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君自强和黑山有老妖同学的打赏。恭喜黑山有老妖同学成为本书的执事,同时对君自强同学惊为天人……打赏十起点币,这是怎么做到的?士兵试了几次,看到页面上最小打赏金额都是一百起点币!
********
“为活着而战,为生存而战!”
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为国家、为人民而战那么宏伟响亮,但事实却是……在这乱世中国家在哪里?人民又在哪里?!
便如现在的敦煌国,又如中原的晋、吴、蜀等十国,在没有统一之前哪一个才是自己的国家?有些国家就比如敦煌国甚至想从中原独立出去,这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那就是搞分裂割据。
所以,在这乱世中的战争,最现实的一个理由就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
当然,如果有一个更崇高的理想,那自然是更好的,比如为了统一,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等等……一支部队必须要有理想、有抱负,从部队出来的秦风当然知道这一点,这就像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目标和信仰也就整天无所事事一样,部队要是没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那就无法凝聚在一起而形同一盘散沙。
这也正是我军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从部队出来的秦风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首先就是要给汉军提出一个理想。
但同时,秦风也知道一点,汉军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文化……古代可不像我们现代一样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普遍都有文化的,尤其是在回鹘统治下的汉军,他们连吃饭穿衣都是问题,就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汉军说那些什么为祖国统一什么的理想,那根本就是对牛谈琴,甚至还会被汉军认为秦风这书生说的都是不符合实际没有用的东西。
所以秦风没有这么做,他提出的是“实际的”、“现实的”,与汉军贴近的理想……为了活着、为了生存。
汉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这是一支长期受回鹘奴役的部队,这是一支被回鹘当牛羊一样斩杀的部队,这是一支即便是投了敦煌军也时时刻刻面临着生存问题的部队……
这样一支部队,最大的问题就是“活着”、就是“生存”。
所以秦风一提出这个口号,马上就引起了汉军强烈的反响,甚至还有许多汉军被秦风这几句话打动而热泪盈眶,暗道今趟可是跟对人了。
当然,这句口号更深层的意义,就是:要想在乱世中“活着”并“生存”下去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全体战士齐心协心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个意义秦风就没有明说,因为他明白,有些东西说出来是没用的,必须要在战场或是实践中切身体会。
现在的秦风,就是在汉军心里播下了一颗团结的种子,在往后的训练和战斗中,这个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随后牢牢的将所有汉军联结成一个整体。那时的汉军,才能称得上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负的部队,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
接着就是对汉军进行编制。
正如之前所说的,原本汉军指挥使及以上的军官绝大多数是由回鹘人担任,汉军反正时,原本就深受这些军官奴役的汉军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据说有几个回鹘军官还是被汉军硬生生的给咬死了,由此可知汉军对他们的痛恨之心。
这么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军得重新任免将领,否则整支部队都无法组织了。
原本秦风还想用现代军队的三三制来编制汉军,但转念一想……现代的**战争与冷兵器战争那完全是两回事,三三制或许会适合**战争,却不一定适合冷兵器作战。
想到这里,秦风就把这事放手让赵时行去做了。秦风相信在这方面赵时行是专家,而且他还对汉军人员及能力相当熟悉,任免将领的事自然比自己这个外行要强多了。
由此秦风也了解到了这时期的部队的编制大多是以厢、军、指挥、都的序列。
简单的说,就是一支部队设统军使一人副统军使两人;部队下分左、右两厢,指挥官分别为左、右厢都指挥使,分别设副使两人;每厢分三军,各设军都指挥使一人副使两人;每军分五指挥,各设指挥使一人副使两人;每指挥再设二至三都,各设都头、副都头……再往下还有十将、将等。
(注:五代十国时因为国家多而每个国家的编制都不尽相同,所以编制和称呼十分杂乱,人数也不一定,比如还有校尉、都尉之类。本书使用的这种编制是五代十国中后期逐渐统一后的编制,往后也以此编制为准。)
正如之前所言,指挥使统兵五百,这么往上一乘就很容易得出一支部队有一万五千人,汉军不过七千余人,于是也就只设一厢。
与现代战争不同的是,现代是以连也就是一百人左右为基本作战单位,而这时却是以指挥也就是五百人为基本作战单位。
秦风想,这应该是由冷兵器作战火力不足决定的……如果是以一百人为作战单位的话,那都没几把刀几把枪了,根本就不足以对敌人防线构成威胁。
从这一点来说秦风放手让赵时行进行编制的做法也是十分正确的。
秦风所不知道的是,他这种做法却让赵时行又是意外又是敬佩,同时又再次肯定自己及部下选择了秦风做统军使的做法是正确的。
原因很简单,赵时行原本还以为秦风至少会像回鹘人那样在汉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做将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基本就决定了实际兵权在谁手里的问题。
正如现在,将领全由赵时行来选择,于是秦风不过就是在名义上的统军使而已,实际上汉军还是听赵时行的号令。
五代十国的特点就是“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所以像秦风这样敢于放手让赵时行任免将领的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这几乎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到赵时行及汉军手里了。
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样,赵时行及一众汉军才将心比心,对秦风是越发信任了。
赵时行等汉军所不知道的是,秦风这么做一方面的确是信任汉军,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基本可以说是没有亲信……总不能让赵肃等一干书生来做将领吧。
所以这对秦风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同时也是歪打正着。
********
“为活着而战,为生存而战!”
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为国家、为人民而战那么宏伟响亮,但事实却是……在这乱世中国家在哪里?人民又在哪里?!
便如现在的敦煌国,又如中原的晋、吴、蜀等十国,在没有统一之前哪一个才是自己的国家?有些国家就比如敦煌国甚至想从中原独立出去,这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那就是搞分裂割据。
所以,在这乱世中的战争,最现实的一个理由就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
当然,如果有一个更崇高的理想,那自然是更好的,比如为了统一,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等等……一支部队必须要有理想、有抱负,从部队出来的秦风当然知道这一点,这就像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目标和信仰也就整天无所事事一样,部队要是没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那就无法凝聚在一起而形同一盘散沙。
这也正是我军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从部队出来的秦风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首先就是要给汉军提出一个理想。
但同时,秦风也知道一点,汉军绝大多数都没有什么文化……古代可不像我们现代一样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普遍都有文化的,尤其是在回鹘统治下的汉军,他们连吃饭穿衣都是问题,就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汉军说那些什么为祖国统一什么的理想,那根本就是对牛谈琴,甚至还会被汉军认为秦风这书生说的都是不符合实际没有用的东西。
所以秦风没有这么做,他提出的是“实际的”、“现实的”,与汉军贴近的理想……为了活着、为了生存。
汉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这是一支长期受回鹘奴役的部队,这是一支被回鹘当牛羊一样斩杀的部队,这是一支即便是投了敦煌军也时时刻刻面临着生存问题的部队……
这样一支部队,最大的问题就是“活着”、就是“生存”。
所以秦风一提出这个口号,马上就引起了汉军强烈的反响,甚至还有许多汉军被秦风这几句话打动而热泪盈眶,暗道今趟可是跟对人了。
当然,这句口号更深层的意义,就是:要想在乱世中“活着”并“生存”下去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全体战士齐心协心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个意义秦风就没有明说,因为他明白,有些东西说出来是没用的,必须要在战场或是实践中切身体会。
现在的秦风,就是在汉军心里播下了一颗团结的种子,在往后的训练和战斗中,这个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随后牢牢的将所有汉军联结成一个整体。那时的汉军,才能称得上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负的部队,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
接着就是对汉军进行编制。
正如之前所说的,原本汉军指挥使及以上的军官绝大多数是由回鹘人担任,汉军反正时,原本就深受这些军官奴役的汉军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据说有几个回鹘军官还是被汉军硬生生的给咬死了,由此可知汉军对他们的痛恨之心。
这么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军得重新任免将领,否则整支部队都无法组织了。
原本秦风还想用现代军队的三三制来编制汉军,但转念一想……现代的**战争与冷兵器战争那完全是两回事,三三制或许会适合**战争,却不一定适合冷兵器作战。
想到这里,秦风就把这事放手让赵时行去做了。秦风相信在这方面赵时行是专家,而且他还对汉军人员及能力相当熟悉,任免将领的事自然比自己这个外行要强多了。
由此秦风也了解到了这时期的部队的编制大多是以厢、军、指挥、都的序列。
简单的说,就是一支部队设统军使一人副统军使两人;部队下分左、右两厢,指挥官分别为左、右厢都指挥使,分别设副使两人;每厢分三军,各设军都指挥使一人副使两人;每军分五指挥,各设指挥使一人副使两人;每指挥再设二至三都,各设都头、副都头……再往下还有十将、将等。
(注:五代十国时因为国家多而每个国家的编制都不尽相同,所以编制和称呼十分杂乱,人数也不一定,比如还有校尉、都尉之类。本书使用的这种编制是五代十国中后期逐渐统一后的编制,往后也以此编制为准。)
正如之前所言,指挥使统兵五百,这么往上一乘就很容易得出一支部队有一万五千人,汉军不过七千余人,于是也就只设一厢。
与现代战争不同的是,现代是以连也就是一百人左右为基本作战单位,而这时却是以指挥也就是五百人为基本作战单位。
秦风想,这应该是由冷兵器作战火力不足决定的……如果是以一百人为作战单位的话,那都没几把刀几把枪了,根本就不足以对敌人防线构成威胁。
从这一点来说秦风放手让赵时行进行编制的做法也是十分正确的。
秦风所不知道的是,他这种做法却让赵时行又是意外又是敬佩,同时又再次肯定自己及部下选择了秦风做统军使的做法是正确的。
原因很简单,赵时行原本还以为秦风至少会像回鹘人那样在汉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做将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基本就决定了实际兵权在谁手里的问题。
正如现在,将领全由赵时行来选择,于是秦风不过就是在名义上的统军使而已,实际上汉军还是听赵时行的号令。
五代十国的特点就是“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所以像秦风这样敢于放手让赵时行任免将领的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这几乎就是把自己的命交到赵时行及汉军手里了。
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样,赵时行及一众汉军才将心比心,对秦风是越发信任了。
赵时行等汉军所不知道的是,秦风这么做一方面的确是信任汉军,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基本可以说是没有亲信……总不能让赵肃等一干书生来做将领吧。
所以这对秦风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同时也是歪打正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五代十国一儒生,五代十国一儒生最新章节,五代十国一儒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五代十国一儒生,五代十国一儒生最新章节,五代十国一儒生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