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从张居正那里听到了皇上的反应。
那天他跟张居正说完从卓茂林那里知道的情报后,张居正马上亲自去了高拱府上。高拱得知张居正来访,意识到出了大事,不然张居正绝对不会主动登门拜访,两人虽说都是当年裕王府的三杰,但私人情谊却是一般般,尤其是经过“遗诏”事件的折腾,两人之间本就不算笃厚的交情更是增加了一道裂痕。
不过在国家大业、民族兴衰等大事上,两人都能抛开私人成见,依然像当初在裕王府一样,共同襄助隆庆帝,不会存有二心。正因为此,隆庆帝对两位看上去不和的大学士同样给予了厚望。
高拱府大开中门,以最高礼仪迎接张居正,高拱大门恭候,两人并肩入府内,书房密谈不到半个时辰,就一起出来,匆忙去了宫里。
隆庆帝正在跟司礼太监、秉笔太监一起批阅奏章,听到高、张二人要求紧急觐见,马上就在寝宫召见了两位重臣。
如果是徐阶等别的重臣,即便召见也要在外面的宫殿里,而且一般议事都不会选择大的宫殿,毕竟太空旷了,都是在小型的偏殿里。
高拱和张居正当年在裕王府里就是可以进出裕王卧房,这个特权一直保留到了隆庆帝入主皇宫。
听完张居正的禀报,隆庆帝大怒。
“兵谏?他们是想造反吗?!”
对此,无论张居正、高拱,还是两位执掌内廷大权的太监,意见都很一致,不错,这的确就是谋反!不过现在并没有掌握真凭实据,更不知朝廷官员都有谁牵扯其中,想要治罪也无从做起。
所有宫女、宦官都退了出去。寝宫里只剩下五个人,皇上加内外宰相,国家的最高核心层,所有的国家政策也就是由这五个人商议制定。
徐阶虽说还是内阁掌印首辅大学士,只是他的话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分量,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现在已经边缘化了,属于他的时代过去了,乐得当一个橡皮图章,等待最后的光荣隐退。
徐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几个大学士了。
“万岁爷息怒,这很可能只是白莲教和俺答王的一厢情愿,那些家族虽说利欲熏心,也应该知道轻重。”司礼太监笑道。
“知道轻重?知道轻重他们还能私下沟通外敌?”隆庆帝怒气难掩。
屋里五个人的气愤是一样的,这等谋逆行径必须严惩。如果况且的这条情报属实,俺答王和赵全的阴谋就是针对大明朝廷而来,那么,处理鞑靼事宜刻不容缓,五个人必须马上作出决定。
从权力结构上讲,皇上才拥有最终裁决权,其余四个人只是皇上在内廷和外廷的秘书,充其量也就是智囊,只是出谋划策的角色,可是从永乐年间以来,这种秘书的职权却慢慢在演变,逐渐成了没有正式宰相之名的权力内阁,国家的大政方针皇上需要征求他们意见才能拍板生效。这也是明朝内阁制度的特色。
唐宋都是有正式宰相制度的,皇权、相权有明确的分工,唐宋的宰相权力非常大,虽然比不上西汉初年,却比后世的大学士硬得多,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明初,朱元璋本想仿效西汉制度,因为他是刘邦的铁杆粉丝,熟读《汉书》,只是经过一次政变后,他废掉了宰相制度,并且立下规章,后世永远不许再确立宰相制度,谁敢擅自提议恢复宰相制度,就以谋反论处。
明朝的政治结构就是皇权、相权集于一身,皇上直接统领六部,掌握全部行政大权,这本来是宰相的职权范围。
不过时间不仅仅是把杀猪刀,也是权力演变的研磨机,到了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逐渐获得了宰相的职权,跟唐宋的宰相权限颇为相似。因为没有设立宰相官职,行政命令只能借用皇上的诏旨来发布,大学士以曲线方式掌握了相权。
因此,相权的行使不得不借助于内相,也就是司礼太监和秉笔太监,诏旨基本把持在这两个岗位的BOSS手中。
高拱和张居正虽然可以避开这两位直接和皇上对话,但制度已经确立,国政大事皇上需要这两人的意见才能做出决定。
“那么皇上下旨抓人了?”
听到这里,况且问道。
他可是迫不及待了,而且是不怕乱子大的人,就等着皇上一声令下,他就带着手下的精兵去抓人。
他那里没有正式的办案人员,可是谁规定军人就不能抓人的?涉及国家安全,军人是强大的防线,更何况他手下的军人都是正式的锦衣卫人员,个个都有国家的正式编制。
“没有。”张居正摇头笑了。
况且诧异,皇上都龙颜大怒了,而且把这些权贵家族定性为谋反,为何还不抓人问罪?
张居正做出了解释,令况且沮丧再三。
他又碰到了在勤王派里同样的情况,问题非常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也没法说清楚。
不过经过张居正的一番解释,况且倒也明白了几分。
原来在嘉靖年间,朝廷就开始和塞外的鞑靼议和。嘉靖帝崇尚文治,不想做本朝的汉武,其实他是修道上耗费心力太多,没精力投入军国大事,更不想让战争扰乱了他修道的心境。
朝廷和鞑靼的议和谈判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正式的谈判,一般都是在边关的城市里,由双方派出的人员举行正式谈判,另外就是暗中的沟通,嘉靖帝授意一些跟塞外有经贸来往的家族跟鞑靼的一些首领和贵族展开私下谈判,双方相互磋商谈判的内容,因为在私下里,许多话比较好说,不像在谈判桌上有太多顾忌。
不过谈判始终没能成功,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条件不肯退步,其实这也是双方实力和要求的一种体现。
朝廷方面,谈判成不成功都无所谓,只要鞑靼不入关捣乱就成。鞑靼方面也是伤了元气,既无法短期内大举进犯,也怕朝廷方面想要报复,真的举兵出关决战,连走私贸易都将全面断绝,这也是鞑靼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朝廷不完全断绝贸易往来,其实是不想逼得鞑靼强行攻破边关,自己进来抢,另外朝廷方面也需要关外的马匹和许多土特产,完全禁绝双方的贸易往来,对自己也不利。对边关贸易加以严格限制,是朝廷采取的政策。
双方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演着这出谈判大戏,谁也不说破,而且都非常有耐心,不怕谈不出结果,就怕谈判完全破裂。
况且目瞪口呆,想不到事情内部竟然是这样七拐八弯。国家利益至上,皇上龙颜大怒,与镇压反叛势力还不能完全画上等号。
“这么说,那些权贵家族跟鞑靼的人私下沟通还是合法的?”他问道。
“这个……怎么说呢,也不算完全合法吧。至少皇上即位后,就没让他们继续跟鞑靼私下谈判,更不用说私自窝藏白莲教的余孽了。”张居正沉吟道。
“着啊,那还等什么,马上去抓他们,就算不知道究竟是谁在窝藏那些白莲教匪徒,把那几个家族全都搜一遍,保管能查找出来。”况且气呼呼道。
刘守有怕这些权贵家族,他可不怕。权贵家族能奈他何,大不了就是陷害他,想置他于死地还未必能够,再大不了就是丢官罢职,一介白衣还乡,他还求之不得呢。他屡次想对这些权贵家族动手,也正是存了这心思。
“你小子跃跃欲试个啥劲儿啊?”张居正怀疑起来,总觉得况且这分热情高得有些过分,藏着什么猫腻。这小子可是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的,现在的事都是皇上刀按在他脖子上他才去干的,当然干的的确不错。
“这个……我这不是替皇上和大人您分忧嘛。”况且嘻嘻笑起来。
张居正也笑了,对他这话却是一个字都不相信。不过这件事他可是不想况且参与,这种事的处理需要的是手术刀式的精准,而不是抡大锤式的狂暴。
那天他们君臣五个人商量了半天,最后也没能商量出一个完善的处理方案,主要是没有实在的证据,毕竟只是单方面的情报来源,而且情报来源的可靠性也没有保证,所以这只能算是一记警钟。
过后,皇上把这件事完全交给张居正来关注并予以相应处理。
“这件事你不用多想了,还是干你自己的正经事去吧。”张居正道。
“大人,这事可是我最先发现的,怎么能把我抛开啊。”况且不满道。
“是你最先发现的不假,如果得到证实了,算你首功一件。你不会真想抓到那两个重要人物,想要封侯吧?”
“封侯?我哪会想那么多,我就是觉得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被敌人堂而皇之地侵入京都要地,若不能迅速抓捕归案,岂不是失职行为?让人贻笑大方啊。”况且一脸忠诚的样子,很是慷慨激昂。
“我知道你的心思,不就是想没事找事闹一场吗?你还是赶紧练好兵去南方吧,那地方随便你怎么折腾。”张居正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
“那不用我去塞外了。”况且笑道。
“塞外?”张居正不禁怔住了。
原来皇上要派况且出塞刺探情报,可是这件事现在快成了一场闹剧了。本来这应该是绝密行动,不应有任何局外人知道,可是现在京城里许多人都知道当朝新贵要亲自去塞外刺探军情,不过没有一个人相信这种传言,都以为是皇上又要想法给这位新贵加官晋爵,所以放出这种风声,将来适当时机,就用这名义来做奖赏。
那天他跟张居正说完从卓茂林那里知道的情报后,张居正马上亲自去了高拱府上。高拱得知张居正来访,意识到出了大事,不然张居正绝对不会主动登门拜访,两人虽说都是当年裕王府的三杰,但私人情谊却是一般般,尤其是经过“遗诏”事件的折腾,两人之间本就不算笃厚的交情更是增加了一道裂痕。
不过在国家大业、民族兴衰等大事上,两人都能抛开私人成见,依然像当初在裕王府一样,共同襄助隆庆帝,不会存有二心。正因为此,隆庆帝对两位看上去不和的大学士同样给予了厚望。
高拱府大开中门,以最高礼仪迎接张居正,高拱大门恭候,两人并肩入府内,书房密谈不到半个时辰,就一起出来,匆忙去了宫里。
隆庆帝正在跟司礼太监、秉笔太监一起批阅奏章,听到高、张二人要求紧急觐见,马上就在寝宫召见了两位重臣。
如果是徐阶等别的重臣,即便召见也要在外面的宫殿里,而且一般议事都不会选择大的宫殿,毕竟太空旷了,都是在小型的偏殿里。
高拱和张居正当年在裕王府里就是可以进出裕王卧房,这个特权一直保留到了隆庆帝入主皇宫。
听完张居正的禀报,隆庆帝大怒。
“兵谏?他们是想造反吗?!”
对此,无论张居正、高拱,还是两位执掌内廷大权的太监,意见都很一致,不错,这的确就是谋反!不过现在并没有掌握真凭实据,更不知朝廷官员都有谁牵扯其中,想要治罪也无从做起。
所有宫女、宦官都退了出去。寝宫里只剩下五个人,皇上加内外宰相,国家的最高核心层,所有的国家政策也就是由这五个人商议制定。
徐阶虽说还是内阁掌印首辅大学士,只是他的话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分量,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现在已经边缘化了,属于他的时代过去了,乐得当一个橡皮图章,等待最后的光荣隐退。
徐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几个大学士了。
“万岁爷息怒,这很可能只是白莲教和俺答王的一厢情愿,那些家族虽说利欲熏心,也应该知道轻重。”司礼太监笑道。
“知道轻重?知道轻重他们还能私下沟通外敌?”隆庆帝怒气难掩。
屋里五个人的气愤是一样的,这等谋逆行径必须严惩。如果况且的这条情报属实,俺答王和赵全的阴谋就是针对大明朝廷而来,那么,处理鞑靼事宜刻不容缓,五个人必须马上作出决定。
从权力结构上讲,皇上才拥有最终裁决权,其余四个人只是皇上在内廷和外廷的秘书,充其量也就是智囊,只是出谋划策的角色,可是从永乐年间以来,这种秘书的职权却慢慢在演变,逐渐成了没有正式宰相之名的权力内阁,国家的大政方针皇上需要征求他们意见才能拍板生效。这也是明朝内阁制度的特色。
唐宋都是有正式宰相制度的,皇权、相权有明确的分工,唐宋的宰相权力非常大,虽然比不上西汉初年,却比后世的大学士硬得多,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明初,朱元璋本想仿效西汉制度,因为他是刘邦的铁杆粉丝,熟读《汉书》,只是经过一次政变后,他废掉了宰相制度,并且立下规章,后世永远不许再确立宰相制度,谁敢擅自提议恢复宰相制度,就以谋反论处。
明朝的政治结构就是皇权、相权集于一身,皇上直接统领六部,掌握全部行政大权,这本来是宰相的职权范围。
不过时间不仅仅是把杀猪刀,也是权力演变的研磨机,到了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逐渐获得了宰相的职权,跟唐宋的宰相权限颇为相似。因为没有设立宰相官职,行政命令只能借用皇上的诏旨来发布,大学士以曲线方式掌握了相权。
因此,相权的行使不得不借助于内相,也就是司礼太监和秉笔太监,诏旨基本把持在这两个岗位的BOSS手中。
高拱和张居正虽然可以避开这两位直接和皇上对话,但制度已经确立,国政大事皇上需要这两人的意见才能做出决定。
“那么皇上下旨抓人了?”
听到这里,况且问道。
他可是迫不及待了,而且是不怕乱子大的人,就等着皇上一声令下,他就带着手下的精兵去抓人。
他那里没有正式的办案人员,可是谁规定军人就不能抓人的?涉及国家安全,军人是强大的防线,更何况他手下的军人都是正式的锦衣卫人员,个个都有国家的正式编制。
“没有。”张居正摇头笑了。
况且诧异,皇上都龙颜大怒了,而且把这些权贵家族定性为谋反,为何还不抓人问罪?
张居正做出了解释,令况且沮丧再三。
他又碰到了在勤王派里同样的情况,问题非常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也没法说清楚。
不过经过张居正的一番解释,况且倒也明白了几分。
原来在嘉靖年间,朝廷就开始和塞外的鞑靼议和。嘉靖帝崇尚文治,不想做本朝的汉武,其实他是修道上耗费心力太多,没精力投入军国大事,更不想让战争扰乱了他修道的心境。
朝廷和鞑靼的议和谈判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正式的谈判,一般都是在边关的城市里,由双方派出的人员举行正式谈判,另外就是暗中的沟通,嘉靖帝授意一些跟塞外有经贸来往的家族跟鞑靼的一些首领和贵族展开私下谈判,双方相互磋商谈判的内容,因为在私下里,许多话比较好说,不像在谈判桌上有太多顾忌。
不过谈判始终没能成功,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条件不肯退步,其实这也是双方实力和要求的一种体现。
朝廷方面,谈判成不成功都无所谓,只要鞑靼不入关捣乱就成。鞑靼方面也是伤了元气,既无法短期内大举进犯,也怕朝廷方面想要报复,真的举兵出关决战,连走私贸易都将全面断绝,这也是鞑靼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朝廷不完全断绝贸易往来,其实是不想逼得鞑靼强行攻破边关,自己进来抢,另外朝廷方面也需要关外的马匹和许多土特产,完全禁绝双方的贸易往来,对自己也不利。对边关贸易加以严格限制,是朝廷采取的政策。
双方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演着这出谈判大戏,谁也不说破,而且都非常有耐心,不怕谈不出结果,就怕谈判完全破裂。
况且目瞪口呆,想不到事情内部竟然是这样七拐八弯。国家利益至上,皇上龙颜大怒,与镇压反叛势力还不能完全画上等号。
“这么说,那些权贵家族跟鞑靼的人私下沟通还是合法的?”他问道。
“这个……怎么说呢,也不算完全合法吧。至少皇上即位后,就没让他们继续跟鞑靼私下谈判,更不用说私自窝藏白莲教的余孽了。”张居正沉吟道。
“着啊,那还等什么,马上去抓他们,就算不知道究竟是谁在窝藏那些白莲教匪徒,把那几个家族全都搜一遍,保管能查找出来。”况且气呼呼道。
刘守有怕这些权贵家族,他可不怕。权贵家族能奈他何,大不了就是陷害他,想置他于死地还未必能够,再大不了就是丢官罢职,一介白衣还乡,他还求之不得呢。他屡次想对这些权贵家族动手,也正是存了这心思。
“你小子跃跃欲试个啥劲儿啊?”张居正怀疑起来,总觉得况且这分热情高得有些过分,藏着什么猫腻。这小子可是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的,现在的事都是皇上刀按在他脖子上他才去干的,当然干的的确不错。
“这个……我这不是替皇上和大人您分忧嘛。”况且嘻嘻笑起来。
张居正也笑了,对他这话却是一个字都不相信。不过这件事他可是不想况且参与,这种事的处理需要的是手术刀式的精准,而不是抡大锤式的狂暴。
那天他们君臣五个人商量了半天,最后也没能商量出一个完善的处理方案,主要是没有实在的证据,毕竟只是单方面的情报来源,而且情报来源的可靠性也没有保证,所以这只能算是一记警钟。
过后,皇上把这件事完全交给张居正来关注并予以相应处理。
“这件事你不用多想了,还是干你自己的正经事去吧。”张居正道。
“大人,这事可是我最先发现的,怎么能把我抛开啊。”况且不满道。
“是你最先发现的不假,如果得到证实了,算你首功一件。你不会真想抓到那两个重要人物,想要封侯吧?”
“封侯?我哪会想那么多,我就是觉得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被敌人堂而皇之地侵入京都要地,若不能迅速抓捕归案,岂不是失职行为?让人贻笑大方啊。”况且一脸忠诚的样子,很是慷慨激昂。
“我知道你的心思,不就是想没事找事闹一场吗?你还是赶紧练好兵去南方吧,那地方随便你怎么折腾。”张居正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
“那不用我去塞外了。”况且笑道。
“塞外?”张居正不禁怔住了。
原来皇上要派况且出塞刺探情报,可是这件事现在快成了一场闹剧了。本来这应该是绝密行动,不应有任何局外人知道,可是现在京城里许多人都知道当朝新贵要亲自去塞外刺探军情,不过没有一个人相信这种传言,都以为是皇上又要想法给这位新贵加官晋爵,所以放出这种风声,将来适当时机,就用这名义来做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