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决定脑袋,张林本就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自然会对“志同道合”者另眼看待。不过光有这一批人不够,还需要在民间大力支持。
七月初,京师杭州郡中出现了第一家由朝廷主办的债券交易所,把商人们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下放到民间。
在经过两年的经济发展下,商人们手中有很大一部分闲钱,一部分转移去了新型的沿海渔业,一部分往北跟着朝廷工业带和工业区喝汤,但还是有很大的闲置资金。
在这样情况下,为了把商人手中的闲置资金利用起来,债券交易所成立了,有志于“创业致富”的小资产阶级,甚至是有家产的百姓可以在交易所中办理“贷款”事宜,百姓们以高于朝廷银务署储蓄利率购买债券获得创业资金。
当然,审核也是极为严格的,必须有完善的户籍资料和房产抵押,还得当地街道的官署提供证明文书。
这部分用于债券形式交易的资金虽然是从银务署出纳的,但却并不属于财政范畴,乃是商人们的“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朝廷只是作为中间人,利用国家公信力为拥有闲置资金的商人们解决了一个投资渠道而已。
这对商人们并不是不可接受,毕竟新朝廷还是很诚信的,有朝廷担保背书,他们也不怕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毕竟对他们来说,相当一部分人是宁愿把钱存在银务署里吃利息,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几千里外投资经商的。
这个安居乐业的传统习俗一时间没办法扭转,朝廷也不好强派这批人一定要出去闯荡,只能是采用间接手段把他们的钱调出来,支持愿意离乡背井出去打拼却没有本金的人。
江浙一带本就是商业思想比较开放,有志于当“富一代”却苦于本钱不足的百姓大有人在,债券交易所经过宣传后,开门第一天就放出去了接近一百万元的债券。
凭着债券,拿到投资的百姓可以尽快去银务署办理手续把钱取出来,想做什么买卖就尽快干起来吧,毕竟是要收1.85%利息的。
由于江浙一带的很多行当都被充实,拿到投资的百姓当然不会犯傻跟本地大商人们竞争,在商务总署的安排下,带着优惠的政策很光棍地前往西部、北部做买卖开厂或者圈地开荒。
商务总署也做出承诺,政府采购项目将会匀出一部分下放给他们,至少三年内不必担心货物卖不卖得出去。
对于肯购买官田圈地开农场的人,种植小麦、苜蓿、芝麻、胡椒、胡萝卜、石榴西瓜、黄瓜、芒果、哈密瓜、葡萄、香菜、大豆、葱蒜,畜牧羊、牛、马、驴、骡、猪、鸡鸭鹅等畜牧的人,朝廷更是减免他们一部分赋税,订单大大地有。
西部和北地很多荒田,因为其地工业区和工业带建设后,百姓们觉得耕地没有进工厂赚的钱多,相当一部分百姓从农民把田卖给官署,搬入城镇全职转变为工人成为城市居民。
毕竟北方的土地若是单轮粮食产量,是比不过南方肥沃良田水田的,更何况现在粮价还这么低。
这个时代还处于手工生产主流的时候,能用到机器的工厂毕竟很有限,对劳动力还是很稀缺的。
事实上,张林一开始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没想到在新经济政策刺激下,尤其是农政改革后,南方的粮食会增涨爆发出这么大的产量。
果然啊,在没有内部动乱的情况下,这片辽阔土地若是偏重于农业生产,买足一亿人口的吃饱问题太轻松了。
难怪后世我大清能在明末烂摊子基础上,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只短短一两百年后,很快就把人口从两三千万爆到了四亿多。这一部分归结于南美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等的引入,但其实那个时代中原只要不战乱,南方一年两轮甚至三轮的水稻产量是很可怕的。
从农政总署调查走访的结果来看,农场确实要比农民个体田更具有优势,把劳动力集中起来规划使用比农民各干各的要好,尤其是各大乡镇村都被强行建设了蓄水渠、公共厕所、畜牧粪便厂和草场仓库,田地也得到有效的滋养改善。
说起水利建设,一部分是当地乡村镇自发组织人手,一部分是当地常备军士兵的功劳。尤其是后者,是计入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常备军士兵基本都是当地人,因此对建设家乡也没有太大的怨言,尤其是干活之余受到亲戚乡人的“款待”和称赞,他们自己也获得极大的虚荣心。
话回正题,经济放缓的一部分原因是战争导致的闭关锁国,一部分则是国土面积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匹配。
如果增加劳动力,一部分是改变劳动力做工模式,就比如农场、工厂流水线、器械代替人力等方式,一部分是战争中掳劫回来的战俘,另一部分就是加强新生儿的成活率。
这个时代受到医疗水平的限制,孩童死亡率是可怕的30%左右,也就是说,十个新生儿,由于各种孩童疾病天花、伤寒等等,能活过七岁的孩童只剩下一半。
所以民间对元武大帝的子嗣百分百成活率很是感到不可思议,认为张林是真正的真命天子,是鸿钧道祖在人间的天尊化身。
张某人自然不会这般迷信,他自己猜测应该是来自后世接种的各种疫苗,在血脉中延续了下来。
其实前朝宋真宗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痘苗”,是蜀地那边大夫发明的。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这一种痘法在张林看来,叫作“人痘法”更合适,不是后世的牛痘。他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自然是不会不管的。
卫生大臣,最早跟着他张某人混的周官已是在秘密研究“牛痘”了。
方法其实不难,就是牛感染天花病毒后引起的牛**及**急性感染,然后把浓汁稀释后种到一岁大的孩童身上,让孩童主动得一次病状较轻的天花,然后产生免疫力。
此法虽然提高了孩童成活率,但由于技术限制,一直未能得到痘苗。但是在玻璃尤其是放大镜出现后,此项研究项目进步飞快。
在物理研究所的帮助下,有张林的指导和提示,目前已是研制出了能观察微生物的显微镜。至于显微镜是多少倍,自然是没法算出来的,但至少也在五百倍以上。
显微镜的出现,仿若给人间打开了另一个美轮美奂的神秘世界,让得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以及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员们都惊呆了。
正因为此物的出现,化学和卫生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些以前似是而非非不能摸索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这种超越几个时代的科学仪器,张林自然是不会外泄出去的,至少在他有生之年里,是绝不会现于世间。
七月初,京师杭州郡中出现了第一家由朝廷主办的债券交易所,把商人们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下放到民间。
在经过两年的经济发展下,商人们手中有很大一部分闲钱,一部分转移去了新型的沿海渔业,一部分往北跟着朝廷工业带和工业区喝汤,但还是有很大的闲置资金。
在这样情况下,为了把商人手中的闲置资金利用起来,债券交易所成立了,有志于“创业致富”的小资产阶级,甚至是有家产的百姓可以在交易所中办理“贷款”事宜,百姓们以高于朝廷银务署储蓄利率购买债券获得创业资金。
当然,审核也是极为严格的,必须有完善的户籍资料和房产抵押,还得当地街道的官署提供证明文书。
这部分用于债券形式交易的资金虽然是从银务署出纳的,但却并不属于财政范畴,乃是商人们的“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朝廷只是作为中间人,利用国家公信力为拥有闲置资金的商人们解决了一个投资渠道而已。
这对商人们并不是不可接受,毕竟新朝廷还是很诚信的,有朝廷担保背书,他们也不怕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毕竟对他们来说,相当一部分人是宁愿把钱存在银务署里吃利息,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几千里外投资经商的。
这个安居乐业的传统习俗一时间没办法扭转,朝廷也不好强派这批人一定要出去闯荡,只能是采用间接手段把他们的钱调出来,支持愿意离乡背井出去打拼却没有本金的人。
江浙一带本就是商业思想比较开放,有志于当“富一代”却苦于本钱不足的百姓大有人在,债券交易所经过宣传后,开门第一天就放出去了接近一百万元的债券。
凭着债券,拿到投资的百姓可以尽快去银务署办理手续把钱取出来,想做什么买卖就尽快干起来吧,毕竟是要收1.85%利息的。
由于江浙一带的很多行当都被充实,拿到投资的百姓当然不会犯傻跟本地大商人们竞争,在商务总署的安排下,带着优惠的政策很光棍地前往西部、北部做买卖开厂或者圈地开荒。
商务总署也做出承诺,政府采购项目将会匀出一部分下放给他们,至少三年内不必担心货物卖不卖得出去。
对于肯购买官田圈地开农场的人,种植小麦、苜蓿、芝麻、胡椒、胡萝卜、石榴西瓜、黄瓜、芒果、哈密瓜、葡萄、香菜、大豆、葱蒜,畜牧羊、牛、马、驴、骡、猪、鸡鸭鹅等畜牧的人,朝廷更是减免他们一部分赋税,订单大大地有。
西部和北地很多荒田,因为其地工业区和工业带建设后,百姓们觉得耕地没有进工厂赚的钱多,相当一部分百姓从农民把田卖给官署,搬入城镇全职转变为工人成为城市居民。
毕竟北方的土地若是单轮粮食产量,是比不过南方肥沃良田水田的,更何况现在粮价还这么低。
这个时代还处于手工生产主流的时候,能用到机器的工厂毕竟很有限,对劳动力还是很稀缺的。
事实上,张林一开始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没想到在新经济政策刺激下,尤其是农政改革后,南方的粮食会增涨爆发出这么大的产量。
果然啊,在没有内部动乱的情况下,这片辽阔土地若是偏重于农业生产,买足一亿人口的吃饱问题太轻松了。
难怪后世我大清能在明末烂摊子基础上,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只短短一两百年后,很快就把人口从两三千万爆到了四亿多。这一部分归结于南美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等的引入,但其实那个时代中原只要不战乱,南方一年两轮甚至三轮的水稻产量是很可怕的。
从农政总署调查走访的结果来看,农场确实要比农民个体田更具有优势,把劳动力集中起来规划使用比农民各干各的要好,尤其是各大乡镇村都被强行建设了蓄水渠、公共厕所、畜牧粪便厂和草场仓库,田地也得到有效的滋养改善。
说起水利建设,一部分是当地乡村镇自发组织人手,一部分是当地常备军士兵的功劳。尤其是后者,是计入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常备军士兵基本都是当地人,因此对建设家乡也没有太大的怨言,尤其是干活之余受到亲戚乡人的“款待”和称赞,他们自己也获得极大的虚荣心。
话回正题,经济放缓的一部分原因是战争导致的闭关锁国,一部分则是国土面积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匹配。
如果增加劳动力,一部分是改变劳动力做工模式,就比如农场、工厂流水线、器械代替人力等方式,一部分是战争中掳劫回来的战俘,另一部分就是加强新生儿的成活率。
这个时代受到医疗水平的限制,孩童死亡率是可怕的30%左右,也就是说,十个新生儿,由于各种孩童疾病天花、伤寒等等,能活过七岁的孩童只剩下一半。
所以民间对元武大帝的子嗣百分百成活率很是感到不可思议,认为张林是真正的真命天子,是鸿钧道祖在人间的天尊化身。
张某人自然不会这般迷信,他自己猜测应该是来自后世接种的各种疫苗,在血脉中延续了下来。
其实前朝宋真宗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痘苗”,是蜀地那边大夫发明的。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这一种痘法在张林看来,叫作“人痘法”更合适,不是后世的牛痘。他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自然是不会不管的。
卫生大臣,最早跟着他张某人混的周官已是在秘密研究“牛痘”了。
方法其实不难,就是牛感染天花病毒后引起的牛**及**急性感染,然后把浓汁稀释后种到一岁大的孩童身上,让孩童主动得一次病状较轻的天花,然后产生免疫力。
此法虽然提高了孩童成活率,但由于技术限制,一直未能得到痘苗。但是在玻璃尤其是放大镜出现后,此项研究项目进步飞快。
在物理研究所的帮助下,有张林的指导和提示,目前已是研制出了能观察微生物的显微镜。至于显微镜是多少倍,自然是没法算出来的,但至少也在五百倍以上。
显微镜的出现,仿若给人间打开了另一个美轮美奂的神秘世界,让得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以及卫生研究所的研究员们都惊呆了。
正因为此物的出现,化学和卫生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些以前似是而非非不能摸索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这种超越几个时代的科学仪器,张林自然是不会外泄出去的,至少在他有生之年里,是绝不会现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