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大学士辞官,有的是出于上意,自己其实万万不想走,比如弘治初年的万安,孝宗皇帝厚道,不好直接撵人,多次暗示,万安只当不知道,后来干脆只得明示,叫万安滚蛋了事。
这样走法当然不体面,体面的便是大学士知道皇帝想换人,皇帝明明想换,却又几次挽留,君臣双方演一场戏,三四次请辞和挽留的戏码演完之后,该大学士就能顺利滚蛋回家了。
现在看张居正这奏疏和万历的批复,君臣二人都是十足真心,一个真心想走,活不下去的话说的叫人觉得凄惨万分,一个却是坚决挽留,字眼之中,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可能同意的迹象。
“元辅是肯定真想走。”惟功呵呵笑道:“至于皇上是不是真心想留,那不是问题……是太后是不是想留而已。”
“这一层我亦想到了。”宋尧愈抚须道:“但废立风波事后,太后颇有心灰意冷的样子,还在干涉政务么?”
“太后越是心灰意冷,则越是要留下她很看重的张先生啊……无关冯保或是谁,太后心里明白,大明始终要有人掌舵才走的稳当。”
“正是如此。”宋尧愈道:“以我所见,若论得失,元辅还是以走为最佳选择。”
“嗯。”惟功也是默然点头,这话,其实不只是宋老夫子说,恐怕张居正身边的那些智囊人物,应该也是一样的看法了。
张居正本人来说,一则确实也是形销骨立,精神消耗太甚,从条鞭法到清丈度田,这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才适合干的事,却是叫张居正这个为人臣者给干了,可想而知这要消耗多少精力,承担多大的精神压力,付出多少的心血!这个人,可以说虽不是油尽灯枯,但也是相差不多了。
另外便是废立之事以后,冯保失势,张居正最大的援手就是冯保,三驾马车中少了这么一个驭手,行驶起来总感觉不平稳,张居正这匹马也累了,索性就是和坐在车厢里的皇家讨个人情……马儿实在累坏了,请允许回家就此歇着罢。
如果张居正就在此时致仕,恐怕将来纵有一些反复,比如有人揪丁忧夺情和废立的旧帐,但总体来说,在野之人还能保持一点威望和人脉,未来的反扑就不会那么激烈,对张居正的身体和未来安全计,此时离开是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替张居正想想,一代元辅,改革方兴未艾,但也只能非走不可,这心里,当然不是滋味。
呆征了半响之后,惟功才喟然叹道:“再看看吧,看看元辅还有什么话要说。”
……
张居正的反应很快捷,在万历亲自手书挽留之后,张居正再次上奏,仍然是泣血叩请,求去之心甚坚。
而万历仍然手书挽留,言词十分恳切。
这件事,朝野之间都是十分瞩目,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次与废立风波截然不同的角力。上一次是**裸的力量之争,这一次,则是人心之争。
张居正的权力基础已经遭遇危机,赵世卿事件是很明显的一次试探,而首辅以退为进,到目前来说,已经将颓势扳回来不少。
再往下去,就是看首辅离开的决心有多大,而皇室挽留的决心又有多强。
“母后,张先生还是坚请离开。”
慈圣宫就是在养心殿以南,乾清宫门以西不远,面对着的是前朝三大殿中间的宽阔广场,与西华门相隔亦是不远,皇太后如果想到西苑,也很便利,这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但在这里又是与外朝太近,毕竟有干涉政务之嫌,这两天李太后没有做别的事,就在东西六宫各处去看那些没有用上的宫殿群落,预备花上几十万装修一番,自己搬到更内里的地方去住,以后外朝的事,就更易加不必多操心了。
“唉,还真是麻烦……”李后一心扑在弄钱和装修上,这两件事对女人来说就是天生具有可怕的吸引力,此时哪来有精神去管外朝的事件,当下盯了万历一眼,问道:“皇帝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皇儿想,张先生虽然不坏,但究竟是老病了。”万历小心翼翼的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道:“换换人也不坏,可以先叫张四维领首辅,过几年后,由申先生上来。”
“皇帝还是想用自己的私人吧?”
“儿臣是有这种想法。”
在这种关头,万历也不必隐藏什么了,坦率道:“否则儿臣施政,颇多滞碍。”
“嗯,吾儿长大了嘛。”
皇太后的声线变的尖利起来,语气也有些刻薄的味道,若是以前,万历就跪下请罪了,不过最近张诚和张鲸回报,御马监和锦衣卫,还有东厂都慢慢掌握在手,加上废立风波之后,绝不可能再有人试第二回,哪怕是眼前这位母后也不行,他的胆气壮了很多,今日之事,也是皇后的鼓励,他总不能如襁褓中的幼儿,始终不敢在母后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皇太后的讥嘲面前,万历只是微微低头,语气还是带着一点固执:“儿臣愚昧,还请母后训斥。”
“唉,吾儿长大了。”
这一次话语和上次相同,但感觉是远远不同了。
李后看着万历,缓缓道:“吾儿自觉张四维比张先生如何?”
“怕有不如。”
“申时行呢?”
“这个,申先生操守极好,能力也佳,现在是不如,将来则未必……”
“将来的事就等将来再说吧。”
李太后其实对申时行早有观察,这个姓申的是状元出身,聪明当然没话可说,处理处务也是明快果决,十分得法,要不然张居正也不会叫此人入阁。
但李太后以一个商家女儿和太后的双重属性察觉了申时行的最大弱点,这个弱点是性格里带出来的,几乎无法弥补,但眼前的皇帝儿子对自己这个老师又是无比欣赏,这使得太后没有办法如实告之。
她只能另外设法。
“皇帝还记得小时候的事么?”
“母后是指?”
“你少时,你父皇经常在后宫和我们母子聊天,经常提起裕王潜邸的事情,你可记得你父皇最常说的是什么?”
“这个……”万历对父亲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冯保和张居正先后取代了他早早逝世的父皇在心底里的地位,如果不是母亲特别提起来,他还真的不记得当年的事情了。
这么一提,比较常人确实聪明的万历想了起来,微笑着道:“母后是说,父皇经常提起在裕王潜邸时入不敷出的事?”
“嗯。”李太后道:“当年为娘过二十岁生日时,你父皇答应花五十两黄金打一副头面赏给我,后来一直到生了你,你皇祖父又愿见你,你父皇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是好,却还是没将这打头面的黄金给凑齐,一直到进了宫当了皇帝,这才叫内库拨了金子出来,到底将这多年的亏欠给弥补上了。不过后来为娘想贴补一下娘家,你父皇却是怎么也不肯了,倒不是他小气勒掯,实在是内库也没钱了……隆庆三年,高大胡子和张先生一起上奏,外朝只有银不到百万两,最多拨给内廷二十万,九边要用钱,当时俺答又要入边,京师气氛十分紧张,赏给将士的钱不可不给,等到隆庆四年,外朝剩下不到四万,内廷的银子除了一些金瓜子银笔架一类的玩意,竟是一万两都不到!”
李后这么长篇大论,万历先只是微笑着听,后来神色就渐渐严肃起来。
嘉靖年间到隆庆年间,虽然有徐阶和高拱先后拨乱反正,不过几十年的积弊一时半会难以尽弃,而且徐阶本身长于政争,是一个政争老手,但施政的水平有限,高大胡子是一个清理吏治的好手,手腕高明且狠辣,但在经济之道上也很一般。
只有张居正从隆庆末年到万历九年,这十年间,真真正正的做了一些事情。
太后悠然道:“吾儿知道外廷现在有多少银子么?”
“怕是有近四百万银。”
“这只是户部的存银。”李太后眼中满是笑意,脸上的神情也是特别满足,她笑着道:“太仆寺,光禄寺,内承运库,兵部,工部,哪个部没有存银?告诉你吧,各部寺与内库相加,存银最少在两千万两以上!”
“这么多!”
万历也震惊的难以言表,他虽然是皇帝,但大明的帐实在是一本糊涂帐,工部可以有财权,兵部也是一样,户部说是度支天下财赋,但税收不在它,全部收入当然也不可能尽在户部掌握之中,而是全散在中枢的各部门之中了,加上按年解入的内库金银,确实是很难得到准确的全部数字。
“通州储粮,在三千万石左右,张先生的密奏中说,太仓储银数百万,通州之粮数千万石,只要常年有这样的储备,流水不腐,国家的开支用度有常,天下就会十分安稳,绝不会出事。九边各镇,只要督促诸将练兵,粮食开销财权尽在国家之手,对外可以御侮,对内,也不怕有人想造反!”
说到这,李太后的眼神变的无比犀利:“这样的当家人,你想放走他,我问你,你能找到比他更强的人?”
这样走法当然不体面,体面的便是大学士知道皇帝想换人,皇帝明明想换,却又几次挽留,君臣双方演一场戏,三四次请辞和挽留的戏码演完之后,该大学士就能顺利滚蛋回家了。
现在看张居正这奏疏和万历的批复,君臣二人都是十足真心,一个真心想走,活不下去的话说的叫人觉得凄惨万分,一个却是坚决挽留,字眼之中,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可能同意的迹象。
“元辅是肯定真想走。”惟功呵呵笑道:“至于皇上是不是真心想留,那不是问题……是太后是不是想留而已。”
“这一层我亦想到了。”宋尧愈抚须道:“但废立风波事后,太后颇有心灰意冷的样子,还在干涉政务么?”
“太后越是心灰意冷,则越是要留下她很看重的张先生啊……无关冯保或是谁,太后心里明白,大明始终要有人掌舵才走的稳当。”
“正是如此。”宋尧愈道:“以我所见,若论得失,元辅还是以走为最佳选择。”
“嗯。”惟功也是默然点头,这话,其实不只是宋老夫子说,恐怕张居正身边的那些智囊人物,应该也是一样的看法了。
张居正本人来说,一则确实也是形销骨立,精神消耗太甚,从条鞭法到清丈度田,这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才适合干的事,却是叫张居正这个为人臣者给干了,可想而知这要消耗多少精力,承担多大的精神压力,付出多少的心血!这个人,可以说虽不是油尽灯枯,但也是相差不多了。
另外便是废立之事以后,冯保失势,张居正最大的援手就是冯保,三驾马车中少了这么一个驭手,行驶起来总感觉不平稳,张居正这匹马也累了,索性就是和坐在车厢里的皇家讨个人情……马儿实在累坏了,请允许回家就此歇着罢。
如果张居正就在此时致仕,恐怕将来纵有一些反复,比如有人揪丁忧夺情和废立的旧帐,但总体来说,在野之人还能保持一点威望和人脉,未来的反扑就不会那么激烈,对张居正的身体和未来安全计,此时离开是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替张居正想想,一代元辅,改革方兴未艾,但也只能非走不可,这心里,当然不是滋味。
呆征了半响之后,惟功才喟然叹道:“再看看吧,看看元辅还有什么话要说。”
……
张居正的反应很快捷,在万历亲自手书挽留之后,张居正再次上奏,仍然是泣血叩请,求去之心甚坚。
而万历仍然手书挽留,言词十分恳切。
这件事,朝野之间都是十分瞩目,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次与废立风波截然不同的角力。上一次是**裸的力量之争,这一次,则是人心之争。
张居正的权力基础已经遭遇危机,赵世卿事件是很明显的一次试探,而首辅以退为进,到目前来说,已经将颓势扳回来不少。
再往下去,就是看首辅离开的决心有多大,而皇室挽留的决心又有多强。
“母后,张先生还是坚请离开。”
慈圣宫就是在养心殿以南,乾清宫门以西不远,面对着的是前朝三大殿中间的宽阔广场,与西华门相隔亦是不远,皇太后如果想到西苑,也很便利,这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但在这里又是与外朝太近,毕竟有干涉政务之嫌,这两天李太后没有做别的事,就在东西六宫各处去看那些没有用上的宫殿群落,预备花上几十万装修一番,自己搬到更内里的地方去住,以后外朝的事,就更易加不必多操心了。
“唉,还真是麻烦……”李后一心扑在弄钱和装修上,这两件事对女人来说就是天生具有可怕的吸引力,此时哪来有精神去管外朝的事件,当下盯了万历一眼,问道:“皇帝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皇儿想,张先生虽然不坏,但究竟是老病了。”万历小心翼翼的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道:“换换人也不坏,可以先叫张四维领首辅,过几年后,由申先生上来。”
“皇帝还是想用自己的私人吧?”
“儿臣是有这种想法。”
在这种关头,万历也不必隐藏什么了,坦率道:“否则儿臣施政,颇多滞碍。”
“嗯,吾儿长大了嘛。”
皇太后的声线变的尖利起来,语气也有些刻薄的味道,若是以前,万历就跪下请罪了,不过最近张诚和张鲸回报,御马监和锦衣卫,还有东厂都慢慢掌握在手,加上废立风波之后,绝不可能再有人试第二回,哪怕是眼前这位母后也不行,他的胆气壮了很多,今日之事,也是皇后的鼓励,他总不能如襁褓中的幼儿,始终不敢在母后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皇太后的讥嘲面前,万历只是微微低头,语气还是带着一点固执:“儿臣愚昧,还请母后训斥。”
“唉,吾儿长大了。”
这一次话语和上次相同,但感觉是远远不同了。
李后看着万历,缓缓道:“吾儿自觉张四维比张先生如何?”
“怕有不如。”
“申时行呢?”
“这个,申先生操守极好,能力也佳,现在是不如,将来则未必……”
“将来的事就等将来再说吧。”
李太后其实对申时行早有观察,这个姓申的是状元出身,聪明当然没话可说,处理处务也是明快果决,十分得法,要不然张居正也不会叫此人入阁。
但李太后以一个商家女儿和太后的双重属性察觉了申时行的最大弱点,这个弱点是性格里带出来的,几乎无法弥补,但眼前的皇帝儿子对自己这个老师又是无比欣赏,这使得太后没有办法如实告之。
她只能另外设法。
“皇帝还记得小时候的事么?”
“母后是指?”
“你少时,你父皇经常在后宫和我们母子聊天,经常提起裕王潜邸的事情,你可记得你父皇最常说的是什么?”
“这个……”万历对父亲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冯保和张居正先后取代了他早早逝世的父皇在心底里的地位,如果不是母亲特别提起来,他还真的不记得当年的事情了。
这么一提,比较常人确实聪明的万历想了起来,微笑着道:“母后是说,父皇经常提起在裕王潜邸时入不敷出的事?”
“嗯。”李太后道:“当年为娘过二十岁生日时,你父皇答应花五十两黄金打一副头面赏给我,后来一直到生了你,你皇祖父又愿见你,你父皇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是好,却还是没将这打头面的黄金给凑齐,一直到进了宫当了皇帝,这才叫内库拨了金子出来,到底将这多年的亏欠给弥补上了。不过后来为娘想贴补一下娘家,你父皇却是怎么也不肯了,倒不是他小气勒掯,实在是内库也没钱了……隆庆三年,高大胡子和张先生一起上奏,外朝只有银不到百万两,最多拨给内廷二十万,九边要用钱,当时俺答又要入边,京师气氛十分紧张,赏给将士的钱不可不给,等到隆庆四年,外朝剩下不到四万,内廷的银子除了一些金瓜子银笔架一类的玩意,竟是一万两都不到!”
李后这么长篇大论,万历先只是微笑着听,后来神色就渐渐严肃起来。
嘉靖年间到隆庆年间,虽然有徐阶和高拱先后拨乱反正,不过几十年的积弊一时半会难以尽弃,而且徐阶本身长于政争,是一个政争老手,但施政的水平有限,高大胡子是一个清理吏治的好手,手腕高明且狠辣,但在经济之道上也很一般。
只有张居正从隆庆末年到万历九年,这十年间,真真正正的做了一些事情。
太后悠然道:“吾儿知道外廷现在有多少银子么?”
“怕是有近四百万银。”
“这只是户部的存银。”李太后眼中满是笑意,脸上的神情也是特别满足,她笑着道:“太仆寺,光禄寺,内承运库,兵部,工部,哪个部没有存银?告诉你吧,各部寺与内库相加,存银最少在两千万两以上!”
“这么多!”
万历也震惊的难以言表,他虽然是皇帝,但大明的帐实在是一本糊涂帐,工部可以有财权,兵部也是一样,户部说是度支天下财赋,但税收不在它,全部收入当然也不可能尽在户部掌握之中,而是全散在中枢的各部门之中了,加上按年解入的内库金银,确实是很难得到准确的全部数字。
“通州储粮,在三千万石左右,张先生的密奏中说,太仓储银数百万,通州之粮数千万石,只要常年有这样的储备,流水不腐,国家的开支用度有常,天下就会十分安稳,绝不会出事。九边各镇,只要督促诸将练兵,粮食开销财权尽在国家之手,对外可以御侮,对内,也不怕有人想造反!”
说到这,李太后的眼神变的无比犀利:“这样的当家人,你想放走他,我问你,你能找到比他更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