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期吴将。徐盛最初因讨伐山贼有功而被加为中郎将,后于濡须口之战中表现出色,得到孙权的赞赏。
魏文帝曹丕伐吴时,徐盛以疑城之计退去魏军。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
“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
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
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
早期同丁奉共为周瑜帐前护军校尉,护卫周瑜,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孙权参加了合肥之战,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
吴国大大小小的战斗,徐盛多有涉及,屡立战功。后期,徐盛成为驻防吴国东侧的大将,曾献策火攻曹丕亲自率领的魏军,取得大胜。
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徐晃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其。
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在曹操军中曾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
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
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徐盛(?~ 公元227年)
徐盛年轻时,由于遭遇战乱,从家乡莒县迁居到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侯孙策去世后,弟弟孙权继承其位,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率军500人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并担任柴桑县长,以抵御黄祖的入侵。黄祖曾派儿子黄射率领数千人攻击徐盛,徐盛以不到200人的兵力大破黄射的人马,黄射被击退后再也不敢前来侵犯。后来孙权加徐盛为校尉、芜湖(今属安徽)县令,又因为徐盛讨伐临城南阿(今安徽青阳南)一带的山贼有功,加徐盛为中郎将,督校兵。 217年,曹操出兵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徐盛跟随孙权一同迎击。当时魏军曾经大举进攻横江,徐盛率领诸将前往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蒙冲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诸将心中恐惧,不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只得退走。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对他大加赞赏。 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臣,曹魏派邢贞前往东吴,拜孙权为吴王。孙权出都亭等候邢贞,邢贞脸上露出骄横跋扈的神情。吴臣张昭见状大怒,徐盛也十分气愤,对身边的同僚们说:“我们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巴、蜀,反而让主君和这个邢贞会盟求和,实在是耻辱!”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邢贞听说后,对随行人员说道:“江东有这样的将相,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啊!” 之后,徐盛被加为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治今安徽潜山)太守,又得到临城县作为赏赐的奉邑。 222年,刘备率军来到西陵(今湖北夷陵),徐盛攻取了刘备的多处营寨,立下功绩。 同年秋季,魏将曹休出兵洞口(今属湖南),徐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敌,遭遇大风,吴军伤亡惨重,徐盛聚集残兵,与曹休隔江对峙。曹休命令将士乘船攻击徐盛,徐盛以少御多,魏军无法取胜,双方只得各自退兵。之后徐盛被加为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224年,魏文帝曹丕率领大军出击,企图渡过长江。徐盛献计在建业(吴国都城,今江苏南京)周边筑起围栏,制造篱笆,围栏上设下假楼,江中准备浮船。诸将认为这样做没什么意义,但徐盛坚持己见,完成了一系列设置。曹丕大军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看到绵延数百里的围栏,心中惊疑,又见长江正在涨水,于是引军退却。诸将这才明白徐盛有先见之明,纷纷拜服。 徐盛于黄武年间(222-229)去世,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与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并称曹操手下五子良将。
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镇压黄巾起义军蓝本部有功,被升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杀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又杀王允和朝官,并屠长安城。徐晃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今山西夏县北),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封为都亭侯。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南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魏的建立了功勋。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破之,被拜为裨将军。又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边袁绍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参见白马之战),进至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此击败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后与曹洪击(氵隐)人祝臂,破之。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不胜而还,坚壁自守。时袁绍数千车粮草至官渡。谋士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曹操问:“谁可使?”荀攸说:“徐晃可”(《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于是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争立后嗣的矛盾,发兵北上攻打冀州。曹操先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未下。四月,便留曹洪等人继续围邺,自己带兵攻打毛城,断邺城粮道。攻下毛城后,曹军又攻破了邯郸(今河北邯郸),至此,两大战略要点均被曹军攻下。易阳(今河北永年东南四十五里)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 徐晃更懂得把政治斗争与军事个争结合起来,曹操在与袁绍的斗争过程中,由于双方交战时间较长,仇恨较深,所以曹操每攻占袁绍占据的地方,往往有屠城之举。徐晃认为,这样只能更加激起袁绍势力的反抗,阻碍曹操的统一。所以当他易阳后,就留劝告曹操队“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采纳他的意见,封韩范为关内侯。接着,又收降了涉县(今河北涉县西北)长梁岐,同样赐爵关内侯。曹操能够很快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翼州,和他听取了徐晃的这一建议是分不开的。 旋即徐晃又攻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设伏兵大败袁军,破三屯。之后,随曹操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大破袁谭,袁谭被曹军所杀。徐晃又平定平原叛贼。建安十二年(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败敌军,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被杀,曹操最终讨平乌桓,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徐晃被为拜横野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徐晃随曹操出征,攻中庐、临沮、宜城地,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征南将军曹仁共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同年,徐晃还与曹仁在江陵共同抗击吴将周瑜的进攻。 徐晃
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并屠太原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曹操发兵进取关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至潼关后,遇到关中马超阻击,不得前进。曹操问计于徐晃,徐晃说:“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即蒲阪西的黄河渡口),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至同意此举,并派徐晃、朱灵率4000精兵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贼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随即建立了桥头阵地。闰八月,曹军从此渡河。九月,曹操又采纳谋士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和韩遂,最终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隃麋,和曹操会师于安定。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今陕西省延安地区)、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不久,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徐晃与张郃驻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以拒刘备,自己返回邺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参见汉中之战)。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闻后,甚喜,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前将军,徐晃,字公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参见樊城之战)。 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徐晃(时为平寇将军)屯宛(今河南南阳市),为为襄、樊之后备军。八月,大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魏书·关羽传》)。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的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力谏而止。时徐晃所部多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 后曹操采纳了司马懿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即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 作战示意图
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所围仅三丈,作地道及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 时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采纳董昭意见,故意泄漏信中内容。曹操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进退两难。 此时,曹操为了解救樊城、襄阳,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不久,东吴大都督吕蒙偷袭江陵(参见江陵之战),关羽被俘杀。 水淹七军
此战,对于巩固曹操的南部疆土,稳定后方都超了重大作用,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使曹操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樊城、襄阳城危之时,曹操将名将张辽和诸将皆调回,以援曹仁,然张辽等未至,徐晃已解二城,其功可比张辽合肥之役(参见合肥之战)矣。 曹操在一篇令中说:“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注:成语“长驱直入”即由此而来。 徐晃凯旋摩陂之时,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设宴庆贺,慰劳徐晃。曹操举卮(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对徐晃说:“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时诸军云集于摩陂,曹操案行诸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叹曰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十月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打蜀将刘封,破其军,刘封逃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因徐晃镇守阳平关,迁封为阳平侯。 后孙权派部将陈邵守襄阳,徐晃与曹仁共击陈邵,攻克了襄阳。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不顾大臣刘晔等劝阻,率军首征东吴。魏文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曹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裨将军朱桓以濡须督拒曹仁。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准备仓促,曹丕首次征吴终以失败而告终。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去世,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与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二百,前后共计三千一百户。 太和元年(227年),去世,谥曰壮侯,子徐盖嗣
魏文帝曹丕伐吴时,徐盛以疑城之计退去魏军。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
“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
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
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
早期同丁奉共为周瑜帐前护军校尉,护卫周瑜,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孙权参加了合肥之战,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
吴国大大小小的战斗,徐盛多有涉及,屡立战功。后期,徐盛成为驻防吴国东侧的大将,曾献策火攻曹丕亲自率领的魏军,取得大胜。
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徐晃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其。
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在曹操军中曾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
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
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徐盛(?~ 公元227年)
徐盛年轻时,由于遭遇战乱,从家乡莒县迁居到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侯孙策去世后,弟弟孙权继承其位,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率军500人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并担任柴桑县长,以抵御黄祖的入侵。黄祖曾派儿子黄射率领数千人攻击徐盛,徐盛以不到200人的兵力大破黄射的人马,黄射被击退后再也不敢前来侵犯。后来孙权加徐盛为校尉、芜湖(今属安徽)县令,又因为徐盛讨伐临城南阿(今安徽青阳南)一带的山贼有功,加徐盛为中郎将,督校兵。 217年,曹操出兵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徐盛跟随孙权一同迎击。当时魏军曾经大举进攻横江,徐盛率领诸将前往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蒙冲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诸将心中恐惧,不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只得退走。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对他大加赞赏。 221年,孙权向曹魏称臣,曹魏派邢贞前往东吴,拜孙权为吴王。孙权出都亭等候邢贞,邢贞脸上露出骄横跋扈的神情。吴臣张昭见状大怒,徐盛也十分气愤,对身边的同僚们说:“我们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巴、蜀,反而让主君和这个邢贞会盟求和,实在是耻辱!”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邢贞听说后,对随行人员说道:“江东有这样的将相,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啊!” 之后,徐盛被加为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治今安徽潜山)太守,又得到临城县作为赏赐的奉邑。 222年,刘备率军来到西陵(今湖北夷陵),徐盛攻取了刘备的多处营寨,立下功绩。 同年秋季,魏将曹休出兵洞口(今属湖南),徐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敌,遭遇大风,吴军伤亡惨重,徐盛聚集残兵,与曹休隔江对峙。曹休命令将士乘船攻击徐盛,徐盛以少御多,魏军无法取胜,双方只得各自退兵。之后徐盛被加为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224年,魏文帝曹丕率领大军出击,企图渡过长江。徐盛献计在建业(吴国都城,今江苏南京)周边筑起围栏,制造篱笆,围栏上设下假楼,江中准备浮船。诸将认为这样做没什么意义,但徐盛坚持己见,完成了一系列设置。曹丕大军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看到绵延数百里的围栏,心中惊疑,又见长江正在涨水,于是引军退却。诸将这才明白徐盛有先见之明,纷纷拜服。 徐盛于黄武年间(222-229)去世,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与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并称曹操手下五子良将。
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镇压黄巾起义军蓝本部有功,被升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杀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又杀王允和朝官,并屠长安城。徐晃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入洛阳。汉献帝渡河至安邑时(今山西夏县北),封赏保驾有功人员,徐晃封为都亭侯。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在河南太守张杨、兴义将军杨奉等残余朝官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洛阳。杨奉被拜为车骑将军,驻兵大梁。徐晃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韩暹和卫将军董承之间争斗日益加剧,就劝杨奉归附曹操,杨奉决定听从徐晃的建议。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保护着汉献帝要迁都许昌的时候,杨奉在韩暹的挑拨下又改变了归附曹操的主意,而是跟韩暹一起出兵去劫驾。杨奉在梁(今开封)被曹军杀得大败。徐晃则趁机投奔了曹操。从此,他便成为曹操的一名忠实战将,跟随曹操转战南北,为曹魏的建立了功勋。曹操分兵给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两地,破之,被拜为裨将军。又随曹操攻吕布,降吕布将领赵庶、李邹等。后与史涣在河内斩杀眭固。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徐晃随曹操击败了投靠边袁绍的刘备,又随曹操击败颜良,攻克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参见白马之战),进至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此击败文丑,被拜为偏将军。后与曹洪击(氵隐)人祝臂,破之。九月,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不胜而还,坚壁自守。时袁绍数千车粮草至官渡。谋士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曹操问:“谁可使?”荀攸说:“徐晃可”(《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曹操于是派徐晃和史涣带着几千骑兵共同攻打韩猛,在故市(今郑州西北)截烧其辎重。此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利用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争立后嗣的矛盾,发兵北上攻打冀州。曹操先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未下。四月,便留曹洪等人继续围邺,自己带兵攻打毛城,断邺城粮道。攻下毛城后,曹军又攻破了邯郸(今河北邯郸),至此,两大战略要点均被曹军攻下。易阳(今河北永年东南四十五里)令韩范诈降而自守,曹操派徐晃前去攻打,徐晃兵临城下,给韩范写了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陈明利害,劝韩范投降。韩范被说服后改变主张,决定以全城投降。 徐晃更懂得把政治斗争与军事个争结合起来,曹操在与袁绍的斗争过程中,由于双方交战时间较长,仇恨较深,所以曹操每攻占袁绍占据的地方,往往有屠城之举。徐晃认为,这样只能更加激起袁绍势力的反抗,阻碍曹操的统一。所以当他易阳后,就留劝告曹操队“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采纳他的意见,封韩范为关内侯。接着,又收降了涉县(今河北涉县西北)长梁岐,同样赐爵关内侯。曹操能够很快翦除邺城羽翼,攻克邺城,夺得翼州,和他听取了徐晃的这一建议是分不开的。 旋即徐晃又攻毛城(今河北涉县东南),设伏兵大败袁军,破三屯。之后,随曹操在南皮(今河北南皮)大破袁谭,袁谭被曹军所杀。徐晃又平定平原叛贼。建安十二年(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败敌军,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被杀,曹操最终讨平乌桓,彻底铲除袁氏残余。徐晃被为拜横野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徐晃随曹操出征,攻中庐、临沮、宜城地,又与满宠在汉津征讨关羽。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曹操留徐晃与征南将军曹仁共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同年,徐晃还与曹仁在江陵共同抗击吴将周瑜的进攻。 徐晃
建安十五年(210年),徐晃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其首领商曜,并屠太原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曹操发兵进取关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阴,以镇抚河东。曹操至潼关后,遇到关中马超阻击,不得前进。曹操问计于徐晃,徐晃说:“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即蒲阪西的黄河渡口),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至同意此举,并派徐晃、朱灵率4000精兵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朝邑之间黄河渡口)乘虚渡过黄河。阵地尚未建成,贼人梁兴夜间率步骑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将其击走,随即建立了桥头阵地。闰八月,曹军从此渡河。九月,曹操又采纳谋士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和韩遂,最终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今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隃麋,和曹操会师于安定。曹操还邺后,又派徐晃与夏侯渊平鄜(今陕西省延安地区)、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徐晃随曹操征讨张鲁,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不久,解将军张顺之围,击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同月,曹操回邺,任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率徐晃与张郃驻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以拒刘备,自己返回邺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参见汉中之战)。四月,蜀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今四川广元北),企图切断曹军后方通道,被徐晃击败,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曹操闻后,甚喜,给了徐晃指挥军队的符节,并下令说:“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前将军,徐晃,字公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参见樊城之战)。 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徐晃(时为平寇将军)屯宛(今河南南阳市),为为襄、樊之后备军。八月,大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魏书·关羽传》)。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的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力谏而止。时徐晃所部多为新兵,难以与关羽争锋。 后曹操采纳了司马懿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即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 作战示意图
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两面连营,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徐晃军营距关羽所围仅三丈,作地道及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 时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采纳董昭意见,故意泄漏信中内容。曹操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进退两难。 此时,曹操为了解救樊城、襄阳,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不久,东吴大都督吕蒙偷袭江陵(参见江陵之战),关羽被俘杀。 水淹七军
此战,对于巩固曹操的南部疆土,稳定后方都超了重大作用,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使曹操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樊城、襄阳城危之时,曹操将名将张辽和诸将皆调回,以援曹仁,然张辽等未至,徐晃已解二城,其功可比张辽合肥之役(参见合肥之战)矣。 曹操在一篇令中说:“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注:成语“长驱直入”即由此而来。 徐晃凯旋摩陂之时,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设宴庆贺,慰劳徐晃。曹操举卮(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对徐晃说:“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时诸军云集于摩陂,曹操案行诸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曹操叹曰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十月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打蜀将刘封,破其军,刘封逃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因徐晃镇守阳平关,迁封为阳平侯。 后孙权派部将陈邵守襄阳,徐晃与曹仁共击陈邵,攻克了襄阳。 黄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不顾大臣刘晔等劝阻,率军首征东吴。魏文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曹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裨将军朱桓以濡须督拒曹仁。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准备仓促,曹丕首次征吴终以失败而告终。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去世,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与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二百,前后共计三千一百户。 太和元年(227年),去世,谥曰壮侯,子徐盖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