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李维正都是在开京渡过,陪伴家人,也同时给自己好好放松,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这样惬意了,三天早晨,李维正还没睡醒,便被大女儿知秋跑来吵醒了。
“知秋,别吵爹爹,爹爹昨晚很累。”睡在身旁的叶紫童连忙起身向女儿摆了摆手。
“可是娘,送报纸的人说今天没有报纸了,我想看。”知秋眼泪汪汪地央求父亲道:“求爹爹去催催他们吧!”
李维正心疼女儿,他一下子爬了起来,把女儿抱在怀中安慰道:“乖乖别急,爹爹等会儿就带你去报馆,问他们今天为什么要停?”
很快,李维正起床收拾洗漱。又换了一身便服,他坐进一顶轿子,把女儿也带在身边,知秋听说去报馆,她脸上笑开了花,不用父亲吩咐。她早早地就坐在轿中等待了,另一个女儿见姐姐跟爹爹去玩,她也急了,破天荒地丢下弓箭,也钻进了轿中,轿子里只听两个小姑娘在争抢位子的声音。
“大郎,你带这两个宝贝去报馆合适吗?尤其那个小家伙,当心她给你闯祸。”紫童有点担忧,丈夫还从没有单独带女儿出过门。
李维正一摆手笑道:“没关系。我的女儿可是报馆的忠实读者,她完全有资格去质问那帮家伙今天为什么停刊,至于小的那个,我带她去开开眼界,说不定她以后也喜欢读报了。”
说完,李维正也钻进了轿中。“你们两个小家伙,让个位子给爹爹坐,要不爹爹不带你们去了。”
轿夫起轿,在一百多名亲卫的簇拥下,向报馆方向而去。
《高丽杂报》的名字虽然挂着高丽,实际上报馆一大部分人都是从明王朝各地请来的饱学之士,报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中唐,人类历史上的一份报纸,《开元杂报》就已经问世了,只不过是官报,刊登的内容也是朝廷人事变更,皇上的起居旨意等等,和普通百姓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到了宋朝,随着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再加上宋王朝的政治环境宽松,民间便开始大量出现各种报纸,刊登的内容也是轻松活泼,贴近百姓自己的生活,直到宋朝被灭,蒙古人始终对汉人实行高压统治,百花齐放的报业才偃旗息鼓了一百多年,李维正目前所做,不过是恢复了宋朝的某种市民文化罢了。
但事实上,李维正办报的用意却十分深远,一方面,他要从根子上把高丽和大明溶为一体,思想、文化、风俗、语言,其实这和后来日本占领朝鲜推行日语的用意是一样的,只不过李维正做得更隐蔽一点,更有手段罢了,他鼓励杂剧在高丽展也是一样,高丽人虽然是用汉语。但音却不一样,用的是一种阿尔泰语系的高丽语,但学校和杂剧却是消灭这种语系最犀利的武器,学生在学校说的是汉语,杂剧用的也是汉语,要读书,要看懂杂剧,就得会说汉语,久而久之,高丽就会变成大明的一个省。
办报纸的另一个目的却是为了开启民智,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因为它是一场从下而上的新兴资产阶级运动,动了最广泛的民众参与;而同期中国的戍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它是一场从上而下的变革,中国社会底层都是用人血来治病的愚昧,没有民众的参与,就凭几个无权无势的精英,当然会失败。
明之初,人民还没有那么愚昧,最广泛的开启民智,最后让人民来选择明朝的展方向,这是李维正的长远目标,而《高丽杂报》就是他的一次试验。
轿子缓缓在报馆的台阶前停下,报馆是高丽国的宗人府,高丽王族早已被屠杀殆尽,宗人府也就闲置无用了,被李维正征用为报馆,报馆占地面积很大,里面院落重重、古木参天,环境十分幽雅,李维正一手牵一个女儿从轿子里出来,早有亲兵前去通告了。
报馆的负责人叫杨至,约五十余岁,他原本是朝廷的礼部侍郎,洪武十八年被郭恒案牵连,全家被流放辽东充军,他一直在金山卫里做个小小文书员,被李维正现,立刻重用于他,洪武二十五年李维正东征日本时,他便负责在辽东办学,去年李维正攻下高丽,他便被委托在高丽筹办报馆,《高丽杂报》的创刊,就是他注入了大量心血的结果。
杨至虽曾是礼部高官,但他的思想很活跃,并不陈旧保守,竟把一份杂报办得有声有色,深受高丽和辽东民众的喜爱。
不过今天报馆却出了点意外。昨晚排好版的活字版在送去印刷的途中丢失了,导致今天的报纸无法及时行,杨至忙得焦头烂额,正带领一帮编撰重写昨天的稿子,准备在中午前排好版送去印刷。
听说李维正来了,杨至连忙出来迎接,他见李维正是牵着女儿来,一颗心稍稍放下了,至少李维正不是来问罪。
“属下参见大人!”他上前深施一礼。
“杨先生免礼。”李维正指了指大女儿笑道:“我这个宝贝女儿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每天都是准时读报,今天没拿到报纸,便来找我哭诉,一定要让我来问问情况,今天怎么没报纸?”
杨至苦笑一声,连忙蹲在李知秋面前向她抱歉地说道:“小姑娘。真对不起,今天我们的稿子丢了,所以没印刷出来,现在大家正在努力重编,保证让你下午看到报纸。”
李知秋见一个白头老爷爷蹲在自己面前,她不由有些腼腆,怯生生地问道:“下午真的可以吗?”
“保证可以,事实上我们已经编好了,现在正在最后的校对!没问题立刻就送印。”
李维正又接口笑道:“杨先生。我今天是特地来参观你们报馆,你可能接待?”
“当然没问题,李大人请进。”
杨至连忙将李维正请进报馆,他今天是一次来参观报馆,杨至全程陪同,给他介绍得格外详细,“大人,我们报馆一共分三部分,一是探题,主要是高丽太学院的学生们,他们奔赴高丽和辽东各地,去寻找各种有趣的事情,然后写成文章送回来;二是采编,约十几人,负责接收各地的稿件,寻找其中有意思的事情,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排版;三就是编撰,也就杂报各个栏目的负责人,他们要对自己栏目负责,必须保证每天都有稿件,最后就由我来总审,必须我签了字后,报纸才能送印。”
李维正走进采编的房间,只见一间大房子里坐着十几个人,桌上堆满了信件,他们正在忙碌地拆看。李维正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问道:
“前两天在征集栏目意见,不知结束没有?”
“正在忙此事,这桌上的信件起码一半都是各种意见,大家正忙着拆看呢!”杨至笑着介绍道。
李维正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笑道:“这是我妻子的一封建议书,她也是你们报纸的读者,我就直接放进去吧!”
李维正把叶苏童的建议书放在桌上,杨至连忙捡起来交给一名采编道:“好好看一看,若有意义就采用。”
李维正在一旁笑而不语,这种小事情走走后门也无妨,这时李知秋却道:“爹爹,我也有个建议。”
总兵大人的千金有建议,所有的采编都放下手中的活,洗耳恭听,杨至蹲下来笑道:“你说吧!如果好的话,我们就采纳,当场给你奖赏。”
李知秋看了看爹爹,李维正笑着点点头,示意她可以说,李知秋便道:“我建议你们的文章最好配上图案,昨天你们四版讲看云识天气。我就不知道积雨云是什么样子,羽毛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你们能把各种云的图案画出来,那就更看得懂了,还要加点颜色,这样更让人喜欢。”
“说得好!”杨至重重一拍膝盖道:“小姑娘的意见太中肯了,明天我就去找几个丹青高手,给我们报纸配画。”
他立刻从桌上取来一个红纸包,递给李知秋笑道:“这是我们的一份高奖赏,五两白银,恭喜你了。”
李知秋不好意思地接了过来。这时旁边的妹妹李叶子却拉着父亲的手不依道:“爹爹,我也要!”
李维正蹲下来对她笑道:“这是你姐姐每天看报纸的奖赏,你想要的话,也要跟姐姐一样,每天找娘或其他姨娘读报纸,这样你也能的到奖赏,天天射冷箭可什么都没有哦!”
李叶子羡慕地望着姐姐手上的银子。心里想着不是去读报纸,而是盘算着怎么把它抢过来,可怜她父亲用心良苦,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由于印刷厂不在这里,很快便参观完了报馆,李维正随杨至走进了主审室,他可不是参观一下报馆那么简单,他是高丽和辽东的最高领导人,他有重要指示要对杨至交代。主审室里不仅杨至一人,另外几名主要报馆负责人也参与了旁听。
“各位,其实我很早就想告诉大家了,我为什么要办报纸,固然是想开启民智,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我想让高丽成为大明的一个省,朝廷在高丽建立都司,但我也知道,如果用武力强迫高丽人臣服大明,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所以就要用软刀子,用我们的汉文化给他们洗脑,让他们渐渐认同自己也是大明一份子,报纸就是最好的软刀子,让高丽老百姓喜欢,让他们迷恋,要让报纸的内容成为他们生活的指南,让汉文化渗入他们的骨髓,要让他们和汉人一样过同样的节日,有同样的风俗,这样,下一代的高丽人就会忘记自己的风俗,忘记自己的语言,忘记自己是高丽人,到了那时,他们就会争着喊着要加入大明,成为新汉人,你们明白吗?这就是你们办报的方向和宗旨,待条件成熟时,你们不妨多办几份报纸,动作要更大胆一点,要和杂剧联手,捏成一个拳头。只要坚持我的原则和方向,我会给你们足够多的资金。”
...
“知秋,别吵爹爹,爹爹昨晚很累。”睡在身旁的叶紫童连忙起身向女儿摆了摆手。
“可是娘,送报纸的人说今天没有报纸了,我想看。”知秋眼泪汪汪地央求父亲道:“求爹爹去催催他们吧!”
李维正心疼女儿,他一下子爬了起来,把女儿抱在怀中安慰道:“乖乖别急,爹爹等会儿就带你去报馆,问他们今天为什么要停?”
很快,李维正起床收拾洗漱。又换了一身便服,他坐进一顶轿子,把女儿也带在身边,知秋听说去报馆,她脸上笑开了花,不用父亲吩咐。她早早地就坐在轿中等待了,另一个女儿见姐姐跟爹爹去玩,她也急了,破天荒地丢下弓箭,也钻进了轿中,轿子里只听两个小姑娘在争抢位子的声音。
“大郎,你带这两个宝贝去报馆合适吗?尤其那个小家伙,当心她给你闯祸。”紫童有点担忧,丈夫还从没有单独带女儿出过门。
李维正一摆手笑道:“没关系。我的女儿可是报馆的忠实读者,她完全有资格去质问那帮家伙今天为什么停刊,至于小的那个,我带她去开开眼界,说不定她以后也喜欢读报了。”
说完,李维正也钻进了轿中。“你们两个小家伙,让个位子给爹爹坐,要不爹爹不带你们去了。”
轿夫起轿,在一百多名亲卫的簇拥下,向报馆方向而去。
《高丽杂报》的名字虽然挂着高丽,实际上报馆一大部分人都是从明王朝各地请来的饱学之士,报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中唐,人类历史上的一份报纸,《开元杂报》就已经问世了,只不过是官报,刊登的内容也是朝廷人事变更,皇上的起居旨意等等,和普通百姓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到了宋朝,随着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再加上宋王朝的政治环境宽松,民间便开始大量出现各种报纸,刊登的内容也是轻松活泼,贴近百姓自己的生活,直到宋朝被灭,蒙古人始终对汉人实行高压统治,百花齐放的报业才偃旗息鼓了一百多年,李维正目前所做,不过是恢复了宋朝的某种市民文化罢了。
但事实上,李维正办报的用意却十分深远,一方面,他要从根子上把高丽和大明溶为一体,思想、文化、风俗、语言,其实这和后来日本占领朝鲜推行日语的用意是一样的,只不过李维正做得更隐蔽一点,更有手段罢了,他鼓励杂剧在高丽展也是一样,高丽人虽然是用汉语。但音却不一样,用的是一种阿尔泰语系的高丽语,但学校和杂剧却是消灭这种语系最犀利的武器,学生在学校说的是汉语,杂剧用的也是汉语,要读书,要看懂杂剧,就得会说汉语,久而久之,高丽就会变成大明的一个省。
办报纸的另一个目的却是为了开启民智,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因为它是一场从下而上的新兴资产阶级运动,动了最广泛的民众参与;而同期中国的戍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它是一场从上而下的变革,中国社会底层都是用人血来治病的愚昧,没有民众的参与,就凭几个无权无势的精英,当然会失败。
明之初,人民还没有那么愚昧,最广泛的开启民智,最后让人民来选择明朝的展方向,这是李维正的长远目标,而《高丽杂报》就是他的一次试验。
轿子缓缓在报馆的台阶前停下,报馆是高丽国的宗人府,高丽王族早已被屠杀殆尽,宗人府也就闲置无用了,被李维正征用为报馆,报馆占地面积很大,里面院落重重、古木参天,环境十分幽雅,李维正一手牵一个女儿从轿子里出来,早有亲兵前去通告了。
报馆的负责人叫杨至,约五十余岁,他原本是朝廷的礼部侍郎,洪武十八年被郭恒案牵连,全家被流放辽东充军,他一直在金山卫里做个小小文书员,被李维正现,立刻重用于他,洪武二十五年李维正东征日本时,他便负责在辽东办学,去年李维正攻下高丽,他便被委托在高丽筹办报馆,《高丽杂报》的创刊,就是他注入了大量心血的结果。
杨至虽曾是礼部高官,但他的思想很活跃,并不陈旧保守,竟把一份杂报办得有声有色,深受高丽和辽东民众的喜爱。
不过今天报馆却出了点意外。昨晚排好版的活字版在送去印刷的途中丢失了,导致今天的报纸无法及时行,杨至忙得焦头烂额,正带领一帮编撰重写昨天的稿子,准备在中午前排好版送去印刷。
听说李维正来了,杨至连忙出来迎接,他见李维正是牵着女儿来,一颗心稍稍放下了,至少李维正不是来问罪。
“属下参见大人!”他上前深施一礼。
“杨先生免礼。”李维正指了指大女儿笑道:“我这个宝贝女儿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每天都是准时读报,今天没拿到报纸,便来找我哭诉,一定要让我来问问情况,今天怎么没报纸?”
杨至苦笑一声,连忙蹲在李知秋面前向她抱歉地说道:“小姑娘。真对不起,今天我们的稿子丢了,所以没印刷出来,现在大家正在努力重编,保证让你下午看到报纸。”
李知秋见一个白头老爷爷蹲在自己面前,她不由有些腼腆,怯生生地问道:“下午真的可以吗?”
“保证可以,事实上我们已经编好了,现在正在最后的校对!没问题立刻就送印。”
李维正又接口笑道:“杨先生。我今天是特地来参观你们报馆,你可能接待?”
“当然没问题,李大人请进。”
杨至连忙将李维正请进报馆,他今天是一次来参观报馆,杨至全程陪同,给他介绍得格外详细,“大人,我们报馆一共分三部分,一是探题,主要是高丽太学院的学生们,他们奔赴高丽和辽东各地,去寻找各种有趣的事情,然后写成文章送回来;二是采编,约十几人,负责接收各地的稿件,寻找其中有意思的事情,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排版;三就是编撰,也就杂报各个栏目的负责人,他们要对自己栏目负责,必须保证每天都有稿件,最后就由我来总审,必须我签了字后,报纸才能送印。”
李维正走进采编的房间,只见一间大房子里坐着十几个人,桌上堆满了信件,他们正在忙碌地拆看。李维正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问道:
“前两天在征集栏目意见,不知结束没有?”
“正在忙此事,这桌上的信件起码一半都是各种意见,大家正忙着拆看呢!”杨至笑着介绍道。
李维正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笑道:“这是我妻子的一封建议书,她也是你们报纸的读者,我就直接放进去吧!”
李维正把叶苏童的建议书放在桌上,杨至连忙捡起来交给一名采编道:“好好看一看,若有意义就采用。”
李维正在一旁笑而不语,这种小事情走走后门也无妨,这时李知秋却道:“爹爹,我也有个建议。”
总兵大人的千金有建议,所有的采编都放下手中的活,洗耳恭听,杨至蹲下来笑道:“你说吧!如果好的话,我们就采纳,当场给你奖赏。”
李知秋看了看爹爹,李维正笑着点点头,示意她可以说,李知秋便道:“我建议你们的文章最好配上图案,昨天你们四版讲看云识天气。我就不知道积雨云是什么样子,羽毛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你们能把各种云的图案画出来,那就更看得懂了,还要加点颜色,这样更让人喜欢。”
“说得好!”杨至重重一拍膝盖道:“小姑娘的意见太中肯了,明天我就去找几个丹青高手,给我们报纸配画。”
他立刻从桌上取来一个红纸包,递给李知秋笑道:“这是我们的一份高奖赏,五两白银,恭喜你了。”
李知秋不好意思地接了过来。这时旁边的妹妹李叶子却拉着父亲的手不依道:“爹爹,我也要!”
李维正蹲下来对她笑道:“这是你姐姐每天看报纸的奖赏,你想要的话,也要跟姐姐一样,每天找娘或其他姨娘读报纸,这样你也能的到奖赏,天天射冷箭可什么都没有哦!”
李叶子羡慕地望着姐姐手上的银子。心里想着不是去读报纸,而是盘算着怎么把它抢过来,可怜她父亲用心良苦,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由于印刷厂不在这里,很快便参观完了报馆,李维正随杨至走进了主审室,他可不是参观一下报馆那么简单,他是高丽和辽东的最高领导人,他有重要指示要对杨至交代。主审室里不仅杨至一人,另外几名主要报馆负责人也参与了旁听。
“各位,其实我很早就想告诉大家了,我为什么要办报纸,固然是想开启民智,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我想让高丽成为大明的一个省,朝廷在高丽建立都司,但我也知道,如果用武力强迫高丽人臣服大明,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所以就要用软刀子,用我们的汉文化给他们洗脑,让他们渐渐认同自己也是大明一份子,报纸就是最好的软刀子,让高丽老百姓喜欢,让他们迷恋,要让报纸的内容成为他们生活的指南,让汉文化渗入他们的骨髓,要让他们和汉人一样过同样的节日,有同样的风俗,这样,下一代的高丽人就会忘记自己的风俗,忘记自己的语言,忘记自己是高丽人,到了那时,他们就会争着喊着要加入大明,成为新汉人,你们明白吗?这就是你们办报的方向和宗旨,待条件成熟时,你们不妨多办几份报纸,动作要更大胆一点,要和杂剧联手,捏成一个拳头。只要坚持我的原则和方向,我会给你们足够多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