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7日,摩洛哥国民军空军基地。意大利空军第7联队(下辖8、9、14、15四个中队)的32架SM.81轰炸机整齐地停放在跑道的尽头,在他们的旁边是第157战斗机大队的16架CR.42战斗机。昨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后勤人员忙了一个通宵,毕竟伺候这40多个大家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检修、加油、装弹每一件事都要花去地勤人员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最后,还是因为风沙引起的机械故障使得3架轰炸机和2架战斗机趴了窝,而无法参与行动。
8时00分,三颗红色信号弹直刺天穹,机场上马达轰鸣“漂流瓶”行动正式开始了。这29架SM.81轰炸机将在14架CR.42战斗机的护航下飞向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目标为政府军战列舰“海梅一世”号。
40多架飞机组成的一个大机群在30年代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当参加行动的所有飞机在空中集结完毕,连编队指挥官阿尔弗雷德上校也不禁为这一场景所震惊了。29架轰炸机分属4个中队,现在它们以中队为单位排出一个个标准的“V”形编队。而四个“V”形编队又按前、后、左、右的位置组成一个大的菱形编队。负责护航的14架CR.42,三架一组徘徊在大的菱形编队的上方,时刻准备抗击来犯之敌。
起飞没多久,飞机就到达了地中海上空,机舱里除了发动机的轰鸣,机组人员个忙个的,整个机舱内单调无味。大约在飞行了一个小时以后,来自摩洛哥CR.42因为航程有限(CR.42的最大航程为700公里)开始返航。此时,来自大胆号上的16架CR.42M舰载战斗机将与阿尔弗雷德上校的编队汇合。在一台原始雷达的帮助下,CR.42M战斗机很快找到了轰炸机编队,整个过程相当的顺利,仅仅半小时后,新编队编组完毕,踏上征程。
1936年8月7日10时12分,意大利人的轰炸机编队飞越了地中海,开始侵入西班牙人12海里的领海。八月的西班牙南部正在热浪的炙烤中,空中万里无云,海面微风阵阵。除了海风会影响轰炸精度外,阿尔弗雷德上校认为今天总体上是个适合轰炸的好天气。
十余分钟后,阿尔梅里亚造船厂进入了阿尔弗雷德上校视野。虽然机群巨大的轰鸣声,已经让地面上不少人放下手里的活,驻足望天,但让人庆幸的是,飞行员们最担心的事没有发生。西班牙人防空火力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好吧,斗牛士们,就让我投下炸弹,给你提个醒吧”,阿尔弗雷德上校的嘴角微微扬起,下令开始轰炸。作为长机,阿尔弗雷德上校首先驾驶飞机进入轰炸航线,并尽量保证飞机航向和航速的稳定。而投弹手帕特里克上士,将眼睛贴近了轰炸瞄准仪,并按飞机的高度、速度微调旋钮进行设定。30年代中期的意大利的轰炸瞄准仪相当简陋。作为编队长机,帕特里克现在使用的轰炸瞄准仪其实只是一个带有陀螺稳定的球形水准仪再加上2个望远镜,而其他的轰炸机上的瞄准仪连陀螺稳定装置也没有。
这使得30年代的意大利轰炸机从外表上看上去挺唬人的,其实就像一个挥舞着重剑的近视武士,而这一切要到意大利人弄到诺顿轰炸瞄准具和自动驾驶仪这类的设备后才有所改善。
10时31分,第7联队第8中队的8架轰炸机在阿尔弗雷德上校率领下在3000米的高空,排着标准的V”形编队首先开始投弹。64枚250公斤的炸弹像雨点般向着造船厂飞去,很快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天际。瞬时,房屋倒塌,大地颤动,碎石、机器零件、尸体残骸在空中飞舞着,厂区内烟尘滚滚。
接着是,9、14、15三个中队的飞机相继对厂区进行了轰炸,一共投弹160余枚。不过,此时整个厂区已经是火光一片、浓烟滚滚,对轰炸机的瞄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且在遭到首轮轰炸后,西班牙人的防空火力终于反应过来,一串串曳光弹在轰炸机的身旁飞舞,一发发炮弹在轰炸机的附近炸出黑云朵朵。这使得不少轰炸机一边上蹿下跳躲避防空火力,一边仓促投弹。最终还是有一架倒霉的轰炸机被击中了,它拉出了长长的黑烟,勉强地保持着高度,艰难地向着南面飞去。这样的情况下,编队的轰炸精度可想而知是要大打折扣。
最后,28架意大利轰炸机一共投弹224枚,却只有1枚命中“海梅一世”号,命中率只有可怜的0.4%(二战期间美国对德轰炸的命中率只有0.25%)。显然,意大利空军搞砸了。但是,此时的意大利人并不知道,现在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赶在西班牙空军反应之前,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但是,仅仅过了二十分钟后,意大利飞行员就发现在远处的北方天空,几个不安的小黑点出现了。很快,阿尔弗雷德上校认出了那是6架法国人的D.372战斗机。这批战斗机原来属于立陶宛,后来立陶宛从法国购买了更先进的D.501后就将这批老爷货转手给了正“饥不择食”的西班牙政府军。(以上史实,D.372战斗机详细介绍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Dewoitine_D.372)。
马上,14架CR.42M从高空向着西班牙人的飞机勇敢地俯冲过去。虽然,意大利海航的飞行员成军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飞行经验有限,但是他们的座机却占有优势:在最高速度上,意机为405公里/小时.而法机只有380公里/小时;火力上,意机是2挺12.7mm机枪,法机为2挺7.5mm机枪。而且CR.42作为双翼机中的翘楚,在机动性上也好于法机。
初上战场的意大利飞行员,自持装备和数量上的优势,杀敌心切,马上把编队原则、战术条例忘了个干干净净,一见到敌机立刻冲上去了,因此空战基本上都成为了单机作战。而法机不知道是过于狂妄,还是缺乏经验,反正也没保持住队形,一股脑冲了上来。很快,双方的20架飞机搅在一起。
不过,没想到首开纪录的居然是西班牙人。冲在最前面的一架意机自认为速度快、性能好,想咬住一架法机的尾部。可是,那个法机的飞行员明显是个老手,马上来个顺水推舟,反而降低了飞机的速度,。说时迟,那时快,接着法机猛然作一个S型急转弯,使得意机反而冲到了法机的前面。此时,法机已从被动地位变成优势,立马狠咬意机尾部,在两三秒钟的时间内,2挺机枪尽情地倾泻火力,子弹击中意机要害。意机立马拖着一条浓烟跌进了地中海,落了个粉身碎骨。西班牙人扳回了一分。
看到自己的战友被击落,初出茅庐的意大利飞行员终于冷静下来。他们决定首先利用自身座机的高速,脱离了战场,整队再战。而这一切,在空军轰炸机的飞行员的眼里成了“胆怯的逃跑”。很快,6架D.372逼近了意大利的轰炸机。现在,这群笨拙的“蝙蝠”就像一个离开了洋流的漂流瓶,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和上帝的帮助来逃避战斗机的屠杀了。
8时00分,三颗红色信号弹直刺天穹,机场上马达轰鸣“漂流瓶”行动正式开始了。这29架SM.81轰炸机将在14架CR.42战斗机的护航下飞向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目标为政府军战列舰“海梅一世”号。
40多架飞机组成的一个大机群在30年代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当参加行动的所有飞机在空中集结完毕,连编队指挥官阿尔弗雷德上校也不禁为这一场景所震惊了。29架轰炸机分属4个中队,现在它们以中队为单位排出一个个标准的“V”形编队。而四个“V”形编队又按前、后、左、右的位置组成一个大的菱形编队。负责护航的14架CR.42,三架一组徘徊在大的菱形编队的上方,时刻准备抗击来犯之敌。
起飞没多久,飞机就到达了地中海上空,机舱里除了发动机的轰鸣,机组人员个忙个的,整个机舱内单调无味。大约在飞行了一个小时以后,来自摩洛哥CR.42因为航程有限(CR.42的最大航程为700公里)开始返航。此时,来自大胆号上的16架CR.42M舰载战斗机将与阿尔弗雷德上校的编队汇合。在一台原始雷达的帮助下,CR.42M战斗机很快找到了轰炸机编队,整个过程相当的顺利,仅仅半小时后,新编队编组完毕,踏上征程。
1936年8月7日10时12分,意大利人的轰炸机编队飞越了地中海,开始侵入西班牙人12海里的领海。八月的西班牙南部正在热浪的炙烤中,空中万里无云,海面微风阵阵。除了海风会影响轰炸精度外,阿尔弗雷德上校认为今天总体上是个适合轰炸的好天气。
十余分钟后,阿尔梅里亚造船厂进入了阿尔弗雷德上校视野。虽然机群巨大的轰鸣声,已经让地面上不少人放下手里的活,驻足望天,但让人庆幸的是,飞行员们最担心的事没有发生。西班牙人防空火力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好吧,斗牛士们,就让我投下炸弹,给你提个醒吧”,阿尔弗雷德上校的嘴角微微扬起,下令开始轰炸。作为长机,阿尔弗雷德上校首先驾驶飞机进入轰炸航线,并尽量保证飞机航向和航速的稳定。而投弹手帕特里克上士,将眼睛贴近了轰炸瞄准仪,并按飞机的高度、速度微调旋钮进行设定。30年代中期的意大利的轰炸瞄准仪相当简陋。作为编队长机,帕特里克现在使用的轰炸瞄准仪其实只是一个带有陀螺稳定的球形水准仪再加上2个望远镜,而其他的轰炸机上的瞄准仪连陀螺稳定装置也没有。
这使得30年代的意大利轰炸机从外表上看上去挺唬人的,其实就像一个挥舞着重剑的近视武士,而这一切要到意大利人弄到诺顿轰炸瞄准具和自动驾驶仪这类的设备后才有所改善。
10时31分,第7联队第8中队的8架轰炸机在阿尔弗雷德上校率领下在3000米的高空,排着标准的V”形编队首先开始投弹。64枚250公斤的炸弹像雨点般向着造船厂飞去,很快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天际。瞬时,房屋倒塌,大地颤动,碎石、机器零件、尸体残骸在空中飞舞着,厂区内烟尘滚滚。
接着是,9、14、15三个中队的飞机相继对厂区进行了轰炸,一共投弹160余枚。不过,此时整个厂区已经是火光一片、浓烟滚滚,对轰炸机的瞄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且在遭到首轮轰炸后,西班牙人的防空火力终于反应过来,一串串曳光弹在轰炸机的身旁飞舞,一发发炮弹在轰炸机的附近炸出黑云朵朵。这使得不少轰炸机一边上蹿下跳躲避防空火力,一边仓促投弹。最终还是有一架倒霉的轰炸机被击中了,它拉出了长长的黑烟,勉强地保持着高度,艰难地向着南面飞去。这样的情况下,编队的轰炸精度可想而知是要大打折扣。
最后,28架意大利轰炸机一共投弹224枚,却只有1枚命中“海梅一世”号,命中率只有可怜的0.4%(二战期间美国对德轰炸的命中率只有0.25%)。显然,意大利空军搞砸了。但是,此时的意大利人并不知道,现在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赶在西班牙空军反应之前,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但是,仅仅过了二十分钟后,意大利飞行员就发现在远处的北方天空,几个不安的小黑点出现了。很快,阿尔弗雷德上校认出了那是6架法国人的D.372战斗机。这批战斗机原来属于立陶宛,后来立陶宛从法国购买了更先进的D.501后就将这批老爷货转手给了正“饥不择食”的西班牙政府军。(以上史实,D.372战斗机详细介绍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Dewoitine_D.372)。
马上,14架CR.42M从高空向着西班牙人的飞机勇敢地俯冲过去。虽然,意大利海航的飞行员成军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飞行经验有限,但是他们的座机却占有优势:在最高速度上,意机为405公里/小时.而法机只有380公里/小时;火力上,意机是2挺12.7mm机枪,法机为2挺7.5mm机枪。而且CR.42作为双翼机中的翘楚,在机动性上也好于法机。
初上战场的意大利飞行员,自持装备和数量上的优势,杀敌心切,马上把编队原则、战术条例忘了个干干净净,一见到敌机立刻冲上去了,因此空战基本上都成为了单机作战。而法机不知道是过于狂妄,还是缺乏经验,反正也没保持住队形,一股脑冲了上来。很快,双方的20架飞机搅在一起。
不过,没想到首开纪录的居然是西班牙人。冲在最前面的一架意机自认为速度快、性能好,想咬住一架法机的尾部。可是,那个法机的飞行员明显是个老手,马上来个顺水推舟,反而降低了飞机的速度,。说时迟,那时快,接着法机猛然作一个S型急转弯,使得意机反而冲到了法机的前面。此时,法机已从被动地位变成优势,立马狠咬意机尾部,在两三秒钟的时间内,2挺机枪尽情地倾泻火力,子弹击中意机要害。意机立马拖着一条浓烟跌进了地中海,落了个粉身碎骨。西班牙人扳回了一分。
看到自己的战友被击落,初出茅庐的意大利飞行员终于冷静下来。他们决定首先利用自身座机的高速,脱离了战场,整队再战。而这一切,在空军轰炸机的飞行员的眼里成了“胆怯的逃跑”。很快,6架D.372逼近了意大利的轰炸机。现在,这群笨拙的“蝙蝠”就像一个离开了洋流的漂流瓶,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和上帝的帮助来逃避战斗机的屠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