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功最为关注的,还是那个转向轴。
安装在马车前端,连接车辕马身和车身的这玩意,可以控制马匹转身,缩小车轮转向的半径……现在大明的双轮马车都是没有转向轴的,也就是说,转弯全部是硬转向,整个车身和马匹一起转向,需要的半径极大,如果车身过重的话,根本就转不过来,这就是影响双轮马车承载量的极要紧的原因之一。
而眼前的货运马车却不是如此,后轮高大,前轮稍小,重心平衡,在转向轴的带动下,可以很轻松的跑动和转弯,道路通过能力反而是比较小一些的两轮马车要强的多了……整个马车的作工,设计,用料,都是十分考究,看到这样的情形,惟功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
他是和张居正打过包票,而且现在已经联络了大量的粮商开始购买粮食了,要是马车弄不好的话,自己就成了笑柄了。
“运力试验的结果如何?”
“回东主,我们已经试过了。”崇文门店的留守人员喜滋滋的回道:“现在造出了三辆货车,我们已经试验过了,每车最高可承载四千斤左右,再高就可能出事,当然这四千斤也是在道路条件极佳的情形下试出来的,我们是从京师到潞河驿,这一段路因为十分紧要,经常维护,所以我等的建议是每车装三千六百到三千八百斤,以一石一百二十斤算,正好是一车三十石粮,还可以装上车夫和助手加上马匹的豆料。”
“你们试验是用的几匹马?”
“两匹。”
“试过四匹没有?”
“这……倒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有点跟不上惟功的思路,两匹挽马或是健骡,价格在六两到八两左右,如果是用四匹拉,畜生的压力是小很多,但开销不是成倍增加了吗?
惟功自己很清楚,他小时候坐过骡车和驴车……当然是后世的,在有橡胶轮胎的情况下,一头大毛驴拉的驴车就能装两千斤以上的货物,而且车夫加几个乘客可以坐在车上,挥挥鞭子,驴车仍然能小跑行进,当然,路途不能太远,拉人不能太多,加几个小孩是可以的,再多就不成了。
眼前这马车,虽然尽可能的做到了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但在制动,减震等诸多系统上,比起后世还是差距很大的,双马拉车,看似已经有足够的动力,但如果想做到惊世骇俗,成为一出手就悚动人心的事物,就需要加倍的投入。
再者说,挽马和健骡价不高,德胜门附近的骡马市场一次买千多匹都不费事,在这上头投入资金,还是很值得的!
这等事,就不必和下属们解释的太清楚了,惟功只是对赵士桢道:“还要辛苦你一下,改进一下挽具,我们的这种货运大车,用四马或四匹健骡做为动力。”
“大手笔,我喜欢!”
赵士桢眉毛一挑,冲着惟功竖了一下拇指,对惟功的决断他还是很赞同的,只要涉及技术革新和革命性的转变,这厮就是这样,一定大加赞同。
“货运大车开始批量制造吧,我们有几百个铁匠和皮匠,木匠,按开始每天出十几辆成品的速度,下个月底之前,每天可以最高出二十辆以上,我希望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最少有三百辆以上的大车可以调动。至于骡马,挽具,也希望在相应时间内准备好。”
“是,东主!”
在场所有人都肃然答应,只有赵士桢弯下腰去,开始研究起挽具来。
“别急。”惟功拉着他,笑道:“客用的车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赵士桢翻翻白眼,道:“很好!”
“就这两字?”惟功失笑道:“总得有详细的介绍吧。”
“客用分大中小三种,最大的一车可坐二十人,中等十人,最小的五六人,最大者对面四排座椅,最少者面对面两排坐椅,车内尽可能的使人舒服,减震是现在我能做到的最好了,以后慢慢再改进……到底怎么样,你自己坐着试试不就知道了!”
“是是,我这就试!”
惟功被赵士桢机关枪一样的话语打的浑身飙血,瞬间只能退的远远的,不过,看到他从手中拿出来的几卷画轴,赵士桢却是坐不住了。
“唐伯虎的?文征明的扇面?好好,佳作佳品,虽不是宋人名家,也值得过了。”
大明虽然没有什么金装四大才子的话,不过文征明祝枝山等人的扇面,唐伯虎的画作都是当世的好东西,惟功一送五六样,加起来值得好几百两白银,抵得上赵士桢十年俸禄,虽说世家子弟不缺钱,但出手五六百两的手笔,也对的起赵士桢在此之前的辛苦了。
“等车队上路,送老兄一成干股,做为真正的酬谢。”
听到惟功的话,赵士桢也只是抬了抬手,并没有说什么。
有些人,视钱如命,爱钱在骨子里,有些人,却是视很多人瞧不起的东西为生命,愿意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其中。
赵士桢,奇人也。
……
惟功坐上车之后,才感觉到赵士桢等人确实是花费了极大的心思了。
当时的达官贵人家里也是有车,各式各样都有,起的名字也是十分漂亮好听。但无论是前上还是后上的车,内里逼仄,很难直身,视线也是狭窄,坐在车中,不管装饰的怎么漂亮,也是谈不上舒服的!
而惟功现在的坐的车,车身大,上车时有脚踏连接,十分方便,车窗开的大,光线透亮,视野极佳,车内散发着原木的清香,座椅高矮正好,坐着舒服,椅上包着毛皮,十分柔软舒适,坐在座椅上,拉开窗帘,就能看到车外的情景,乘车也就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行进时,虽然还难免有震动,但比较惟功刚刚过来时的车辆,已经是有天上地下的分别了。
估计就是连皇帝的那种能坐几十人的象车,在舒适度上,也是远远不如惟功现在所乘坐的这辆了。
王国峰等人很自觉的没有挤上车来,由惟功一个人坐在车中,行走了一阵之后,王国峰才道:“大人,去哪儿?”
“正阳门东大街。”
“是,正阳门东大街,李贵,钱武,注意赶开行人!”
按大明的文武官员仪卫制度,身为正三品的惟功每次出门可以带六个从人,王国峰一行人也正好是六人,穿着青色的长随制度,手中和腰间都有武器,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大官的随员,自觉的就赶紧避开了。
车辆在宽阔的街道上行走着,两边的房屋不停的在惟功眼前闪现着,等他看到招牌幌子林立的地方时,车身也是一震,正阳门东大街到了。
大明京城,好几个大型的市场,德胜门,宣武门,崇文门,都城隍庙,紫禁城内市,这些市场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色,而最热闹的所在,毫无疑问就是正阳门东西大街。
从大明门出来就是出了皇城地界,出正阳门也就出了内城地方,在这个内城和外城交接相连的地方,有关帝庙,翁城,箭楼,巍峨高耸的正阳门城楼等等,就算是在后世几百年后,这里也是十分重要的商区和文化区域,是北京的重要地段之一。
而在此时,正阳门东西大街是整个京城内外交接,商业最繁富发达,来往客商最多,店铺最多,购买物品的小商人和普通民众也最多的地方。
惟功的马车,在这样的如织人流之中,哪怕是有六个伴当不停的用马鞭驱散民众,仍然是行走的十分艰难。
在这里,有大量的铺面,北京城的三万多个铺行有三百多个行当,涵盖了一切民生用品,很多在后世影响力小,甚至消失不见的货物,在此时也可能是当街买卖的热门商品,米店粮行杂货铺,很多在后世消失不见的东西,现在还是主流。
待惟功眼前掠过孙春阳南货铺,再看到“范家米行”和“卞家粮行”等烫金大字的招牌时,他此行的目的地也就到了。
这里,是粮行米铺的聚集地,最大的两家,毫无疑问就是晋商中的范和卞两家。
这两家,最少都有数百万的资本,特别是卞家,在山西老家,拥有千间以上的库藏,一家一姓,所藏的米面杂粮就超过百万石,接近通州朝廷的仓储,整个榆林等九边西北地方的军镇军粮供应,民间的粮食收购和调配,都是卞家为主流,其余的马家,范家等晋商中的大世家,都是仰赖卞家的鼻息,至于这些山西老倌的钱庄业,更是风起云涌,他们掌握着巨量的现银,以钱庄和质铺的形式左右着大明很有限的金融产业,再加上晋商插手其中的扬州盐业,天下最大的几项暴利生意,粮食,盐,茶,银钱汇兑储存各业,都是掌握在了晋商手中。
有了钱,就有资格办学,买通朝官,百年之下,现在朝中晋党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大学士张四维,就是晋党的领袖人物之一。
到明末,晋商与建奴勾结,贩卖粮食和情报到辽东,叛卖了自己的祖国,清朝建立后,这些晋商成为皇帝,干起了垄断生意,钱庄业更是一直不停的蓬勃发展。
但国外资本一进来,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相对公平的竟争之下,他们不仅没有竟争过外国人,也输给了本国的东南商人,一蹶不振,从此在中国的商业版块之上跌落了下去。
而在此时,在惟功的眼前,晋商集团,绝对是一个难以触碰的庞然大物!
安装在马车前端,连接车辕马身和车身的这玩意,可以控制马匹转身,缩小车轮转向的半径……现在大明的双轮马车都是没有转向轴的,也就是说,转弯全部是硬转向,整个车身和马匹一起转向,需要的半径极大,如果车身过重的话,根本就转不过来,这就是影响双轮马车承载量的极要紧的原因之一。
而眼前的货运马车却不是如此,后轮高大,前轮稍小,重心平衡,在转向轴的带动下,可以很轻松的跑动和转弯,道路通过能力反而是比较小一些的两轮马车要强的多了……整个马车的作工,设计,用料,都是十分考究,看到这样的情形,惟功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
他是和张居正打过包票,而且现在已经联络了大量的粮商开始购买粮食了,要是马车弄不好的话,自己就成了笑柄了。
“运力试验的结果如何?”
“回东主,我们已经试过了。”崇文门店的留守人员喜滋滋的回道:“现在造出了三辆货车,我们已经试验过了,每车最高可承载四千斤左右,再高就可能出事,当然这四千斤也是在道路条件极佳的情形下试出来的,我们是从京师到潞河驿,这一段路因为十分紧要,经常维护,所以我等的建议是每车装三千六百到三千八百斤,以一石一百二十斤算,正好是一车三十石粮,还可以装上车夫和助手加上马匹的豆料。”
“你们试验是用的几匹马?”
“两匹。”
“试过四匹没有?”
“这……倒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有点跟不上惟功的思路,两匹挽马或是健骡,价格在六两到八两左右,如果是用四匹拉,畜生的压力是小很多,但开销不是成倍增加了吗?
惟功自己很清楚,他小时候坐过骡车和驴车……当然是后世的,在有橡胶轮胎的情况下,一头大毛驴拉的驴车就能装两千斤以上的货物,而且车夫加几个乘客可以坐在车上,挥挥鞭子,驴车仍然能小跑行进,当然,路途不能太远,拉人不能太多,加几个小孩是可以的,再多就不成了。
眼前这马车,虽然尽可能的做到了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但在制动,减震等诸多系统上,比起后世还是差距很大的,双马拉车,看似已经有足够的动力,但如果想做到惊世骇俗,成为一出手就悚动人心的事物,就需要加倍的投入。
再者说,挽马和健骡价不高,德胜门附近的骡马市场一次买千多匹都不费事,在这上头投入资金,还是很值得的!
这等事,就不必和下属们解释的太清楚了,惟功只是对赵士桢道:“还要辛苦你一下,改进一下挽具,我们的这种货运大车,用四马或四匹健骡做为动力。”
“大手笔,我喜欢!”
赵士桢眉毛一挑,冲着惟功竖了一下拇指,对惟功的决断他还是很赞同的,只要涉及技术革新和革命性的转变,这厮就是这样,一定大加赞同。
“货运大车开始批量制造吧,我们有几百个铁匠和皮匠,木匠,按开始每天出十几辆成品的速度,下个月底之前,每天可以最高出二十辆以上,我希望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最少有三百辆以上的大车可以调动。至于骡马,挽具,也希望在相应时间内准备好。”
“是,东主!”
在场所有人都肃然答应,只有赵士桢弯下腰去,开始研究起挽具来。
“别急。”惟功拉着他,笑道:“客用的车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赵士桢翻翻白眼,道:“很好!”
“就这两字?”惟功失笑道:“总得有详细的介绍吧。”
“客用分大中小三种,最大的一车可坐二十人,中等十人,最小的五六人,最大者对面四排座椅,最少者面对面两排坐椅,车内尽可能的使人舒服,减震是现在我能做到的最好了,以后慢慢再改进……到底怎么样,你自己坐着试试不就知道了!”
“是是,我这就试!”
惟功被赵士桢机关枪一样的话语打的浑身飙血,瞬间只能退的远远的,不过,看到他从手中拿出来的几卷画轴,赵士桢却是坐不住了。
“唐伯虎的?文征明的扇面?好好,佳作佳品,虽不是宋人名家,也值得过了。”
大明虽然没有什么金装四大才子的话,不过文征明祝枝山等人的扇面,唐伯虎的画作都是当世的好东西,惟功一送五六样,加起来值得好几百两白银,抵得上赵士桢十年俸禄,虽说世家子弟不缺钱,但出手五六百两的手笔,也对的起赵士桢在此之前的辛苦了。
“等车队上路,送老兄一成干股,做为真正的酬谢。”
听到惟功的话,赵士桢也只是抬了抬手,并没有说什么。
有些人,视钱如命,爱钱在骨子里,有些人,却是视很多人瞧不起的东西为生命,愿意将一生的精力都奉献在其中。
赵士桢,奇人也。
……
惟功坐上车之后,才感觉到赵士桢等人确实是花费了极大的心思了。
当时的达官贵人家里也是有车,各式各样都有,起的名字也是十分漂亮好听。但无论是前上还是后上的车,内里逼仄,很难直身,视线也是狭窄,坐在车中,不管装饰的怎么漂亮,也是谈不上舒服的!
而惟功现在的坐的车,车身大,上车时有脚踏连接,十分方便,车窗开的大,光线透亮,视野极佳,车内散发着原木的清香,座椅高矮正好,坐着舒服,椅上包着毛皮,十分柔软舒适,坐在座椅上,拉开窗帘,就能看到车外的情景,乘车也就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行进时,虽然还难免有震动,但比较惟功刚刚过来时的车辆,已经是有天上地下的分别了。
估计就是连皇帝的那种能坐几十人的象车,在舒适度上,也是远远不如惟功现在所乘坐的这辆了。
王国峰等人很自觉的没有挤上车来,由惟功一个人坐在车中,行走了一阵之后,王国峰才道:“大人,去哪儿?”
“正阳门东大街。”
“是,正阳门东大街,李贵,钱武,注意赶开行人!”
按大明的文武官员仪卫制度,身为正三品的惟功每次出门可以带六个从人,王国峰一行人也正好是六人,穿着青色的长随制度,手中和腰间都有武器,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大官的随员,自觉的就赶紧避开了。
车辆在宽阔的街道上行走着,两边的房屋不停的在惟功眼前闪现着,等他看到招牌幌子林立的地方时,车身也是一震,正阳门东大街到了。
大明京城,好几个大型的市场,德胜门,宣武门,崇文门,都城隍庙,紫禁城内市,这些市场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色,而最热闹的所在,毫无疑问就是正阳门东西大街。
从大明门出来就是出了皇城地界,出正阳门也就出了内城地方,在这个内城和外城交接相连的地方,有关帝庙,翁城,箭楼,巍峨高耸的正阳门城楼等等,就算是在后世几百年后,这里也是十分重要的商区和文化区域,是北京的重要地段之一。
而在此时,正阳门东西大街是整个京城内外交接,商业最繁富发达,来往客商最多,店铺最多,购买物品的小商人和普通民众也最多的地方。
惟功的马车,在这样的如织人流之中,哪怕是有六个伴当不停的用马鞭驱散民众,仍然是行走的十分艰难。
在这里,有大量的铺面,北京城的三万多个铺行有三百多个行当,涵盖了一切民生用品,很多在后世影响力小,甚至消失不见的货物,在此时也可能是当街买卖的热门商品,米店粮行杂货铺,很多在后世消失不见的东西,现在还是主流。
待惟功眼前掠过孙春阳南货铺,再看到“范家米行”和“卞家粮行”等烫金大字的招牌时,他此行的目的地也就到了。
这里,是粮行米铺的聚集地,最大的两家,毫无疑问就是晋商中的范和卞两家。
这两家,最少都有数百万的资本,特别是卞家,在山西老家,拥有千间以上的库藏,一家一姓,所藏的米面杂粮就超过百万石,接近通州朝廷的仓储,整个榆林等九边西北地方的军镇军粮供应,民间的粮食收购和调配,都是卞家为主流,其余的马家,范家等晋商中的大世家,都是仰赖卞家的鼻息,至于这些山西老倌的钱庄业,更是风起云涌,他们掌握着巨量的现银,以钱庄和质铺的形式左右着大明很有限的金融产业,再加上晋商插手其中的扬州盐业,天下最大的几项暴利生意,粮食,盐,茶,银钱汇兑储存各业,都是掌握在了晋商手中。
有了钱,就有资格办学,买通朝官,百年之下,现在朝中晋党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大学士张四维,就是晋党的领袖人物之一。
到明末,晋商与建奴勾结,贩卖粮食和情报到辽东,叛卖了自己的祖国,清朝建立后,这些晋商成为皇帝,干起了垄断生意,钱庄业更是一直不停的蓬勃发展。
但国外资本一进来,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相对公平的竟争之下,他们不仅没有竟争过外国人,也输给了本国的东南商人,一蹶不振,从此在中国的商业版块之上跌落了下去。
而在此时,在惟功的眼前,晋商集团,绝对是一个难以触碰的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