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对峙
天津北洋海军学堂一个海军军官学校的规模几乎抵得上整个日本的海军学校,除了从教师到学员待遇不是日本所能够相比之外,更令人嫉妒的是中国的海军学院可以拥有致远、靖远这样的战舰做为练习舰,这种实习机会是日本海军教育所不能相比的。
谭延当年力促英格斯成为北洋海军顾问之后,英国和大清帝国海军方面的合作大门重新打开,日本财政困难已经极大的影响到其海军人才储备方面,虽然也是竭力促成留英、留美海军军官培养,单是和北洋的实力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天津北洋海军学堂、威海卫水师学堂打破先前定例,每年连续向英国海军院校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到了今年更是有一批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的小海军留学生前往英国海军院校培养。
这些海军留学幼童将会接受英国人本土海军人才培养方式,从海军工厂开始一步步的走向战舰指挥、战舰设计等领域。在各国海军的传统中,英国海军的进攻精神无疑是最为积极的,将这么小的留学生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各个方面的知识,也是为北洋海军彻底脱胎换骨做好准备---当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北洋海军,乃至全国的海军将会彻底走出闽省独霸的局面,为海军发展打开这个地域性集团的圈子。
在谭延的有意安排下,三年前在招收这批海军幼童的时候,就刻意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撒网。专门挑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家破人亡,又读过书地孩子。在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他们已经可以流利的使用英语,完成了西方现代教育对同龄人要求的数理化方面的知识。
北洋海军少年班绝对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存在,谭延亲自设立了考核奖惩制度,淘汰率非常高。一个海军少年班的学生可以每月获得十块大洋的生活补贴,单是一旦被淘汰他们被下放到普通院校中学习的时候,这些学生的补贴将会缩水一半。如果按照常理,这样地津贴缩水幅度虽然比较大,单是满足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绝对是够了。但这些孩子却不同,他们被录取之前生活极为惨淡,水灾、旱灾、吸毒使得他们家破人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还在草市上被人贩卖。
有过这些经历的孩子们,可想而知他们的危机感是极重的,进入海军少年班后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花钱。学校供应伙食,而他们身上担负的最主要地任务就是学习,拼命的学习---为了自己的未来。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英语,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被灌输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耻辱,培养他们地仇日理。
谭延是反对所谓的“精英教育”的。可惜在这个时代,无论你建多少学校,都是在进行“精英教育”----从洋务运动开端时代开始到现在,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到了谭延这一代总算是不用为银子而愁白头了,可是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他一口气开了这么多学校也还是杯水车薪,何况还要面对自己的同乡王先谦这样的守旧派文人的横加阻挠?
在谭延地眼中。做为重点培养的海军少年班的潜力巨大,这些孩子的天赋丝毫不逊色于詹天佑那一代地留美幼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实在是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也正是因为如此。谭延在想着是否扩大招收少年班的想法,不仅仅局限于海军和陆军,在其他科学技术方面也是不是尝试如此做法,毕竟从美西战争捞到地油水非常多,教育投资看起来比较高。但和军舰地造价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可能是做为对中国北洋海军实力暴增的回应。日本否定了1898年召开地第13届国会的财政预算,第三届伊藤内阁提出了包括酒税、砂糖税、海关税等合计1820万日元的增税案。这笔巨额增税案的目标直接指向了北洋海军----日本将会在三年内向英国订购一艘战列舰三艘装甲巡洋舰。远东海面上因为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这对宿敌再次变得不平静起来。就在中国上下讨论康有为的第六次《上皇帝书》的时候,中日海军不期而遇,林泰曾的北洋海军旗舰龙旗号战列舰将它的十二寸炮口指向了两点钟的方向----那里正有一支日本联合舰队分舰队经过,中断了七个月之久的“海上对峙”再次重演……
相对于中日两国在海面上的对峙,谭延更关心现实的利益争夺,当然他也加快了以潜艇等新技术、新武器在北洋海军的应用,上海江南船坞中两艘巨大的船体被拖拽到旅顺造船所巨大的船坞内----第二批两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正式开工建造。
为了敲定旅顺造船所订单问题,谭延亲自前往江宁两江总督衙门开始谈判,最终结果是南洋出资八十万两购进海筹、海琛两舰,订购一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这与原先的计划不符,不过却令谭延非常满意,海筹和海琛在北洋水师中虽然列为主力战舰,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后它们的力量根本不能和龙威级巡洋舰相比。如果张之洞开口所要龙威,谭延还真的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好在老张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改变了注意,用原本购进龙威的八十万两银子敲定了两艘老舰,但是却提前交付了所有的战舰款项,其中也包括了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的款项,尽管这艘战舰还在船坞里面。
龙旗号战列舰服役于北洋海军的意义并不是仅仅做为一艘可以抗衡日本战列舰的北洋旗舰,中英海军交流地回暖作用下,经过谈判按照合同。在五个月后,龙旗号战列舰的相关图纸将会交付给中国。以中国现有的技术能力而言,建造龙旗号战列舰似乎还是非常勉强,除了装甲之外,龙旗号战列舰在火炮、动力等方面对旅顺造船所和整个中国重工业都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很多都需要进口。
谭延是绝对不会满足于进口的,他的目标就是自造战舰,在技术上趁着世界各工业强国还没有加大封锁之前,紧跟时代潮流----尽管在这个时代,技术进步速度之快令人乍舌。而海军战舰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直接奔向淘汰。以谭延的估计,就算英国人的无畏级在最近五年内出不来,用不了三年,龙旗号战列舰就会成为一艘过时的战舰,唯一地办法不是加紧订购,也不是强令旅顺造船所建造同等战舰,而是加快速度吸收龙旗号战列舰的相关技术。
无论战舰更新有多快。只有其中的技术才是真的,如果不是北洋海军造舰经费有限,北洋府库不能光明正大的充进旅顺造船所,谭延很希望能够在英国海军的扶植下引入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旅顺造船所仿造龙旗号战列舰。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一次性解决旅顺造船所地开工问题,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吸收消化相关造舰技术。
根据英国最近因为法国新出现的高爆弹药而加强战舰装甲防御能力的情报。谭延通过法国驻华公使与法国达成了一笔价值五十万英镑的专利交易,将会在天津机器局保定火药分局引进法国地高爆弹药生产线和生产工艺,专门为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提供高爆弹药。这笔交易是不通过北洋官方的,而是谭延与法国的私下交易,费用将会从美国的银行来完成。
之所以能够如此容易的达成这笔交易,无非是谭延手中掌握的无线电技术再次升级,无线电电报机的传输距离达到了三千公里以上,已经可以满足商业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军事方面地意义。不过谭延并不向上次交易那样便宜法国和其他列强国家,相关技术专利只注册并不买卖,而法国提出的附加条件便是购买五部无线电电报机。
个人太强,国家太弱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谭延自然知道法国人心中的算盘,可是他是绝对不会出让无线电地任何相关技术专利的,他相信法国或是其他国家纵然能够一时从中得到好处,只要他手中紧握着这些专利,总有一天它们吃进去都要给他加倍吐出来----国家的强大!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武卫右军完成扩充整编两镇又一混成协。每镇一万三千人,混成协为六千人。不仅如此。在刚刚完成扩编武卫右军之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谭钟麟上书,直斥河防营、绿营、军港守备营等旧式军队作风散漫,战斗力低下,要求依照新军重练。自此朝廷准许这一奏章之后,谭延终于可以动手真正掌握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所有的军队----在打着重练兵勇的旗号下,北洋新军出身地军官开始四散分布到三省军队担任各级军官,名为训练军队,实则掌控军队。
由于旅顺、大连湾也属于北洋海防范围之内,所以在征得病榻上地刘铭传同意之后,旅顺守备营扩充到八千人,新设大连湾守备营四千人,旧式军队完全撤出辽东半岛海防。
至此北洋新军开始了第一步大扩散,除了京师一万五千人的步军不属于谭延控制之外,三省外加辽东半岛海防,他手下控制地军队可以达到六七万之多。当然经过这次大扩散之后,北洋新军自身的质量也因为抽调了大量的基层军官而下降了不少,况且扩散归扩散,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和掌控军队,这都需要时间。
即便如此,谭延对这样的扩充速度还是非常满意的,用不了一年,至少三省之内的军队调动就不会像以前这么麻烦了,而到现在就算北洋新军主力武卫右军因为扩散而造成质量下降,但这两镇又一混成协无论在训练、装备等各个方面都是现今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陆军。中德胶州湾事件让这支军队第一次露脸,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外军事冲突中最强悍的军队。不仅自身损失忽略不计,还俘虏了一千多德国陆军俘虏,这个成绩更是中**队还没有过地。
可能也是新军强大的战斗力使得清廷终于痛下决心开始大规模训练新军,要想保住满清贵族留下来的江山,新军是不可或缺的。数十年前德国战胜法国,德国陆军开始为世界所推崇,在中国德国陆军更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新军战胜德军,还没有夸张到中国陆军变成天下第一的地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场胜利不仅极大的振奋了民族气势,更让所有的人将保住国体不受外辱的希望寄托在这支新建陆军身上。
军官是谭延控制新军地重要途径,所有的军官任命都是他一手调整的,在胶州湾事件得到解决之后,原本打算中断学业回国的德**事留学生又重新返回学校学习。一开始谭延打算将胶州湾事件的军事冲突部分打成持久战的,没有想到双方军事冲突不过才一个下午便解决战斗,这也为谈判桌上的斗争提供了良好地条件。是以谭延没有让所有的留德军事留学生全部回国,在战后继续完成学业。
新建陆军所有的高级军官必是出自“留德士官系”,而留德士官系基本上都是出自谭延的总督府侍卫队。谭延需要这些留德士官系的协助,但也在频繁地更换他们的职位。在留德士官系中并没有明显的疆域划分,当然第一批总督府侍卫队由于是在谭钟麟闽浙总督位子上成立的。所以浙江、福建的人比较多,但就这样也没有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还没有存在士官系内部分裂的迹象。
老北洋海军内部的福建派系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让谭延非常顾忌地,海军已经想法子在解决这个问题,等着出身天津和威海卫海军学院的学生毕业服役于北洋海军之后,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陆军是谭延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是绝对不允许军队内部有任何派系之分地。
借着部分地域招收军校学员和频繁调动其职位两大手段,新建陆军内部对于自己的上级根本没有太多的接触。也没有来得及在军队内部拉帮结派。不过这样的方法要求军队素质极高,任何一个将领在接手这支军队之后都能够快速掌握军队进行作战,北洋新军目前自然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但相对于来自内部的分裂。谭延选择了降低一定地战斗力来换取团结---北洋新军上下全部以谭延为首脑,只有他地命令才是最高命令!
如果说日本的扩军速度是受到北洋海军地刺激,而谭延的扩军速度完全是受到康有为的刺激----他虽然没有参加代皇帝召见康有为,但通过荣禄他也大致了解了那天的情况,因为对康有为的不满意。荣禄愤而半途退席。刚毅也随同离去,只剩下翁同与其他两位大臣似乎还非常感兴趣。这是翁同操作的结果。不过事后并不像谭延所想象的那样,康有为再次受挫,反而光绪皇帝赐康有为总理衙门行走的职位,最要命的是专折奏事权----康有为现在虽然还挂着六品官衔,光绪皇帝似乎受到阻力不能接见他,但是有了这个专折奏事权,接见和不接见有什么区别?
谭延已经预见到康有为在大清政坛上的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在那个“专折奏事权”的背后,就算没有翁同,或是翁同有意阻拦也没有用,二十多岁年轻的光绪皇帝是绝对忍受不了康有为那慷慨激昂的奏折的。
“慷慨激昂管什么用?最重要的还是面对现实,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你还能够发动军事政变来给慈禧太后予以政变的借口么?!”谭延手中掂量着《上清帝第六书》喃喃的自问道。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对于谭延而言,他是不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别人身上的,这倒不是说他想要学袁大头用别人的鲜血来铺就自己的成功之路,而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变法派和守旧派相持多长时间的问题。
天津北洋海军学堂一个海军军官学校的规模几乎抵得上整个日本的海军学校,除了从教师到学员待遇不是日本所能够相比之外,更令人嫉妒的是中国的海军学院可以拥有致远、靖远这样的战舰做为练习舰,这种实习机会是日本海军教育所不能相比的。
谭延当年力促英格斯成为北洋海军顾问之后,英国和大清帝国海军方面的合作大门重新打开,日本财政困难已经极大的影响到其海军人才储备方面,虽然也是竭力促成留英、留美海军军官培养,单是和北洋的实力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天津北洋海军学堂、威海卫水师学堂打破先前定例,每年连续向英国海军院校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到了今年更是有一批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的小海军留学生前往英国海军院校培养。
这些海军留学幼童将会接受英国人本土海军人才培养方式,从海军工厂开始一步步的走向战舰指挥、战舰设计等领域。在各国海军的传统中,英国海军的进攻精神无疑是最为积极的,将这么小的留学生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各个方面的知识,也是为北洋海军彻底脱胎换骨做好准备---当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北洋海军,乃至全国的海军将会彻底走出闽省独霸的局面,为海军发展打开这个地域性集团的圈子。
在谭延的有意安排下,三年前在招收这批海军幼童的时候,就刻意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撒网。专门挑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家破人亡,又读过书地孩子。在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他们已经可以流利的使用英语,完成了西方现代教育对同龄人要求的数理化方面的知识。
北洋海军少年班绝对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存在,谭延亲自设立了考核奖惩制度,淘汰率非常高。一个海军少年班的学生可以每月获得十块大洋的生活补贴,单是一旦被淘汰他们被下放到普通院校中学习的时候,这些学生的补贴将会缩水一半。如果按照常理,这样地津贴缩水幅度虽然比较大,单是满足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绝对是够了。但这些孩子却不同,他们被录取之前生活极为惨淡,水灾、旱灾、吸毒使得他们家破人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还在草市上被人贩卖。
有过这些经历的孩子们,可想而知他们的危机感是极重的,进入海军少年班后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花钱。学校供应伙食,而他们身上担负的最主要地任务就是学习,拼命的学习---为了自己的未来。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英语,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被灌输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耻辱,培养他们地仇日理。
谭延是反对所谓的“精英教育”的。可惜在这个时代,无论你建多少学校,都是在进行“精英教育”----从洋务运动开端时代开始到现在,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到了谭延这一代总算是不用为银子而愁白头了,可是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他一口气开了这么多学校也还是杯水车薪,何况还要面对自己的同乡王先谦这样的守旧派文人的横加阻挠?
在谭延地眼中。做为重点培养的海军少年班的潜力巨大,这些孩子的天赋丝毫不逊色于詹天佑那一代地留美幼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实在是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也正是因为如此。谭延在想着是否扩大招收少年班的想法,不仅仅局限于海军和陆军,在其他科学技术方面也是不是尝试如此做法,毕竟从美西战争捞到地油水非常多,教育投资看起来比较高。但和军舰地造价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可能是做为对中国北洋海军实力暴增的回应。日本否定了1898年召开地第13届国会的财政预算,第三届伊藤内阁提出了包括酒税、砂糖税、海关税等合计1820万日元的增税案。这笔巨额增税案的目标直接指向了北洋海军----日本将会在三年内向英国订购一艘战列舰三艘装甲巡洋舰。远东海面上因为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这对宿敌再次变得不平静起来。就在中国上下讨论康有为的第六次《上皇帝书》的时候,中日海军不期而遇,林泰曾的北洋海军旗舰龙旗号战列舰将它的十二寸炮口指向了两点钟的方向----那里正有一支日本联合舰队分舰队经过,中断了七个月之久的“海上对峙”再次重演……
相对于中日两国在海面上的对峙,谭延更关心现实的利益争夺,当然他也加快了以潜艇等新技术、新武器在北洋海军的应用,上海江南船坞中两艘巨大的船体被拖拽到旅顺造船所巨大的船坞内----第二批两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正式开工建造。
为了敲定旅顺造船所订单问题,谭延亲自前往江宁两江总督衙门开始谈判,最终结果是南洋出资八十万两购进海筹、海琛两舰,订购一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这与原先的计划不符,不过却令谭延非常满意,海筹和海琛在北洋水师中虽然列为主力战舰,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后它们的力量根本不能和龙威级巡洋舰相比。如果张之洞开口所要龙威,谭延还真的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好在老张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改变了注意,用原本购进龙威的八十万两银子敲定了两艘老舰,但是却提前交付了所有的战舰款项,其中也包括了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的款项,尽管这艘战舰还在船坞里面。
龙旗号战列舰服役于北洋海军的意义并不是仅仅做为一艘可以抗衡日本战列舰的北洋旗舰,中英海军交流地回暖作用下,经过谈判按照合同。在五个月后,龙旗号战列舰的相关图纸将会交付给中国。以中国现有的技术能力而言,建造龙旗号战列舰似乎还是非常勉强,除了装甲之外,龙旗号战列舰在火炮、动力等方面对旅顺造船所和整个中国重工业都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很多都需要进口。
谭延是绝对不会满足于进口的,他的目标就是自造战舰,在技术上趁着世界各工业强国还没有加大封锁之前,紧跟时代潮流----尽管在这个时代,技术进步速度之快令人乍舌。而海军战舰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直接奔向淘汰。以谭延的估计,就算英国人的无畏级在最近五年内出不来,用不了三年,龙旗号战列舰就会成为一艘过时的战舰,唯一地办法不是加紧订购,也不是强令旅顺造船所建造同等战舰,而是加快速度吸收龙旗号战列舰的相关技术。
无论战舰更新有多快。只有其中的技术才是真的,如果不是北洋海军造舰经费有限,北洋府库不能光明正大的充进旅顺造船所,谭延很希望能够在英国海军的扶植下引入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旅顺造船所仿造龙旗号战列舰。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一次性解决旅顺造船所地开工问题,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吸收消化相关造舰技术。
根据英国最近因为法国新出现的高爆弹药而加强战舰装甲防御能力的情报。谭延通过法国驻华公使与法国达成了一笔价值五十万英镑的专利交易,将会在天津机器局保定火药分局引进法国地高爆弹药生产线和生产工艺,专门为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提供高爆弹药。这笔交易是不通过北洋官方的,而是谭延与法国的私下交易,费用将会从美国的银行来完成。
之所以能够如此容易的达成这笔交易,无非是谭延手中掌握的无线电技术再次升级,无线电电报机的传输距离达到了三千公里以上,已经可以满足商业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军事方面地意义。不过谭延并不向上次交易那样便宜法国和其他列强国家,相关技术专利只注册并不买卖,而法国提出的附加条件便是购买五部无线电电报机。
个人太强,国家太弱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谭延自然知道法国人心中的算盘,可是他是绝对不会出让无线电地任何相关技术专利的,他相信法国或是其他国家纵然能够一时从中得到好处,只要他手中紧握着这些专利,总有一天它们吃进去都要给他加倍吐出来----国家的强大!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武卫右军完成扩充整编两镇又一混成协。每镇一万三千人,混成协为六千人。不仅如此。在刚刚完成扩编武卫右军之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谭钟麟上书,直斥河防营、绿营、军港守备营等旧式军队作风散漫,战斗力低下,要求依照新军重练。自此朝廷准许这一奏章之后,谭延终于可以动手真正掌握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所有的军队----在打着重练兵勇的旗号下,北洋新军出身地军官开始四散分布到三省军队担任各级军官,名为训练军队,实则掌控军队。
由于旅顺、大连湾也属于北洋海防范围之内,所以在征得病榻上地刘铭传同意之后,旅顺守备营扩充到八千人,新设大连湾守备营四千人,旧式军队完全撤出辽东半岛海防。
至此北洋新军开始了第一步大扩散,除了京师一万五千人的步军不属于谭延控制之外,三省外加辽东半岛海防,他手下控制地军队可以达到六七万之多。当然经过这次大扩散之后,北洋新军自身的质量也因为抽调了大量的基层军官而下降了不少,况且扩散归扩散,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和掌控军队,这都需要时间。
即便如此,谭延对这样的扩充速度还是非常满意的,用不了一年,至少三省之内的军队调动就不会像以前这么麻烦了,而到现在就算北洋新军主力武卫右军因为扩散而造成质量下降,但这两镇又一混成协无论在训练、装备等各个方面都是现今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陆军。中德胶州湾事件让这支军队第一次露脸,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外军事冲突中最强悍的军队。不仅自身损失忽略不计,还俘虏了一千多德国陆军俘虏,这个成绩更是中**队还没有过地。
可能也是新军强大的战斗力使得清廷终于痛下决心开始大规模训练新军,要想保住满清贵族留下来的江山,新军是不可或缺的。数十年前德国战胜法国,德国陆军开始为世界所推崇,在中国德国陆军更是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新军战胜德军,还没有夸张到中国陆军变成天下第一的地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场胜利不仅极大的振奋了民族气势,更让所有的人将保住国体不受外辱的希望寄托在这支新建陆军身上。
军官是谭延控制新军地重要途径,所有的军官任命都是他一手调整的,在胶州湾事件得到解决之后,原本打算中断学业回国的德**事留学生又重新返回学校学习。一开始谭延打算将胶州湾事件的军事冲突部分打成持久战的,没有想到双方军事冲突不过才一个下午便解决战斗,这也为谈判桌上的斗争提供了良好地条件。是以谭延没有让所有的留德军事留学生全部回国,在战后继续完成学业。
新建陆军所有的高级军官必是出自“留德士官系”,而留德士官系基本上都是出自谭延的总督府侍卫队。谭延需要这些留德士官系的协助,但也在频繁地更换他们的职位。在留德士官系中并没有明显的疆域划分,当然第一批总督府侍卫队由于是在谭钟麟闽浙总督位子上成立的。所以浙江、福建的人比较多,但就这样也没有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还没有存在士官系内部分裂的迹象。
老北洋海军内部的福建派系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让谭延非常顾忌地,海军已经想法子在解决这个问题,等着出身天津和威海卫海军学院的学生毕业服役于北洋海军之后,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陆军是谭延安身立命的根本,他是绝对不允许军队内部有任何派系之分地。
借着部分地域招收军校学员和频繁调动其职位两大手段,新建陆军内部对于自己的上级根本没有太多的接触。也没有来得及在军队内部拉帮结派。不过这样的方法要求军队素质极高,任何一个将领在接手这支军队之后都能够快速掌握军队进行作战,北洋新军目前自然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但相对于来自内部的分裂。谭延选择了降低一定地战斗力来换取团结---北洋新军上下全部以谭延为首脑,只有他地命令才是最高命令!
如果说日本的扩军速度是受到北洋海军地刺激,而谭延的扩军速度完全是受到康有为的刺激----他虽然没有参加代皇帝召见康有为,但通过荣禄他也大致了解了那天的情况,因为对康有为的不满意。荣禄愤而半途退席。刚毅也随同离去,只剩下翁同与其他两位大臣似乎还非常感兴趣。这是翁同操作的结果。不过事后并不像谭延所想象的那样,康有为再次受挫,反而光绪皇帝赐康有为总理衙门行走的职位,最要命的是专折奏事权----康有为现在虽然还挂着六品官衔,光绪皇帝似乎受到阻力不能接见他,但是有了这个专折奏事权,接见和不接见有什么区别?
谭延已经预见到康有为在大清政坛上的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在那个“专折奏事权”的背后,就算没有翁同,或是翁同有意阻拦也没有用,二十多岁年轻的光绪皇帝是绝对忍受不了康有为那慷慨激昂的奏折的。
“慷慨激昂管什么用?最重要的还是面对现实,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你还能够发动军事政变来给慈禧太后予以政变的借口么?!”谭延手中掂量着《上清帝第六书》喃喃的自问道。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对于谭延而言,他是不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别人身上的,这倒不是说他想要学袁大头用别人的鲜血来铺就自己的成功之路,而是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变法派和守旧派相持多长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