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
鹅絮纷飞,城中积雪,街上行人稀少,蓑白一片的城外却是热闹十分,人声鼎沸。
“别挤别挤,都站好队来领,每人两个白面馍,一大块东坡肉少不了。”
“你这厮作甚前挤,不想领救济了是不是?张二爷说了,凡是乱插队不守秩序的一概不给,喝西北风去。”
城门外搭着几个简易的棚子,几个身穿皂色棉服的公人正在维持治安,难民们排成数条长龙在棚前排队,领取张大善人发放的年节救济。
这年头,朝廷有救济那也不过是嘴上说说,国库下来的银子大多落入官吏腰包中,能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张林是年前从大名府返回的路上看到不少流民灾民而心生怜悯,出资了两三千两用来在莘县附近救济流民,可谓功德无量。
他深知自己一人行善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流民景象在河北东西二路以及河东路和永兴军路随处可见,不是他目前的财力可以支撑的。
马车上,车厢里,他望着排成长龙的衣衫褴褛人群默不作声,心中却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念头。
他曾百般为自己造反想理由找借口,他曾自问自己会是一个合适的统治者吗?
答案是模棱两可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民族的首领,但却由衷地想为这片大地带来新的篇章,一个跟后世完全不同的发展格局。
最起码,他有着一颗让民族富强,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就会有贪腐现象,这是避之不了的,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是如此。
他能做的,想做的,也只是想把资本萌芽保护好,让这片处于农耕文明的大地可以免受游牧文明的摧毁而顺利发展。
北方的游牧民族,可以说是打断了中华文明两次进程,一次是宋,一次是明。
他罕见地陷入到民族文明的思考中去,任由思绪纷飞。当个土豪安身立命是不可能的,这辈子就太安逸了,总是少了点味道。
王总管在旁轻声问道:“老爷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张林回过神,目光对着领取救济食物的流民,感叹道:“你说,这些人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无非是能有一口吃的,一块地种,一个房子挡风挡雨罢了,还能希望什么?”
“说的是,那你的希望又是什么?”
王总管诧异地沉思片刻,忽而自嘲般地笑笑:“小人从前在西门大官人府上做掌柜,无非是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自己可以多赚些钱。现如今跟了老爷您,小人经历颇多,从一个掌柜做到总管,只希望帮着老爷分忧解难。至于以后会希望什么,哪得看老爷您能带着我们走到哪一步了。”
张林笑道:“你倒是会说话,我能走到哪一步,还需要你们的帮衬。俗话说得好,独木难支,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他指着流民群道:“年后新作坊和镖行就从这些流民里面挑,尽量挑选些身体完好的健壮男人,至于失亲孤儿则收留下些来教书认字,指派些轻快的活给他们做。至于年老的,你也看着安排,重货干不动,养猪养鸡总能操劳的。”
王总管道:“老爷菩萨心肠,悲天悯人世所罕见。不过每年这样从北方流难来的百姓数以万计,我们行当怕是容不下这么多人。”
“今年的目标是把河北东路的博州、大名府,沧州、滨州,以及京东东西两路的郓州、齐州、青州等地打开分铺。这般算下来,总是需要千儿八百人。你从流民里把十三到十八岁的孩童挑选出来,我会专门找人教导。其他人等,你自己分配出去。”
“是。”王总管道:“京东两路的官府方面我会亲自去打理,老爷放心。”
张林欣慰道:“你办事,我很放心。走吧,去西城救济点看看。”
历史上说,宋朝是最富裕的朝代,却也是最受北方游牧民族欺压的朝代。
诸如莘县这般聚集的数百流民还算是少的,再往北面到河间府、真定府、代州、析州一带流民无数,南下逃难的规模要大的多。
张林再是自负,也知道目前解决不了流民问题,只有让这个中华大地富裕强盛起来,才能让大部分人享受太平安生的日子。
昙花一现,浮游人生可不是他此刻的理想。
年后正月初,张林忙于莘县周边的流民工作,从其中挑选出一百来个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孩童,八十多个体格健全的汉子,另有一百多名熟悉庄稼或者养殖的苦哈哈。
因为张林自发的举动,莘县官场受益良多,把安置流民一事汇报上去,受到大名府嘉奖。知县官升一级不说,县吏们也是沾了荣光。
张大户一家过完年后,到了初十,趁着天晴风好便收拾东西准备回返清河县。
临行前,张大户把张林叫到内厅,耳提面命地提点道:“二郎你这边的买卖已是步入正轨,我也没什么好建议的。大伯年岁已高,去日无多,身下也无子嗣传承香火,张家的未来唯有靠你了。”
张林恭敬地道:“大伯万不可这样说,您老当益壮,长命百岁。”
“呵,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不过。”张大户摇摇头,叹气道:“早些年,你爹与我因家产分歧,差些翻脸反目。这些年想来,真是悔不当初。”
他缓缓起身,望向南方:“想必你爹爹也是如此心情,不然他也不会临终前叫你回来找我。”
张林附和着瞎编道:“我爹虽从未有提起这件事,却也是常望北而叹。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这黄白之物闹坏了兄弟情义,着实不该。”
“是啊,所以等大伯死后,我这些年积攒下的家当就由你接手吧。你七姐儿在梁府受得恩宠,手上倒也不缺钱花。”
张林心说哥才不贪你那点钱,嘴里道:“侄儿却是不合适,大伯还是另作安排吧。”
“安排个鸟。”张大户忽然语气加重地道:“大伯知你生财有道,莫非嫌弃我这点家当,看不入眼?”
张林忙说不敢不敢。
“不敢那就拿着,没人会说三道四。”顿了顿,张大户又道:“你去大名府过完正月上元节,便来清河县一趟。这件事趁我没死前,早点落实便好,省得你伯母那头的几个小子成天惦记着。”
张林不好推却,便勉为其难地应声道:“好,侄儿遵照大伯吩咐就是。”
鹅絮纷飞,城中积雪,街上行人稀少,蓑白一片的城外却是热闹十分,人声鼎沸。
“别挤别挤,都站好队来领,每人两个白面馍,一大块东坡肉少不了。”
“你这厮作甚前挤,不想领救济了是不是?张二爷说了,凡是乱插队不守秩序的一概不给,喝西北风去。”
城门外搭着几个简易的棚子,几个身穿皂色棉服的公人正在维持治安,难民们排成数条长龙在棚前排队,领取张大善人发放的年节救济。
这年头,朝廷有救济那也不过是嘴上说说,国库下来的银子大多落入官吏腰包中,能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张林是年前从大名府返回的路上看到不少流民灾民而心生怜悯,出资了两三千两用来在莘县附近救济流民,可谓功德无量。
他深知自己一人行善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流民景象在河北东西二路以及河东路和永兴军路随处可见,不是他目前的财力可以支撑的。
马车上,车厢里,他望着排成长龙的衣衫褴褛人群默不作声,心中却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念头。
他曾百般为自己造反想理由找借口,他曾自问自己会是一个合适的统治者吗?
答案是模棱两可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民族的首领,但却由衷地想为这片大地带来新的篇章,一个跟后世完全不同的发展格局。
最起码,他有着一颗让民族富强,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就会有贪腐现象,这是避之不了的,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是如此。
他能做的,想做的,也只是想把资本萌芽保护好,让这片处于农耕文明的大地可以免受游牧文明的摧毁而顺利发展。
北方的游牧民族,可以说是打断了中华文明两次进程,一次是宋,一次是明。
他罕见地陷入到民族文明的思考中去,任由思绪纷飞。当个土豪安身立命是不可能的,这辈子就太安逸了,总是少了点味道。
王总管在旁轻声问道:“老爷在想什么,这么入神?”
张林回过神,目光对着领取救济食物的流民,感叹道:“你说,这些人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无非是能有一口吃的,一块地种,一个房子挡风挡雨罢了,还能希望什么?”
“说的是,那你的希望又是什么?”
王总管诧异地沉思片刻,忽而自嘲般地笑笑:“小人从前在西门大官人府上做掌柜,无非是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自己可以多赚些钱。现如今跟了老爷您,小人经历颇多,从一个掌柜做到总管,只希望帮着老爷分忧解难。至于以后会希望什么,哪得看老爷您能带着我们走到哪一步了。”
张林笑道:“你倒是会说话,我能走到哪一步,还需要你们的帮衬。俗话说得好,独木难支,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他指着流民群道:“年后新作坊和镖行就从这些流民里面挑,尽量挑选些身体完好的健壮男人,至于失亲孤儿则收留下些来教书认字,指派些轻快的活给他们做。至于年老的,你也看着安排,重货干不动,养猪养鸡总能操劳的。”
王总管道:“老爷菩萨心肠,悲天悯人世所罕见。不过每年这样从北方流难来的百姓数以万计,我们行当怕是容不下这么多人。”
“今年的目标是把河北东路的博州、大名府,沧州、滨州,以及京东东西两路的郓州、齐州、青州等地打开分铺。这般算下来,总是需要千儿八百人。你从流民里把十三到十八岁的孩童挑选出来,我会专门找人教导。其他人等,你自己分配出去。”
“是。”王总管道:“京东两路的官府方面我会亲自去打理,老爷放心。”
张林欣慰道:“你办事,我很放心。走吧,去西城救济点看看。”
历史上说,宋朝是最富裕的朝代,却也是最受北方游牧民族欺压的朝代。
诸如莘县这般聚集的数百流民还算是少的,再往北面到河间府、真定府、代州、析州一带流民无数,南下逃难的规模要大的多。
张林再是自负,也知道目前解决不了流民问题,只有让这个中华大地富裕强盛起来,才能让大部分人享受太平安生的日子。
昙花一现,浮游人生可不是他此刻的理想。
年后正月初,张林忙于莘县周边的流民工作,从其中挑选出一百来个十三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孩童,八十多个体格健全的汉子,另有一百多名熟悉庄稼或者养殖的苦哈哈。
因为张林自发的举动,莘县官场受益良多,把安置流民一事汇报上去,受到大名府嘉奖。知县官升一级不说,县吏们也是沾了荣光。
张大户一家过完年后,到了初十,趁着天晴风好便收拾东西准备回返清河县。
临行前,张大户把张林叫到内厅,耳提面命地提点道:“二郎你这边的买卖已是步入正轨,我也没什么好建议的。大伯年岁已高,去日无多,身下也无子嗣传承香火,张家的未来唯有靠你了。”
张林恭敬地道:“大伯万不可这样说,您老当益壮,长命百岁。”
“呵,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不过。”张大户摇摇头,叹气道:“早些年,你爹与我因家产分歧,差些翻脸反目。这些年想来,真是悔不当初。”
他缓缓起身,望向南方:“想必你爹爹也是如此心情,不然他也不会临终前叫你回来找我。”
张林附和着瞎编道:“我爹虽从未有提起这件事,却也是常望北而叹。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这黄白之物闹坏了兄弟情义,着实不该。”
“是啊,所以等大伯死后,我这些年积攒下的家当就由你接手吧。你七姐儿在梁府受得恩宠,手上倒也不缺钱花。”
张林心说哥才不贪你那点钱,嘴里道:“侄儿却是不合适,大伯还是另作安排吧。”
“安排个鸟。”张大户忽然语气加重地道:“大伯知你生财有道,莫非嫌弃我这点家当,看不入眼?”
张林忙说不敢不敢。
“不敢那就拿着,没人会说三道四。”顿了顿,张大户又道:“你去大名府过完正月上元节,便来清河县一趟。这件事趁我没死前,早点落实便好,省得你伯母那头的几个小子成天惦记着。”
张林不好推却,便勉为其难地应声道:“好,侄儿遵照大伯吩咐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