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鼎言心情很不好。
自赵崇昭登基以来,他一直走得很顺畅。赵崇昭如他所料的那样,对他信任有加、十分倚重。一切是从谢则安回京后开始改变的,相位旁落、权力受制,几项新法被横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和谢则安脱不了关系。
眼看谢则安连自己手里的青苗法都想横插一杠,姚鼎言的怒火被推到最高点。放方宝定和沈存中进制置三司条例司本就是不得已的妥协,现在谢则安的手真的越伸越长了!
姚鼎言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中,姚清泽和杜绾都在。姚鼎言见了自己人,面沉如水,却不曾将心中的怒意在面上表露半分。
姚鼎言说:“清泽,你留在京中很难再有进益,不如外放一段时间吧。”
杜绾听到姚鼎言这个建议,暗乐在心。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姚清泽对他就抱有敌意,既然姚鼎言把姚清泽放得越远越好!
姚清泽听后脸色难看。他想到自己这几年受的种种委屈,眼眶都快红了。见姚鼎言一脸坚定,姚清泽唇微微哆嗦,过了许久来说:“好。”
姚鼎言示意他回去忙自己的事,留下杜绾商量青苗法的下一步。
送走杜绾,姚鼎言坐在书桌前许久,忽听有人来报:“官人,谢三郎来了。”以前谢则安常来找他,下人的称呼都十分亲近。
姚鼎言本想把谢则安拒之门外,想想又改变了主意,说:“让他进来。”
谢则安推门而入,一身白底青袍,眉目清隽秀美。不知不觉,当年那个带着些小狡猾的稚童,竟已长成了这么一个出色的青年。
姚鼎言本想骂上两句,想到谢则安那滚刀肉一样的性格又顿住了。这家伙骂了也是白骂,他根本不会在乎!
姚鼎言木着脸让谢则安坐下。
谢则安把带来的手稿递给姚鼎言:“先生,这是合作社拿出来的章程,请您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姚鼎言气得笑了:“三郎,你这是真傻了还是装傻?”
谢则安毫不犹豫地说:“我真傻。”
姚鼎言定定地看着谢则安。
谢则安说:“在我心里,先生永远是先生。您也知道,一开始我其实不太愿意当您的学生的,在相处之后才慢慢与先生交心。”
谢则安这话说得狡猾极了,姚鼎言一下子被谢则安拉回了从前。刚见到谢则安时,他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小豆丁。这家伙生性疲懒,非得他逼着才肯做事,有什么好东西也不想着拿出来造福百姓,关起门教给他那批“亲信”。那时他觉得这小子花花心思太多,才那么小一个娃儿,做事怎么就那么圆滑……
回想起来,拜师确实是他逼迫的,新法有关的文稿也是他亲手送给谢则安的,谢则安做的只是把他的一身本领都学了去、把他新法的精妙之处都用了出来,真要说他做了什么不尊师重道的事,那还真没有。
朝堂相争,本就是各凭本事,谢则安布下的局更完美,他输了也不算冤枉。
姚鼎言说:“你把章程都给我看,就不怕我给你下绊子?”
谢则安说得坦荡:“我相信先生您不是这样的人。”
姚鼎言顿住。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他难道还不清楚?他恰好就是谢则安口里那种‘这样的人’。要是坐在自己面前的换成别人——把手伸向新法的换成别人,他早就向对付顾骋父子那样把对方挤兑出京城了。偏偏对上谢则安,姚鼎言有点拿不住主意。
说谢则安傻吧,谢则安又不是全傻。如果他想针对合作社的话,不管他把不把这文稿送过来都是一样的。谢则安这样双手奉上,是想赌他们之间还有几分师生情谊——或者说,想勾起他心中那几分师生情谊。
这家伙胆子够大,对自己的人也够自信,一点都不怕他对合作社拿出的章程挑刺。
姚鼎言翻了翻谢则安递过来的文稿,冷着脸划出最后的底线:“如果你们出了纰漏,我是不会当个君子作壁上观。”
谢则安由衷地说:“如果出了错先生您能给我们指正,我心里再高兴不过了。”
姚鼎言脸色一黑。谢则安这表态表得太顺溜,听来就像讽刺他不听人意见一样。他*地回了句:“青苗法要是出了错,你也可以‘指正’。”
谢则安两眼一亮:“真的吗?”他马上蹬鼻子上脸,往袖袋里一掏,“正好我收集了一点数据,想和先生您探讨探讨……”
姚鼎言:“……滚!”
谢则安摸摸鼻头。果然不能把客气话当真啊!
他还是把另一份文稿逃出来:“我把它留给先生,先生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
姚鼎言不吭声。
谢则安小心翼翼地说:“那我先回去了?”
姚鼎言说:“等等,我有件事和你商量。”
谢则安一愣,说道:“先生请说。”
姚鼎言说:“清泽这几年碌碌无为,细究起来,原因在你。”
谢则安叫屈:“…………我什么都没做,先生您可不能栽赃我。”
姚鼎言瞪了他一眼:“是清泽这几年太嫉恨你,失了本心。”
谢则安沉默下来。
姚鼎言说:“我准备让他外放一段时间。既然你与陛下要大搞海运,市舶司这一块应该要严抓起来,我想你给清泽留一个职位。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接触不到真正的核心也没关系,只要能锻炼到他,而且能让他明白你在做什么就好。”不是他看不上自己的儿子,而是儿子的胸襟和眼界都和谢则安相差太远。明明谢则安比姚清泽还小,已经能在朝中和“新党”分庭抗礼了,光在那儿嫉恨有什么用?
姚鼎言知道谢则安和姚清泽一向泾渭分明,姚清泽不想与谢则安结交,谢则安也不会特意去和姚清泽往来。他这个要求,是希望谢则安能帮着扭转姚清泽的心态,别再拿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来搪塞他。
解铃还须系铃人。
他这个当父亲的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要是姚清泽还是冥顽不灵,那他也不会再豁出老脸让谢则安做点别的。
谢则安一怔。姚鼎言一向冷面冷心,对姚清泽这个儿子也不假辞色,这番话说出口竟是一片拳拳的慈父之心。他的软肋很隐蔽,鲜少有人能发现,姚鼎言这番话却误打误撞撞上了它。
谢则安说:“我回去好好想想,一定会尽快给先生一个答复。”
姚鼎言点点头。
谢则安出了姚府,心情并没有轻松多少。他和姚鼎言之间像在踩钢丝,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他登门找姚鼎言,为的就是确认一下姚鼎言有没有被气坏。要是姚鼎言气得失去了理智,那他们谁都不好过了——顾骋那场“诗案”就是血的教训。
徐君诚那边在“诗案”发生后对新法的反感已经放大到最大,要不是被赵崇昭“不行”的噩耗拖住了脚步,顾骋的案子恐怕会变成双方对撕。
两个老师越来越不对盘,谢则安心好累。
暂时和姚鼎言达成“休战”协议,谢则安马上回家和杜清杜醒商量安排姚清泽事。
杜醒一脸复杂:“你还真够忙的,管天管地还得管他儿子?”
杜清说:“放个和你不对付的人进来,就不怕他搅和了合作社的计划?”
谢则安不要脸地说:“不怕,这不是有你们在吗?”
杜清杜醒:“……………………”
杜清杜醒的脑回路一向和常人不同,谢则安这么一说,他们也颇为自得:对啊,这不是有他们在吗?一个小屁孩而已,能搞出什么事儿?要和姚鼎言对着干可能需要点勇气,要打击一个小娃儿脆弱心灵还不简单……
杜醒拍板定案:“行,就这么决定了,算他一份。”
杜清说:“呵呵,我们会好好对他的。”
谢则安:“………………”
哎哟喂,好像不小心把姚清泽推到火坑里去了。
三人商量出结果,谢则安马上给姚鼎言写信。市舶司就是古代的海关,管的是海上进出境事宜。一把手当然不能让姚清泽来当,那一般都由当地行政长官兼任,二把手的职位倒是可以考虑。
姚鼎言这个要求虽然有点麻烦,不过海运和合作社这件事谢则安是要公开搞的,过程越透明越好,越多人监督越好。他不希望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将来变成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公开化、透明化才最有利于它们发展。
这也是谢则安不介意把方案给姚鼎言看的原因:一来要过政事堂时姚鼎言肯定会看到,不差这两天;二来呢,姚鼎言要是肯挑刺那就再好不过了,姚鼎言可是凭一己之力捣腾出几项新法的人,脑袋肯定比他更好使!
当然,别像搞出“诗案”那样胡搅就成了。
谢则安把各项事务安排完,又入宫撺掇赵崇昭出去玩儿。
入秋后烦心事少了,赵崇昭终于清闲了不少。他正想叫谢则安去看看新建成的避暑行宫,谢则安一提出来他立刻响应,并且反客为主地定好行程:“一路上换最好的马,来回不用一整天的。”
自从占回河套平原,赵崇昭提起“马”的时候底气足了很多。再加上西夏那边产的战马,如今足以供给大庆骑兵的需求了!
对于赵崇昭的建议,谢则安当然不会反对。避暑行宫的修建进度他一直在跟进,知道那边已经建了□□成,过去看看也不错。
两人轻装简从地出发。
赵崇昭没搞什么“每家每户都要供奉我的画像”之类的面子工程,一路上认出他的人并不多,因而也没生出什么麻烦。行宫在偏北的方向,背靠一处积雪的山峰,源源不断的活泉从山上奔涌而下,远远就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这点小喧哗却没盖住秋山的静,重重叠叠的山峰都镀上了一层金黄,阳光洒落其上,落下一片碎金。
行宫自山脚延绵而上,以山水为势建成,看上去与山峰融为一体,颇为漂亮。在行宫十里外一条蜿蜒的长河上架着十座弯弯的拱桥,仿佛一道道跨水的长彩虹。得益于这十座桥的落成,位于河另一岸的戊阳城变得十分热闹,俨然已成了这一带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这是赵崇昭意料之外的事。他啧啧称奇:“上次我们过来时,这边还挺冷清的。”
谢则安高深莫测地说出句至理名言(宣传标语):“要致富,先修路。”
赵崇昭呆了呆,觉得颇有道理:“对,要致富,先修路!”
谢则安轻咳一声,没再发表意见。
赵崇昭与谢则安并骑到行宫外,下马拉着谢则安往里参观。等到了内苑时,谢则安觉得院内的两个池子颇为眼熟……
长得真像游泳池啊!
赵崇昭得意洋洋地介绍:“三郎你不是喜欢玩那什么游泳吗?造行宫时有人发现这儿有几个泉眼,我按照你院子里那个设计把这边改了改,一边是温泉,一边是冷泉,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我们都能来这边玩玩!”
谢则安说:“不错。”这舒舒服服的生活正对他胃口!
行宫还有些地方没完工,谢则安和赵崇昭边走边看地绕了一圈,基本上都挺满意。他们换了身普通的衣袍转入戊阳城,一路上找些好吃的好玩的尝尝鲜。这种普普通通的事,在许多人看来确实惊世骇俗的,身为皇帝,怎么能在街上吃吃喝喝,偶尔还和人讨价还价?谢则安却没欠着,陪赵崇昭玩得特别欢。
等到日暮到来,谢则安才提醒赵崇昭:“我们该回去了。”
赵崇昭玩了一天,心里喜滋滋的,听到谢则安的提醒后也没觉得扫兴,兴冲冲地拉着谢则安踏上回程。
自赵崇昭登基以来,他一直走得很顺畅。赵崇昭如他所料的那样,对他信任有加、十分倚重。一切是从谢则安回京后开始改变的,相位旁落、权力受制,几项新法被横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和谢则安脱不了关系。
眼看谢则安连自己手里的青苗法都想横插一杠,姚鼎言的怒火被推到最高点。放方宝定和沈存中进制置三司条例司本就是不得已的妥协,现在谢则安的手真的越伸越长了!
姚鼎言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中,姚清泽和杜绾都在。姚鼎言见了自己人,面沉如水,却不曾将心中的怒意在面上表露半分。
姚鼎言说:“清泽,你留在京中很难再有进益,不如外放一段时间吧。”
杜绾听到姚鼎言这个建议,暗乐在心。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姚清泽对他就抱有敌意,既然姚鼎言把姚清泽放得越远越好!
姚清泽听后脸色难看。他想到自己这几年受的种种委屈,眼眶都快红了。见姚鼎言一脸坚定,姚清泽唇微微哆嗦,过了许久来说:“好。”
姚鼎言示意他回去忙自己的事,留下杜绾商量青苗法的下一步。
送走杜绾,姚鼎言坐在书桌前许久,忽听有人来报:“官人,谢三郎来了。”以前谢则安常来找他,下人的称呼都十分亲近。
姚鼎言本想把谢则安拒之门外,想想又改变了主意,说:“让他进来。”
谢则安推门而入,一身白底青袍,眉目清隽秀美。不知不觉,当年那个带着些小狡猾的稚童,竟已长成了这么一个出色的青年。
姚鼎言本想骂上两句,想到谢则安那滚刀肉一样的性格又顿住了。这家伙骂了也是白骂,他根本不会在乎!
姚鼎言木着脸让谢则安坐下。
谢则安把带来的手稿递给姚鼎言:“先生,这是合作社拿出来的章程,请您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姚鼎言气得笑了:“三郎,你这是真傻了还是装傻?”
谢则安毫不犹豫地说:“我真傻。”
姚鼎言定定地看着谢则安。
谢则安说:“在我心里,先生永远是先生。您也知道,一开始我其实不太愿意当您的学生的,在相处之后才慢慢与先生交心。”
谢则安这话说得狡猾极了,姚鼎言一下子被谢则安拉回了从前。刚见到谢则安时,他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小豆丁。这家伙生性疲懒,非得他逼着才肯做事,有什么好东西也不想着拿出来造福百姓,关起门教给他那批“亲信”。那时他觉得这小子花花心思太多,才那么小一个娃儿,做事怎么就那么圆滑……
回想起来,拜师确实是他逼迫的,新法有关的文稿也是他亲手送给谢则安的,谢则安做的只是把他的一身本领都学了去、把他新法的精妙之处都用了出来,真要说他做了什么不尊师重道的事,那还真没有。
朝堂相争,本就是各凭本事,谢则安布下的局更完美,他输了也不算冤枉。
姚鼎言说:“你把章程都给我看,就不怕我给你下绊子?”
谢则安说得坦荡:“我相信先生您不是这样的人。”
姚鼎言顿住。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他难道还不清楚?他恰好就是谢则安口里那种‘这样的人’。要是坐在自己面前的换成别人——把手伸向新法的换成别人,他早就向对付顾骋父子那样把对方挤兑出京城了。偏偏对上谢则安,姚鼎言有点拿不住主意。
说谢则安傻吧,谢则安又不是全傻。如果他想针对合作社的话,不管他把不把这文稿送过来都是一样的。谢则安这样双手奉上,是想赌他们之间还有几分师生情谊——或者说,想勾起他心中那几分师生情谊。
这家伙胆子够大,对自己的人也够自信,一点都不怕他对合作社拿出的章程挑刺。
姚鼎言翻了翻谢则安递过来的文稿,冷着脸划出最后的底线:“如果你们出了纰漏,我是不会当个君子作壁上观。”
谢则安由衷地说:“如果出了错先生您能给我们指正,我心里再高兴不过了。”
姚鼎言脸色一黑。谢则安这表态表得太顺溜,听来就像讽刺他不听人意见一样。他*地回了句:“青苗法要是出了错,你也可以‘指正’。”
谢则安两眼一亮:“真的吗?”他马上蹬鼻子上脸,往袖袋里一掏,“正好我收集了一点数据,想和先生您探讨探讨……”
姚鼎言:“……滚!”
谢则安摸摸鼻头。果然不能把客气话当真啊!
他还是把另一份文稿逃出来:“我把它留给先生,先生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
姚鼎言不吭声。
谢则安小心翼翼地说:“那我先回去了?”
姚鼎言说:“等等,我有件事和你商量。”
谢则安一愣,说道:“先生请说。”
姚鼎言说:“清泽这几年碌碌无为,细究起来,原因在你。”
谢则安叫屈:“…………我什么都没做,先生您可不能栽赃我。”
姚鼎言瞪了他一眼:“是清泽这几年太嫉恨你,失了本心。”
谢则安沉默下来。
姚鼎言说:“我准备让他外放一段时间。既然你与陛下要大搞海运,市舶司这一块应该要严抓起来,我想你给清泽留一个职位。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接触不到真正的核心也没关系,只要能锻炼到他,而且能让他明白你在做什么就好。”不是他看不上自己的儿子,而是儿子的胸襟和眼界都和谢则安相差太远。明明谢则安比姚清泽还小,已经能在朝中和“新党”分庭抗礼了,光在那儿嫉恨有什么用?
姚鼎言知道谢则安和姚清泽一向泾渭分明,姚清泽不想与谢则安结交,谢则安也不会特意去和姚清泽往来。他这个要求,是希望谢则安能帮着扭转姚清泽的心态,别再拿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来搪塞他。
解铃还须系铃人。
他这个当父亲的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要是姚清泽还是冥顽不灵,那他也不会再豁出老脸让谢则安做点别的。
谢则安一怔。姚鼎言一向冷面冷心,对姚清泽这个儿子也不假辞色,这番话说出口竟是一片拳拳的慈父之心。他的软肋很隐蔽,鲜少有人能发现,姚鼎言这番话却误打误撞撞上了它。
谢则安说:“我回去好好想想,一定会尽快给先生一个答复。”
姚鼎言点点头。
谢则安出了姚府,心情并没有轻松多少。他和姚鼎言之间像在踩钢丝,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他登门找姚鼎言,为的就是确认一下姚鼎言有没有被气坏。要是姚鼎言气得失去了理智,那他们谁都不好过了——顾骋那场“诗案”就是血的教训。
徐君诚那边在“诗案”发生后对新法的反感已经放大到最大,要不是被赵崇昭“不行”的噩耗拖住了脚步,顾骋的案子恐怕会变成双方对撕。
两个老师越来越不对盘,谢则安心好累。
暂时和姚鼎言达成“休战”协议,谢则安马上回家和杜清杜醒商量安排姚清泽事。
杜醒一脸复杂:“你还真够忙的,管天管地还得管他儿子?”
杜清说:“放个和你不对付的人进来,就不怕他搅和了合作社的计划?”
谢则安不要脸地说:“不怕,这不是有你们在吗?”
杜清杜醒:“……………………”
杜清杜醒的脑回路一向和常人不同,谢则安这么一说,他们也颇为自得:对啊,这不是有他们在吗?一个小屁孩而已,能搞出什么事儿?要和姚鼎言对着干可能需要点勇气,要打击一个小娃儿脆弱心灵还不简单……
杜醒拍板定案:“行,就这么决定了,算他一份。”
杜清说:“呵呵,我们会好好对他的。”
谢则安:“………………”
哎哟喂,好像不小心把姚清泽推到火坑里去了。
三人商量出结果,谢则安马上给姚鼎言写信。市舶司就是古代的海关,管的是海上进出境事宜。一把手当然不能让姚清泽来当,那一般都由当地行政长官兼任,二把手的职位倒是可以考虑。
姚鼎言这个要求虽然有点麻烦,不过海运和合作社这件事谢则安是要公开搞的,过程越透明越好,越多人监督越好。他不希望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将来变成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公开化、透明化才最有利于它们发展。
这也是谢则安不介意把方案给姚鼎言看的原因:一来要过政事堂时姚鼎言肯定会看到,不差这两天;二来呢,姚鼎言要是肯挑刺那就再好不过了,姚鼎言可是凭一己之力捣腾出几项新法的人,脑袋肯定比他更好使!
当然,别像搞出“诗案”那样胡搅就成了。
谢则安把各项事务安排完,又入宫撺掇赵崇昭出去玩儿。
入秋后烦心事少了,赵崇昭终于清闲了不少。他正想叫谢则安去看看新建成的避暑行宫,谢则安一提出来他立刻响应,并且反客为主地定好行程:“一路上换最好的马,来回不用一整天的。”
自从占回河套平原,赵崇昭提起“马”的时候底气足了很多。再加上西夏那边产的战马,如今足以供给大庆骑兵的需求了!
对于赵崇昭的建议,谢则安当然不会反对。避暑行宫的修建进度他一直在跟进,知道那边已经建了□□成,过去看看也不错。
两人轻装简从地出发。
赵崇昭没搞什么“每家每户都要供奉我的画像”之类的面子工程,一路上认出他的人并不多,因而也没生出什么麻烦。行宫在偏北的方向,背靠一处积雪的山峰,源源不断的活泉从山上奔涌而下,远远就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这点小喧哗却没盖住秋山的静,重重叠叠的山峰都镀上了一层金黄,阳光洒落其上,落下一片碎金。
行宫自山脚延绵而上,以山水为势建成,看上去与山峰融为一体,颇为漂亮。在行宫十里外一条蜿蜒的长河上架着十座弯弯的拱桥,仿佛一道道跨水的长彩虹。得益于这十座桥的落成,位于河另一岸的戊阳城变得十分热闹,俨然已成了这一带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这是赵崇昭意料之外的事。他啧啧称奇:“上次我们过来时,这边还挺冷清的。”
谢则安高深莫测地说出句至理名言(宣传标语):“要致富,先修路。”
赵崇昭呆了呆,觉得颇有道理:“对,要致富,先修路!”
谢则安轻咳一声,没再发表意见。
赵崇昭与谢则安并骑到行宫外,下马拉着谢则安往里参观。等到了内苑时,谢则安觉得院内的两个池子颇为眼熟……
长得真像游泳池啊!
赵崇昭得意洋洋地介绍:“三郎你不是喜欢玩那什么游泳吗?造行宫时有人发现这儿有几个泉眼,我按照你院子里那个设计把这边改了改,一边是温泉,一边是冷泉,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我们都能来这边玩玩!”
谢则安说:“不错。”这舒舒服服的生活正对他胃口!
行宫还有些地方没完工,谢则安和赵崇昭边走边看地绕了一圈,基本上都挺满意。他们换了身普通的衣袍转入戊阳城,一路上找些好吃的好玩的尝尝鲜。这种普普通通的事,在许多人看来确实惊世骇俗的,身为皇帝,怎么能在街上吃吃喝喝,偶尔还和人讨价还价?谢则安却没欠着,陪赵崇昭玩得特别欢。
等到日暮到来,谢则安才提醒赵崇昭:“我们该回去了。”
赵崇昭玩了一天,心里喜滋滋的,听到谢则安的提醒后也没觉得扫兴,兴冲冲地拉着谢则安踏上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