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王明远授权后,范德平跟阿尔杰米耶夫经过了激烈的讨价还价,双边谈判在两天后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但仍需要分别上报各自的上级决断。双方初步拟定了以下协议:1、中华共和国承认俄罗斯爱国者联盟是代表俄罗斯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共和国不承认布尔什维克政府,不与其发生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关系;2、俄罗斯爱国者联盟在组建中央政府的过程中,中华共和国将给与外交、经济及军事等方面的援助;3、俄罗斯爱国者联盟继续承继原俄罗斯帝国所承担的协约**事及政治义务,直至彻底击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4、中华共和国不对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提出任何领土方面的要求,俄罗斯爱国者联盟承认外蒙古及唐努乌梁海地区为中国之神圣不可侵犯之领土。俄罗斯爱国者联盟将撤出驻唐努乌梁海地区之政治、司法等方面机构,将该地区的实际管辖权交还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政府应保护该地区俄罗斯族及原隶属俄罗斯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允许其自由居住原地,原住民之政治经济活动应按照一视同仁之原则对待;5、中俄双方将在合适的时候,秉着友好协商的原则重新划定双方过境线;6、俄罗斯承认中华共和国政府对于中亚之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国有着重大利益关系,俄罗斯爱国者联盟将尊重中国政府在以上地区的商业利益并给与最优惠之政策。
以上即为范德平与阿尔杰米耶夫中将议定的六条协议。阿尔杰米耶夫成功地说服了中国人对远东滨海地区的领土野心。却不得不让出了唐努乌梁海。对于唐努乌梁海,中俄曾在八年前发生过军事冲突,阿尔杰米耶夫也是当事人之一,他完全清楚中国人对于该地区志在必得的决心。阿尔杰米耶夫在到基辅前已经跟高尔察克等人充分交换了意见,在乌里扬诺夫无耻地提出“归还”百余年来“夺取”的中国领土的条件下,争取中国的支持将变得格外艰难。而目前情况下,爱国者联盟决不允许中国人的立场发生任何的改变,如果中国人将屁股坐到了布党一方,对于爱国者联盟将是灭顶之灾。中国控制了西伯利亚铁路及南俄局势的中国远征军将轻而易举地消灭刚刚成立的联盟军!虽然这种情况不太会发生,但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为此付出必要的代价是必须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就提到了唐努乌梁海,他坚定地认为中国人为了面子也会提出这个问题。那里一片荒凉,爱国者联盟对那里鞭长莫及,如果用唐努乌梁海和滨海省相比。简直是石块和黄金比。果然。范德平在阿尔杰米耶夫坚定地拒绝了滨海地区的领土要求后提出了正式承认唐努乌梁海为中国固有领土的要求。阿尔杰米耶夫立即答应了。对于之后范德平提出的中国将向西拓展商路重振历史上丝绸之路辉煌的一系列要求,阿尔杰米耶夫都认为无关大局。辽阔的中亚地区并入俄罗斯比滨海省的历史短的多,那里民族复杂。经济落后,俄罗斯的控制力很弱,中国人设立商务机构并且进行交通方面的投资无关紧要,除了哈萨克斯坦之外,都无关紧要。阿尔杰米耶夫认为,中国人向西拓展势力是愚蠢的,即使是新疆和甘肃等省,中国的力量也很弱,不值得担心。现在最重要的是内战,一切要以爱国者联盟取得对布党的彻底胜利才是前提,何况中国人并未提出领土要求,不过是“重大利益”而已。
俄罗斯实际上已结束了对德奥的战争而转入内战了,阿尔杰米耶夫关注的是中**队实际的行动。他迫切需要中**队直接介入对布党的战争。对此,范德平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第3集团军用于对莫斯科的军事行动,但不同意写入协定。在阿尔捷米耶夫将军的坚持下,范德平同意双方签署一份军事合作备忘录,作为协定的秘密附件。双方很快就对军事合作达成了一致,包括联合军事指挥机构的建立,远征军第3集团军的军费支出将由爱国者联盟负担,以及中国对爱国者联盟随后的军事援助等,一共十一条。
双方商定,在履行必要的步骤后,远征军第3集团军将协助联盟东方军展开对莫斯科方向的突击。远征军主力在击退德国人对乌克兰腹地的进攻后,将视情况协助联盟南方军展开军事行动。
王明远上将在紧张的战事指挥中审定了协定草案,原则同意了协定内容。中方需要北京的批复,阿尔杰米耶夫也需要取得联盟总部的批准。当下,中国远征军对德军的反击进入了**,王明远建议阿尔杰米耶夫立即返回鄂木斯克,“一切要等战役胜利再谈了,如果德国人将我们赶过第聂伯河,贵方南方军的主要基地将被摧毁,贵方的总体战略将无疾而终。还是先让我们打赢这一仗吧。”王明远神情笃定地对阿尔杰米耶夫中将说道。
阿尔杰米耶夫离开了基辅,但范德平留了下来,算是正式履行了他远征军总参谋长的职责,协助王明远上将指挥这场决定乌克兰命运的大战。
战局正在激烈进行,分为了南北两线。至2月2日,战局的情况是这样的:北翼,熊勋指挥调整后的第1集团军主力依托地形迭次阻击,将战线基本稳定在奥列夫斯克以西,华军投入战斗的三个军:第1、第3和第5军挡住了德军第11集团军的疯狂突击。冬季的严寒给德军的进攻创造了条件,萨尔内一带的沼泽没有更多地给德军带来交通上的麻烦,当德军第17军从萨尔内以南的迂回攻击被郭海昌少将指挥的第5军所阻。被霍夫曼寄予厚望的德军第11集团军有些一筹莫展了,费了极大力气调来的用于突破正面阵地的12辆坦克在1月27日投入战斗的第一天即被华军第1军摧毁,华军装备的75mm步兵炮成为了反坦克利器,令德军第20军极为沮丧。他们本来以为将这种足以威慑华军的新武器投入战场会动摇第1军的坚固防御,没想到华军根本不惧这种庞然大物,步兵炮准确的射击将12辆坦克逐一打成了废铁。
南翼的情况则好的多,德军第9集团军在1月下旬从华军第7、第15军利沃夫战线的结合部撕开了防线,动摇了华军的防御体系。德军第9集团军主力沿着突破口撤入了华军纵深,1月21日,利沃夫被德军夺占。大喜过望的霍夫曼立即将四个师的预备队转隶第9集团军。严令该集团军用最快的速度突向文尼察。从利沃夫到文尼察200余公里的路程中。德军一直压着华军打,华军第7军被逐向南,而第15军则被驱逐至北面,正面抵抗的第16军在得到第21军增援后仍然无法稳定战线。一路败退向东。1月30日。中国远征军曾经的司令部所在地和后勤基地文尼察被攻占。标志着德军的乌克兰攻势取得了重大胜利。
从卢布林赶至文尼察的霍夫曼将军听取了第9集团军的报告,不认为华军南翼军队的败退是圈套和阴谋,自然也就否决了第9集团军司令官冯.胡蒂尔将军停止进攻掉头肃清后方的建议。强令第9集团军继续进攻,方向指向基辅。
霍夫曼对胡蒂尔说,“不要高估中国人!他们在罗马尼亚的成功是建立在法金汉的愚蠢之上的,并不是他们实力有多强。两个情况决定了我们的胜利,第一是中国人在获知俄国退出战争已无心作战,急于退出乌克兰,至少要将他们的主力撤过第聂伯河,这点已被多方证明。现在好了,布列斯特协定已经签署了,局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利。其二就是他们将主力置于北线是一个错误,华军主力第1和第9军都在北线,这是造成第11集团军进展困难的主要原因。现在战局已经打开,不要在意后方已经被打散的两个中**了,等你占领基辅,他们只能分路突围了,或者主动到我们的战俘营报到。我会将预备20军转隶你们,由其保证你们后方交通线的安全。中国人在基辅一带只剩一个11军了,一定要乘他们那个第3集团军赶至前线之前占领基辅,歼灭或者将中国人赶过第聂伯河,乌克兰的精华地带就在我军的控制之下了……更为关键的是必须给中国人一个教训,不是为了他们的忘恩负义,而是要保证我军战略西移!中国人几十万大军蹲在那里,我们如何转移东线主力?”
胡蒂尔将军是德军东线将领中公认的战术专家,霍夫曼则在战略上自诩很高。在他看来,胡蒂尔反复强调的华军自利沃夫之战之后的败退是有组织的撤退,期间一定隐藏了阴谋的判断是过虑了,“文尼察是控制交通的要点,换做是你,如果有实力守住文尼察,你会放弃这座城市吗?”
胡蒂尔的疑虑并未被打消,他手里只有11个师,其中3个师被留置后方应付被隔绝的那两个中**,用于攻击基辅的只有8个师,而且文尼察不可能不留置部队。而基辅方向的华军至少三个军(16、21、11),兵力的优势已经转入对方。如果增加1个军当然好,可是那个预备20军进入战场需要时间,“我还是认为要慎重。随着中国人大踏步的后撤,他们南北两线的距离缩短了,更容易集结兵力。在前几天的战斗中,我正面的华军两个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数一数俘虏以及在文尼察的缴获就完全明白了……”
胡蒂尔的意见未被鲁登道夫所接受,鲁登道夫急于结束东线战事,从而将东线德军主力调走。他因此完全赞同霍夫曼把华军赶过第聂伯河以彻底消除威胁的方案。鲁登道夫在接到霍夫曼及胡蒂尔的报告后,指示胡蒂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主力在文尼察做短暂休整后。立即沿着文尼察——基辅公路突向基辅,以彻底奠定乌克兰胜局。
性格极有主见的胡蒂尔中将并未执行鲁登道夫的命令,他还是放心不下后路的华军。在接到鲁登道夫的电报后,他命令他位于吉尔诺博尔附近的第24军3个师务必彻底肃清后方的华军,这是他攻击基辅的前提。次日,即2月3日,这个被胡蒂尔留置后路的军发来报告,他们在吉尔诺博尔以南抓住了华军主力,对方至少是一个师。胡蒂尔很高兴,立即命令展开攻击以歼灭这股华军。并且指示该军加强对北翼的搜索。胡蒂尔凝视着地图。他不仅担心吉尔诺博尔南面,对北面尤其不放心。如果华军部队切断吉尔诺博尔附近铁路线将是一场灾难,那里日夜通行着送往前线的给养,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所以。他不顾参谋们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意见。将24军这个辖3个师的整军留在了后方。看来这步棋是走对了。
当天下午,向北展开搜索寻找华军第16军“残部”的24军118师报告与华军部队发生交火,华军人数和火力均异常强大。而该军主力对南翼华军的进剿也不顺利。这一地段的华军至少有3个建制完整的师,德军第24军似乎处于南北华军的夹击中,该军建议收回部队以确保吉尔诺博尔的安全。
胡蒂尔警觉起来,他意识到之前的判断出了大问题,在自己的后方存在如此强大的华军兵团是必须予以重视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到对基辅展开攻击。
幸好自己没有将部队派向基辅!就在两个小时后,飞机侦察带给了胡蒂尔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在文尼察以西高地,德军飞机发现了一支迂回向南的华军大部队,队伍逶迤十几公里,有大量的汽车和大炮。他们的行军方向不是别尔季切夫,而是基辅!
“该死的黄皮猴子,他们竟然瞄准了我的整个集团军!”胡蒂尔一连下达了数道命令,进入基辅的第9集团军部队立即构筑工事并向周围高地展开威力搜索,但飞机已经不能起飞了,恶劣的天气和夜幕降临断绝了空中侦察的任何可能性,“好吧,那就在这里干一仗吧。”胡蒂尔连续向鲁登道夫及霍夫曼发出了电报,指出中国人将主力集结于南翼了,要求霍夫曼协调北翼第11集团军的行动,严令他们迅速突破华军北翼的防御突向基辅,以缓解自己承认的压力。关键是后路,胡蒂尔并不担心华军会一口吃下自己手里的8个师,他担心的是自己后路被切断!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任何一个将军都不能允许自己的补给线被敌人切断。
王明远决定在南线给德军重大打击,尽管他认为与德国人的战争完全是无谓的牺牲。德军撕毁卢布林秘密协议并且摆出了重创自己的态势触怒了他。撤出乌克兰是预定的方案,但不是被德军赶走。
从科韦利附近的战事爆发引发了两军的全面冲突,王明远就选定了在南线决战。这是地形所决定的,北翼不利于展开大兵团作战,总是有利于防守方。在南翼则不同,王明远深受龙谦军事思想的影响,一直认为歼灭战才是取胜的王道,而运动战是歼灭战的最有利方式。所以,王明远一开始就定下了诱敌深入适时合围突进德军的总方案。当德军第9集团军突破了第7军和第15军的结合部后,他果断地将第7军和第15军置于德军后方的两翼,遥遥威胁着德军后路的安全。这是预先计划的一部分,如果德军知难而退,他将按照原计划逐步撤退,并且将主要精力转向俄国内战,但德军似乎太小看人了,竟然不顾自己后路威胁一路突向了文尼察。那就打吧,王明远在和石大寿、熊勋两位集团军司令官反复磋商后,决定熊勋上将指挥北翼3个军咬住德第11集团军,不使其转兵南下。在南翼继续后撤并放弃文尼察继续拉长德军战线,决心在文尼察至基辅之间给德军第9集团军以歼灭性打击。王明远将第9军自北线经日托米尔秘密调往南线,与15军一道构成了他歼击德军的北翼钳口,以第7军充当合击德军的南翼钳口,将第11军主力(欠33师)调往文尼察方向加强正面……这样,在南线将集中5个军14个师对付德第9集团军的11个师,王明远为了保证胜利,拒绝了石大寿提出了连根搜断将德第11集团军全部装进口袋的建议,认为自己的兵力根本不占优势(他拒绝了邓尼金部队的参战要求认为其不可靠),决定只打击德军的前锋部队,力争在文尼察以北歼灭德军4~6个师就足以奠定胜局。
实际上华军的困难很多,主要是气候及交通方面的。司令官及参谋官们设计作战方案很容易,但执行则受制于各种条件,不止是弹药、粮食和被服问题,更多的要考虑地形、气候。乌克兰的严寒导致了部队非战减员严重,文尼察一线用于调集兵力的机车及车厢严重不足,而预定用于两翼的3个军则根本无铁路线可用,只能用汽车或者步行。部队配备的卡车在零下40°的严寒条件下故障频发,给炮兵的运动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被赶至”捷尔诺博尔以南森林的第7军,一直受到了德军主力兵团的压迫,又不能真正暴露实力,再退的话就非常被动了,第7军强烈要求发起对当面德军的反击以收复捷尔诺博尔,从而切断利沃夫至文尼察的主要交通线。
但王明远必须等第9军加入战场方能发起反击。丁小富的15军在利沃夫附近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个来自华东的军在离开交通线隐入森林后的非战冻伤也相当严重,王明远非常担心丁小富少将不能承担北翼钳口的重任,必须在第9军这个主力军南下越过别尔季切夫后方可张开最后的獠牙。
王明远的拖刀计并不算高明,用兵持重的他没有采纳薛晓才等参谋官的意见,将第21军置于文尼察的南翼,以更彻底地敞开向基辅的大路,在基辅方向暴露16、21及11军主力的情况下,胡蒂尔心存疑虑是当然的。他也低估了第9军这个重装军南下的困难,实际上,第9军因为执行了他晓宿夜行的军令,南下时间比预定计划晚了40个小时。而被他留置后方的第7和第15军并未彻底隐藏行踪,一直与德军留在后方的部队保持着接触。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即使有鲁登道夫与霍夫曼的“帮忙”,胡蒂尔第9集团军主力还是没有迈出文尼察一步!王明远的计划是在胡蒂尔离开基辅后由第9军夺占基辅关上其撤退的大门,然后对处于公路和铁路上的胡蒂尔主力展开围歼,但胡蒂尔蹲在了基辅不动,穿插南下的第9军已经暴露,中德两军在文尼察的战役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打响了。(未完待续。。)
以上即为范德平与阿尔杰米耶夫中将议定的六条协议。阿尔杰米耶夫成功地说服了中国人对远东滨海地区的领土野心。却不得不让出了唐努乌梁海。对于唐努乌梁海,中俄曾在八年前发生过军事冲突,阿尔杰米耶夫也是当事人之一,他完全清楚中国人对于该地区志在必得的决心。阿尔杰米耶夫在到基辅前已经跟高尔察克等人充分交换了意见,在乌里扬诺夫无耻地提出“归还”百余年来“夺取”的中国领土的条件下,争取中国的支持将变得格外艰难。而目前情况下,爱国者联盟决不允许中国人的立场发生任何的改变,如果中国人将屁股坐到了布党一方,对于爱国者联盟将是灭顶之灾。中国控制了西伯利亚铁路及南俄局势的中国远征军将轻而易举地消灭刚刚成立的联盟军!虽然这种情况不太会发生,但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为此付出必要的代价是必须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就提到了唐努乌梁海,他坚定地认为中国人为了面子也会提出这个问题。那里一片荒凉,爱国者联盟对那里鞭长莫及,如果用唐努乌梁海和滨海省相比。简直是石块和黄金比。果然。范德平在阿尔杰米耶夫坚定地拒绝了滨海地区的领土要求后提出了正式承认唐努乌梁海为中国固有领土的要求。阿尔杰米耶夫立即答应了。对于之后范德平提出的中国将向西拓展商路重振历史上丝绸之路辉煌的一系列要求,阿尔杰米耶夫都认为无关大局。辽阔的中亚地区并入俄罗斯比滨海省的历史短的多,那里民族复杂。经济落后,俄罗斯的控制力很弱,中国人设立商务机构并且进行交通方面的投资无关紧要,除了哈萨克斯坦之外,都无关紧要。阿尔杰米耶夫认为,中国人向西拓展势力是愚蠢的,即使是新疆和甘肃等省,中国的力量也很弱,不值得担心。现在最重要的是内战,一切要以爱国者联盟取得对布党的彻底胜利才是前提,何况中国人并未提出领土要求,不过是“重大利益”而已。
俄罗斯实际上已结束了对德奥的战争而转入内战了,阿尔杰米耶夫关注的是中**队实际的行动。他迫切需要中**队直接介入对布党的战争。对此,范德平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第3集团军用于对莫斯科的军事行动,但不同意写入协定。在阿尔捷米耶夫将军的坚持下,范德平同意双方签署一份军事合作备忘录,作为协定的秘密附件。双方很快就对军事合作达成了一致,包括联合军事指挥机构的建立,远征军第3集团军的军费支出将由爱国者联盟负担,以及中国对爱国者联盟随后的军事援助等,一共十一条。
双方商定,在履行必要的步骤后,远征军第3集团军将协助联盟东方军展开对莫斯科方向的突击。远征军主力在击退德国人对乌克兰腹地的进攻后,将视情况协助联盟南方军展开军事行动。
王明远上将在紧张的战事指挥中审定了协定草案,原则同意了协定内容。中方需要北京的批复,阿尔杰米耶夫也需要取得联盟总部的批准。当下,中国远征军对德军的反击进入了**,王明远建议阿尔杰米耶夫立即返回鄂木斯克,“一切要等战役胜利再谈了,如果德国人将我们赶过第聂伯河,贵方南方军的主要基地将被摧毁,贵方的总体战略将无疾而终。还是先让我们打赢这一仗吧。”王明远神情笃定地对阿尔杰米耶夫中将说道。
阿尔杰米耶夫离开了基辅,但范德平留了下来,算是正式履行了他远征军总参谋长的职责,协助王明远上将指挥这场决定乌克兰命运的大战。
战局正在激烈进行,分为了南北两线。至2月2日,战局的情况是这样的:北翼,熊勋指挥调整后的第1集团军主力依托地形迭次阻击,将战线基本稳定在奥列夫斯克以西,华军投入战斗的三个军:第1、第3和第5军挡住了德军第11集团军的疯狂突击。冬季的严寒给德军的进攻创造了条件,萨尔内一带的沼泽没有更多地给德军带来交通上的麻烦,当德军第17军从萨尔内以南的迂回攻击被郭海昌少将指挥的第5军所阻。被霍夫曼寄予厚望的德军第11集团军有些一筹莫展了,费了极大力气调来的用于突破正面阵地的12辆坦克在1月27日投入战斗的第一天即被华军第1军摧毁,华军装备的75mm步兵炮成为了反坦克利器,令德军第20军极为沮丧。他们本来以为将这种足以威慑华军的新武器投入战场会动摇第1军的坚固防御,没想到华军根本不惧这种庞然大物,步兵炮准确的射击将12辆坦克逐一打成了废铁。
南翼的情况则好的多,德军第9集团军在1月下旬从华军第7、第15军利沃夫战线的结合部撕开了防线,动摇了华军的防御体系。德军第9集团军主力沿着突破口撤入了华军纵深,1月21日,利沃夫被德军夺占。大喜过望的霍夫曼立即将四个师的预备队转隶第9集团军。严令该集团军用最快的速度突向文尼察。从利沃夫到文尼察200余公里的路程中。德军一直压着华军打,华军第7军被逐向南,而第15军则被驱逐至北面,正面抵抗的第16军在得到第21军增援后仍然无法稳定战线。一路败退向东。1月30日。中国远征军曾经的司令部所在地和后勤基地文尼察被攻占。标志着德军的乌克兰攻势取得了重大胜利。
从卢布林赶至文尼察的霍夫曼将军听取了第9集团军的报告,不认为华军南翼军队的败退是圈套和阴谋,自然也就否决了第9集团军司令官冯.胡蒂尔将军停止进攻掉头肃清后方的建议。强令第9集团军继续进攻,方向指向基辅。
霍夫曼对胡蒂尔说,“不要高估中国人!他们在罗马尼亚的成功是建立在法金汉的愚蠢之上的,并不是他们实力有多强。两个情况决定了我们的胜利,第一是中国人在获知俄国退出战争已无心作战,急于退出乌克兰,至少要将他们的主力撤过第聂伯河,这点已被多方证明。现在好了,布列斯特协定已经签署了,局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利。其二就是他们将主力置于北线是一个错误,华军主力第1和第9军都在北线,这是造成第11集团军进展困难的主要原因。现在战局已经打开,不要在意后方已经被打散的两个中**了,等你占领基辅,他们只能分路突围了,或者主动到我们的战俘营报到。我会将预备20军转隶你们,由其保证你们后方交通线的安全。中国人在基辅一带只剩一个11军了,一定要乘他们那个第3集团军赶至前线之前占领基辅,歼灭或者将中国人赶过第聂伯河,乌克兰的精华地带就在我军的控制之下了……更为关键的是必须给中国人一个教训,不是为了他们的忘恩负义,而是要保证我军战略西移!中国人几十万大军蹲在那里,我们如何转移东线主力?”
胡蒂尔将军是德军东线将领中公认的战术专家,霍夫曼则在战略上自诩很高。在他看来,胡蒂尔反复强调的华军自利沃夫之战之后的败退是有组织的撤退,期间一定隐藏了阴谋的判断是过虑了,“文尼察是控制交通的要点,换做是你,如果有实力守住文尼察,你会放弃这座城市吗?”
胡蒂尔的疑虑并未被打消,他手里只有11个师,其中3个师被留置后方应付被隔绝的那两个中**,用于攻击基辅的只有8个师,而且文尼察不可能不留置部队。而基辅方向的华军至少三个军(16、21、11),兵力的优势已经转入对方。如果增加1个军当然好,可是那个预备20军进入战场需要时间,“我还是认为要慎重。随着中国人大踏步的后撤,他们南北两线的距离缩短了,更容易集结兵力。在前几天的战斗中,我正面的华军两个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数一数俘虏以及在文尼察的缴获就完全明白了……”
胡蒂尔的意见未被鲁登道夫所接受,鲁登道夫急于结束东线战事,从而将东线德军主力调走。他因此完全赞同霍夫曼把华军赶过第聂伯河以彻底消除威胁的方案。鲁登道夫在接到霍夫曼及胡蒂尔的报告后,指示胡蒂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主力在文尼察做短暂休整后。立即沿着文尼察——基辅公路突向基辅,以彻底奠定乌克兰胜局。
性格极有主见的胡蒂尔中将并未执行鲁登道夫的命令,他还是放心不下后路的华军。在接到鲁登道夫的电报后,他命令他位于吉尔诺博尔附近的第24军3个师务必彻底肃清后方的华军,这是他攻击基辅的前提。次日,即2月3日,这个被胡蒂尔留置后路的军发来报告,他们在吉尔诺博尔以南抓住了华军主力,对方至少是一个师。胡蒂尔很高兴,立即命令展开攻击以歼灭这股华军。并且指示该军加强对北翼的搜索。胡蒂尔凝视着地图。他不仅担心吉尔诺博尔南面,对北面尤其不放心。如果华军部队切断吉尔诺博尔附近铁路线将是一场灾难,那里日夜通行着送往前线的给养,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所以。他不顾参谋们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意见。将24军这个辖3个师的整军留在了后方。看来这步棋是走对了。
当天下午,向北展开搜索寻找华军第16军“残部”的24军118师报告与华军部队发生交火,华军人数和火力均异常强大。而该军主力对南翼华军的进剿也不顺利。这一地段的华军至少有3个建制完整的师,德军第24军似乎处于南北华军的夹击中,该军建议收回部队以确保吉尔诺博尔的安全。
胡蒂尔警觉起来,他意识到之前的判断出了大问题,在自己的后方存在如此强大的华军兵团是必须予以重视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到对基辅展开攻击。
幸好自己没有将部队派向基辅!就在两个小时后,飞机侦察带给了胡蒂尔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在文尼察以西高地,德军飞机发现了一支迂回向南的华军大部队,队伍逶迤十几公里,有大量的汽车和大炮。他们的行军方向不是别尔季切夫,而是基辅!
“该死的黄皮猴子,他们竟然瞄准了我的整个集团军!”胡蒂尔一连下达了数道命令,进入基辅的第9集团军部队立即构筑工事并向周围高地展开威力搜索,但飞机已经不能起飞了,恶劣的天气和夜幕降临断绝了空中侦察的任何可能性,“好吧,那就在这里干一仗吧。”胡蒂尔连续向鲁登道夫及霍夫曼发出了电报,指出中国人将主力集结于南翼了,要求霍夫曼协调北翼第11集团军的行动,严令他们迅速突破华军北翼的防御突向基辅,以缓解自己承认的压力。关键是后路,胡蒂尔并不担心华军会一口吃下自己手里的8个师,他担心的是自己后路被切断!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任何一个将军都不能允许自己的补给线被敌人切断。
王明远决定在南线给德军重大打击,尽管他认为与德国人的战争完全是无谓的牺牲。德军撕毁卢布林秘密协议并且摆出了重创自己的态势触怒了他。撤出乌克兰是预定的方案,但不是被德军赶走。
从科韦利附近的战事爆发引发了两军的全面冲突,王明远就选定了在南线决战。这是地形所决定的,北翼不利于展开大兵团作战,总是有利于防守方。在南翼则不同,王明远深受龙谦军事思想的影响,一直认为歼灭战才是取胜的王道,而运动战是歼灭战的最有利方式。所以,王明远一开始就定下了诱敌深入适时合围突进德军的总方案。当德军第9集团军突破了第7军和第15军的结合部后,他果断地将第7军和第15军置于德军后方的两翼,遥遥威胁着德军后路的安全。这是预先计划的一部分,如果德军知难而退,他将按照原计划逐步撤退,并且将主要精力转向俄国内战,但德军似乎太小看人了,竟然不顾自己后路威胁一路突向了文尼察。那就打吧,王明远在和石大寿、熊勋两位集团军司令官反复磋商后,决定熊勋上将指挥北翼3个军咬住德第11集团军,不使其转兵南下。在南翼继续后撤并放弃文尼察继续拉长德军战线,决心在文尼察至基辅之间给德军第9集团军以歼灭性打击。王明远将第9军自北线经日托米尔秘密调往南线,与15军一道构成了他歼击德军的北翼钳口,以第7军充当合击德军的南翼钳口,将第11军主力(欠33师)调往文尼察方向加强正面……这样,在南线将集中5个军14个师对付德第9集团军的11个师,王明远为了保证胜利,拒绝了石大寿提出了连根搜断将德第11集团军全部装进口袋的建议,认为自己的兵力根本不占优势(他拒绝了邓尼金部队的参战要求认为其不可靠),决定只打击德军的前锋部队,力争在文尼察以北歼灭德军4~6个师就足以奠定胜局。
实际上华军的困难很多,主要是气候及交通方面的。司令官及参谋官们设计作战方案很容易,但执行则受制于各种条件,不止是弹药、粮食和被服问题,更多的要考虑地形、气候。乌克兰的严寒导致了部队非战减员严重,文尼察一线用于调集兵力的机车及车厢严重不足,而预定用于两翼的3个军则根本无铁路线可用,只能用汽车或者步行。部队配备的卡车在零下40°的严寒条件下故障频发,给炮兵的运动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被赶至”捷尔诺博尔以南森林的第7军,一直受到了德军主力兵团的压迫,又不能真正暴露实力,再退的话就非常被动了,第7军强烈要求发起对当面德军的反击以收复捷尔诺博尔,从而切断利沃夫至文尼察的主要交通线。
但王明远必须等第9军加入战场方能发起反击。丁小富的15军在利沃夫附近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个来自华东的军在离开交通线隐入森林后的非战冻伤也相当严重,王明远非常担心丁小富少将不能承担北翼钳口的重任,必须在第9军这个主力军南下越过别尔季切夫后方可张开最后的獠牙。
王明远的拖刀计并不算高明,用兵持重的他没有采纳薛晓才等参谋官的意见,将第21军置于文尼察的南翼,以更彻底地敞开向基辅的大路,在基辅方向暴露16、21及11军主力的情况下,胡蒂尔心存疑虑是当然的。他也低估了第9军这个重装军南下的困难,实际上,第9军因为执行了他晓宿夜行的军令,南下时间比预定计划晚了40个小时。而被他留置后方的第7和第15军并未彻底隐藏行踪,一直与德军留在后方的部队保持着接触。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即使有鲁登道夫与霍夫曼的“帮忙”,胡蒂尔第9集团军主力还是没有迈出文尼察一步!王明远的计划是在胡蒂尔离开基辅后由第9军夺占基辅关上其撤退的大门,然后对处于公路和铁路上的胡蒂尔主力展开围歼,但胡蒂尔蹲在了基辅不动,穿插南下的第9军已经暴露,中德两军在文尼察的战役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打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