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展开绢帛一瞧,密密麻麻的小字,雄劲有力道,一瞧就知道出自大家之手,不由得在心中感叹一句:人说太史公司马迁了得,没想到他的父亲也是如此了得!
当然,这是周阳对历史了解主要来源于教科书罢了。司马谈是一代大家,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司马谈,也就不可能有《史记》这部名垂千古的史书。
因为,好多史料是司马谈准备的,而且司马谈也想写一部流传千古的史书,却未能如愿。司马迁是子承父业,完成了《史记》。
“阳儿,你先收着,陪为父说说话。你难得回来一次。”周阳正待阅读,就给周亚夫打消了念头。
只好收了绢帛,和周亚夫说话聊天。没多久,许茹也来了,三人围坐,话起了家常,说起了趣事,更多的是有关周阳训练的事,哪怕一个细节,许茹都要问个明白。
每当听到周阳完成一个又一个训练任务,她总是欢喜得昂起了头颅。一旦听到周阳累得够呛,又心疼不已,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周阳只好转移话题,说好听的,不说差的。
天黑之后,送上酒饭,三人一边饮酒一边聊,一直夜半,方才尽欢而散。
回到屋里,周阳洗了脚,跳上榻,摆上一张短案,展开绢帛读起来。
汉朝的榻低矮宽大,有两种功用,一是睡觉,二是坐。不睡觉的时候,把被褥拿开,摆上一张短案,可以读书饮茶,很方便。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驴、驘、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绢帛的第一段话说明了匈奴的来历。
周阳紧抿着嘴唇,这话一看就不可靠。即使匈奴的祖先是大禹后裔淳维,那也是两三千年前的事情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匈奴早就变了样,中原有春秋战国的大乱之世,匈奴亦有王朝更迭,现在的匈奴,肯定不是淳维的后人了。
再者,即使淳维去了匈奴,他是不是真的当了匈奴的单于,这无史可考,谁也说不清,因为匈奴无文字记载,历史真相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后面的话,却是让周阳精神一振,对匈奴的国情写得极是详细。
匈奴的首领叫单于,自封为“大单于”。让周阳惊讶的是,单于还不满足于“大单于”的称号,还要人称他为“日月之下,大漠之上,众王之王,匈奴大单于”。
单于以外,又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这些文武大臣,辅佐单于治理匈奴。
匈奴的大臣是世袭制,就是史书上说的“世官”,不象汉朝那般选贤任能,这是匈奴的一短,世家子弟并不一定人人都贤而有才。
匈奴的世家很多,兰、呼衍、须卜、丘林四姓是匈奴最著名的四大世家,匈奴的主要权力就把持在这四大世家之手。
这四大家族中,呼衍氏最为尊贵,位在左次(匈奴以左为贵),兰、须卜为右,位在其次。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主断狱,决轻重,口奏单于知晓,因为匈奴没有文字。
在这些大臣以外,还“王”和“侯”两级封号。诸如昆邪王、休屠王、卢屠王、奥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瓯脱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这些王主要是附属于匈奴的部落。
侯是更次一级的封号,主要是封于投降匈奴的汉人。
对于匈奴,周阳的了解主要是源于历史教科书,了解得极少,读至此处,不得不感叹,司马谈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
介绍完了匈奴的官制,又介绍匈奴的军事组织。匈奴虽是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然而他们仍是有所号令,虽然不如汉朝那般严密。
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号曰“万骑”。军队有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这些编制。匈奴军队使用的武器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这些兵器,主要是青铜武器,铁器很少。
原因在于,匈奴不能炼铁,得靠和汉朝贸易换铁。然而,汉朝有先见之明,禁止铁器交易,这使得匈奴很难使用铁兵器。
至于弩,匈奴也有,却很少,很少,哪有汉朝那般多,劲力那么强劲的弩机。
看完匈奴的军事部分,周阳暗自点头,自己的论断,汉朝比起匈奴最大的优势是在文明与科技,是无比正确!
要想打败匈奴,只需要发挥出这一优势,不会是问题。
后面的部分就更加详细了,是有关匈奴的生活习俗,以及匈奴常用语,“阙氏”本义为美丽的意思,后来成了单于王后的尊称。万岁用匈奴语来说就是“乌脱拉”。
最后部分让周阳热血如沸,说的是华夏抗击匈奴的历次战争,虽有汉高祖的平城之围,更多的却是胜仗。
早在战国时期,燕人秦开击胡,曾经取得大胜。更有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造出强赵劲兵,在阴山南麓,用十五六万赵军大破匈奴三十余万之众,打得尸横遍野,匈奴仅有几万残部逃出去。
周阳的历史知识有限,于这两仗不了解,读得津津有味,在司马谈如花妙笔的叙述下,热血如沸。
武灵王后,又有名李牧大破匈奴,纵横胡地万里的壮歌,周阳同样是看得心神激荡。
整篇以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大战于河套之地结束,在司马谈的妙笔下,这场战争历历在目,如临其境。
“蒙恬复起,匈奴横行乎?”司马谈以此作结。
秦朝与匈奴大战于河套之地,不少大臣是不屑一顾,大骂秦朝残暴,不恤民力,如司马谈这般疾呼,周阳是第一次见到,大感意外。转念一想,史家毕竟是史家,评事比较客观,不象那些读书人,一味的贬损。
当然,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击破匈奴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掩上绢帛,周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眼睛一闭,脑海里还浮现着司马谈笔下的金戈铁马:要不了多久,这一切,都将会变成史实!
当然,这是周阳对历史了解主要来源于教科书罢了。司马谈是一代大家,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司马谈,也就不可能有《史记》这部名垂千古的史书。
因为,好多史料是司马谈准备的,而且司马谈也想写一部流传千古的史书,却未能如愿。司马迁是子承父业,完成了《史记》。
“阳儿,你先收着,陪为父说说话。你难得回来一次。”周阳正待阅读,就给周亚夫打消了念头。
只好收了绢帛,和周亚夫说话聊天。没多久,许茹也来了,三人围坐,话起了家常,说起了趣事,更多的是有关周阳训练的事,哪怕一个细节,许茹都要问个明白。
每当听到周阳完成一个又一个训练任务,她总是欢喜得昂起了头颅。一旦听到周阳累得够呛,又心疼不已,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周阳只好转移话题,说好听的,不说差的。
天黑之后,送上酒饭,三人一边饮酒一边聊,一直夜半,方才尽欢而散。
回到屋里,周阳洗了脚,跳上榻,摆上一张短案,展开绢帛读起来。
汉朝的榻低矮宽大,有两种功用,一是睡觉,二是坐。不睡觉的时候,把被褥拿开,摆上一张短案,可以读书饮茶,很方便。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驴、驘、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绢帛的第一段话说明了匈奴的来历。
周阳紧抿着嘴唇,这话一看就不可靠。即使匈奴的祖先是大禹后裔淳维,那也是两三千年前的事情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匈奴早就变了样,中原有春秋战国的大乱之世,匈奴亦有王朝更迭,现在的匈奴,肯定不是淳维的后人了。
再者,即使淳维去了匈奴,他是不是真的当了匈奴的单于,这无史可考,谁也说不清,因为匈奴无文字记载,历史真相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后面的话,却是让周阳精神一振,对匈奴的国情写得极是详细。
匈奴的首领叫单于,自封为“大单于”。让周阳惊讶的是,单于还不满足于“大单于”的称号,还要人称他为“日月之下,大漠之上,众王之王,匈奴大单于”。
单于以外,又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这些文武大臣,辅佐单于治理匈奴。
匈奴的大臣是世袭制,就是史书上说的“世官”,不象汉朝那般选贤任能,这是匈奴的一短,世家子弟并不一定人人都贤而有才。
匈奴的世家很多,兰、呼衍、须卜、丘林四姓是匈奴最著名的四大世家,匈奴的主要权力就把持在这四大世家之手。
这四大家族中,呼衍氏最为尊贵,位在左次(匈奴以左为贵),兰、须卜为右,位在其次。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主断狱,决轻重,口奏单于知晓,因为匈奴没有文字。
在这些大臣以外,还“王”和“侯”两级封号。诸如昆邪王、休屠王、卢屠王、奥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瓯脱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这些王主要是附属于匈奴的部落。
侯是更次一级的封号,主要是封于投降匈奴的汉人。
对于匈奴,周阳的了解主要是源于历史教科书,了解得极少,读至此处,不得不感叹,司马谈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
介绍完了匈奴的官制,又介绍匈奴的军事组织。匈奴虽是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然而他们仍是有所号令,虽然不如汉朝那般严密。
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号曰“万骑”。军队有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这些编制。匈奴军队使用的武器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这些兵器,主要是青铜武器,铁器很少。
原因在于,匈奴不能炼铁,得靠和汉朝贸易换铁。然而,汉朝有先见之明,禁止铁器交易,这使得匈奴很难使用铁兵器。
至于弩,匈奴也有,却很少,很少,哪有汉朝那般多,劲力那么强劲的弩机。
看完匈奴的军事部分,周阳暗自点头,自己的论断,汉朝比起匈奴最大的优势是在文明与科技,是无比正确!
要想打败匈奴,只需要发挥出这一优势,不会是问题。
后面的部分就更加详细了,是有关匈奴的生活习俗,以及匈奴常用语,“阙氏”本义为美丽的意思,后来成了单于王后的尊称。万岁用匈奴语来说就是“乌脱拉”。
最后部分让周阳热血如沸,说的是华夏抗击匈奴的历次战争,虽有汉高祖的平城之围,更多的却是胜仗。
早在战国时期,燕人秦开击胡,曾经取得大胜。更有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造出强赵劲兵,在阴山南麓,用十五六万赵军大破匈奴三十余万之众,打得尸横遍野,匈奴仅有几万残部逃出去。
周阳的历史知识有限,于这两仗不了解,读得津津有味,在司马谈如花妙笔的叙述下,热血如沸。
武灵王后,又有名李牧大破匈奴,纵横胡地万里的壮歌,周阳同样是看得心神激荡。
整篇以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大战于河套之地结束,在司马谈的妙笔下,这场战争历历在目,如临其境。
“蒙恬复起,匈奴横行乎?”司马谈以此作结。
秦朝与匈奴大战于河套之地,不少大臣是不屑一顾,大骂秦朝残暴,不恤民力,如司马谈这般疾呼,周阳是第一次见到,大感意外。转念一想,史家毕竟是史家,评事比较客观,不象那些读书人,一味的贬损。
当然,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击破匈奴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掩上绢帛,周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眼睛一闭,脑海里还浮现着司马谈笔下的金戈铁马:要不了多久,这一切,都将会变成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