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前朝北宋的军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弱,至少西军是很强悍的,只是缺骑军而已。
前朝宋国和辽国在和平时期对西夏多次用兵,曾多次打得党项人几欲灭国,只是每逢西夏危险之际,辽国便会横插一手导致宋国功归一篑。
而宋国与西夏这几十年的交兵战事,之所以能取得不俗的战果,采用的就是稳步推进的堡垒蚕食战术。
这个战术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依靠步卒战阵往前推进,隔一段地便修营寨,而且往往是三个五个营寨一起修建形成犄角防御阵地。宋国缺少骑军,但重甲步卒可是横行天下的,依靠营寨、战车、弓弩,只要守将不糊涂,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推进战术,就是逼迫对方来强攻营寨,对国家的财政经济和后勤是很大的考验。宋朝每年军费占财政百分之六十以上,数以亿万计的钱砸在边军上,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中华帝国更是沿用这个蚕食战术,燕云一带本就有长城关还好些,往西邻接原大辽西京一带,随处可见用砖石和水泥建造的营寨堡垒。
这些营寨在战时可以当做军营,战后和平便能转为百姓们的村落住宅。
宋国遗留下来的冗官冗兵情况,在经过一年的整顿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虽然各大军区的总兵力才四十五万人,但战斗力却比前朝数倍提升。
中华帝国接手宋国后,后者并没有如后世历史那般被金人打成烂摊子,相反,还是一个处于健康活力的状态。
经济在新政策促进下,飞速增长,据最新一期的调查,百姓们的平均月工资已是达到了十一二元上下,但物价依旧还是每斗米一元。
正常情况下,一个活蹦乱跳的百姓每天要吃一斤左右的米,一个月吃三十五斤上下,也就是三斗米,平均花费为三元。算上肉蔬之类,百姓们的月钱是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处于温饱线上的百姓占了大头,另有相当一批中产阶级尤其是大城镇里的居民的月工资已达到二十元上下,最基层的公职人员月钱也涨到了二十元左右。
这群百姓,每天不但可以满足温饱,还可以有闲钱花销。
情况虽有好转,但依旧没有达到张某人的期望。只有当国内百姓们的温饱花费达到工资的十分之一水平,才算接近后世的小康层次。也就是说,在物价不变的基础上,百姓们的月钱工资平均涨到五十元才算达标。
所以,当财政总署见经济好转后就提出了全民增涨税赋的建议,被张林拒绝了。并于官报上作出承诺,在国内平均生活水平增至十五元每月之前,绝不实行全民增加赋税。
在现有人口基础上想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要么是降低物价,要么是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百姓的工资。所以在维持物价的基础上,财政总署联合税务总署制定了累进制个人所得税,针对超过二十元/月的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针对五人以上的公司征收商业税,并破天荒地对财产继承征收高额遗产税。
这些针对公职人员和商人们的新税制引发了资产阶级百姓的动荡,尤其是商人们通过商会和各式各样的民间商报广为抱怨。
为了平息商人们的怨气,内阁经过研讨,决定把砖石、水泥、造船、新式马车、冶铁、矿山开发、国家工程建设项目、新居民住宅改建项目、酿酒(蒸馏酒)、部分军工产业、官署棉花采购/种植项目、海陆交通运输项目、一系列西北开发项目等几十个产业项目的名额开放出来。
面对新朝廷作出这么大的让步,加上百姓们天生的仇富心理,商人们怨气稍减,几个带头的商会也偃旗息鼓,不再闹腾。
商务总署各地官署在上级指示下,对各地的商会和有名气的散商们进行约谈教育,警戒贫富差距拉大产生社会动荡的风险。商人们当然不想看到“打大户、分财产”的农民起义事情上演,均都捏着鼻子收敛起来。
商业税还好说,只要朝廷肯开放一些赚钱的国营项目,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主要是遗产税,这让自古“子承父业”的汉商们一时间很难接受,好在朝廷承诺遗产税不会超过50%,而且采取累进制度收取,又答应扶持商人们建设“工业园区”,可谓诚意十足。
税务改革在第一波的强势反弹被内阁用各种“妥协”政策压下来后,始作俑者张某人也暗暗松口气。这个税务改革在三五年内大概是别想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了,收回来的税钱跟朝廷工建项目下方给商人们的损失差不多少。
不过万事开头难,只要第一波反弹能压制下来,商人们肯低头,那以后就好办了。改革向来不会春风细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举起屠刀杀他几个带头闹事的大商。
这年头,虽然律法严酷,但商人们的屁股依旧没几个是干净的,想抓把柄太容易了。
商人们虽然低头,但朝廷做出的让步不可谓不小,尤其是在国内大兴土木的现下时期,砖窑、水泥等国营项目绝对是赚钱赚到手抽筋的行当。
朝廷当然不会允许商人们胡乱地扰乱市场,从各地商会入手,按照商会大小批下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工厂名额,并且新居民住宅区、工业区和也优先对商人们的砖头、水泥进行采购。
这么一个细水长流的赚钱行当还没把持一年时间就被迫下放给民间,张某人也是心痛万分,暗道人心真如蛇吞象。
前朝宋国对商人强征这个税那个税,动不动就抄家罚钱,也没见这群商人敢跳出来搞事啊。真如自己后宫女人一样,商人们都被新朝廷宠坏了。
税改的另一批“受害”人群就是朝廷中的公职人员了,公职人员分为基层办公员和官员。基层办公员平均每月二三十元,基本没什么区别。而官员则大多月工资在四五十元以上,属于征税人群。
为了朝廷稳定,内阁亦是采取了增加医疗福利的措施,开建公营医院,为公职人员举行半年一次的定期体检活动,为其中一部分病人和病人直系家属按比例减免医药诊治的花费。
谁家还能没个病人呢?这下大多数官员们也无话可说了,比起工资多缴的那点税钱,能减免一些看病吃药的花费,而且还能半年免费检查一次身体,显然税改后更划算。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内阁亦是把这个医疗福利政策普及到了军队中,规定正在服役期和因伤退役的军人享有这项福利政策,军队的士气愈发高涨。
战场上刀枪无眼,缺胳膊断腿儿或是残废太正常了,前朝都是发一笔抚恤金就不再过问军人退役后的生活了。还是新朝廷好,体谅他们为国为民效命的奉献。
前朝宋国和辽国在和平时期对西夏多次用兵,曾多次打得党项人几欲灭国,只是每逢西夏危险之际,辽国便会横插一手导致宋国功归一篑。
而宋国与西夏这几十年的交兵战事,之所以能取得不俗的战果,采用的就是稳步推进的堡垒蚕食战术。
这个战术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依靠步卒战阵往前推进,隔一段地便修营寨,而且往往是三个五个营寨一起修建形成犄角防御阵地。宋国缺少骑军,但重甲步卒可是横行天下的,依靠营寨、战车、弓弩,只要守将不糊涂,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推进战术,就是逼迫对方来强攻营寨,对国家的财政经济和后勤是很大的考验。宋朝每年军费占财政百分之六十以上,数以亿万计的钱砸在边军上,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中华帝国更是沿用这个蚕食战术,燕云一带本就有长城关还好些,往西邻接原大辽西京一带,随处可见用砖石和水泥建造的营寨堡垒。
这些营寨在战时可以当做军营,战后和平便能转为百姓们的村落住宅。
宋国遗留下来的冗官冗兵情况,在经过一年的整顿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虽然各大军区的总兵力才四十五万人,但战斗力却比前朝数倍提升。
中华帝国接手宋国后,后者并没有如后世历史那般被金人打成烂摊子,相反,还是一个处于健康活力的状态。
经济在新政策促进下,飞速增长,据最新一期的调查,百姓们的平均月工资已是达到了十一二元上下,但物价依旧还是每斗米一元。
正常情况下,一个活蹦乱跳的百姓每天要吃一斤左右的米,一个月吃三十五斤上下,也就是三斗米,平均花费为三元。算上肉蔬之类,百姓们的月钱是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处于温饱线上的百姓占了大头,另有相当一批中产阶级尤其是大城镇里的居民的月工资已达到二十元上下,最基层的公职人员月钱也涨到了二十元左右。
这群百姓,每天不但可以满足温饱,还可以有闲钱花销。
情况虽有好转,但依旧没有达到张某人的期望。只有当国内百姓们的温饱花费达到工资的十分之一水平,才算接近后世的小康层次。也就是说,在物价不变的基础上,百姓们的月钱工资平均涨到五十元才算达标。
所以,当财政总署见经济好转后就提出了全民增涨税赋的建议,被张林拒绝了。并于官报上作出承诺,在国内平均生活水平增至十五元每月之前,绝不实行全民增加赋税。
在现有人口基础上想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要么是降低物价,要么是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百姓的工资。所以在维持物价的基础上,财政总署联合税务总署制定了累进制个人所得税,针对超过二十元/月的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针对五人以上的公司征收商业税,并破天荒地对财产继承征收高额遗产税。
这些针对公职人员和商人们的新税制引发了资产阶级百姓的动荡,尤其是商人们通过商会和各式各样的民间商报广为抱怨。
为了平息商人们的怨气,内阁经过研讨,决定把砖石、水泥、造船、新式马车、冶铁、矿山开发、国家工程建设项目、新居民住宅改建项目、酿酒(蒸馏酒)、部分军工产业、官署棉花采购/种植项目、海陆交通运输项目、一系列西北开发项目等几十个产业项目的名额开放出来。
面对新朝廷作出这么大的让步,加上百姓们天生的仇富心理,商人们怨气稍减,几个带头的商会也偃旗息鼓,不再闹腾。
商务总署各地官署在上级指示下,对各地的商会和有名气的散商们进行约谈教育,警戒贫富差距拉大产生社会动荡的风险。商人们当然不想看到“打大户、分财产”的农民起义事情上演,均都捏着鼻子收敛起来。
商业税还好说,只要朝廷肯开放一些赚钱的国营项目,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主要是遗产税,这让自古“子承父业”的汉商们一时间很难接受,好在朝廷承诺遗产税不会超过50%,而且采取累进制度收取,又答应扶持商人们建设“工业园区”,可谓诚意十足。
税务改革在第一波的强势反弹被内阁用各种“妥协”政策压下来后,始作俑者张某人也暗暗松口气。这个税务改革在三五年内大概是别想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了,收回来的税钱跟朝廷工建项目下方给商人们的损失差不多少。
不过万事开头难,只要第一波反弹能压制下来,商人们肯低头,那以后就好办了。改革向来不会春风细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举起屠刀杀他几个带头闹事的大商。
这年头,虽然律法严酷,但商人们的屁股依旧没几个是干净的,想抓把柄太容易了。
商人们虽然低头,但朝廷做出的让步不可谓不小,尤其是在国内大兴土木的现下时期,砖窑、水泥等国营项目绝对是赚钱赚到手抽筋的行当。
朝廷当然不会允许商人们胡乱地扰乱市场,从各地商会入手,按照商会大小批下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工厂名额,并且新居民住宅区、工业区和也优先对商人们的砖头、水泥进行采购。
这么一个细水长流的赚钱行当还没把持一年时间就被迫下放给民间,张某人也是心痛万分,暗道人心真如蛇吞象。
前朝宋国对商人强征这个税那个税,动不动就抄家罚钱,也没见这群商人敢跳出来搞事啊。真如自己后宫女人一样,商人们都被新朝廷宠坏了。
税改的另一批“受害”人群就是朝廷中的公职人员了,公职人员分为基层办公员和官员。基层办公员平均每月二三十元,基本没什么区别。而官员则大多月工资在四五十元以上,属于征税人群。
为了朝廷稳定,内阁亦是采取了增加医疗福利的措施,开建公营医院,为公职人员举行半年一次的定期体检活动,为其中一部分病人和病人直系家属按比例减免医药诊治的花费。
谁家还能没个病人呢?这下大多数官员们也无话可说了,比起工资多缴的那点税钱,能减免一些看病吃药的花费,而且还能半年免费检查一次身体,显然税改后更划算。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内阁亦是把这个医疗福利政策普及到了军队中,规定正在服役期和因伤退役的军人享有这项福利政策,军队的士气愈发高涨。
战场上刀枪无眼,缺胳膊断腿儿或是残废太正常了,前朝都是发一笔抚恤金就不再过问军人退役后的生活了。还是新朝廷好,体谅他们为国为民效命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