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曼丽 300

小说:颐和曼丽 作者:喜了 更新时间:2018-01-24 20:45:3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张宝贵

  明朝时期,大多数皇帝都信奉道教,因此,当时的北京城有不少皇家道观,比如:灵济宫、显灵宫、朝天宫以及大高玄殿等。在随后的数百年历史中,除了大高玄殿还健在,其他道观渐渐衍化成一条条胡同,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大光明殿与光明胡同

  嘉靖皇帝是明朝时修建皇家古建最多的皇帝。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的三大殿失火,嘉靖皇帝重新修建三大殿。他在明陵修他的陵墓永陵时,其规模仅次于长陵,同时还修缮了其他已有的祖陵。在此之前,他还修建了不少庙坛。

  过去祭祀天地都在大祀殿(天坛祈年殿),嘉靖认为天和地一起祭祀不合“周礼”,天地的祭祀要分开。所以在嘉靖九年(1530年),他下旨在安定门外修建地坛(方泽坛),于夏至日祭地。又把大祀殿改名为大享殿,在其南修建了圜丘坛,这里为天坛,于冬至日专门祭天。同年又在东郊朝阳门外修建了朝日坛(日坛),于春分日祭日。在西郊阜成门外修建了夕月坛(月坛),于秋分日祭月。到嘉靖十一年,他把天坛西边已有的山川坛分建为天神坛、地祗坛,后又修建太岁坛、先农坛。在嘉靖九年时,他还在阜成门里(西四广济寺西)修建了历代帝王庙。嘉靖十三年建皇史宬,嘉靖十五年在北海东岸建金海神祠(后改为由皇后主祭祀的先蚕坛)等。

  大高玄殿是专门为嘉靖做醮供的地方。它位于故宫外西北方,景山的西边。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大门前正南和东西原各有牌坊三座、习礼亭两座,均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扩展大街而拆除。而大街南边(故宫筒子河边)的牌楼在本世纪初重新修建,南面上书“乾元资始”,北面上书“大德日生”。大高玄殿今基本保持原格局,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故宫博物院管理。

  提到大高玄殿,就不能不说说府右街西的大光明殿。大光明殿在今西安门大街路南,府右街北口路西,今光明胡同东西两侧,今已无存。大光明殿处原是元代皇家的隆福宫,为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明初为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做燕王时的燕王府永寿宫。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时修大光明殿。据《日下旧闻考》载:“大光明殿,门东向,曰登丰,曰广福,曰广和,曰广宁,二重门曰玉宫,曰照祥,曰凝瑞。前殿则大光明殿也,左太始殿,右太初殿。又有宣恩亭、飨祉亭、一阳亭、万仙亭。后门曰高吉、左安、右安。中为太极殿、东统宗殿,西总道殿。”

  其帝师堂、积德殿、寿圣居、福真憩、禄仙室五所,毁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大光明殿后有天元阁,类似天坛的祈年殿,是在圆台上修建的圆形祭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重修。大光明殿内供奉玉皇,太极殿内也供奉三清,天元阁上供奉斗母后土宝光元君,太极殿两旁有三星殿,慈济殿。在大光明殿北叠石堆山,名“兔儿山”,即山上为月宫之意。山有仙道可攀援至顶,山顶有大洞,可修炼,山上可参北斗。在《燕都杂咏》描写当年情景:“指点光明殿,当年仁寿宫。兔儿山不见,草长断垣红”。由此可见,清末大光明殿基本已毁。如今,大光明殿遗址处现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大院,其西北尚保留一段大砖院墙,因其西部正拆迁,这段大砖墙暴露出来,有学者认为是当年大光明殿院墙。现光明胡同就是因大光明殿而起。现在的图样山胡同就是当年的兔儿山遗址处。

  灵济宫与灵境胡同

  在西城区,旧时还有两座明永乐年间的皇家道观,一座是位于灵境胡同的灵济宫。另一座是位于砖塔胡同西部南侧的鲜明胡同里的“显灵宫”。

  灵济宫修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当时明永乐帝朱棣生了一场大病,他终日昏迷不醒。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五代时的两员大将徐知正和徐知谔两兄弟他献上一服药方。朱棣醒后,按方服药后果然痊愈。

  永乐帝十分崇信道教,他为了答谢这两位仙人,特在宫城西边修建了一座宏伟壮丽的道观,并赐名“灵济宫”。在宫内塑有徐知正和徐知谔二人塑像,并分别封为玉阙真人和金阙真人。后改封真君。

  关于徐氏两兄弟,在五代时确有其二人。他们是五代时闽南吴国(今福建福州)丞相徐温之子。徐温死后,徐温的养子徐知浩篡夺皇位,立国号为南唐,封徐氏兄弟二人为王。后二人带兵消灭了福州青圃鳌峰山上的贼寇,使百姓得以安生。百姓为感激二人,在鳌峰山上修建灵济宫供奉他们二人为灵济真人。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说梦见徐氏兄弟呢?因朱棣是夺了侄子的皇位,而朱棣崇信道教,说梦见徐氏兄弟的意思是说他的皇位是有仙人相助的。北京灵济宫因是皇帝下旨修建的,所以朝中的大臣年年岁岁都要去祭拜。现北京的灵济宫已无存,而福州青圃县的灵济宫不但道观宏伟,香火也很盛。如今,在青圃灵济宫的山门前有一副对联:“欲观北京皇帝殿(北京的灵济宫),先看青圃灵济宫。”

  据明《帝京景物略》中记:“皇城西,古木森林。春峨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风无风声,日无日色。中有碧瓦黄脊,时脊时角者,灵济宫”。可见灵济宫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寺内是古松参天,环境幽丽。

  在明代多有文人墨客写有观游灵济宫的诗词。如明朝首辅费宏曾写有《过灵济宫》,诗云:“匹马春行困驰逐,巍然仙宫惊在目。簷牙高啄总塗金,殿址重铺皆砌玉。”李东阳《冬日灵济宫十六韵》诗云:“贝阙崑崙外,浮生此路疑。蓬莱移旧国,尘世出瑶池。”

  在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有给事中左懋上书说此二真人乃叛逆之臣,不宜受朝廷跪拜,请求灵济宫用帐围住不再开放。由此,灵济宫逐渐衰败。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林清为首领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军攻打紫禁城,因林清是以灵济宫为起义的指挥部,所以清廷拆毁了灵济宫。民国后,人们为了纪念林清,就用林清的谐音“灵境”称呼灵济宫所在的胡同为“灵境胡同”。灵济宫在现灵境胡同的东部北边,过去施工时曾挖出过灵济宫的地基。

  显灵宫与鲜明胡同

  在西四南大街路西砖塔胡同西部南边的鲜明胡同里,在明代也有一座著名的道观:显灵宫。所以胡同叫显灵的谐音“鲜明”。鲜明胡同为南北向,南起三栅栏胡同,北到砖塔胡同。现在砖塔胡同的西部和鲜明胡同以及旁边的山门胡同(显灵宫的山门处)等,都已消失。

  显灵宫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有道士周思得行灵官法,自称知祸福先。因朱棣崇信道教,为其修建天佑庙,到明成化年间,因成化皇帝也崇信道教,改名大德显灵宫。

  明朝时期,显灵宫建筑宏伟,古柏葱郁。尤其是宫内有一棵奇柏驰名京城,为当时京师七奇树之一。据明《帝京景物略》载,在明代时的“京师七奇树”为:天坛“抝钱榆”、显灵宫“折枝柏”、报国寺二“矬松”、卧佛寺二“古娑罗树”、韦公寺的苹婆(苹果)、海棠、奈子(沙果)。其中有诗句这样描述显灵宫的“折枝柏”:“显灵宫折枝柏也,雷披一枝,屏于留中,折而不殊,二百年葱葱。”又记:“百年前,夜雨霹雳。晓见柏垂当门为屏,知神意隐蔽……而柏不更枯。”

  在《帝京景物略》中载,在明代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写有游观显灵宫的诗词。如信阳何景明《过显灵宫》:“不到玄宫久,桃园更此行。行知瑶水近,坐望赤宵中。”盱眙李言恭《春日同众公集显灵宫》中有句:“藤像来东海,金河谏北銮。柏垂师弟教,殿告帝天安。”

  显灵宫在明嘉靖年间香火最盛,因嘉靖帝崇信道教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而显灵宫也就是在嘉靖年间被一场大火焚毁。

  朝天宫演变成多条胡同

  灵济宫和显灵宫都修建于明永乐年间。明宣德年间,在阜成门内北侧修建了更大规模的朝天宫。朝天宫的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当年,朝天宫的范围从现在的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北至平安大街的中国儿童中心一带。东从福绥境街一带,西至阜成门北的墙根。

  据《日下旧闻考》载:“朝天宫在皇城西北,元之天师府也。”明宣德七年(1432年)建,宣德八年八月建成。明成化年间重修。北京朝天宫的修建是仿照南京朝天宫修建的,宫内有碑刻说明。现南京的朝天宫保存完好。

  北京的朝天宫大宫门为三间门,即:紫宸、朝天、玄都,正门朝天门居中。宫内的主殿为三清殿,内供三清。通明殿内供玉皇大帝。还有普济、景治、总制、宝藏等九殿,殿内供各路神仙,应有尽有。宫内有祠堂二、钟鼓楼各一座、碑井亭五座等,还有其他帝后们临幸时休息服务性的大殿具服殿等。

  朝天宫内广植松柏。当时是全国最大的道观,为道箓司所在地(掌管全国的道教)。其规模之大,有诗云:“紫禁西北名朝天,重屋檐巨栋三千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二十日夜间起火。因宫处于京城西北,虽是六月,但当时西北风很大,大风一吹,火势很旺。当时的救火设施落后,仅靠宫内的大缸盛水救火,等于摆设。一夜之间,十三座大殿全部烧毁。现阜内的宫门口胡同、二条、三条等胡同,就是当年的朝天宫地区。鲁迅博物馆就在宫门口三条胡同。现在的官园一带就是过去朝天宫的花园,官园的得名也是因朝天宫的花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颐和曼丽,颐和曼丽最新章节,颐和曼丽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