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闻言心道,果然与辅政王殿下所料一般无二,遂对伯特曼冷笑道:“说来说去你们仍是想要独霸大明海上交易罢了。
“倒也不是不行,只要在大明港口装、卸的货物皆由海关司定价,所有东西就都交给你们转卖。”
伯特曼一愣,经商赚的就是差价,若买卖价格都听明国的,那自己不就真成跑腿的了?
他大摇其头,“这怎么行?历来的规矩……”
“规矩?”黄宗羲打断了他,“我们就不妨明说吧,以前这规矩的确是和兰人定下的。东印度公司盘踞东番,仗着战船强横,你们所说的话又有谁敢不遵从?”
“不过往后这规矩却由不得你们擅自做主了。”他扫了一眼几名和兰人,语气铿锵,“自今日起,所有想来大明做生意的夷船,皆可在我沿海港口停靠,只要缴了税金,买卖自由。任谁敢横加阻拦,我大明水师决不坐视!”
伯特曼也知道今非昔比,大员的“盟友”郑芝龙一夜间灰飞烟灭,而大明水师却几乎毫发无伤。眼下有强大的水师做后盾,大明自有底气说这番话,他忙赔笑道:“其实东印度公司也是为贵国商船的安全着想,大明四周海盗多如牛毛。如果和这些家伙没有达成协议,商船但凡出海,几乎没有安全抵达的可能。”
他立刻又补充了一句,“就像当年的倭寇,剿之不尽灭之不绝,只有我们出面与海盗斡旋,才有保持水道畅通的可能。”
他所言真中带假,大明海域确实有极多海盗,但实际上最大的海盗正是这些和兰人,“海盗劫掠”也成了他们威慑各国海商的手段。
若只是黄宗羲等明代官员,此时多会被他这番话唬住,大明海商出海的确九死一生,多会被海盗劫杀,他们哪儿知海盗身份。
然而黄宗羲前几日得了朱琳渼指导,对其中猫腻已是一清二楚,不禁冷哼一声,“哼,这海盗是怎么来的,你们和兰人恐怕比谁都清楚。
“不过大明水师对护卫自己的商船还是有信心的,些许海盗而已,不怕死便来试试。
“啊,阁下既提到了倭寇,下官便多说几句。
“彼时倭寇横行,朝廷只是一味防堵,以至屡剿不绝,为祸数十年。但如今若还有人敢在海上为非作歹,我们却决不会被动守御,而是遣大军,合水师坚船,直捣匪类老巢,斩贼根源,毕其功于一役!”
他这话简直就是赤果果的威胁了——谁敢在海上劫掠,大明就会发兵端了谁的老巢。先前又说“和兰人清楚海盗的来历”,便是告诉伯特曼,大明早就知道背后是谁捣鬼。
黄宗羲见一众红夷仍有不甘之色,又提高了声音道:“我也不瞒诸位,大明水师眼下有三十四炮战船三条,二十炮以上的战船五条,十炮以上的战船二十条。这些都是软帆夹板船,所有大炮只计四磅以上的。至于旧式硬帆船之类,合计百余条吧,不说也罢。”
他这么“泄露”明军水师的家底自然是得到辅政王授意的。朱琳渼知道,水师战船这么大的东西摆在那里,和兰人早晚都会知道,不如在这个战略机遇期摆出来做威慑之用,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和兰人经过先前派出的密探返回的情报,倒是知道大明已拥有不少盖伦战船,却从未了解到具体数字。眼下听黄宗羲这么一说,几名和兰使节登时惊得面面相觑——原来大明水师的战斗力已绝不弱于和兰人在台湾的所有战舰之和!
作为军事顾问随伯特曼一起来南京的塞萨雷奥年轻气盛,脱口而出道:“我们在巴达维亚还另有一支强大的舰队……”
黄宗羲其实听得懂和兰语,但却似充耳不闻,仍自顾道:“这只是水师现有的战船,我还可以透漏一下船台上正在建造的。”
他说着低头看了眼手中“小抄”,辅政王殿下交待的细节太多,难免有写没背熟的,“永北里。一条五十余炮的战船,还有不到一月即将建成。一条二十二炮的战船,同样下月造好。
“南安。一条三十二炮的战船,还有五十天建成。另有两条十四炮小船,即将入水。
“至于大明最大的龙江船厂,”他微微一笑,却卖了个关子,“却是朝廷机密,下官不便多言。不过龙江船厂比前两个船厂加起来都大,诸位自己琢磨吧。”
伯特曼等人早就得到了大明在建五十炮战船的消息,但经由黄宗羲说出来,他们仍是心惊不已。要知道,巴达维亚得以震慑整个远东的王牌,便是一条五十炮的战船。
而那个黄大人没有明说的龙江船厂,更是令几人暗自掂量。他们昨日还亲去龙江船厂附近看了看,自知黄宗羲所言不虚,搞不好里面的船台上还另有一条五十炮的大船。
其实龙江船厂才刚完成工艺标准化改革不久,工匠们也还没有熟悉盖伦战船的建造技艺,暂时仅能建造一些不到二百吨的盖伦船。船台上倒是有好几条五百多吨的戎克商船,乃是为远洋商队准备的。故而这里规模虽大,却尚需时日才能开工八百吨以上的船。
不过虚而实之,龙江船厂的造船能力如何,倒给了和兰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伯特曼用力咽了口吐沫,与大员最高行政官欧瓦特的助理相视点头,这是打算要拿出备用方案了——以大明眼下的势头,再过个半年,莫说东番,便是将巴达维亚舰队开来,也不一定能胜过明军水师。更不用说还有西班牙、葡萄牙人对和兰在亚洲的势力虎视眈眈,甚至英国人也随时准备来远东分一杯羹,巴达维亚舰队绝不可能倾力对付明国。
既然来硬的没把握,那就只能低头了。伯特曼干笑着搓了搓手,对黄宗羲道:“黄大人,虽然贵国有足够的实力对付海盗,不过保护漫漫海路到底耗费极大。
“如果贵国同意将海上贸易交给东印度公司代理——也就是维持现状不变——我们将每年缴纳一百万两白银的利润作为回报。”
(本章完)(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倒也不是不行,只要在大明港口装、卸的货物皆由海关司定价,所有东西就都交给你们转卖。”
伯特曼一愣,经商赚的就是差价,若买卖价格都听明国的,那自己不就真成跑腿的了?
他大摇其头,“这怎么行?历来的规矩……”
“规矩?”黄宗羲打断了他,“我们就不妨明说吧,以前这规矩的确是和兰人定下的。东印度公司盘踞东番,仗着战船强横,你们所说的话又有谁敢不遵从?”
“不过往后这规矩却由不得你们擅自做主了。”他扫了一眼几名和兰人,语气铿锵,“自今日起,所有想来大明做生意的夷船,皆可在我沿海港口停靠,只要缴了税金,买卖自由。任谁敢横加阻拦,我大明水师决不坐视!”
伯特曼也知道今非昔比,大员的“盟友”郑芝龙一夜间灰飞烟灭,而大明水师却几乎毫发无伤。眼下有强大的水师做后盾,大明自有底气说这番话,他忙赔笑道:“其实东印度公司也是为贵国商船的安全着想,大明四周海盗多如牛毛。如果和这些家伙没有达成协议,商船但凡出海,几乎没有安全抵达的可能。”
他立刻又补充了一句,“就像当年的倭寇,剿之不尽灭之不绝,只有我们出面与海盗斡旋,才有保持水道畅通的可能。”
他所言真中带假,大明海域确实有极多海盗,但实际上最大的海盗正是这些和兰人,“海盗劫掠”也成了他们威慑各国海商的手段。
若只是黄宗羲等明代官员,此时多会被他这番话唬住,大明海商出海的确九死一生,多会被海盗劫杀,他们哪儿知海盗身份。
然而黄宗羲前几日得了朱琳渼指导,对其中猫腻已是一清二楚,不禁冷哼一声,“哼,这海盗是怎么来的,你们和兰人恐怕比谁都清楚。
“不过大明水师对护卫自己的商船还是有信心的,些许海盗而已,不怕死便来试试。
“啊,阁下既提到了倭寇,下官便多说几句。
“彼时倭寇横行,朝廷只是一味防堵,以至屡剿不绝,为祸数十年。但如今若还有人敢在海上为非作歹,我们却决不会被动守御,而是遣大军,合水师坚船,直捣匪类老巢,斩贼根源,毕其功于一役!”
他这话简直就是赤果果的威胁了——谁敢在海上劫掠,大明就会发兵端了谁的老巢。先前又说“和兰人清楚海盗的来历”,便是告诉伯特曼,大明早就知道背后是谁捣鬼。
黄宗羲见一众红夷仍有不甘之色,又提高了声音道:“我也不瞒诸位,大明水师眼下有三十四炮战船三条,二十炮以上的战船五条,十炮以上的战船二十条。这些都是软帆夹板船,所有大炮只计四磅以上的。至于旧式硬帆船之类,合计百余条吧,不说也罢。”
他这么“泄露”明军水师的家底自然是得到辅政王授意的。朱琳渼知道,水师战船这么大的东西摆在那里,和兰人早晚都会知道,不如在这个战略机遇期摆出来做威慑之用,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和兰人经过先前派出的密探返回的情报,倒是知道大明已拥有不少盖伦战船,却从未了解到具体数字。眼下听黄宗羲这么一说,几名和兰使节登时惊得面面相觑——原来大明水师的战斗力已绝不弱于和兰人在台湾的所有战舰之和!
作为军事顾问随伯特曼一起来南京的塞萨雷奥年轻气盛,脱口而出道:“我们在巴达维亚还另有一支强大的舰队……”
黄宗羲其实听得懂和兰语,但却似充耳不闻,仍自顾道:“这只是水师现有的战船,我还可以透漏一下船台上正在建造的。”
他说着低头看了眼手中“小抄”,辅政王殿下交待的细节太多,难免有写没背熟的,“永北里。一条五十余炮的战船,还有不到一月即将建成。一条二十二炮的战船,同样下月造好。
“南安。一条三十二炮的战船,还有五十天建成。另有两条十四炮小船,即将入水。
“至于大明最大的龙江船厂,”他微微一笑,却卖了个关子,“却是朝廷机密,下官不便多言。不过龙江船厂比前两个船厂加起来都大,诸位自己琢磨吧。”
伯特曼等人早就得到了大明在建五十炮战船的消息,但经由黄宗羲说出来,他们仍是心惊不已。要知道,巴达维亚得以震慑整个远东的王牌,便是一条五十炮的战船。
而那个黄大人没有明说的龙江船厂,更是令几人暗自掂量。他们昨日还亲去龙江船厂附近看了看,自知黄宗羲所言不虚,搞不好里面的船台上还另有一条五十炮的大船。
其实龙江船厂才刚完成工艺标准化改革不久,工匠们也还没有熟悉盖伦战船的建造技艺,暂时仅能建造一些不到二百吨的盖伦船。船台上倒是有好几条五百多吨的戎克商船,乃是为远洋商队准备的。故而这里规模虽大,却尚需时日才能开工八百吨以上的船。
不过虚而实之,龙江船厂的造船能力如何,倒给了和兰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伯特曼用力咽了口吐沫,与大员最高行政官欧瓦特的助理相视点头,这是打算要拿出备用方案了——以大明眼下的势头,再过个半年,莫说东番,便是将巴达维亚舰队开来,也不一定能胜过明军水师。更不用说还有西班牙、葡萄牙人对和兰在亚洲的势力虎视眈眈,甚至英国人也随时准备来远东分一杯羹,巴达维亚舰队绝不可能倾力对付明国。
既然来硬的没把握,那就只能低头了。伯特曼干笑着搓了搓手,对黄宗羲道:“黄大人,虽然贵国有足够的实力对付海盗,不过保护漫漫海路到底耗费极大。
“如果贵国同意将海上贸易交给东印度公司代理——也就是维持现状不变——我们将每年缴纳一百万两白银的利润作为回报。”
(本章完)(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崛起1646,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节,大明之崛起1646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崛起1646,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节,大明之崛起1646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