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这一天,天空晦暗,一朵朵黑色的乌云将天空笼罩着,轿子就停在正东坊的坊门附近,叫游七的管家已经下马,伸手打开了轿帘。
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男子,意态从容的步出了大轿。
轿中似乎是用白铜火盆生着火,所以这男子穿着的只是夹棉的道袍,头顶没有戴帽子,一根玉簪子横在头上,束住长发,黑色的网巾笼罩在头顶,算是简单的修饰。
他的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饰物,只有腰上的束带上垂着一块碧绿如春水的翡翠,舍此之外,再无他物。
但此人一出来,那种睥睨万方,天下万物皆在脚下的气度神情,却是比天底下最贵重的饰物还要强过百倍千倍万倍!
从轿中出来之后,这个中年男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在场的人只是看了一眼之后,便又都是不约而同的移开目光。
这个男子,气场太过强大,太过耀眼,太过叫人无法直视了。
中等稍高的个头,年近五十,但身材没有一点发福的地方,眉目疏郎而不失俊秀,这般年纪,仍然有一点美男子的感觉,可想而知,在年轻时,也是一位长相不俗的美男儿。他的身形挺拔,两手修饰的毫无瑕疵,衣服是用上等材质的罗和绢所制成,裁剪的十分合体。
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他的双眼。
两只眼睛,黑而有神,任何人被这双眼看上一眼,就会感觉到眼神之中蕴藏着无比深沉的智慧与难以言喻的情感,在此时此刻,在正东坊的坊门附近,在年三十这一天,在这午后的天空之下,所有人都在自家饮酒作乐的时候,这个中年人却是用饱含悲悯的眼神看向四周,凡尘俗世间的一切,此刻都在他的眼中,而似乎,又都不在他的眼中。
这其中蕴藏的东西,实在是太深沉博大,一般的人,已经无法理解了。
换成普通的俗人,在这一天绝不可能出门,更不可能到南城这种下三滥的地方来。
北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北边,是德胜门附近的几个坊,做骡马生意的多,骆驼队多,那些大皇店,官店,没有一家在北城,东边则是崇文门,戎政府街一角,灯市口,全在那里,皇店多,官店多,巨商多,所以是东富,西贵则是安富坊,小时雍坊,勋旧百官,多住在西城。
至于南贫,则是说的正阳门外的外城了。北京城兴建之初是没有南城的,南边是出了正阳门就没有城墙遮蔽,正阳门和崇文门都是外城门。
但立国日久,生齿日多,天下就只有一个京师,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往京师迁移,很快的,就在正阳门到天坛之间的广大地域聚集起了几十万百姓,从英宗正统年间也先入寇时,这些百姓的生命安全就受到严重威胁,后来嘉靖年间也有蒙古入寇京师戒严之事,沿着南边增筑城墙之事,就在嘉靖年间被完成了。
新筑的南城,包含正东宣南等诸坊,都是原本依城而居的百姓,连内城都住不进去,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身家了,所谓南贫,正是因此。
就在中年男子停住轿子,站在坊门处后不久,一大群人急速赶了过来。
为首的,是戴着方翅乌纱,身着青色官袍,胸前的补子说明这是一个七品文官。
在其身后,是几个戴着乌纱,身上绣着**品补服,官服颜色也是嫩草色的佐杂官员。再之后,则是头戴吏巾,穿着吏员圆领服的小吏们。
最后,则是头戴方巾,斜插一根野鸡尾羽,身上穿着红色比甲,腰间束红色大带,带着腰刀的衙役差人。
除了官府中人之外,尚有数十穿戴各异,也是匆忙赶过来的男子们。
所有人衣着各异,但显著一点,便是都带着焦虑与惶恐的神色,很多人嘴里带有很明显的酒气,但明显的,酒是被吓醒了。
“下官沈榜,叩见师相大人!”
“下官王安叩见阁老。”
“草民杨士及叩见阁老……”
到了那个中年男子面前,从七品官员,到普通打扮的百姓,再到吏员,衙差,近百人浩浩荡荡赶来,却都是在轿子之前十步左右地方,一起拜倒跪下,以大礼参拜着那个神态奇伟的中年男子。
“罢了,都起来吧。”
中年男子便是当今大明首辅,有天子之师美称的张居正。他虽然年方五十左右,却已经在朝为官近三十年,不论是资历,人望,还是真正施政的手腕,都已经超凡入圣,最少在现阶段的大明,他的意志就是毫无疑问的法律,他的想法,随时可以转化为皇帝的诏旨,天下政务,都是他一言而决!
在高拱去后,张居正为了摆脱嘉靖末年和隆庆年间内阁纷争不已,内斗不绝的内耗局面,不顾人家说自己揽权专擅,在内阁之中,只有吕调阳一个副手,而吕调阳对他向来唯唯诺诺,从不相抗违坳半句,所以在内阁之中,凡事皆由张居正一言而决,对外,总督巡抚之流,六部尚书,现在多半是张居正的私人,凡重要政务,都可以不经正式渠道,由张居正用私信的方式,布置进行。
所以他执政这几年来,地方政务进展的十分顺畅,中央各部,也是雷厉风行,一扫嘉靖晚年的颓风,科道言官,被他收拾的几乎没有一点杂音,隆庆年间用科道官互相攻讦之法,在这几年是断然用不上了。
这样已经是权臣的顶峰,哪怕当年严嵩用事,嘉靖皇帝还得用一个徐阶来牵制,还得作养敢弹劾严阁老的科道官,而张居正已经是一手遮天,论起权势,已经远在当年的严阁老和徐阁老之上了。
但这还不仅如此,民间传言,李太后对张居正有异乎寻常的感觉,年幼的小皇帝视张居正为父,事事听从这位首辅的教导,内廷之中,包括司礼监和东厂,都是在张居正政治盟友冯保太监的管制之下,所以中外合一,张居正虽不是皇帝,但论起实际的权势和威望,其实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明皇帝!
自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废丞相制度以来,怕是他自己也想象不到,有鉴于元行省中枢丞相权力太大的弊端,他废除丞相制度,并规定后世有敢言复立丞相者,一律诛杀。
结果他的子孙可没有朱元璋那变态的政务能力和精力,到朱棣时就已经首创内阁,那时候的内阁更多的象一个秘书组织,大学士也就是秘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与丞相是两回事。
到如今,内阁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总领政务,内阁首辅,也被人视为宰相。
张居正的权势,也是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李善长和胡惟庸,成为大明历史上权力最大,威望最高的真宰相!
令众人起身后,张居正对赶过来的宛平县知县沈榜道:“你叫我师相,是我门生么?”
“是,门生是师相恩科取中,先在吏部学习政务,上个月,分发至宛平县。”
天底下有两千余县,张居正就是神仙也记不住所有的知县姓名,不过北京城分宛平和大兴两县,这两个县都是京县,县令的品级都是六品,这个沈榜是刚分配过来,品级都还不曾调整,也怪不得张居正对他不大熟悉。
“今天是年三十,惊动你们,有怨气否?”
“不敢,师相位于首辅阁老,尚且不畏辛劳,弟子身为亲民官,又怎么敢畏劳而有怨言呢。”
“嗯,很好。”
张居正盯着这个门生看了一眼,对方二十五六年纪,这样的年纪考中进士,不好也不坏,张居正自己少年时就有神童之称,十五岁就中举人,如果不是压了一榜,二十不到就可以成为翰林。眼前这年轻的知县中进士时也算年轻,相貌也不俗,新科进士名次在前的,三鼎甲入翰林院,二甲前二十名可以考选庶吉士,其下的分在六部和都察院,不过不一定先授给实职,给予观政名义,观政一年之后,再分到各部或是地方。
这个沈榜,想来是他门生中较为得力的,吏部尚书张瀚是张居正的好友和私人,挑张居正的门生当京县知县,便于使唤,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足为怪。
因见沈榜衣着有点单薄,这一身官袍当然是棉布的,但深冬时节,又在坊门外,四周无遮无挡,冷风袭来,沈榜就是一阵颤抖,看的出来,他是临时匆忙赶来,没有来的及穿上大毛衣裳。
“唐三,你过来,脱下斗篷。”
张居正回首,令一个随身护卫脱下自己的斗篷,送给沈榜。
沈榜身上发着抖,又是冷,又是感动,连声道:“这是护卫师相的虎贲之士,学生怎么敢随意取用他的斗篷。”
“这些人,确实是虎狼之士,但武者与你这样的亲民官比起来,谁重谁轻本阁部还是分的清楚的。一百个身手高明的卫士,在吾眼中,也不及一个东华门唱名夸街的进士!”张居正斜眼看向那个卫士,毫不避讳的说着。
“多谢师相!”沈榜浑身颤抖着,再次跪下,深深拜伏在地上。
一个五十左右的中年男子,意态从容的步出了大轿。
轿中似乎是用白铜火盆生着火,所以这男子穿着的只是夹棉的道袍,头顶没有戴帽子,一根玉簪子横在头上,束住长发,黑色的网巾笼罩在头顶,算是简单的修饰。
他的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饰物,只有腰上的束带上垂着一块碧绿如春水的翡翠,舍此之外,再无他物。
但此人一出来,那种睥睨万方,天下万物皆在脚下的气度神情,却是比天底下最贵重的饰物还要强过百倍千倍万倍!
从轿中出来之后,这个中年男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在场的人只是看了一眼之后,便又都是不约而同的移开目光。
这个男子,气场太过强大,太过耀眼,太过叫人无法直视了。
中等稍高的个头,年近五十,但身材没有一点发福的地方,眉目疏郎而不失俊秀,这般年纪,仍然有一点美男子的感觉,可想而知,在年轻时,也是一位长相不俗的美男儿。他的身形挺拔,两手修饰的毫无瑕疵,衣服是用上等材质的罗和绢所制成,裁剪的十分合体。
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他的双眼。
两只眼睛,黑而有神,任何人被这双眼看上一眼,就会感觉到眼神之中蕴藏着无比深沉的智慧与难以言喻的情感,在此时此刻,在正东坊的坊门附近,在年三十这一天,在这午后的天空之下,所有人都在自家饮酒作乐的时候,这个中年人却是用饱含悲悯的眼神看向四周,凡尘俗世间的一切,此刻都在他的眼中,而似乎,又都不在他的眼中。
这其中蕴藏的东西,实在是太深沉博大,一般的人,已经无法理解了。
换成普通的俗人,在这一天绝不可能出门,更不可能到南城这种下三滥的地方来。
北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北边,是德胜门附近的几个坊,做骡马生意的多,骆驼队多,那些大皇店,官店,没有一家在北城,东边则是崇文门,戎政府街一角,灯市口,全在那里,皇店多,官店多,巨商多,所以是东富,西贵则是安富坊,小时雍坊,勋旧百官,多住在西城。
至于南贫,则是说的正阳门外的外城了。北京城兴建之初是没有南城的,南边是出了正阳门就没有城墙遮蔽,正阳门和崇文门都是外城门。
但立国日久,生齿日多,天下就只有一个京师,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往京师迁移,很快的,就在正阳门到天坛之间的广大地域聚集起了几十万百姓,从英宗正统年间也先入寇时,这些百姓的生命安全就受到严重威胁,后来嘉靖年间也有蒙古入寇京师戒严之事,沿着南边增筑城墙之事,就在嘉靖年间被完成了。
新筑的南城,包含正东宣南等诸坊,都是原本依城而居的百姓,连内城都住不进去,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身家了,所谓南贫,正是因此。
就在中年男子停住轿子,站在坊门处后不久,一大群人急速赶了过来。
为首的,是戴着方翅乌纱,身着青色官袍,胸前的补子说明这是一个七品文官。
在其身后,是几个戴着乌纱,身上绣着**品补服,官服颜色也是嫩草色的佐杂官员。再之后,则是头戴吏巾,穿着吏员圆领服的小吏们。
最后,则是头戴方巾,斜插一根野鸡尾羽,身上穿着红色比甲,腰间束红色大带,带着腰刀的衙役差人。
除了官府中人之外,尚有数十穿戴各异,也是匆忙赶过来的男子们。
所有人衣着各异,但显著一点,便是都带着焦虑与惶恐的神色,很多人嘴里带有很明显的酒气,但明显的,酒是被吓醒了。
“下官沈榜,叩见师相大人!”
“下官王安叩见阁老。”
“草民杨士及叩见阁老……”
到了那个中年男子面前,从七品官员,到普通打扮的百姓,再到吏员,衙差,近百人浩浩荡荡赶来,却都是在轿子之前十步左右地方,一起拜倒跪下,以大礼参拜着那个神态奇伟的中年男子。
“罢了,都起来吧。”
中年男子便是当今大明首辅,有天子之师美称的张居正。他虽然年方五十左右,却已经在朝为官近三十年,不论是资历,人望,还是真正施政的手腕,都已经超凡入圣,最少在现阶段的大明,他的意志就是毫无疑问的法律,他的想法,随时可以转化为皇帝的诏旨,天下政务,都是他一言而决!
在高拱去后,张居正为了摆脱嘉靖末年和隆庆年间内阁纷争不已,内斗不绝的内耗局面,不顾人家说自己揽权专擅,在内阁之中,只有吕调阳一个副手,而吕调阳对他向来唯唯诺诺,从不相抗违坳半句,所以在内阁之中,凡事皆由张居正一言而决,对外,总督巡抚之流,六部尚书,现在多半是张居正的私人,凡重要政务,都可以不经正式渠道,由张居正用私信的方式,布置进行。
所以他执政这几年来,地方政务进展的十分顺畅,中央各部,也是雷厉风行,一扫嘉靖晚年的颓风,科道言官,被他收拾的几乎没有一点杂音,隆庆年间用科道官互相攻讦之法,在这几年是断然用不上了。
这样已经是权臣的顶峰,哪怕当年严嵩用事,嘉靖皇帝还得用一个徐阶来牵制,还得作养敢弹劾严阁老的科道官,而张居正已经是一手遮天,论起权势,已经远在当年的严阁老和徐阁老之上了。
但这还不仅如此,民间传言,李太后对张居正有异乎寻常的感觉,年幼的小皇帝视张居正为父,事事听从这位首辅的教导,内廷之中,包括司礼监和东厂,都是在张居正政治盟友冯保太监的管制之下,所以中外合一,张居正虽不是皇帝,但论起实际的权势和威望,其实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明皇帝!
自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废丞相制度以来,怕是他自己也想象不到,有鉴于元行省中枢丞相权力太大的弊端,他废除丞相制度,并规定后世有敢言复立丞相者,一律诛杀。
结果他的子孙可没有朱元璋那变态的政务能力和精力,到朱棣时就已经首创内阁,那时候的内阁更多的象一个秘书组织,大学士也就是秘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与丞相是两回事。
到如今,内阁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总领政务,内阁首辅,也被人视为宰相。
张居正的权势,也是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李善长和胡惟庸,成为大明历史上权力最大,威望最高的真宰相!
令众人起身后,张居正对赶过来的宛平县知县沈榜道:“你叫我师相,是我门生么?”
“是,门生是师相恩科取中,先在吏部学习政务,上个月,分发至宛平县。”
天底下有两千余县,张居正就是神仙也记不住所有的知县姓名,不过北京城分宛平和大兴两县,这两个县都是京县,县令的品级都是六品,这个沈榜是刚分配过来,品级都还不曾调整,也怪不得张居正对他不大熟悉。
“今天是年三十,惊动你们,有怨气否?”
“不敢,师相位于首辅阁老,尚且不畏辛劳,弟子身为亲民官,又怎么敢畏劳而有怨言呢。”
“嗯,很好。”
张居正盯着这个门生看了一眼,对方二十五六年纪,这样的年纪考中进士,不好也不坏,张居正自己少年时就有神童之称,十五岁就中举人,如果不是压了一榜,二十不到就可以成为翰林。眼前这年轻的知县中进士时也算年轻,相貌也不俗,新科进士名次在前的,三鼎甲入翰林院,二甲前二十名可以考选庶吉士,其下的分在六部和都察院,不过不一定先授给实职,给予观政名义,观政一年之后,再分到各部或是地方。
这个沈榜,想来是他门生中较为得力的,吏部尚书张瀚是张居正的好友和私人,挑张居正的门生当京县知县,便于使唤,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足为怪。
因见沈榜衣着有点单薄,这一身官袍当然是棉布的,但深冬时节,又在坊门外,四周无遮无挡,冷风袭来,沈榜就是一阵颤抖,看的出来,他是临时匆忙赶来,没有来的及穿上大毛衣裳。
“唐三,你过来,脱下斗篷。”
张居正回首,令一个随身护卫脱下自己的斗篷,送给沈榜。
沈榜身上发着抖,又是冷,又是感动,连声道:“这是护卫师相的虎贲之士,学生怎么敢随意取用他的斗篷。”
“这些人,确实是虎狼之士,但武者与你这样的亲民官比起来,谁重谁轻本阁部还是分的清楚的。一百个身手高明的卫士,在吾眼中,也不及一个东华门唱名夸街的进士!”张居正斜眼看向那个卫士,毫不避讳的说着。
“多谢师相!”沈榜浑身颤抖着,再次跪下,深深拜伏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