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口四五百万且远离大陆的海外国家,贸然派兵征服是很不划算的一笔买卖。但不打仗是肯定不行的,久疏于战阵,军队就得腐朽了。
在这种情况下,打代理人战阵,打一场有限制级的局部战阵是既能起到练兵作用,又能检验各种新式武器和战术。
“据统计,现全国三十一行省、三百二十六市、五郡新建小学一千七百三十二所,改造学塾(前朝学院)五百余处,中学新建六百一十二所,大学新建七十三所,太学院十九所。八岁以上适学孩童七百二十六万八千余人。”
“陛下,此乃盛世,古往今来,还未曾有哪一朝哪一国拥有如此多的读书人。”育教大臣赵跃欢欣鼓舞地朗声道:“北至外蒙,西至高昌,南至海南,动至夷北,但凡县镇均以普及学校!”
张林笑笑,语气轻松地问道:“够孩子们上学了吗?”
“仅从学校数目来看,每所学校至少容纳五十上百人,足够满足八百万孩子读书。但现下部分地区的百姓还依山旁水地远离城镇,因而不能涉全。臣也安排过专人去负责此事,只是民风难改,习俗难变。”
祖祖辈辈都住在大山里的孩子。
张林知道这个情况,因此并未问责,中华国太大了,大到不是现在这种科技条件可以全面管束。所以,只要大部分孩子可以上学读书,那事情就做的漂亮。
赵跃道:“自从陛下开了恩典,现今不少商人投身于育教行当,创办各式各样的技术学校、夜校、海航学校、艺术学校等等,此类学校也有千余所,不计入官办学校。”
这件事还是当初张林为了刺激育教视野蓬勃发展而鼓励商人们的政策,当时朝廷还给了不少优惠措施,如今总算有了好局面。
他欣慰地笑道:“胆子要放大点,心也要放宽些,商人们若想创办更高等的大学,甚至是太学院研究所,都可以包容包容。只不过,但凡涉及到技术类的研究所,一定要做好保密措施,违者以叛国罪论处。话说在前头,让他们放心去办。”
“遵旨!”
赵跃道:“陛下,如今人才济济,本该是好事,臣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言者无罪,说罢。”
“是。这读书人一旦多了,三百六十行当里也不全是需要懂文断字的人才,如此一来,社会上不免有许多读书人不得抱负,恐有后患。”
张林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是正常现象。自宋朝灭国至今还不长时,人人都识字懂文,难免有人心生间隙,认为读书无用。但你要换个角度想,现在中华国日新月异,还有大片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读书人再多,也有让他们富足安生的机遇。这件事你与商务总署、工建总署、农政总署参会参会,拟个章程出来给朕过目。”
“遵旨,不知陛下有何良策?”
有个毛线良策啊,我又不是神仙。
张林想了想,建议道:“此事虽暂未露出苗头,但咱们也得防微杜渐。这样吧,把这事当作下周大朝会的议题,群思群策拿个办法出来。”
他嘴上这般说,其实心里已是拿定了注意,解决读书人就业问题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发愁。
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以商开道,继续扩建工业带和商业城市,利用海路通商把中华国的货物对别国进行倾销和垄断。
这年头和后世一个鸟样,谁拳头大谁就是硬道理,民族国家之间没有文明操守可讲,屠城都不算稀罕事的。
张林遥望东边方向,自己派出去的船队已是过去了一年半之久了,按照航程,也应该快返回了。只是不知道,船队有没有给自己找回来那些珍贵的植物。
橡胶树、花生、马铃薯、玉米、笋瓜、菠萝、番茄、辣椒、可可树!
他对这些植物太苛求了,比如花似玉的美人更渴望,尽管皇宫伙食美味至极,但他如今是多想吃上一盘西红柿炒蛋和青椒肉丝啊!
只要是他能想到的植物,他都用素描画了非常形象的图画,让船队带着图案去美洲寻找,只要不是瞎子,他相信船队会给他带回来的!
时光匆匆而过,冬去春来又一年。
元武大帝三十有三,大皇子张念已是长成十二岁的大男孩,就快要小学毕业了。
他如今有四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已是不大想继续生孩子了,皇子皇孙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好吧,已经够多了。
四个孩子中,二儿子张正因为是产钳出生,脑子的确有点问题。当然不是二百五,是那种反应迟钝的表现,性格较为木讷。
相比之下,大皇子张念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张林即便再是心大,也要把他往新皇位置上去培养,尽量带他去民间东转西看,了解民生疾苦。
张念倒也争气,在班级里学习成绩还算可以,能排进前三名,每次扈三娘或者张林去开家长会都脸有荣光。
没啥可丢人的,前三名就不错啦,第一不第一的无所谓。
张念爱好运动,经常找大内侍卫们锻炼身体学习格斗,在学校经常打抱不平,因此事还调换过小学,但依旧同样结果。
总而言之,这小子虎虎的。
去年雪景不美,今岁三月后就露出了端倪,北方连着两个月滴雨未下,看来又逢灾年。好在朝廷早已有所准备,各地兴建水库,能恢复部分农业。
况且,随着东三省和东蒙黑土地的开垦,饥荒问题不足为惧。
中华国北方出现了灾情,高丽国也难以避免,京畿道同样是大旱灾,百姓欲哭无泪,进行各种祈雨祭祀活动。
张林发展国家经济,首重就是农业,各处府库藏粮三年,不慌不忙地组织南北救济的粮队和船队,打压市面上出现的黑心粮商。
朝廷对高丽国求粮的事情置之不理,两国本就处于断绝邦交的状态,未兵戎相向就算仁慈的了。
辽东、长春行省把重兵压在边境地带,一面对难民涌入国内视若无睹,一边严防高丽国的朝廷犯界。
涌入国内的难民自然是多多益善,既然进来那就别想着出去了,但凡难民俱都会签署一份文书,押印后遣送各地安排土地。
高丽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与朝廷作对的新朝社蠢蠢欲动。
在这种情况下,打代理人战阵,打一场有限制级的局部战阵是既能起到练兵作用,又能检验各种新式武器和战术。
“据统计,现全国三十一行省、三百二十六市、五郡新建小学一千七百三十二所,改造学塾(前朝学院)五百余处,中学新建六百一十二所,大学新建七十三所,太学院十九所。八岁以上适学孩童七百二十六万八千余人。”
“陛下,此乃盛世,古往今来,还未曾有哪一朝哪一国拥有如此多的读书人。”育教大臣赵跃欢欣鼓舞地朗声道:“北至外蒙,西至高昌,南至海南,动至夷北,但凡县镇均以普及学校!”
张林笑笑,语气轻松地问道:“够孩子们上学了吗?”
“仅从学校数目来看,每所学校至少容纳五十上百人,足够满足八百万孩子读书。但现下部分地区的百姓还依山旁水地远离城镇,因而不能涉全。臣也安排过专人去负责此事,只是民风难改,习俗难变。”
祖祖辈辈都住在大山里的孩子。
张林知道这个情况,因此并未问责,中华国太大了,大到不是现在这种科技条件可以全面管束。所以,只要大部分孩子可以上学读书,那事情就做的漂亮。
赵跃道:“自从陛下开了恩典,现今不少商人投身于育教行当,创办各式各样的技术学校、夜校、海航学校、艺术学校等等,此类学校也有千余所,不计入官办学校。”
这件事还是当初张林为了刺激育教视野蓬勃发展而鼓励商人们的政策,当时朝廷还给了不少优惠措施,如今总算有了好局面。
他欣慰地笑道:“胆子要放大点,心也要放宽些,商人们若想创办更高等的大学,甚至是太学院研究所,都可以包容包容。只不过,但凡涉及到技术类的研究所,一定要做好保密措施,违者以叛国罪论处。话说在前头,让他们放心去办。”
“遵旨!”
赵跃道:“陛下,如今人才济济,本该是好事,臣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言者无罪,说罢。”
“是。这读书人一旦多了,三百六十行当里也不全是需要懂文断字的人才,如此一来,社会上不免有许多读书人不得抱负,恐有后患。”
张林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这是正常现象。自宋朝灭国至今还不长时,人人都识字懂文,难免有人心生间隙,认为读书无用。但你要换个角度想,现在中华国日新月异,还有大片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读书人再多,也有让他们富足安生的机遇。这件事你与商务总署、工建总署、农政总署参会参会,拟个章程出来给朕过目。”
“遵旨,不知陛下有何良策?”
有个毛线良策啊,我又不是神仙。
张林想了想,建议道:“此事虽暂未露出苗头,但咱们也得防微杜渐。这样吧,把这事当作下周大朝会的议题,群思群策拿个办法出来。”
他嘴上这般说,其实心里已是拿定了注意,解决读书人就业问题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发愁。
办法也是有的,那就是以商开道,继续扩建工业带和商业城市,利用海路通商把中华国的货物对别国进行倾销和垄断。
这年头和后世一个鸟样,谁拳头大谁就是硬道理,民族国家之间没有文明操守可讲,屠城都不算稀罕事的。
张林遥望东边方向,自己派出去的船队已是过去了一年半之久了,按照航程,也应该快返回了。只是不知道,船队有没有给自己找回来那些珍贵的植物。
橡胶树、花生、马铃薯、玉米、笋瓜、菠萝、番茄、辣椒、可可树!
他对这些植物太苛求了,比如花似玉的美人更渴望,尽管皇宫伙食美味至极,但他如今是多想吃上一盘西红柿炒蛋和青椒肉丝啊!
只要是他能想到的植物,他都用素描画了非常形象的图画,让船队带着图案去美洲寻找,只要不是瞎子,他相信船队会给他带回来的!
时光匆匆而过,冬去春来又一年。
元武大帝三十有三,大皇子张念已是长成十二岁的大男孩,就快要小学毕业了。
他如今有四个儿子和六个女儿,已是不大想继续生孩子了,皇子皇孙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好吧,已经够多了。
四个孩子中,二儿子张正因为是产钳出生,脑子的确有点问题。当然不是二百五,是那种反应迟钝的表现,性格较为木讷。
相比之下,大皇子张念是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张林即便再是心大,也要把他往新皇位置上去培养,尽量带他去民间东转西看,了解民生疾苦。
张念倒也争气,在班级里学习成绩还算可以,能排进前三名,每次扈三娘或者张林去开家长会都脸有荣光。
没啥可丢人的,前三名就不错啦,第一不第一的无所谓。
张念爱好运动,经常找大内侍卫们锻炼身体学习格斗,在学校经常打抱不平,因此事还调换过小学,但依旧同样结果。
总而言之,这小子虎虎的。
去年雪景不美,今岁三月后就露出了端倪,北方连着两个月滴雨未下,看来又逢灾年。好在朝廷早已有所准备,各地兴建水库,能恢复部分农业。
况且,随着东三省和东蒙黑土地的开垦,饥荒问题不足为惧。
中华国北方出现了灾情,高丽国也难以避免,京畿道同样是大旱灾,百姓欲哭无泪,进行各种祈雨祭祀活动。
张林发展国家经济,首重就是农业,各处府库藏粮三年,不慌不忙地组织南北救济的粮队和船队,打压市面上出现的黑心粮商。
朝廷对高丽国求粮的事情置之不理,两国本就处于断绝邦交的状态,未兵戎相向就算仁慈的了。
辽东、长春行省把重兵压在边境地带,一面对难民涌入国内视若无睹,一边严防高丽国的朝廷犯界。
涌入国内的难民自然是多多益善,既然进来那就别想着出去了,但凡难民俱都会签署一份文书,押印后遣送各地安排土地。
高丽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与朝廷作对的新朝社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