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此次入关,也是多尔衮替自己积攒声望的机会,虽然眼下的八旗内部他已然是没有冠名的皇帝,但毕竟还不是皇帝。
要说多尔衮完全不想自己称帝,那根本不存在。
可毕竟时势不允许,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贵族,还有以济尔哈朗和代善为主的老旧派王公大臣,哪一个都不希望他多尔衮来做这个皇帝。
不少王公贵族虽然平日表现异常尊敬,但暗处又不知又多少双眼睛在虎视眈眈。
这些黄台吉遗留下来的老旧势力就是莫名的祸患,若是不将其连根拔起,多尔衮担心迟早有一天会生变,可要想做到这一切,没有在八旗内更高的权威根本难以实现。
去年入关一无所获,自己虽然平定了金、复两州汉人的叛乱,但那毕竟是自家闹剧,根本算不得甚么功勋,再加上今年兀良哈诸部的向背,更是让多尔衮一度处在风口浪尖上。
此时的他,急需一场可以稳定地位的胜利,不然豪格势必要拿这些事来说话,到时候自己百口莫辩,免不得又要开始火拼。
议定之后,多尔衮在第二天早晨便是带着两白旗的王公大臣进宫“面圣”。
布木布泰和福临形同傀儡,但却又不完全是傀儡,布木布泰和多尔衮本人之间纠缠不清,这些事像豪格、代善等人心里都明白,只是没有多说。
摄政王和皇太后有一腿,那当今皇上到底是谁的骨血?毕竟是关乎皇家颜面,这都是不好听也不好说的事儿,没谁有那个胆子和想法。
鞑清的这个皇太后算是颇有成见的女子,虽然屈身于多尔衮,但却与多尔衮貌合神离,常做一些与他利益相背离之事,可见并非真心实意。
多尔衮带着这么多人前来,目的正是逼迫他们两个退让,福临彷徨无计,布木布泰也是毫无办法,只得让福临加封多尔衮为扬威大将军,率领八旗军队再次入关。
由于多尔衮在没有告知其他人的时候就已经在私自调集军队,所以鞑清兵马几乎在当日就集结完毕,这次清军采取的还是老路线,从喜风口入关。
这次多尔衮依然选择从喜风口入关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按往常来讲,这附近基本没有什么明军驻守,入关相对容易,其次喜风口外围便是朵颜地界,顺手能先把朵颜收拾了,为自己留下退路。
朵颜一带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留之无用,弃则可惜的地方,毕竟是在关外,要想长久守住,不迁徙汉民是根本做不到的,单这一项来说就是个大工程。
就算迁徙过去了,现在的明军野战也根本打不赢清军,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最后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朵颜一带没有守住,反而失去了大批的百姓和兵士,怎么算都是弊大于利。
可换个角度来看,朵颜一带的兀良哈三卫,却是多尔衮的必争之地。
吴三桂现在对鞑清态度依旧不明不暗,现在多尔衮只能确定他有自己的小算盘,并不是死心塌地忠于明国,除此之外,却也看不出来吴三桂投奔鞑清的决心有多么强烈。
就这样看来,此次指望吴三桂能火种送炭、主动献关显然是痴人说梦,更可能因此提早暴露行踪,进而多尔衮也就只有一个选择:从边墙入关劫掠京师,出一出这口恶气。
一提起入关劫掠,这些鞑清的王公大臣们甚至比去年入关争夺北京城还要更加精神起劲,现下在鞑清内部,进入大明作战可是贵族们人人争抢着随军的好差事。
看似庞然大物的大明帝国如今就好像一只肥胖到走不动路的肥羊,只要有领兵出征的机会,就肯定能在这肥羊身上切下肉或是拔下羊毛,从而拿到前程,得到升迁。
甚至于,一些领兵的贵族根本不需要亲自提刀上阵,明国军队的战斗力他们许多人都见识过,很多时候,下几道命令后等着前程飞到手上就行了。
用那些汉人地话说,如此简单的事情,自己又何乐而不为?
离开盛京境内之后,多尔衮与朵颜一带残留的清军会合,第一步就是向还留在这里的兀良哈诸部倾斜心中怒火。
包括翁牛特部和已成一盘散沙的乌齐叶特两大部在内,几乎所有还留在朵颜地界的兀良哈部族都惨遭清军屠戮,死伤数以万计。
在清军毫不留情的逼迫之下,一部分没了家园的兀良哈人选择逃入关内投奔已经归顺明廷的兀良哈本部,另一部分人则离开生存多年的家乡远走戈壁,前往土默特和察哈尔草原散居。
多尔衮用血腥手段激起了清军的好战心,紧接着又把察哈尔一部分的部众迁徙于此,设置新的都统,将朵颜地区彻底纳入版图之内。
在出兵后的一个月之后,多尔衮来到喜峰口关城下,却见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
此时的喜峰口已然不是前些年最后一次来时候记忆中那样,原本破旧的关城得到修缮,看起来坚实无比,原本城头飘扬的老旧大旗也被换成了崭新的玄鸟旗,象征着大明。
除此之外,关城之外又立着拒马,挖了长长一道壕沟以及各种防御工事,城头上守卫的明军虽然不多,但却精神不错,没有最初那种萎靡气息。
今年在太原投降朝廷,原本是大顺旗下分守太原的武威将军蔺养成,他虽然也算是跟李自成征战南北,见过大阵仗,但却从没有和关外清军交过手。
本身就对吹成神乎其神的清军心有忌惮,到任之后也明白此地得失与否与自己身家性命相关,一直都是谨慎小心。
蔺养成毕竟是穷苦出身的屁民,虽然身为镇守主将,但却根本没甚么上官架子,亲自带队修缮关城,亲自动手挖掘防御工事。
甚至于在崇祯十九年的七月份,他还不止一次的向抚宁城内永平知府衙门投递文书,说城关上的火器和将士盔甲太过老旧,要求下发新的制式装备,不然根本难以守住喜风口。
当然了,他的这些文书知府看过之后就直接扔到一边儿了,喃喃道:“什么东西!本来就是个流贼降将,还指望自己能给他甚么好处?”
说起来,这流贼还简直是天真,皇上让他去守那可有可无的喜风口,那是压根就没指望能守住,说破天也就是皇上给蔺养成扔到必死的地儿来个借刀杀人罢了,自己给他物资还不是浪费。
这物资给过去说不得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鞑子抢去,到时候还不是给鞑子做了嫁衣,再说了,要是把物资给他,这厮再反了怎么办,流贼可都是没心没肺的玩意。
要说多尔衮完全不想自己称帝,那根本不存在。
可毕竟时势不允许,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贵族,还有以济尔哈朗和代善为主的老旧派王公大臣,哪一个都不希望他多尔衮来做这个皇帝。
不少王公贵族虽然平日表现异常尊敬,但暗处又不知又多少双眼睛在虎视眈眈。
这些黄台吉遗留下来的老旧势力就是莫名的祸患,若是不将其连根拔起,多尔衮担心迟早有一天会生变,可要想做到这一切,没有在八旗内更高的权威根本难以实现。
去年入关一无所获,自己虽然平定了金、复两州汉人的叛乱,但那毕竟是自家闹剧,根本算不得甚么功勋,再加上今年兀良哈诸部的向背,更是让多尔衮一度处在风口浪尖上。
此时的他,急需一场可以稳定地位的胜利,不然豪格势必要拿这些事来说话,到时候自己百口莫辩,免不得又要开始火拼。
议定之后,多尔衮在第二天早晨便是带着两白旗的王公大臣进宫“面圣”。
布木布泰和福临形同傀儡,但却又不完全是傀儡,布木布泰和多尔衮本人之间纠缠不清,这些事像豪格、代善等人心里都明白,只是没有多说。
摄政王和皇太后有一腿,那当今皇上到底是谁的骨血?毕竟是关乎皇家颜面,这都是不好听也不好说的事儿,没谁有那个胆子和想法。
鞑清的这个皇太后算是颇有成见的女子,虽然屈身于多尔衮,但却与多尔衮貌合神离,常做一些与他利益相背离之事,可见并非真心实意。
多尔衮带着这么多人前来,目的正是逼迫他们两个退让,福临彷徨无计,布木布泰也是毫无办法,只得让福临加封多尔衮为扬威大将军,率领八旗军队再次入关。
由于多尔衮在没有告知其他人的时候就已经在私自调集军队,所以鞑清兵马几乎在当日就集结完毕,这次清军采取的还是老路线,从喜风口入关。
这次多尔衮依然选择从喜风口入关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按往常来讲,这附近基本没有什么明军驻守,入关相对容易,其次喜风口外围便是朵颜地界,顺手能先把朵颜收拾了,为自己留下退路。
朵颜一带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留之无用,弃则可惜的地方,毕竟是在关外,要想长久守住,不迁徙汉民是根本做不到的,单这一项来说就是个大工程。
就算迁徙过去了,现在的明军野战也根本打不赢清军,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最后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朵颜一带没有守住,反而失去了大批的百姓和兵士,怎么算都是弊大于利。
可换个角度来看,朵颜一带的兀良哈三卫,却是多尔衮的必争之地。
吴三桂现在对鞑清态度依旧不明不暗,现在多尔衮只能确定他有自己的小算盘,并不是死心塌地忠于明国,除此之外,却也看不出来吴三桂投奔鞑清的决心有多么强烈。
就这样看来,此次指望吴三桂能火种送炭、主动献关显然是痴人说梦,更可能因此提早暴露行踪,进而多尔衮也就只有一个选择:从边墙入关劫掠京师,出一出这口恶气。
一提起入关劫掠,这些鞑清的王公大臣们甚至比去年入关争夺北京城还要更加精神起劲,现下在鞑清内部,进入大明作战可是贵族们人人争抢着随军的好差事。
看似庞然大物的大明帝国如今就好像一只肥胖到走不动路的肥羊,只要有领兵出征的机会,就肯定能在这肥羊身上切下肉或是拔下羊毛,从而拿到前程,得到升迁。
甚至于,一些领兵的贵族根本不需要亲自提刀上阵,明国军队的战斗力他们许多人都见识过,很多时候,下几道命令后等着前程飞到手上就行了。
用那些汉人地话说,如此简单的事情,自己又何乐而不为?
离开盛京境内之后,多尔衮与朵颜一带残留的清军会合,第一步就是向还留在这里的兀良哈诸部倾斜心中怒火。
包括翁牛特部和已成一盘散沙的乌齐叶特两大部在内,几乎所有还留在朵颜地界的兀良哈部族都惨遭清军屠戮,死伤数以万计。
在清军毫不留情的逼迫之下,一部分没了家园的兀良哈人选择逃入关内投奔已经归顺明廷的兀良哈本部,另一部分人则离开生存多年的家乡远走戈壁,前往土默特和察哈尔草原散居。
多尔衮用血腥手段激起了清军的好战心,紧接着又把察哈尔一部分的部众迁徙于此,设置新的都统,将朵颜地区彻底纳入版图之内。
在出兵后的一个月之后,多尔衮来到喜峰口关城下,却见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
此时的喜峰口已然不是前些年最后一次来时候记忆中那样,原本破旧的关城得到修缮,看起来坚实无比,原本城头飘扬的老旧大旗也被换成了崭新的玄鸟旗,象征着大明。
除此之外,关城之外又立着拒马,挖了长长一道壕沟以及各种防御工事,城头上守卫的明军虽然不多,但却精神不错,没有最初那种萎靡气息。
今年在太原投降朝廷,原本是大顺旗下分守太原的武威将军蔺养成,他虽然也算是跟李自成征战南北,见过大阵仗,但却从没有和关外清军交过手。
本身就对吹成神乎其神的清军心有忌惮,到任之后也明白此地得失与否与自己身家性命相关,一直都是谨慎小心。
蔺养成毕竟是穷苦出身的屁民,虽然身为镇守主将,但却根本没甚么上官架子,亲自带队修缮关城,亲自动手挖掘防御工事。
甚至于在崇祯十九年的七月份,他还不止一次的向抚宁城内永平知府衙门投递文书,说城关上的火器和将士盔甲太过老旧,要求下发新的制式装备,不然根本难以守住喜风口。
当然了,他的这些文书知府看过之后就直接扔到一边儿了,喃喃道:“什么东西!本来就是个流贼降将,还指望自己能给他甚么好处?”
说起来,这流贼还简直是天真,皇上让他去守那可有可无的喜风口,那是压根就没指望能守住,说破天也就是皇上给蔺养成扔到必死的地儿来个借刀杀人罢了,自己给他物资还不是浪费。
这物资给过去说不得过不了多久就会被鞑子抢去,到时候还不是给鞑子做了嫁衣,再说了,要是把物资给他,这厮再反了怎么办,流贼可都是没心没肺的玩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史上最强崇祯,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史上最强崇祯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史上最强崇祯,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史上最强崇祯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