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洛克一家漂洋过海来看望哥哥普尔森的时候,居然发现哥哥变成了丽华州最大的军火商,在南美干的热火朝天。
人生际遇,实在是千奇百怪。
美国建国后,针对的经济援助一直是欧陆的爱尔兰和法兰克,与中华国支持的英格兰与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最新将成立的意大利联邦针锋相对。
对南美,美国主要是资源索取,北美的资源都还没有勘察完毕,也没闲工夫去帮南美这群连文字都无有设立的土着部落发展经济。
南美的文明进度主要还是靠商人们因为利益去推动,就如萨尼亚这样的小国家比比皆是,在战争中成立和壮大起来,最终获得美国的承认。
“哇,哥哥你的房子好大。”夏洛克进了门就赞不绝口,眼前的大理石地面,粉刷白皙的墙壁和闪亮反光的瓷砖,以及巨大的吊灯,和象征有钱人身份的电灯。
夏洛克知道电灯这种新式电器,但很多人认为这种新玩意很危险,因为民间已经发生过电死人的事件,加上安装费用昂贵,所以在中华国的普及度不高。
能使用新式电力能源和内燃机设备的大多是有钱人或者部分大型工厂,这玩意儿兴起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而已。
马上就要进入十三世纪,中华国的报纸上整天在鼓吹要进入电力时代,然而国民根本不买账,盖因这种技术还不完善,总是发生死人的灾难事故,电灯比燃气灯要麻烦多了。
夏洛克在哥哥的大庄园里住了两个星期后才开始办正事,他是来问哥哥借钱的,因为他在中华国的贸易公司已有了大起色,需要一笔资金办实业工厂,以迎合内阁刚宣布的第十七期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
项目,夏洛克已经考虑好了,这年头到处都是搞建设,砖和水泥虽然赚不了大钱却是能够细水长流,而且这行当在未来百十年内都不会衰落。
盖因李朝发生学生党闹事事件,东亚西南方位的局势在短短两年内变得扑朔迷离,李朝皇帝李高宗被迫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把权利下放给新兴的李朝兴国社--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团体。
李朝更名为越南王国,同时响应中华国的第十七期经济建设,出人出力地开发大西南广袤的森林土地,发展养殖、种植,兴建土木水利。
在这种情势下,招商引资是必然的选择,夏洛克便是瞅准这次机遇的商人的其中一个。只不过他资金少,所以才来求助于哥哥,顺便来探望年老的母亲。
只是他来到美国后才发现哥哥的财富比他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居然和南美新兴的萨尼亚王国的国王关系密切,在丽华州州府的商会话语权非常大。
弟弟想创业,普尔森自然是得支持一下,大方地开了一张一百七十万美元的汇票给他带回国内,相当于一百四十万中华币,足够开一家规模不小的水泥厂了。
纳金家族想发展壮大,普尔森在美国打拼,弟弟在中华国打拼,家族将来就算遇到什么危机也能够躲避些风险。
夏洛克带着巨额汇票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蓝鱼号货船从商务署里赎了回来,尽管船体缺乏保养,蒸汽锅炉被拆了,但不妨碍他把这艘船当做家族起源的纪念品。
关键是没花多少钱,两万多元而已。
中华国到目前为止,冶钢、水泥的技术依旧是处于保密级别,想开厂就必须申请和得到批准才行,当地官署会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待遇福利都是统一标准,技术员不受工厂委派,但工厂的法人可以投诉技术员的不作为现象。
夏洛克排号申请后,当地工建总署分发了三位技术员参与指导水泥厂的建设,地址就选在中华国和越南王国交接的昆云市,水泥销路是不用发愁的,因为不论是越南王国还是蒲甘和占城以及连通大理行省的孟加行省,都是水泥砖木的消费大户。
中华国实行环境保护,但对海外则没那么多规矩,目前的海洋运输业务针对南美巨木的需求量不是一般的高,因为钢铁船还没问世,现有的战舰还是商场全是纯木或者是铁包木建设方法。
自前十多期内阁大力开发了中华国的中部、北部、西北地区后,终于把资金财税和人力物力放在了西南方,一旦国家发力,西南地区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
就去年的财税统计来说,光两广财政收入就比法兰克王国要多一倍,江浙行省的财税收入比之如今的英格兰要多三倍,似乎全世界的财富都集中在了中华国。
全国铁路交通网经过了八十年的建设,全长两万六千公里,全欧洲和西亚美国加起来也不到中华国的三分之一。要知道,美国人的东西大铁路因为人力缺乏的问题,到现在也才修了三分之二,南美大铁路更是刚刚起步。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光纸面数据就能吓傻欧洲那一批君主。
要不是元武陛下在临死前强制性颁布了奴隶法案,国家没办法像从前那样掠取黑人或者南美人口来劳务,建设力度翻一倍都不止。
哪像如今,劳务成本是建设成本的一大半,就算是欧陆难民劳务输入,每天包吃住除外的工资也开到了五毛钱左右。
五毛钱什么概念?可以买三十斤大米,或者十二斤猪肉,或者一斤半牛肉,或者一包黄叶牌香烟。
中华国禁烟,禁的是毒烟果的产品,对于香烟是通过高税政策,有效地抑制了吸烟人群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当初元武皇帝造这种产品出来是为了增加财政税收,朝廷有钱就可以集中资金办大工程,但烟民的扩散力度的确如他所言的快。
到了第三任安康皇帝时,拒不完全统计,全国烟民已是达到总人口的1.4%,也就是说,光中华国就有六七百万的烟民。这既能体现出国民的富裕,又不得不让人佩服元武陛下的远见。
烟草行业一直是国会争吵的项目之一,商人们要求国家开放烟草专利权,内阁死不松口,不但如此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抑制烟民数量。
这与商人利益相悖的政策居然能坚挺了四十多年之久,也算是内阁对于国会的抗争决心。
人生际遇,实在是千奇百怪。
美国建国后,针对的经济援助一直是欧陆的爱尔兰和法兰克,与中华国支持的英格兰与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最新将成立的意大利联邦针锋相对。
对南美,美国主要是资源索取,北美的资源都还没有勘察完毕,也没闲工夫去帮南美这群连文字都无有设立的土着部落发展经济。
南美的文明进度主要还是靠商人们因为利益去推动,就如萨尼亚这样的小国家比比皆是,在战争中成立和壮大起来,最终获得美国的承认。
“哇,哥哥你的房子好大。”夏洛克进了门就赞不绝口,眼前的大理石地面,粉刷白皙的墙壁和闪亮反光的瓷砖,以及巨大的吊灯,和象征有钱人身份的电灯。
夏洛克知道电灯这种新式电器,但很多人认为这种新玩意很危险,因为民间已经发生过电死人的事件,加上安装费用昂贵,所以在中华国的普及度不高。
能使用新式电力能源和内燃机设备的大多是有钱人或者部分大型工厂,这玩意儿兴起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只闻其名而已。
马上就要进入十三世纪,中华国的报纸上整天在鼓吹要进入电力时代,然而国民根本不买账,盖因这种技术还不完善,总是发生死人的灾难事故,电灯比燃气灯要麻烦多了。
夏洛克在哥哥的大庄园里住了两个星期后才开始办正事,他是来问哥哥借钱的,因为他在中华国的贸易公司已有了大起色,需要一笔资金办实业工厂,以迎合内阁刚宣布的第十七期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
项目,夏洛克已经考虑好了,这年头到处都是搞建设,砖和水泥虽然赚不了大钱却是能够细水长流,而且这行当在未来百十年内都不会衰落。
盖因李朝发生学生党闹事事件,东亚西南方位的局势在短短两年内变得扑朔迷离,李朝皇帝李高宗被迫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把权利下放给新兴的李朝兴国社--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团体。
李朝更名为越南王国,同时响应中华国的第十七期经济建设,出人出力地开发大西南广袤的森林土地,发展养殖、种植,兴建土木水利。
在这种情势下,招商引资是必然的选择,夏洛克便是瞅准这次机遇的商人的其中一个。只不过他资金少,所以才来求助于哥哥,顺便来探望年老的母亲。
只是他来到美国后才发现哥哥的财富比他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居然和南美新兴的萨尼亚王国的国王关系密切,在丽华州州府的商会话语权非常大。
弟弟想创业,普尔森自然是得支持一下,大方地开了一张一百七十万美元的汇票给他带回国内,相当于一百四十万中华币,足够开一家规模不小的水泥厂了。
纳金家族想发展壮大,普尔森在美国打拼,弟弟在中华国打拼,家族将来就算遇到什么危机也能够躲避些风险。
夏洛克带着巨额汇票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蓝鱼号货船从商务署里赎了回来,尽管船体缺乏保养,蒸汽锅炉被拆了,但不妨碍他把这艘船当做家族起源的纪念品。
关键是没花多少钱,两万多元而已。
中华国到目前为止,冶钢、水泥的技术依旧是处于保密级别,想开厂就必须申请和得到批准才行,当地官署会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待遇福利都是统一标准,技术员不受工厂委派,但工厂的法人可以投诉技术员的不作为现象。
夏洛克排号申请后,当地工建总署分发了三位技术员参与指导水泥厂的建设,地址就选在中华国和越南王国交接的昆云市,水泥销路是不用发愁的,因为不论是越南王国还是蒲甘和占城以及连通大理行省的孟加行省,都是水泥砖木的消费大户。
中华国实行环境保护,但对海外则没那么多规矩,目前的海洋运输业务针对南美巨木的需求量不是一般的高,因为钢铁船还没问世,现有的战舰还是商场全是纯木或者是铁包木建设方法。
自前十多期内阁大力开发了中华国的中部、北部、西北地区后,终于把资金财税和人力物力放在了西南方,一旦国家发力,西南地区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
就去年的财税统计来说,光两广财政收入就比法兰克王国要多一倍,江浙行省的财税收入比之如今的英格兰要多三倍,似乎全世界的财富都集中在了中华国。
全国铁路交通网经过了八十年的建设,全长两万六千公里,全欧洲和西亚美国加起来也不到中华国的三分之一。要知道,美国人的东西大铁路因为人力缺乏的问题,到现在也才修了三分之二,南美大铁路更是刚刚起步。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光纸面数据就能吓傻欧洲那一批君主。
要不是元武陛下在临死前强制性颁布了奴隶法案,国家没办法像从前那样掠取黑人或者南美人口来劳务,建设力度翻一倍都不止。
哪像如今,劳务成本是建设成本的一大半,就算是欧陆难民劳务输入,每天包吃住除外的工资也开到了五毛钱左右。
五毛钱什么概念?可以买三十斤大米,或者十二斤猪肉,或者一斤半牛肉,或者一包黄叶牌香烟。
中华国禁烟,禁的是毒烟果的产品,对于香烟是通过高税政策,有效地抑制了吸烟人群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当初元武皇帝造这种产品出来是为了增加财政税收,朝廷有钱就可以集中资金办大工程,但烟民的扩散力度的确如他所言的快。
到了第三任安康皇帝时,拒不完全统计,全国烟民已是达到总人口的1.4%,也就是说,光中华国就有六七百万的烟民。这既能体现出国民的富裕,又不得不让人佩服元武陛下的远见。
烟草行业一直是国会争吵的项目之一,商人们要求国家开放烟草专利权,内阁死不松口,不但如此还通过一系列政策抑制烟民数量。
这与商人利益相悖的政策居然能坚挺了四十多年之久,也算是内阁对于国会的抗争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