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佛尔地区的防御体系在一些军事专家眼里是不合格的,与欧洲大陆上的那些要塞防御体系相比,它的轻重火力分布非常不科学,主体要塞也不够坚固,设计上整体落伍,大部分设施已经不适应近代战争需要,最致命的问题是缺乏纵深防御和迂回空间,很容易被敌军围困各个击破。
造成眼下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多佛尔地区在数百年里只遭受过两次入侵威胁,从未真正遭遇过战争,所以那些从中世纪起就建造的古老防御设施几乎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严重制约了后世要塞建造者的发挥,因为很多古旧的堡垒在近代的一段时间内确实还还能起到防御作用,鉴于经济上的考量,议会和陆军上层都不同意拆除那些貌似坚固的堡垒就地重起炉灶,因为这在政客们眼里那是可耻的浪费,而在陆军眼里这是摒弃传统与光荣。
其次,多佛尔要塞防御体系主要是应对海峡对岸的威胁,而在英国海军包打天下的年代里,这种威胁被下降到了几乎为零,所以英国政府认为现有的这些堡垒设施足够应付所有麻烦。
只有在拿破仑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佛尔才真正受到过入侵威胁,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真正花了大力气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扩建,但是事后证明这又是一次假警报,当战争结束后,经济形势转为恶劣,这些新型改造工作再次停滞了下来,所以这些堡垒内的装备全都是一战时期的老货色,不少地方甚至还保留了古老的铜质通话管。
多佛尔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也是制约此地防御体系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个最靠近欧洲大陆的港口首先是作为贸易港而存在的,军事价值在经济效益面前只能放在次要位置,所有的工程都要为贸易发展让路,多佛尔其实是夹在两片高地中间的一小片平原,西面是大量南北走向的低矮山梁和谷地。东面则是高高耸起落差有三百英尺的台地,真正能够加以利用的平缓地面并不多。
由于几百年内未遭战争威胁,大量的平整土地和平缓坡地当仁不让的都被民用建筑占用了,而在市民眼里根本没必要存在的军事设施被赶到了一些丘陵沟坎坡地上。各个工事要塞被大片的民居街道货栈厂方分隔开来,阵地如同被民房包围的一个个孤岛,相互之间想要调动兵力转运物资全都必须穿越狭小拥挤的城区才行。
同样因为这种地形,多佛尔被一大片沟坎和山坡圈在了中间,一条主干道贯通中线。根本就没有纵深可言,更别提什么纵深防御体系了。
登陆德军的攻击更是直接打在了它的要害上,因为多佛尔防御体系不是一个防御圈,而是一条防御线,这条防线是由一些沿海永固火力点,中心堡垒,侧翼棱堡和两个大型海防筑垒阵地以及海防炮台构成的,所有的这些全都是为了防御海面上的敌人而构筑的,除了中心要塞和棱堡,全都没有全向防御能力。机枪射孔和火炮大都是冲着海岸线和港区公路的,他们对来自背后的攻击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英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现在剩余的步兵兵力还不够凑齐一个步兵营的,那些坦克手离开了他们的铁壳子后更是连普通步兵都不如。当得知背后出现德军装甲部队之后,多佛尔防御圈内的英军指挥机构毫无意外的陷入了恐慌之中,每个人都被这个惊人的消息震懵了。
大部分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时都以为一定是出现了沟通上的错误,但是当王后私属骑兵队的一辆维克斯轻型坦克带着半个炮塔和残缺不全的车长尸体仓惶逃回英军阵地之后,指挥官们才终于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德军已经登陆,而且已经包抄到了多佛尔的侧后。留给英军指挥官的只有两条路,固守还是撤退。
只要是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选择。多佛尔后路已断,德军正在继续向侧后方包抄,德国人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包围多佛尔地区。如果继续呆在多佛尔,等待英国军队的将是一场歼灭战。
结果根本就不用去猜想,多佛尔守军除了依旧庞大的编制之外,已经不剩下多少战斗力,德国陆军已经绕到要塞侧后,此前从没人想过会遭遇到这种情况。城市的后方根本就没有设置防御阵地,除了在主线公路两旁有一些反伞兵的壕沟和铁丝网,最多就只有几个检查站形式的路障和简陋的沙包工事。
当地的国民自卫军倒是想要在路边的田野里设置雷区,但是却被当地的农民阻止了,因为那是私人地产,要埋什么东西必须得到主人的同意,农夫们执意要求布雷后在每个地雷上都设置标识,同时还要获得物质补偿,要不然等到德国人不登陆了,这块地谁还敢进,最终吵吵闹闹了半个月后自卫军放弃了这个计划,当时皇家海军尚有一战之力,皇家空军也正风头正劲,没人认为德国人能够突破多佛尔要塞。
于是现在想要阻止德军前进,英国陆军就只能离开坚固的堡垒,与德军在丘陵地带打野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德国陆军,全盛时期的英国陆军都不见得可以正面对抗,更别提现在这种状态之下,完全就看不到一点获胜的希望。
要塞最高指挥机构被摧毁,驻守步兵部队被重创,要塞炮兵部队与炮台一起玉石俱焚,弹药物资大量损毁,补给线被切断,唯一一支装甲机动部队被歼灭,剩下的装甲部队缺油少粮,弹药只有车载的一个基数,只够进行一次中等规模作战使用,但是燃料已经消耗大半,机械故障情况也很严重,没有配件和备品,根本无法进行修理。
英军现在所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立即放弃多佛尔,趁着现在部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与士气,集中所有突击力量沿着海岸线向着福克斯通方向撤退,在德军完成对多佛尔的包围之前与驻守福克斯通的两个步兵师汇合,到时候是就地死守还是撤退。那就要再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了。
英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的埃文斯上校持有的就是这个观点,他仗着自己是目前多佛尔地区军衔最高的陆军军官,已经接手了多佛尔驻军的指挥权,他根本不准备与其他军官进行讨论。当即就下达了全军集结准备撤退的命令。
就在此时,战争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直以来被认为已经随着崩塌的要塞地下工事一起深埋地下的多佛尔要塞司令部竟然重返人间。其中过程堪称一部好莱坞式的灾难大片,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感人至深,还有不少人格闪光点点缀其中。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这里也就不多加阐述。
反正是司令部成员几乎毫发无损,他们披荆斩棘排除万难,最终通过一条被废弃多年的开掘竖井从那个封闭的水泥棺材里逃了出来,梅森少将在重返地面后猛灌了两水壶的清水,随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临时司令部,他要拿回他的指挥权。
官大一级就能那死人,更何况现在是两级,埃文斯上校根本就连挣扎都没有挣扎,当场乖乖的奉上了还没捂热的防区司令大印。梅森少将并不是一个官迷。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权力**,他只是固执的认为自己是要塞指挥官,掌握指挥权是一个指挥官的义务与责任,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放弃这个责任。
梅森先是让埃文斯和要塞驻军现任指挥官报告了目前多佛尔区要塞的情况,特别是各部队的现状以及获得的最新战况。他也被德国人已经登陆的消息吓了一跳,德国人在哪里上岸的,伦敦究竟知不知道这个消息,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反应,要塞指挥官完全摸不着头脑。
埃文斯向梅森提出了撤退的建议。他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指挥官,梅森一定会同意他的看法,做出正确的取舍。但是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梅森坚决反对部队撤出多佛尔。这让在场的军官都大惊失色。
梅森少将的理由很充分,多佛尔依然还有一部分要塞堡垒没有被摧毁,伊丽莎白女王山的防空洞窟还有三成完好,市区内更是有一部分已经构筑好的街垒路障,同时海港设施还依然完整无缺。梅森认为英国陆军完全可以依托这些现有的条件,与德军在多佛尔地区打上一仗。将德国人牢牢的吸引在这个港口,给伦敦调派援军争取时间。
梅森认为撤退虽然能够暂时保留住现存的军队,但是究竟能够坚持多久很难预料,英军的补给线已经被切断,福克斯通那边的物资也已经枯竭,哪怕多佛尔英军真的到达福克斯通也无法获得物资补充,而且还会在路上白白耗费掉仅存的车辆燃料,同时福克斯通的食品供给已经出现短缺,再加上多佛尔的部队,后果可以想象。
而且现在没人知道究竟有多少德国军队登上了英国本岛,如果数量足够,德国人大可以连福克斯通的英军部队都囊括进包围圈里,谁能保证现在德国人没有向福克斯通进军。
梅森觉得德军出动陆军倒是一件好事,只要把德国陆军放进城区,对岸就不敢再用重炮轰击,他依然还想按照原本计划,与德国人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巷战。
梅森还安慰埃文斯,驻军的海岸重炮虽然已经损失殆尽,但是棱堡周边的小型炮台上还有十几门大口径步兵炮没有被摧毁,弹药虽然不多,但是足以给德军的进攻部队造成一种威慑。
他还有一个必须死守多佛尔的理由,那就是多佛尔的港口依然完整,伦敦可以组织从海上给多佛尔要塞输送兵力与补给,只要能够保证海上补给线,那么多佛尔依然是一个永不陷落的要塞。
或许是梅森的军衔给予了太大的压力,也或者确实被梅森列举的事实所说服,埃文斯最终同意了梅森的计划。
一部分要塞驻军被派往了市郊,他们被命令构筑起一道简易的防线,用以拖延德军前进的速度,给后方部队重新布置阵地争取时间。十几辆油料快耗尽的步兵坦克支援给了这些轻步兵部队,这些坦克被当成流动火力点给予整条防线上的步兵火力支持,等到油料耗尽,也可以当成固定碉堡使用,这些坦克携带了足够的弹药,装甲厚重,应该可以抵挡住德军一段时间。
剩余的装甲部队和步兵被命令收缩进核心防御区,加固与改建街垒,同时抽调出中心要塞的一部分幸存兵力进入城区,在民居里构筑隐蔽火力点和巷战反坦克陷阱,士兵们开始收集各种可燃物,设置反坦克火障和制造燃烧瓶。
另一部分士兵则被命令清理核心要塞,挖掘被掩埋的地下弹药库和物资仓库,梅森认为至少有三个这种沿坡挖掘的隧洞只是被炸塌了洞口,里面应该还保持着完整的结构,这些储备仓库里的弹药和物资现在是守住多佛尔的重要保障,哪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它们挖出来。
随着海军少将的命令,整个多佛尔要塞区都开始忙碌起来,沮丧茫然的士兵们总算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德军到来的消息更是如同鞭子一样在他们身后挥舞,但是他们现在却开始感觉到了一种信心,或许在梅森少将的指挥下,真的能够挡住德国人。
在这一天,因为这一系列命令,英国皇家海军少将亨利.梅森被载入了史册。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德国的那位元首给多佛尔守军脖子上套上了绞索,那么这位皇家海军少将就是扳下绞刑台地板活门开关的那个人。
PS:昨天电脑坏了,显卡阵亡,因为发现的晚,又是星期天,结果只得请假一天,我昨天在书评区发了置顶帖,很明显有不少人没有去看,于是在此再做一个说明,谢谢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续。)
造成眼下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多佛尔地区在数百年里只遭受过两次入侵威胁,从未真正遭遇过战争,所以那些从中世纪起就建造的古老防御设施几乎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严重制约了后世要塞建造者的发挥,因为很多古旧的堡垒在近代的一段时间内确实还还能起到防御作用,鉴于经济上的考量,议会和陆军上层都不同意拆除那些貌似坚固的堡垒就地重起炉灶,因为这在政客们眼里那是可耻的浪费,而在陆军眼里这是摒弃传统与光荣。
其次,多佛尔要塞防御体系主要是应对海峡对岸的威胁,而在英国海军包打天下的年代里,这种威胁被下降到了几乎为零,所以英国政府认为现有的这些堡垒设施足够应付所有麻烦。
只有在拿破仑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佛尔才真正受到过入侵威胁,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真正花了大力气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扩建,但是事后证明这又是一次假警报,当战争结束后,经济形势转为恶劣,这些新型改造工作再次停滞了下来,所以这些堡垒内的装备全都是一战时期的老货色,不少地方甚至还保留了古老的铜质通话管。
多佛尔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也是制约此地防御体系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个最靠近欧洲大陆的港口首先是作为贸易港而存在的,军事价值在经济效益面前只能放在次要位置,所有的工程都要为贸易发展让路,多佛尔其实是夹在两片高地中间的一小片平原,西面是大量南北走向的低矮山梁和谷地。东面则是高高耸起落差有三百英尺的台地,真正能够加以利用的平缓地面并不多。
由于几百年内未遭战争威胁,大量的平整土地和平缓坡地当仁不让的都被民用建筑占用了,而在市民眼里根本没必要存在的军事设施被赶到了一些丘陵沟坎坡地上。各个工事要塞被大片的民居街道货栈厂方分隔开来,阵地如同被民房包围的一个个孤岛,相互之间想要调动兵力转运物资全都必须穿越狭小拥挤的城区才行。
同样因为这种地形,多佛尔被一大片沟坎和山坡圈在了中间,一条主干道贯通中线。根本就没有纵深可言,更别提什么纵深防御体系了。
登陆德军的攻击更是直接打在了它的要害上,因为多佛尔防御体系不是一个防御圈,而是一条防御线,这条防线是由一些沿海永固火力点,中心堡垒,侧翼棱堡和两个大型海防筑垒阵地以及海防炮台构成的,所有的这些全都是为了防御海面上的敌人而构筑的,除了中心要塞和棱堡,全都没有全向防御能力。机枪射孔和火炮大都是冲着海岸线和港区公路的,他们对来自背后的攻击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英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现在剩余的步兵兵力还不够凑齐一个步兵营的,那些坦克手离开了他们的铁壳子后更是连普通步兵都不如。当得知背后出现德军装甲部队之后,多佛尔防御圈内的英军指挥机构毫无意外的陷入了恐慌之中,每个人都被这个惊人的消息震懵了。
大部分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时都以为一定是出现了沟通上的错误,但是当王后私属骑兵队的一辆维克斯轻型坦克带着半个炮塔和残缺不全的车长尸体仓惶逃回英军阵地之后,指挥官们才终于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德军已经登陆,而且已经包抄到了多佛尔的侧后。留给英军指挥官的只有两条路,固守还是撤退。
只要是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选择。多佛尔后路已断,德军正在继续向侧后方包抄,德国人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包围多佛尔地区。如果继续呆在多佛尔,等待英国军队的将是一场歼灭战。
结果根本就不用去猜想,多佛尔守军除了依旧庞大的编制之外,已经不剩下多少战斗力,德国陆军已经绕到要塞侧后,此前从没人想过会遭遇到这种情况。城市的后方根本就没有设置防御阵地,除了在主线公路两旁有一些反伞兵的壕沟和铁丝网,最多就只有几个检查站形式的路障和简陋的沙包工事。
当地的国民自卫军倒是想要在路边的田野里设置雷区,但是却被当地的农民阻止了,因为那是私人地产,要埋什么东西必须得到主人的同意,农夫们执意要求布雷后在每个地雷上都设置标识,同时还要获得物质补偿,要不然等到德国人不登陆了,这块地谁还敢进,最终吵吵闹闹了半个月后自卫军放弃了这个计划,当时皇家海军尚有一战之力,皇家空军也正风头正劲,没人认为德国人能够突破多佛尔要塞。
于是现在想要阻止德军前进,英国陆军就只能离开坚固的堡垒,与德军在丘陵地带打野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德国陆军,全盛时期的英国陆军都不见得可以正面对抗,更别提现在这种状态之下,完全就看不到一点获胜的希望。
要塞最高指挥机构被摧毁,驻守步兵部队被重创,要塞炮兵部队与炮台一起玉石俱焚,弹药物资大量损毁,补给线被切断,唯一一支装甲机动部队被歼灭,剩下的装甲部队缺油少粮,弹药只有车载的一个基数,只够进行一次中等规模作战使用,但是燃料已经消耗大半,机械故障情况也很严重,没有配件和备品,根本无法进行修理。
英军现在所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立即放弃多佛尔,趁着现在部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与士气,集中所有突击力量沿着海岸线向着福克斯通方向撤退,在德军完成对多佛尔的包围之前与驻守福克斯通的两个步兵师汇合,到时候是就地死守还是撤退。那就要再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了。
英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的埃文斯上校持有的就是这个观点,他仗着自己是目前多佛尔地区军衔最高的陆军军官,已经接手了多佛尔驻军的指挥权,他根本不准备与其他军官进行讨论。当即就下达了全军集结准备撤退的命令。
就在此时,战争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直以来被认为已经随着崩塌的要塞地下工事一起深埋地下的多佛尔要塞司令部竟然重返人间。其中过程堪称一部好莱坞式的灾难大片,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感人至深,还有不少人格闪光点点缀其中。当然这是另外一个故事,这里也就不多加阐述。
反正是司令部成员几乎毫发无损,他们披荆斩棘排除万难,最终通过一条被废弃多年的开掘竖井从那个封闭的水泥棺材里逃了出来,梅森少将在重返地面后猛灌了两水壶的清水,随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临时司令部,他要拿回他的指挥权。
官大一级就能那死人,更何况现在是两级,埃文斯上校根本就连挣扎都没有挣扎,当场乖乖的奉上了还没捂热的防区司令大印。梅森少将并不是一个官迷。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权力**,他只是固执的认为自己是要塞指挥官,掌握指挥权是一个指挥官的义务与责任,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放弃这个责任。
梅森先是让埃文斯和要塞驻军现任指挥官报告了目前多佛尔区要塞的情况,特别是各部队的现状以及获得的最新战况。他也被德国人已经登陆的消息吓了一跳,德国人在哪里上岸的,伦敦究竟知不知道这个消息,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反应,要塞指挥官完全摸不着头脑。
埃文斯向梅森提出了撤退的建议。他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指挥官,梅森一定会同意他的看法,做出正确的取舍。但是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梅森坚决反对部队撤出多佛尔。这让在场的军官都大惊失色。
梅森少将的理由很充分,多佛尔依然还有一部分要塞堡垒没有被摧毁,伊丽莎白女王山的防空洞窟还有三成完好,市区内更是有一部分已经构筑好的街垒路障,同时海港设施还依然完整无缺。梅森认为英国陆军完全可以依托这些现有的条件,与德军在多佛尔地区打上一仗。将德国人牢牢的吸引在这个港口,给伦敦调派援军争取时间。
梅森认为撤退虽然能够暂时保留住现存的军队,但是究竟能够坚持多久很难预料,英军的补给线已经被切断,福克斯通那边的物资也已经枯竭,哪怕多佛尔英军真的到达福克斯通也无法获得物资补充,而且还会在路上白白耗费掉仅存的车辆燃料,同时福克斯通的食品供给已经出现短缺,再加上多佛尔的部队,后果可以想象。
而且现在没人知道究竟有多少德国军队登上了英国本岛,如果数量足够,德国人大可以连福克斯通的英军部队都囊括进包围圈里,谁能保证现在德国人没有向福克斯通进军。
梅森觉得德军出动陆军倒是一件好事,只要把德国陆军放进城区,对岸就不敢再用重炮轰击,他依然还想按照原本计划,与德国人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巷战。
梅森还安慰埃文斯,驻军的海岸重炮虽然已经损失殆尽,但是棱堡周边的小型炮台上还有十几门大口径步兵炮没有被摧毁,弹药虽然不多,但是足以给德军的进攻部队造成一种威慑。
他还有一个必须死守多佛尔的理由,那就是多佛尔的港口依然完整,伦敦可以组织从海上给多佛尔要塞输送兵力与补给,只要能够保证海上补给线,那么多佛尔依然是一个永不陷落的要塞。
或许是梅森的军衔给予了太大的压力,也或者确实被梅森列举的事实所说服,埃文斯最终同意了梅森的计划。
一部分要塞驻军被派往了市郊,他们被命令构筑起一道简易的防线,用以拖延德军前进的速度,给后方部队重新布置阵地争取时间。十几辆油料快耗尽的步兵坦克支援给了这些轻步兵部队,这些坦克被当成流动火力点给予整条防线上的步兵火力支持,等到油料耗尽,也可以当成固定碉堡使用,这些坦克携带了足够的弹药,装甲厚重,应该可以抵挡住德军一段时间。
剩余的装甲部队和步兵被命令收缩进核心防御区,加固与改建街垒,同时抽调出中心要塞的一部分幸存兵力进入城区,在民居里构筑隐蔽火力点和巷战反坦克陷阱,士兵们开始收集各种可燃物,设置反坦克火障和制造燃烧瓶。
另一部分士兵则被命令清理核心要塞,挖掘被掩埋的地下弹药库和物资仓库,梅森认为至少有三个这种沿坡挖掘的隧洞只是被炸塌了洞口,里面应该还保持着完整的结构,这些储备仓库里的弹药和物资现在是守住多佛尔的重要保障,哪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它们挖出来。
随着海军少将的命令,整个多佛尔要塞区都开始忙碌起来,沮丧茫然的士兵们总算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德军到来的消息更是如同鞭子一样在他们身后挥舞,但是他们现在却开始感觉到了一种信心,或许在梅森少将的指挥下,真的能够挡住德国人。
在这一天,因为这一系列命令,英国皇家海军少将亨利.梅森被载入了史册。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如果说德国的那位元首给多佛尔守军脖子上套上了绞索,那么这位皇家海军少将就是扳下绞刑台地板活门开关的那个人。
PS:昨天电脑坏了,显卡阵亡,因为发现的晚,又是星期天,结果只得请假一天,我昨天在书评区发了置顶帖,很明显有不少人没有去看,于是在此再做一个说明,谢谢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