役了。他在11月13日促使兴登堡做出了提前发起波兰战役的决定,抢在中国远征军生力军抵达之前实施进攻。
11月15日,兴登堡在柏林召集了一个有东线主要将领参加的会议,那位鄙视兴登堡的马克斯.霍夫曼在分析了东线局势后强烈要求利用勃鲁西洛夫主力换防的机会尽快实施波兰战役。理由是俄国人的西南战线出现了一个短期的空档,勃鲁西洛夫似乎盯住了保加利亚,他将第8集团军调到了罗马尼亚,使得俄国人的西南战线防御实力明显下降了,而中国人似乎与俄国人起了龌蹉,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会议重新研讨了总体作战计划,决定从东普鲁士和克拉科夫两个方向发起相向攻击。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在西南,经过加强的德军第11集团军从克拉科夫向卢布林发起突击,击败勃鲁西洛夫的西南方面军主力,并牢牢吸住中国远征军,为从东普鲁士进攻的北翼主力创造条件,第二阶段的重点将置于北翼,由德军第8集团担纲主力的北翼铁钳将直指华沙,与南翼德军在华沙——卢布林方向合拢钳口,一举将俄军西方面军主力歼灭于波兰平原。
德军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兵力集结需要时间。兴登堡从总预备队和西线调向东线总计达24个师,其中4个师调往了保加利亚,预计参加波兰战役的新锐部队正在集结中,因为要瞒过协约国的谍报网,部队调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制造了一系列假象以欺骗对手。霍夫曼提出的在11月20日发起攻击的计划存在很多困难。就在柏林军事会议尚未定案之时,勃鲁西洛夫指挥在罗马尼亚的两个集团军发起了向保加利亚的进攻。其接管中国人成果的第8集团军从南发起攻击,东面的第9集团军和罗马尼亚军队也发起了强渡多瑙河的行动,对马肯森部队构成了压力。
这个消息令柏林的军事巨头们欣喜若狂。这简直太妙了,勃鲁西洛夫的行动为德军波兰战役的实施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