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兵士们的心态,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甚至连主将的心态都不能和军心相提并论。
前些年,闯军在中原连战连捷,号称几十万大军,人人都觉得自己将要跟着李自成改朝换代,士气自然不断提升。
但当他们达到一个顶峰时,却又蓦地降低到谷底。
典型的差别,自然就是周遇吉的宁武铁军在得到了朝廷不遗余力的支持后,足足挡住了他们接近一年的时间。
往常的连战连捷,在那场血战中不见丝毫作用,尸体堆满了城墙,周遇吉仍然没有一丝一毫投降的心思。
这种差别是致命的,就如贫穷和富裕一样,历史上曾连战连捷的军队,因为一两场失败而逐渐走向失败的,不在少数。
当他们处于顶峰时,中原一带没有任何一支官军能觉得自己有实力挡住他们,所以官军与流贼之间的战斗,往往在还没开打时就已经输了。
设置关乡大营是为了防备函谷关的流贼东出,人马足有四五万,连小型的火炮都配备上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骑兵,算是重兵驻扎。
堵胤锡的这个战略意图,似乎有些过分明显了。
李自成与吴汝义会师后,在各处强行招募一些乡民、流民,总数达到八九万人,再加上李友在关内的两三万人,加在一起也才十万人左右。
当然,这十万人还有五万人跟随任继荣前往少华山、泰华山一带设伏阻击崇祯皇帝调派的所谓十五万驰援大军。
所以李自成带来攻打的人马不过三四万,加上李友在关内的兵马合击,人数也才与关乡大营的官军堪堪持平。
人数只是一方面,两方如今的军心状况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进攻方的闯军,就和上次出商洛山一样,连续打赢了多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关乡大营面前,五万人竟然打出了十万人的气势。
在守营盘的官军眼中,这些流寇挥舞着各色兵器,不要命的向自己漫山遍野的压过来,好像他们都觉得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同样是五万人的官军,如果做出精密的部署,再加上他们是防守方,完全可能反败为胜,击溃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大顺军。
可当他们见到打着‘大顺’旗号的闯军时,从上到下都蔓延着一股即将崩溃的气息,就连营盘内坐镇的那员总兵也是一样,十分慌乱无措。
看样子,大营内的官军都已经认定,自己这一仗肯定会输,但是‘必胜’的大顺军,就真的是逢战必胜吗?
其实李自成的部署很有问题,吴汝义率部逼近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函谷关内的李友部先行对接,两方前后进攻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差。
这段时间,如果是让禁军、山东军那种百战的精锐部队抓住,只会让他们逐个击破,李自成绝不会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但关乡大营里的官军错误就错误在,他们不仅没有抓住时机奋起一搏,就连硬着头皮趁对方未完全包围过来时逃跑的勇气都没有。
等到半柱香左右的功夫之后,函谷关内的李友一部两三万人围拢过来,营盘内的明军总兵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完了。
现在这个局势,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真正是打不过又跑不成的死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无能。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虽然明知接下来这场战斗的成败,但他们还只能继续坐困在这座大营之中。
闯军的进攻很简单,举着大旗,喊着号子冲上去就是,反正在他们大多数人的眼里,官军已经败了。
头几拨的进攻,吴汝义率部负责正面进攻,但官军明知必死,却也提起了往日根本不存在的士气,对他们接连释放火铳和小炮。
因而,闯营打前头那些能冲能打的部队都是损失惨重,一来是士气低落,二来也是要休养生息恢复下,仓促间已经拿不出部队出来打了。
这个时候,李自成接到任继荣在少华山的战报,更完全放下心来。
后方的战斗甚至比前方还要顺利得多,任继荣在少华山设伏,只是利用陷阱和接连不断的箭雨袭击,就已经把官军打的头皮发麻,损伤惨重。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第一波箭矢就射死了一员总兵。
总兵这个级别已经是常人眼中武将的顶点,相当于后世一个战区里的总司令,而任继荣传回来的这份军报,更是给正在进攻关乡大营闯军的一颗定心丸。
当这个消息传到大营内时,可想而知,明军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便又低落下去。
看样子,援军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这个时候闯营的军师牛金星发现,除却朝着关乡大营的正门之外,其余三门的地形相对地宽阔平坦,部队行动余地大了不少,应该更有利于他们进攻。
很快,李自成亲自下令,用出山后新招募的流民和乡民去替换野战营,并且把正在大力进攻的正门换成佯攻,而另外三门则一上来就都是主攻。
诚然牛金星说的有些道理,但这牛鼻子老道看问题往往不会看多个层面,因为他的建议,让闯军又多损失了些力量。
平坦地势下,闯军的进攻虽然余地更多,可官兵的火器却也是可以完全的挥威力,再加上一些步弓手上墙射击,很多人一露头就会被劈头盖脸的打回去。
关乡大营的内部,一些底层的军将正在城头观察,但他们的总兵却十分害怕,畏缩在大帐内不敢出现。
任继荣那边,此时已经在泰华山开始第二波次的伏击,但这边本该一边倒的战斗,因牛金星三面强攻的策略,却是有些陷入僵局的意思。
函谷关到泰华山一线,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因之前宣扬十分得力,导致就连民间百姓都知道,这会儿官军与闯军在进行决战。
可是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所谓决战只是个幌子,是崇祯皇帝与堵胤锡在演戏给流贼看。
有意思的是,李自成一直是按之前商量好的那样,一步步的踏入到崇祯为他划定的墓葬圈中。
就在关乡大营进行最后阶段战斗的时候,不远处孟门山脉之中,一支潜伏已久的官军部队,整齐的从山中踏了出去。
除此之外,熊耳山中,一支人数达一万余的全骑部队也从山外已空的大营中经过,轰隆隆向函谷关外的战场狂奔。
还有安邑、渭南等处,分别都有装备齐全的官军部队忽然出现,他们出现后,很快在函谷关至泰华山一线以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前些年,闯军在中原连战连捷,号称几十万大军,人人都觉得自己将要跟着李自成改朝换代,士气自然不断提升。
但当他们达到一个顶峰时,却又蓦地降低到谷底。
典型的差别,自然就是周遇吉的宁武铁军在得到了朝廷不遗余力的支持后,足足挡住了他们接近一年的时间。
往常的连战连捷,在那场血战中不见丝毫作用,尸体堆满了城墙,周遇吉仍然没有一丝一毫投降的心思。
这种差别是致命的,就如贫穷和富裕一样,历史上曾连战连捷的军队,因为一两场失败而逐渐走向失败的,不在少数。
当他们处于顶峰时,中原一带没有任何一支官军能觉得自己有实力挡住他们,所以官军与流贼之间的战斗,往往在还没开打时就已经输了。
设置关乡大营是为了防备函谷关的流贼东出,人马足有四五万,连小型的火炮都配备上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骑兵,算是重兵驻扎。
堵胤锡的这个战略意图,似乎有些过分明显了。
李自成与吴汝义会师后,在各处强行招募一些乡民、流民,总数达到八九万人,再加上李友在关内的两三万人,加在一起也才十万人左右。
当然,这十万人还有五万人跟随任继荣前往少华山、泰华山一带设伏阻击崇祯皇帝调派的所谓十五万驰援大军。
所以李自成带来攻打的人马不过三四万,加上李友在关内的兵马合击,人数也才与关乡大营的官军堪堪持平。
人数只是一方面,两方如今的军心状况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进攻方的闯军,就和上次出商洛山一样,连续打赢了多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关乡大营面前,五万人竟然打出了十万人的气势。
在守营盘的官军眼中,这些流寇挥舞着各色兵器,不要命的向自己漫山遍野的压过来,好像他们都觉得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
同样是五万人的官军,如果做出精密的部署,再加上他们是防守方,完全可能反败为胜,击溃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大顺军。
可当他们见到打着‘大顺’旗号的闯军时,从上到下都蔓延着一股即将崩溃的气息,就连营盘内坐镇的那员总兵也是一样,十分慌乱无措。
看样子,大营内的官军都已经认定,自己这一仗肯定会输,但是‘必胜’的大顺军,就真的是逢战必胜吗?
其实李自成的部署很有问题,吴汝义率部逼近过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函谷关内的李友部先行对接,两方前后进攻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差。
这段时间,如果是让禁军、山东军那种百战的精锐部队抓住,只会让他们逐个击破,李自成绝不会有任何胜利的可能。
但关乡大营里的官军错误就错误在,他们不仅没有抓住时机奋起一搏,就连硬着头皮趁对方未完全包围过来时逃跑的勇气都没有。
等到半柱香左右的功夫之后,函谷关内的李友一部两三万人围拢过来,营盘内的明军总兵才真正意识到,他们完了。
现在这个局势,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真正是打不过又跑不成的死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无能。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虽然明知接下来这场战斗的成败,但他们还只能继续坐困在这座大营之中。
闯军的进攻很简单,举着大旗,喊着号子冲上去就是,反正在他们大多数人的眼里,官军已经败了。
头几拨的进攻,吴汝义率部负责正面进攻,但官军明知必死,却也提起了往日根本不存在的士气,对他们接连释放火铳和小炮。
因而,闯营打前头那些能冲能打的部队都是损失惨重,一来是士气低落,二来也是要休养生息恢复下,仓促间已经拿不出部队出来打了。
这个时候,李自成接到任继荣在少华山的战报,更完全放下心来。
后方的战斗甚至比前方还要顺利得多,任继荣在少华山设伏,只是利用陷阱和接连不断的箭雨袭击,就已经把官军打的头皮发麻,损伤惨重。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第一波箭矢就射死了一员总兵。
总兵这个级别已经是常人眼中武将的顶点,相当于后世一个战区里的总司令,而任继荣传回来的这份军报,更是给正在进攻关乡大营闯军的一颗定心丸。
当这个消息传到大营内时,可想而知,明军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便又低落下去。
看样子,援军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这个时候闯营的军师牛金星发现,除却朝着关乡大营的正门之外,其余三门的地形相对地宽阔平坦,部队行动余地大了不少,应该更有利于他们进攻。
很快,李自成亲自下令,用出山后新招募的流民和乡民去替换野战营,并且把正在大力进攻的正门换成佯攻,而另外三门则一上来就都是主攻。
诚然牛金星说的有些道理,但这牛鼻子老道看问题往往不会看多个层面,因为他的建议,让闯军又多损失了些力量。
平坦地势下,闯军的进攻虽然余地更多,可官兵的火器却也是可以完全的挥威力,再加上一些步弓手上墙射击,很多人一露头就会被劈头盖脸的打回去。
关乡大营的内部,一些底层的军将正在城头观察,但他们的总兵却十分害怕,畏缩在大帐内不敢出现。
任继荣那边,此时已经在泰华山开始第二波次的伏击,但这边本该一边倒的战斗,因牛金星三面强攻的策略,却是有些陷入僵局的意思。
函谷关到泰华山一线,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喊杀声,因之前宣扬十分得力,导致就连民间百姓都知道,这会儿官军与闯军在进行决战。
可是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所谓决战只是个幌子,是崇祯皇帝与堵胤锡在演戏给流贼看。
有意思的是,李自成一直是按之前商量好的那样,一步步的踏入到崇祯为他划定的墓葬圈中。
就在关乡大营进行最后阶段战斗的时候,不远处孟门山脉之中,一支潜伏已久的官军部队,整齐的从山中踏了出去。
除此之外,熊耳山中,一支人数达一万余的全骑部队也从山外已空的大营中经过,轰隆隆向函谷关外的战场狂奔。
还有安邑、渭南等处,分别都有装备齐全的官军部队忽然出现,他们出现后,很快在函谷关至泰华山一线以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史上最强崇祯,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史上最强崇祯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史上最强崇祯,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史上最强崇祯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