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和出迎的人说了几句,段柏瑜也不回后院,打发了三人便往皇叔那屋里去。
刚走近,就看到紫若从里出来。
“殿下。”
段柏瑜亲自将人扶起来,“私底下不用这么多虚礼,来很久了?”
喻紫若脸微微有点红,表现得却并不扭捏,而是尽量让两人的相处变得自然,“也没多久,娘娘每日都差不多这个时辰过来,我便稍微提早一点过来做准备。”
“觉不觉得累?”
“不累,机会来之不易,越忙越有劲。”喻紫若说完自己就先笑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己能有这么忙的时候,这比闲着发霉好多了。”
段柏瑜的笑意从眼里透出来,“看样子以后我也得让你忙一些才行,这是要去哪?”
“去兵器司传话,现在武器需求量大,娘娘想再建一个兵器坊,请琳琅姐姐过来商量这事。”
“去吧,不妨着你办事。”
喻紫若笑出两个漩涡,浅浅福了一福往右边离开。
段柏瑜一进门就被取笑了,“舍得进来了?以后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用得着拦在外面说话?”
“婶婶可别笑话我,您和皇叔成亲都几年了,现在不也天天恩恩爱爱,我这才陷进来,您还不许我多看几眼多说几句话啊。”
段梓易抬头看两人一眼,唇角勾起,低头继续忙活。
“贫嘴,还打趣起我来了。”眼看着战火燃到了自己身上,夏含秋赶紧打住,指着他案头上的一堆文书道:“真要说,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这些文书是这两年我经手过,并且实行了的,有些马上实施马上就能看到成果,有些则是长久坚持才能有用,你这几日不急着其他的,先将这些看一遍。”
顿了顿,夏含秋解释道:“你是我师傅和王爷教出来的,又是那样的出身,对政务自然不会不懂,若现在是个太平盛世,我自然不会来指手划脚,可是建国之初一切尚不稳,为了后方安稳,不管是政令还是安民我都用的怀柔政策,所以眼下许多条令可能在你看来有些过于软和了,以后你要怎么改我都没有意见,但现在,我希望你能将这些政令坚持下去,就算将这当成一个过渡也好,百姓所图不多,只要赋役兵役不重得让他们无法忍受,不用天天饿肚子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就会安安份份的做良民,可若是逼得狠了,让他们没了活路,那必生乱子,眼下却是乱不得的,你好好想想是不是如此。”
段柏瑜正经了神情,声音里满是认真,“婶婶放心,你费尽心思打下来的好局面我不会毁了的,这两年我虽然出征在外,可每道政令你都有拓副本使人给我送去,我不敢不认真看,效果我也看到了,大梁能在战场上大胜,百姓占了很大功劳,而让百姓这般的,便是让他们安心的政令,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不会做那自掘坟墓的事。”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到了哪个山头就唱哪样的山歌,以后大梁好起来了,你再酌情更改,百姓能接受的。”
虽然这些文书段柏瑜都是看过的,可接下来几天时间,他还是认认真真的全都看了一遍,婶婶处事时他也会竖起耳朵听,几天下来,他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皇叔会说婶婶手里那一摊子事不那么好接。
怪不得皇叔曾说他就是想帮忙都帮不上,段家的人,就是再活一辈子都不会从那个角度去想事,每一件事他都能想出另外的办法来应对处理,可和婶婶的方法一比,也许他的法子见效快,但一定不会有婶婶的法子那般安稳人心,并且能长长久久的见到成效。
要一个人完全改了本性不易,可只要摸到了标准规则,也就不那么难了。
四天过后,夏含秋开始将一些不那么紧急的文书交给他让他去批示,然后她再根据他的处理方法一一给他分析利和弊,这样磨了几天,段柏瑜基本就抓到了精髓。
夏含秋满意得不得了,“看样子不用几天我就能轻松下来了。”
“婶婶可别现在就想着撤退,我学得再快也不会有婶婶做得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着走仁政的路子,段柏瑜整个人看起来要内敛温和了许多。
夏含秋正要说话,外面传来大声得有些尖锐的声音,“报,西边大捷。”
西边?小舅那边?夏含秋忙扬声道:“进来。”
不等人行礼,夏含秋迫不及待的问,“西边胜了?”
“回王妃的话,西边数城全部归入大梁,这是夏将军遣末将带给您的信。”
蓝玉接过来双手奉上,夏含秋查了下封口,赶紧打开,一目十行的看下来心里就有了底。
“你先下去歇着,两天后和这边的人一并出发。”
“是,末将告退。”
“西边攒在手里了,小舅的意思是让彭将先驻守那边,会亭派文官去治理,他和二师兄带着兵马直接往北边去。”信在段梓易和段柏瑜之间走了一圈,看两人都面露喜色,夏含秋也很是喜不自禁,亲人不但建了功,还都平安,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他们三一起还真是个大杀器。”段梓易看向侄子,“分派官员的事你去做,我们不插手。”
段柏瑜只是怔了一怔,便将事情接了过来,他明白皇叔的意思,这样也好,免得以后有人从这里做文章挑拨两人的关系。
“还有一件事。”夏含秋习惯性的揉了揉手腕,“从尚峰迁来的那些人你也可以酌情起用,但是不能大用,他们在秦国做威做福太久了,现在虽然有了点自知之明,但是也难防他们故态萌发,以他们的底蕴,以后修复文化这一块就很合适。”
“我记下了。”段柏瑜在心里重重写下一笔,“我之前翻过官员名册,要往西边派那么多人怕是有些捉襟见肘,是不是再起用一些寒门学子?”
“会亭能用的基本都用了,现在来投的都是外城的人,我倒是有个建议。”
“婶婶您说。”
“西边去有十一城,只有三座算得上是大城,其余的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合并了,派稳重些的人去,然后起用当地的人,这样也能更快的安抚民心。”
段柏瑜连连点头,
刚走近,就看到紫若从里出来。
“殿下。”
段柏瑜亲自将人扶起来,“私底下不用这么多虚礼,来很久了?”
喻紫若脸微微有点红,表现得却并不扭捏,而是尽量让两人的相处变得自然,“也没多久,娘娘每日都差不多这个时辰过来,我便稍微提早一点过来做准备。”
“觉不觉得累?”
“不累,机会来之不易,越忙越有劲。”喻紫若说完自己就先笑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己能有这么忙的时候,这比闲着发霉好多了。”
段柏瑜的笑意从眼里透出来,“看样子以后我也得让你忙一些才行,这是要去哪?”
“去兵器司传话,现在武器需求量大,娘娘想再建一个兵器坊,请琳琅姐姐过来商量这事。”
“去吧,不妨着你办事。”
喻紫若笑出两个漩涡,浅浅福了一福往右边离开。
段柏瑜一进门就被取笑了,“舍得进来了?以后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用得着拦在外面说话?”
“婶婶可别笑话我,您和皇叔成亲都几年了,现在不也天天恩恩爱爱,我这才陷进来,您还不许我多看几眼多说几句话啊。”
段梓易抬头看两人一眼,唇角勾起,低头继续忙活。
“贫嘴,还打趣起我来了。”眼看着战火燃到了自己身上,夏含秋赶紧打住,指着他案头上的一堆文书道:“真要说,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这些文书是这两年我经手过,并且实行了的,有些马上实施马上就能看到成果,有些则是长久坚持才能有用,你这几日不急着其他的,先将这些看一遍。”
顿了顿,夏含秋解释道:“你是我师傅和王爷教出来的,又是那样的出身,对政务自然不会不懂,若现在是个太平盛世,我自然不会来指手划脚,可是建国之初一切尚不稳,为了后方安稳,不管是政令还是安民我都用的怀柔政策,所以眼下许多条令可能在你看来有些过于软和了,以后你要怎么改我都没有意见,但现在,我希望你能将这些政令坚持下去,就算将这当成一个过渡也好,百姓所图不多,只要赋役兵役不重得让他们无法忍受,不用天天饿肚子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就会安安份份的做良民,可若是逼得狠了,让他们没了活路,那必生乱子,眼下却是乱不得的,你好好想想是不是如此。”
段柏瑜正经了神情,声音里满是认真,“婶婶放心,你费尽心思打下来的好局面我不会毁了的,这两年我虽然出征在外,可每道政令你都有拓副本使人给我送去,我不敢不认真看,效果我也看到了,大梁能在战场上大胜,百姓占了很大功劳,而让百姓这般的,便是让他们安心的政令,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不会做那自掘坟墓的事。”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到了哪个山头就唱哪样的山歌,以后大梁好起来了,你再酌情更改,百姓能接受的。”
虽然这些文书段柏瑜都是看过的,可接下来几天时间,他还是认认真真的全都看了一遍,婶婶处事时他也会竖起耳朵听,几天下来,他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皇叔会说婶婶手里那一摊子事不那么好接。
怪不得皇叔曾说他就是想帮忙都帮不上,段家的人,就是再活一辈子都不会从那个角度去想事,每一件事他都能想出另外的办法来应对处理,可和婶婶的方法一比,也许他的法子见效快,但一定不会有婶婶的法子那般安稳人心,并且能长长久久的见到成效。
要一个人完全改了本性不易,可只要摸到了标准规则,也就不那么难了。
四天过后,夏含秋开始将一些不那么紧急的文书交给他让他去批示,然后她再根据他的处理方法一一给他分析利和弊,这样磨了几天,段柏瑜基本就抓到了精髓。
夏含秋满意得不得了,“看样子不用几天我就能轻松下来了。”
“婶婶可别现在就想着撤退,我学得再快也不会有婶婶做得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着走仁政的路子,段柏瑜整个人看起来要内敛温和了许多。
夏含秋正要说话,外面传来大声得有些尖锐的声音,“报,西边大捷。”
西边?小舅那边?夏含秋忙扬声道:“进来。”
不等人行礼,夏含秋迫不及待的问,“西边胜了?”
“回王妃的话,西边数城全部归入大梁,这是夏将军遣末将带给您的信。”
蓝玉接过来双手奉上,夏含秋查了下封口,赶紧打开,一目十行的看下来心里就有了底。
“你先下去歇着,两天后和这边的人一并出发。”
“是,末将告退。”
“西边攒在手里了,小舅的意思是让彭将先驻守那边,会亭派文官去治理,他和二师兄带着兵马直接往北边去。”信在段梓易和段柏瑜之间走了一圈,看两人都面露喜色,夏含秋也很是喜不自禁,亲人不但建了功,还都平安,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他们三一起还真是个大杀器。”段梓易看向侄子,“分派官员的事你去做,我们不插手。”
段柏瑜只是怔了一怔,便将事情接了过来,他明白皇叔的意思,这样也好,免得以后有人从这里做文章挑拨两人的关系。
“还有一件事。”夏含秋习惯性的揉了揉手腕,“从尚峰迁来的那些人你也可以酌情起用,但是不能大用,他们在秦国做威做福太久了,现在虽然有了点自知之明,但是也难防他们故态萌发,以他们的底蕴,以后修复文化这一块就很合适。”
“我记下了。”段柏瑜在心里重重写下一笔,“我之前翻过官员名册,要往西边派那么多人怕是有些捉襟见肘,是不是再起用一些寒门学子?”
“会亭能用的基本都用了,现在来投的都是外城的人,我倒是有个建议。”
“婶婶您说。”
“西边去有十一城,只有三座算得上是大城,其余的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合并了,派稳重些的人去,然后起用当地的人,这样也能更快的安抚民心。”
段柏瑜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