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风流 303 303:择偶如玉,花开从容

小说:兰陵风流 作者:君朝西 更新时间:2016-12-23 16:30:4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次日下午, 萧琰换了身大袖袍,翩翩然往父亲院子去。

  睿思堂内,梁国公已经下衙了, 换了大袖常服,不一会, 族中执事会的长老们纷纷过来了, 进入堂厅议事。

  萧琰通报入内,先向父亲行礼, 再向伯叔们恭敬行礼。

  “好!好!”

  “年少英才!”

  “咱们萧氏的亮星!”

  堂内笑声连连。

  “咱们萧氏出此英才, 要好好庆贺!”一位族伯长老大笑道。

  的确要庆贺!

  不到二十岁的洞真境大圆满宗师、大唐帝国最年轻的洞真境大圆满宗师, 这必须得庆贺!这不只是萧琰个人的荣耀,也是兰陵萧氏的荣耀,更能树立榜样,激励族中年轻子弟,必须庆贺, 还得大庆贺。

  最后长老们议定了, 就在这个月底的休沐日,国公府明堂大宴, 族中各支子弟在贺州的, 都要参加庆贺。

  接着堂上又议祭祖仪式。

  按例,族中子弟晋阶洞真境宗师后, 都要入庙祭告祖宗。萧琰初入洞真境时不在萧氏, 如今归家已经是大圆满, 这就更要祭告祖宗了, 仪式还得比普通的晋阶洞真境更隆重才行。

  最主要是议祭礼的等级。

  祭礼的等级等于在家族中的地位,这不是随便定的。

  最后初步议定,视同护族长老祭礼。

  萧氏的后天宗师有两种等级:一是长老,二是护族长老,长老拥有对应的资源待遇,护族长老又在长老之上,还拥有护族长老会的权力。

  “视同护族长老祭礼”,则等于萧琰在族中的地位视同护族长老——当然在她进入护族长老会前,没有护族长老的实际权力,只是地位待遇相同。

  以萧琰的年龄来说,成为护族长老是过分的年轻,但以她的实力和潜力而论,这是没有多少争议的。对于资质超绝又心性极佳的子弟,就不能拘泥的守常规。

  执事会只是初步议定,涉及新晋宗师,这得护族长老会确定,当然结果大家已经预料到了,护族长老们比他们还高兴,后继有人呀。

  送走执事会的伯叔们,萧琰又随父亲回书房说话。

  梁国公说道:“阿琰可知,你的晋阶为何要在族中这般隆重大办?”

  萧琰略一思忖道:“除了伯叔们说的原因外,族中长老们还是想消除二伯父之事对族中的影响吧?”

  梁国公说道:“不错。”

  对萧暻萧璋势力的清洗虽然清除了家族的隐患,统一了族中上下的意志,但这次清洗涉及了很多萧氏子弟,还有族中重要人物,虽然对他们的处置明面上都有说法,但族中长老、骨干和重要子弟都清楚真相,不知道真相的萧氏族人也能感觉到族中气氛不对劲,虽然不至于人心动荡,但难免笼了阴影,急需一桩大喜事消除这种不利影响。

  去年除夕,族里就办得很喜庆很隆重,宴会上也汇报了很多喜事,子弟们取得的成绩,族中也拿出了更多的奖励,很是欢庆了一番,消除了一些影响……但长老们觉得还是差了一点,差了一桩足够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正在积极筹谋中,这时萧琰回国了,以“十九之龄”晋阶洞真境大圆满,一下让长老们眼睛噌噌亮了,有什么大喜事比这个更能提振人心呢!尤其年轻子弟,激励他们奋发,已经清扫的陈渣就不必萦于心怀了。

  萧氏长老们都是精明的,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契机。

  “不过,”梁国公提醒女儿,“这般隆重,却是将你推了上去。大祭大贺之后,你就是族中年轻一辈最拔尖的一人,甚至很多老辈都不及你,所谓木秀于林……风头过盛,你可承受得住?”

  多少天赋英才都是折损于太过出挑。

  萧琰扬眉一笑,说道:“我不出风头,也是在风头,何惧风头?不处风口浪尖,就无风吹雨打。没有风吹雨打,哪来锋刃的磨砺。”

  梁国公大笑,“好。”

  不愧是他萧靖西的女儿!

  ……

  执事会的初议报上去后,护族长老会立即就同意了:视同护族长老祭礼。

  祭礼吉日由族中易师卜出,恰恰也是在这个月底的休沐日。

  萧琰晋阶大圆满的消息就像一阵风早在族中传遍了,现在消息正式公布,族中老辈们都是哈哈而笑,年轻一辈越优秀,萧氏就会越强,而嫡支越强,就不会出现嫡弱庶强的隐患,这是大好事,必须大庆贺。族中年轻子弟们则是震惊、凌乱、羡慕、嫉妒、激励,种种情绪不一而足,但毫无疑问,对这些年轻的修行子弟来说,就如呼啦一面大旗飘在了眼前,有了更近的追逐目标,好像战鼓敲响在心头,他们也会越来越强。

  连日来,国公府访客不绝,来睿思堂的,是族中长辈,来承和院的,是族中同辈子弟,都是拐着弯来看萧琰的。萧琰忙于会客中,有时去父亲的睿思堂,有时去兄长的承和院。也有直接递帖子进清宁院的,萧琰均是在国公府的前府花厅会见这些同辈。

  清宁院是她和母亲住的地方,尽管母亲不会再回到这里,萧琰却不愿破坏和母亲相处的这片天地的宁静。

  与此相应的,盛华院的女眷访客也是络绎不绝,有族中重要的女性长辈过来,安平长公主也会叫萧琰过来拜见。

  闲下来后她调笑女儿,“这还是第一波,只是咱们族中的。等祭礼过了,各个世家涌动,你就知道什么叫虎视眈眈了。”

  萧琰惊呆了,“还有……虎视眈眈的?”

  之前这些伯叔祖母伯叔母的热情已经让她有些吃不消了,还有更虎视的?

  安平长公主哈哈大笑,“前两年,你刚满十七岁,就有不少世家夫人来信关心你议亲没有!”吩咐侍女拿了簿子来,翻开给她数,“宋国公夫人,蒋国公夫人,卫国公夫人,温国公夫人,郯国公夫人,曹国公夫人,罗国公夫人……噢,还有信国公,是亲自写信给你父亲,说家中有好女。”

  萧琰目瞪口呆。

  她熟背士族谱,当然知道:

  宋国公夫人是清河崔氏;蒋国公夫人是陈郡谢氏;卫国公夫人是河东裴氏;温国公夫人是琅琊王氏;郯国公夫人是博陵崔氏;曹国公夫人是范阳卢氏;罗国公夫人是赵郡李氏;吴国公夫人是吴郡孙氏;豫国公夫人是丹阳纪氏;胡国公夫人是吴郡张氏;昌国公夫人是荥阳郑氏;荆国公夫人是京兆杜氏——那时萧氏在河西还没有对杜氏发难,荆国公杜策还没有降爵新野县侯;寿春郡公夫人是洛阳元氏;长平郡侯夫人是吴郡陆氏;哦还有直接写信给父亲的信国公,那是洛阳独孤氏的女家主。

  综上,帝国二十一家甲姓除了弘农杨氏、辽东慕容氏、京兆韦氏、吴兴沈氏、鲁郡孔氏这五家外,都已经向她提过亲事了!

  而弘农杨氏不提是情理之中,吐蕃之战后,杨氏家主杨朔从扶风郡公晋爵泽国公,出任安藏大都护,不可能与世袭河西大都督的兰陵萧氏进行嫡支联姻;

  辽东慕容氏、京兆韦氏也是此理:慕容氏家主冀国公是安北大都护,韦氏嫡支的韦蕴是安东大都护,掌握军权的世家不允许进行嫡支联姻;

  而吴兴沈氏,已经嫁出一女为萧氏世子妇,当时沈清猗还没有与萧琮和离,萧沈二家不可能再进行嫡支联姻,这是资源浪费;

  鲁郡孔氏,那就更好理解了,世代儒家领袖不可能和萧氏这种世代掌兵的甲姓联姻。

  萧琰惊愕后又噗哧一笑平静了,她是嫡支嫡出,这种世家联姻再正常不过。

  “从你去了长安,进入天策书院,你就落到世家主的眼里了。”安平长公主挑眉说话直接,“不论皇室跟萧氏关系如何微妙,与萧氏联姻对于世家在西部的利益只有好处。何况,你个人的前程远大,十六岁就已经是登极境后期,任谁都能看出你的修行前途。你十七岁时和吴王一战,便晋入洞真境,成为昭华之后最年轻的宗师,哪家不眼热你?”

  安平长公主说着哈哈笑,打趣她,“你就是一块香肉,勾得各家都盯着你,既是为了和萧氏联姻的利益,也是为了你这个人,有了联姻关系,你对妻族的子弟能不看顾一二、指点一二、提携一二?各家要嫁女儿,当然要嫁个优秀的,才能得到超出一个女儿的回报。”不然谁乐意嫁女儿,都是往回娶了。

  萧琰点头,世家婚姻就是这么现实,尤其嫡支子女,享受了更多尊荣和资源,同时也要承担联姻责任,除非你对家族的贡献大出联姻,或者家族不需要你这份联姻利益,否则婚姻很难自主。当然萧琰不忧心自己,因为她还太年轻——相对于宗师来说——家族不会这么早给她定下亲事,而以她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在亲事上也有自己的话语权,家族必然要尊重她的意愿,不会强行定下亲事。

  萧琰不担心这个,心里轻松,笑着打趣道:“亏得各个世家都有适龄的嫡女呀。”

  这也是她奇怪的。

  安平长公主斜她一眼,涂了蔻丹的手往她额头上一戳,“傻瓜。即使没有和你年龄相当的,小你个四五岁、五六岁怎么不能提了,反正你是武道宗师,寿命悠长,等人家女郎长大,等得起。”说着咯咯的笑,“信国公说‘家有好女’,她的嫡孙女,两年前才九岁,都敢提给你。”又笑得捶榻,边笑边喘气说,“她还跟你父亲说……要是你等得起,哈哈,她和夫郎努力努力……现生一个也是可以的……哈哈!”

  萧琰:“???”

  一万头羊在心里呼啦啦窜过。

  听说独孤氏慕容氏凡出现女家主都非常非常彪悍……她现在是亲身领会到了。

  萧琰虚虚抹把汗,再没打趣的心情,苦着脸说道:“母亲您还是早点回绝了吧。我又不是郎君,别耽误了各家适龄的女郎。父亲说,要到明年及冠礼的时候才公布我的性别。”那就还有半年,她可不想拖着别人家已经十七八岁的女郎不议亲。

  安平长公主白她一眼,“这还用你说,我和你父亲议后,当时就回了信,说你五年内都要专心武道,不会考虑亲事。”

  萧琰松口气。

  安平长公主飞眼促狭道:“你别以为公布了女郎身份你就轻松了,那时候,各个世家就是给你塞郎君了。”

  萧琰笑嘻嘻的,“总不如塞女郎这么多。”

  她肯定是娶,要匹配她这位“年轻俊才”,世家嫁过来的郎君就不能差,身份、相貌、才华,都不能低了。但男子总比女子心气高,这是心理和生理双重因素造成的现实,愿意嫁的男子还是少数,要么是家族压力,要么是想往上攀附,要么是不想奋斗享妻子荣华的,当然也有自身优秀却倾慕女方心甘情愿嫁的,就像她的阿娘,不知有多少青年才俊想嫁给她而不得。世家要选出匹配她的联姻郎君,那可真得费心,既不能嫁出族中太优秀的郎君,也不能嫁出个差的,心气还不能太傲,否则就是结仇,这么一筛,合适的人选当然少了。

  安平长公主点点她额,“说吧,你喜欢什么样的,母亲到时好给你筛选。”

  这话一半是调笑,也是在认真询问她的意思。

  萧琰觉得亲事离她真的很遥远,心想她要是跟哪个世家子议亲,李毓祯肯定能将它搅黄了,除非是她执意喜欢的,李毓祯想搅也搅不了——但有这样的人吗?至少现在不会有。

  但她还是认真考虑了择偶标准,及早告诉父母也好推拒那些不合适的,省得拖着人家。

  想了一会,她抬眉说道:“孩儿若娶,当娶君子。”

  “咦?”安平长公主挑起了眉。

  萧琰认真说道:“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五德齐备当然是极好,但这样的子弟想必世家不会外嫁。”她一笑道,“孩儿也不求完美,若选夫郎,须有玉之三德:一则如玉之洁,心正而不邪;二则如玉勰理自外,可以知中,此为表里如一、心怀坦荡之德;三则如玉润泽以温,此仁德也。具此三德,方可考虑。”

  安平长公主目露赞许,十七选夫郎这标准,跟世家挑选媳妇一样,首要重德行品性,次要才看才智。

  这也和安平长公主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她拿起榻边的碧玉如意敲了敲萧琰,递给女儿,笑眯眯道:“这个玉之三德不错。”娶进来的郎君就是要首重德,次重容貌,其三才看才学,娶郎的女人又不需要靠男人的才能撑家,温谦柔和、体贴细心,将妻子照顾好才是好的,再有要长得好身材好,赏心悦目,床第间也欢愉,生出的孩子也好看。

  萧琰接过碧玉如意像模像样拱礼,“谢母亲大人赏。”

  安平长公主伸掌拍她额,“就你会逗趣。”眸光忽地一转,又问她,“若是选媳妇如何?”她也得考虑女儿喜欢女人的可能性……总觉得这个可能似乎还大一些?

  想到阿琰以后娶个媳妇,安平长公主忽然就笑得前仰后合,总觉得这个比娶郎君有趣。

  若是梁国公知道她这个“有趣”的想法肯定要牙疼。

  萧琰有些无语,又忍不住笑,然后认真说道:“若是选媳妇,一则要如母亲这般,大气豁达;二则要如玉之坚,不挠而折;三则要如玉之声,舒扬远闻,通达明理有智。”

  如玉之坚、如玉之声,这是玉之五德中的二德,萧琰放在“要如母亲这般”之后,是说安平长公主有德——这是讨母亲的欢心,当然也是她的真实想法。

  安平长公主哈哈哈笑,被女儿奉承得很开心,拈了粒剥壳的开心果投喂女儿,又揪过来亲一口,“我家乖宝贝真是个开心果。”

  萧琰哈哈笑,也亲母亲两口。若可让家人开心,她愿意天天做开心果。

  ……

  晚上,夫妻俩在讌息室说话,安平长公主一边笑一边说了萧琰的择偶标准。

  梁国公一拂大袖神色傲然,“要匹配我女儿,玉之五德都是应该具的。”

  安平长公主也这么想,却挑眉冷哂他,“有这种优秀儿郎,你愿意嫁出去?”

  萧昡冷哼,“何必求娶他家。咱家难道培养不出一个‘五德’君子?”

  他说的是童养郎。

  这种做法在大富人家和世家中不少见,若有女儿不愿嫁出,又不求联姻利益,便会挑选身家清白、容貌和天赋都好的男孩子,从小进行培养,这就是民间俗称的童养郎。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出身不好:这种男孩子多半是孤儿,或贫家送出来的。

  世家不是唯出身论,而是唯血统论,优质血统就是美玉真金。所谓沙中淘金,低劣的沙砾中也有可能淘出金沙,萧氏就一直在做这种淘金沙的事,淘出那些有资质有灵性的,这就是杂在沙砾中的好血统,再经过萧氏十几年的教育培养,就算平民小户出来的也能成为良材美玉。

  萧氏收养孤儿的安贞堂中,凡是容貌出色的男孩儿,都会送到澄玉堂特别培养,然后根据资质、悟性、心性进行淘汰,留下来的必定是优秀的,就算不作为萧氏女郎的夫侍备选,培养出来也是得用的人才。

  安平长公主问,“澄玉堂可有合适的?”

  萧昡皱眉,“现在的几个,都还差了点。”眉头皱得更深了,“德行和心性还可,容貌、气质……给阿瑟还将就,给阿琰……”有资格伴在女儿身边的,一定得是绝世美男子。

  安平长公主无语了,她家阿琰这样的容貌,谁能配得上啊,很不走心的建议,“你跟冀国公商量,让他们族中给个绝世美貌的男孩过来。”

  萧昡:“……”

  两大军权阀阅联姻,朝堂上还不得跳起来,皇族和甲姓都得撸袖子了!

  但他的思路却打开了,沉吟说道:“月韦族出美人倒是真的……”

  慕容氏的主意不能打,月韦族的主意可以打……月韦族也是有大族的。

  “阿琮说,阿琰在那件事未成前不会考虑亲事。”萧昡说道。

  这就有时间了,从现在起培养一个容貌绝色资质也好的月韦族男孩儿,十二三年后就可长成嫁给阿琰了。若是阿琰不喜欢,也可作他用,不会白培养了。

  “那就去月韦族找人。”安平长公主干脆利落。

  又笑吟吟的挑了下眉,“不过,阿琰以后娶媳妇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梁国公怔了下,半晌,扶额道:“做两手准备。”

  ……

  清宁院内,萧琰正在给李翊浵写信。

  她每晚都会给阿娘写信,写一封就立即寄一封,这样阿娘天天都会读到她的信。她不在阿娘身边,也会让阿娘感觉到她就在身边。每一封信里她都会对阿娘说:我爱您!她心中充沛的感情没有半分枯竭,就像她画笔下的蔷薇花,饱满、鲜艳。

  萧琰写完信想了想,又画了一幅蔷薇,粉色红色黄色白色……瑰丽绚烂,送给阿娘。

  然后她又起信纸,说,今晚写信时忽有思潮,画了怒放的蔷薇送给阿娘,表达女儿对阿娘的思念如花之炽,后面又问阿娘,蔷薇花除了那些花语外,还有什么轶事。

  她不敢当面问阿娘,觉得在信中问比较安全,至少不用面对阿娘的问话了。她不想将沈清猗扯进来。阿娘编录的《花语谱》中可说了,红色、粉色蔷薇花都是有爱慕、相思之意的,万一阿娘误会姊姊对她有思慕之心,她就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了。

  次日一早,她就吩咐安叶禧将信寄出去,那幅蔷薇画则先送画铺里裱。

  过了一日,给沈清猗的蔷薇画裱好了,安叶禧带了回来,萧琰钤了印,卷轴后仍然装进黄花梨木的画匣里,封好后吩咐安叶禧送去城中玉虚观,再由玉虚观递清都山无量观。

  又一日,给阿娘的蔷薇画裱好了,交由萧氏四海递直接递长安:长乐府长乐君收。

  李毓祯迁入东宫后,就将秦国公主府改为长乐府了,虽然仍在东宫太子的名下,但知情人都知道,太子是将两座公主府都给了她的十一姑母了。然后皇族和世家都清楚了,景宗皇帝虽去,长乐嘉庆公主仍在。

  萧琰一直觉得李毓祯这件事做得贴心。

  她想了想,觉得归家后也应该给李毓祯一份礼物,于是又给李毓祯画了一幅蔷薇,也是黄色的蔷薇花。

  但不同于沈清猗那幅蔷薇的清丽,这幅画中,蔷薇如火铺满到天边,与青天相接,青天之上,是更浩远的天际,静而永恒。

  萧琰取了一方田黄石,现刻一印钤上。

  ——花开绚丽心守静。

  昭华,大道上风景无数,我们都会遇到瑰丽绚烂的景色,喜欢,流连,然后微笑前行,花开绚丽入眼,吾心守静从容。昭华,共勉。我们是同伴,会从人间的花开绚烂里同行到青空之上。爱而不得的痛苦终会释去,你的太阿锋锐,也始终从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兰陵风流,兰陵风流最新章节,兰陵风流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