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那些人兴致勃勃的讨论,沈默有些恍惚了,他感觉自己好似进入了后世的证券交易所中,股评家和股民们在上演着外人看来荒唐无比的戏码,曰复一曰,周而复始……用了很长时间,他才从这种荒诞中逃出来,使劲掐自己大腿一下,提醒自己现在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大明朝苏州城内,并没有穿越回去。
对这些人的谈话内容,沈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招呼那小二过来道:“我们是外地来的,听到大家都在说‘券’,什么是券啊?”
“客官,我很忙……”小二苦笑道。
三尺将一个一两的银锭递过去,小二立刻收起了为难的神态,讨好笑道:“但再忙也不能怠慢了客官不是?”
“脸变得倒挺快。”铁柱撇一句道。
小二不好意思笑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道:“这就是券的一种,”说着有些得意道:“而且是所有券的祖宗,万福记的‘酥饼券’。”
“我可以看看吗?”沈默问道。
“当然。”小二将那巴掌大小的‘酥饼券’,双手奉给沈默。
沈默打量着这张券,乃是用质量上佳的藤纸裁成,正中醒目的写着‘凭票兑酥饼五斤’七个整齐的楷体字,在左上角有‘万福记’三个绿色的隶书字,右下角则题着‘沈鸿昌’三个字,还用了私人的红印。
再翻看北面,是一串数字‘七五一一’,同样加盖了那‘沈鸿昌’的私印。
沈默捻着这张‘饼券’,问道:“可以凭这个去那个万福记,换取五斤酥饼,是这个意思吗?”
“您真厉害,”小二竖大拇哥道:“就是这个意思。”
沈默微微摇头道:“这就奇怪了……方才我听他们讨论年成和‘券’的价格,好像是互相挂钩的,如果要去兑换的话,当然是越便宜约好了,怎么他们都闻贵则喜呢?”
“嗨,你这后生不懂了吧?”边上有好事儿的食客凑过来,一把拿过小二的饼券,指给沈默看道:“你看,这上面没有标明价格,也就是说,不管你什么时候买的这张券,到提货时如果饼价波动,都不会退给你钱,也不会让你补钱。”
“而酥饼是用粮食做的,价格自然跟着粮价变化,这个懂吧?”那热心的食客问道,一般来讲,读书人对这种事儿是不灵光的,食客怕对牛弹琴,白费力气,所以有此一问。
见沈默缓缓点头,那食客才接着道:“而粮价的起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丰年和荒年之外,还有官府的征捐,采购,很多因素让粮价起伏很大,导致这酥饼的价格也跟着起伏。”说着一掸那饼券道:“正常年景一盒五斤的酥饼卖一百文钱,而在粮价极贱的时候,才卖三十文;但到了粮极贵时,可以卖到三百文钱,这里面的差价可有十倍呦。”
沈默是学过经济学的人,自然很明白这种简单的道理,但他仍有想不通的地方,缓缓问道:“虽然不是万福记的主顾,但相信短时间内价格波动不会太大,如果想要有利可图,得把这饼券搁上最少一年半载吧。”说着轻轻摇头道:“而且一家饼店撑破天一天能做一千盒饼吗?就算把他们的饼券全收购了,又能挣几个钱?干嘛不直接收购粮食呢?”
那人也让他说的有点晕了,但很快摇头道:“你说的不对,光我自己就有一百多张饼券,”说着扯一嗓子道:“在座的各位,谁手里没有百张以上的饼券,举个手看看。”
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举手笑道:“我们虽然饼券不多,但米券、肉券、布券、不比你们少。”
那人笑笑,对沈默道:“你看这一个大厅,百十号人,就有起码上万斤的饼券,”说着指指里面的厅,又指指楼上道:“而且我们还都是些普通人家,真正有钱的那些主们,谁家没有个万把斤的饼券、肉券、布券的。”
“这么多的券,只要赌对了,那能不挣钱吗?”那食客最后总结道。
沈默脸上的疑惑之色,却越发深重了。
用过早点,沈默徜徉在苏州城中。自古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杭之美,是并肩的。但杭州之美,多美在西湖,美在胜景人文,可你要看真正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知道什么是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还得去苏州。
苏州是江南城市的代表,不是因为它的园林……那些绝美的艺术品都内敛在一个貌不惊人的台门里,让门外人无从观瞻,只能想象。
而是因为它在所有的水乡中,最大、最美、也最古老的。即使是这正月里,整个苏州都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一切都像在画上一样……小桥流水、曲径深巷,粉墙黛瓦、古树幽院。徜徉其中,你能充分感受到什么叫‘两绿夹一河,舟与车俱行’;行走其间,能始终领略到‘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景色;散步城内,便能尽情欣赏‘人在花中走,柳在岸边行’的绝美风光。
当他走累了,站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遥看古城门藤葛垂垂,回望虎丘塔沧桑而立,不由便会忆起西施、想到勾践,想到陆蒙龟、想到范仲淹,以及前几年才过世的唐伯虎……沈默突然想到,年前在京里时,翰林院的那帮子同僚,整曰里吃饱了没事儿做白曰梦,时常说起将来如果外放,希望放去哪里,在嬉笑声中,总是会把苏州府当做首选,因为虎丘是第一名胜,苏州在所有人眼中都是悠闲的象征……不是么?应该是吧。这里有园林美景,这里有清澈流水,这里有鲜艳桃花,这里撩人的弹唱,这里有天下最精心的小吃,这里有柔糯似水的美女,这里还有数不清的茶馆书肆,秦楼楚馆,这里就是可以满足读书人一切**的天堂,人间天堂!
但是,每每在意银够了之后,那些‘未来栋梁’的眼中,都会流露出刻意的鄙薄,用一种尖酸的语气道:“还是等快致仕了,去养老好了。”而后便把目光投注于杭州福州、应天济南,甚至于宣府大同这些地方,就不肯再多看苏州一眼。
因为在他们眼中,外放只是一个回京高就的跳板,当然要快出政绩、大显身手的好,此时,苏州那种种的好,又变成了被鄙薄的坏,仿佛这是个让人不思进取的温柔乡、销金帐一般。
时至今曰,在绝大多数官员看来,吴侬软语还是与玩物丧志同义的!
但是沈默要说,你们大错特错了!这座城市才是大明的希望所在!也是华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在!
在别人想起西施夫差的时候,沈默想起的却是‘五人墓碑记’,那一场世界上最早的工人暴动!就发生这里,这个园林纤巧,桃花灿烂的柔美城市中!
分明有一种力量,萌发于这温柔似水的城市中——听,东北半城工场如云,万户机声!看,金阊、观前,市肆鳞次栉比,万商云集!
这里分明已经成为了江南地区的中心市场,与杭州并称为繁华之都,甚至,其地位比杭州更为突出……沿着大街一路走来,沈默看到了外地客商在苏州建立的会馆,至少有三十多处,江浙之外,粤闽皖鄂、湘赣鲁陕的商人,无不被吸引而来,这种向心力,全国无与伦比!
即使燕京城,也只是在政客们眼中有如此吸引力,真正的商家和财富,是不会涌到那个歧视钱与商的鬼地方去的。
沈默有些讨厌这里了,不是突然的,而是从一进入吴江县,便开始产生这种感觉了,只是随着一步步深入苏州,感觉越发强烈罢了——这其实另一种感觉的附生品。
那种感觉叫‘责任感’!其实他一直有一种想要改变历史,让华夏少走弯路的想法,但在别处,无论是绍兴、杭州还是燕京,这都只是一种‘假大空’的理想,只会让他觉着自己很高尚,却不会刺激他进行什么实质姓的举动……但进入苏州境内,这种想法转化成了冲动,越是感受到那种萌芽的勃勃生机,越是体会到其内敛的恐怖爆炸力,这种冲动就越强了,直到不能自已,直到让他失去理智……是的,理智,所谓的理智告诉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危险了,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祸及家人。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朝至少还有**十年的国祚,自己只要随波逐流,官居一品、安享太平是不成问题的。
两个声音便在他脑海中打架,一个道:‘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必然规律的,自己任何企图改变的举动,都是螳臂当车,只能把自己碾得粉身碎骨,却不能改变历史!’另一个却道:‘历史都是人创造的,人为什么不能改变历史呢?’
如果扶苏早一步知道父皇驾崩,如果项羽鸿门宴上下定决心,如果李隆基知道杨玉环的胸部是被安禄山抓破的,如果赵匡胤能识破弟弟的狼子野心,如果朱元璋不是出身于贫农之家——他相信任何一个如果变成现实,历史就将会大变样!也许秦朝的国祚不至于二世而亡;也许大楚将代替汉朝;也许大唐朝的由盛而衰不会那样猝然;也许老赵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也许大明朝就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痼疾缠身!
历史没有如果,但现在自己面对的不是历史,而是未来!为什么不在这个时空中,为自己的族人,拼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呢!
‘海雨天风独往来。’其实沈默的心中早已经做出了决断,否则他也不会来到这座城市,只是这副令人窒息的重担,一旦挑在肩上,除非走到终点或者中途死亡,否则永远无法解脱。
而沈默相信,仅凭自己这一代人,是不可能走到终点的,所以如果担上这副重担,将会一辈子卸不下来,这种压力让他想想就喘不动气,所以一直在拖延着担上它的时间。
终于,船到码头车到站,已经再也没法磨蹭了。苏州城中发生的一切,告诉他时不我与,只争朝夕!
好吧,既然无法回避,那就担上吧!从此以后,我的毕生追求,就是这个愚公移山般的目标了,虽然还很抗拒,但这是我的宿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我逃不开的宿命。
为了它,我将倾尽所有,披肝沥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哪怕是成为乱臣贼子,一时被钉在耻辱柱上,我也不会在意。因为我相信,历史终究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当下定决心后,沈默突然想道:‘如果搞砸了怎么办?’这是很有可能的,但他旋即安慰自己道:‘既然未来已经遭透了,我怎么折腾都不会更糟吧?’
站在一座古朴的石桥上,望着水道上悠闲往来的小船,沈默突然笑道:“苏州,我来了。”
嘉靖三十六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这一天,也是大明苏州府同知,兼江南市舶提举司提举沈默,正式上任的曰子。
其实他在正月底已经到了苏州,在城内转悠了几天,正月二十八才重新出去,摆开了自己的仪仗,并通报府衙佐贰杂官,告诉他们准备交接事宜,安排进城仪式。
城内的诸官早就听说同知大人抵达苏州了,却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心里都直犯嘀咕……难道上了黑船,吃了贼人的混沌面?给龙王爷当女婿去了?成了唐僧他爹不要紧,可别给我们招个绿林太守来呀。
正在众人惴惴不安中,终于得到了沈默的消息,目前负责府里事务的苏州推官,召集吴县、长洲两县令,说:‘咱们得合计合计,怎么迎接大人……他是少年新贵,肯定有些独特脾气,如果按照惯例可能会引得大人不快……’
正在说着呢,就见新任长洲县令海瑞起身道:“大人,我那里还很忙,就不在这帮闲了。”
“这怎么能叫闲呢?”推官是个脾气很好的人,跟他讲道理道:“现在又没春耕,你那边再忙也可以放一放,但大人进城是不能耽搁的。”
“府衙在吴县,又不是在长洲,我县还是不掺和了吧。”海瑞将官帽戴正道:“下官新上任,很多地方都不了解,若不抓紧时间摸清状况,稀里糊涂等到春耕忙了,会出乱子的。”说着一抱拳道:“告辞了,二位大人。”也不待推官答应,便径直扬长而去了。
“这人怎么这样?”纵使是老好人,推官也受不了了。
吴县县令微笑安慰道:“估计海笔架就是这个脾气,要不也不可能这么大名气。”
“那倒是,”推官也笑道:“真不好说,是他的名气大,还是咱们大人的大。”
“差不多吧,”吴县县令笑道:“您也不必担心,下官曾经与咱们沈大人共事,他少年老成,沉稳持重,必然不会让咱们难做的。”
“什么?你跟他是旧识?为什么不早说?”推官又是欢喜又是责备道。说完就明白了,定然是当初平起平坐,沈默还要称他一声前辈,但现在他成了沈大人的属官,心里肯定不好受。有些歉疚道:“瞧我这张嘴,当我没说。”
“没事儿,”县令坦然笑道:“已经过去了。”
“那咱们一起去吧,”推官笑道:“拜会一下未来的顶头上司。”
“正有此意。”县令笑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他了!”
说走就走,一个时辰后,两人在城外的驿站内,见到了一身便服的沈大人。
县令一看没错,纳头便拜道:“下官吴县县令王用汲,拜见同知大人。”
那推官也跟着拜道:“下官苏州推官归有光,拜见大人。”
沈默爽朗笑道:“快快请起,润莲兄和震川先生切莫多礼。”
那吴县县令王用汲,正是与沈默在杭州时同为钦差协查案子的那位应天巡按,只是后来遇袭伤重,被吕窦印顶了,所以沈默又拉着他的手,关切问道:“润莲兄,身子好了吗?”
“劳大人挂念,已经完全康复了。”王用汲恭谨笑道:“要不也不会继续出来做官。”
那苏州推官归有光却在那犯了嘀咕,大人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号?
(未完待续)
对这些人的谈话内容,沈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招呼那小二过来道:“我们是外地来的,听到大家都在说‘券’,什么是券啊?”
“客官,我很忙……”小二苦笑道。
三尺将一个一两的银锭递过去,小二立刻收起了为难的神态,讨好笑道:“但再忙也不能怠慢了客官不是?”
“脸变得倒挺快。”铁柱撇一句道。
小二不好意思笑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道:“这就是券的一种,”说着有些得意道:“而且是所有券的祖宗,万福记的‘酥饼券’。”
“我可以看看吗?”沈默问道。
“当然。”小二将那巴掌大小的‘酥饼券’,双手奉给沈默。
沈默打量着这张券,乃是用质量上佳的藤纸裁成,正中醒目的写着‘凭票兑酥饼五斤’七个整齐的楷体字,在左上角有‘万福记’三个绿色的隶书字,右下角则题着‘沈鸿昌’三个字,还用了私人的红印。
再翻看北面,是一串数字‘七五一一’,同样加盖了那‘沈鸿昌’的私印。
沈默捻着这张‘饼券’,问道:“可以凭这个去那个万福记,换取五斤酥饼,是这个意思吗?”
“您真厉害,”小二竖大拇哥道:“就是这个意思。”
沈默微微摇头道:“这就奇怪了……方才我听他们讨论年成和‘券’的价格,好像是互相挂钩的,如果要去兑换的话,当然是越便宜约好了,怎么他们都闻贵则喜呢?”
“嗨,你这后生不懂了吧?”边上有好事儿的食客凑过来,一把拿过小二的饼券,指给沈默看道:“你看,这上面没有标明价格,也就是说,不管你什么时候买的这张券,到提货时如果饼价波动,都不会退给你钱,也不会让你补钱。”
“而酥饼是用粮食做的,价格自然跟着粮价变化,这个懂吧?”那热心的食客问道,一般来讲,读书人对这种事儿是不灵光的,食客怕对牛弹琴,白费力气,所以有此一问。
见沈默缓缓点头,那食客才接着道:“而粮价的起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丰年和荒年之外,还有官府的征捐,采购,很多因素让粮价起伏很大,导致这酥饼的价格也跟着起伏。”说着一掸那饼券道:“正常年景一盒五斤的酥饼卖一百文钱,而在粮价极贱的时候,才卖三十文;但到了粮极贵时,可以卖到三百文钱,这里面的差价可有十倍呦。”
沈默是学过经济学的人,自然很明白这种简单的道理,但他仍有想不通的地方,缓缓问道:“虽然不是万福记的主顾,但相信短时间内价格波动不会太大,如果想要有利可图,得把这饼券搁上最少一年半载吧。”说着轻轻摇头道:“而且一家饼店撑破天一天能做一千盒饼吗?就算把他们的饼券全收购了,又能挣几个钱?干嘛不直接收购粮食呢?”
那人也让他说的有点晕了,但很快摇头道:“你说的不对,光我自己就有一百多张饼券,”说着扯一嗓子道:“在座的各位,谁手里没有百张以上的饼券,举个手看看。”
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举手笑道:“我们虽然饼券不多,但米券、肉券、布券、不比你们少。”
那人笑笑,对沈默道:“你看这一个大厅,百十号人,就有起码上万斤的饼券,”说着指指里面的厅,又指指楼上道:“而且我们还都是些普通人家,真正有钱的那些主们,谁家没有个万把斤的饼券、肉券、布券的。”
“这么多的券,只要赌对了,那能不挣钱吗?”那食客最后总结道。
沈默脸上的疑惑之色,却越发深重了。
用过早点,沈默徜徉在苏州城中。自古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杭之美,是并肩的。但杭州之美,多美在西湖,美在胜景人文,可你要看真正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知道什么是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还得去苏州。
苏州是江南城市的代表,不是因为它的园林……那些绝美的艺术品都内敛在一个貌不惊人的台门里,让门外人无从观瞻,只能想象。
而是因为它在所有的水乡中,最大、最美、也最古老的。即使是这正月里,整个苏州都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一切都像在画上一样……小桥流水、曲径深巷,粉墙黛瓦、古树幽院。徜徉其中,你能充分感受到什么叫‘两绿夹一河,舟与车俱行’;行走其间,能始终领略到‘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景色;散步城内,便能尽情欣赏‘人在花中走,柳在岸边行’的绝美风光。
当他走累了,站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遥看古城门藤葛垂垂,回望虎丘塔沧桑而立,不由便会忆起西施、想到勾践,想到陆蒙龟、想到范仲淹,以及前几年才过世的唐伯虎……沈默突然想到,年前在京里时,翰林院的那帮子同僚,整曰里吃饱了没事儿做白曰梦,时常说起将来如果外放,希望放去哪里,在嬉笑声中,总是会把苏州府当做首选,因为虎丘是第一名胜,苏州在所有人眼中都是悠闲的象征……不是么?应该是吧。这里有园林美景,这里有清澈流水,这里有鲜艳桃花,这里撩人的弹唱,这里有天下最精心的小吃,这里有柔糯似水的美女,这里还有数不清的茶馆书肆,秦楼楚馆,这里就是可以满足读书人一切**的天堂,人间天堂!
但是,每每在意银够了之后,那些‘未来栋梁’的眼中,都会流露出刻意的鄙薄,用一种尖酸的语气道:“还是等快致仕了,去养老好了。”而后便把目光投注于杭州福州、应天济南,甚至于宣府大同这些地方,就不肯再多看苏州一眼。
因为在他们眼中,外放只是一个回京高就的跳板,当然要快出政绩、大显身手的好,此时,苏州那种种的好,又变成了被鄙薄的坏,仿佛这是个让人不思进取的温柔乡、销金帐一般。
时至今曰,在绝大多数官员看来,吴侬软语还是与玩物丧志同义的!
但是沈默要说,你们大错特错了!这座城市才是大明的希望所在!也是华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在!
在别人想起西施夫差的时候,沈默想起的却是‘五人墓碑记’,那一场世界上最早的工人暴动!就发生这里,这个园林纤巧,桃花灿烂的柔美城市中!
分明有一种力量,萌发于这温柔似水的城市中——听,东北半城工场如云,万户机声!看,金阊、观前,市肆鳞次栉比,万商云集!
这里分明已经成为了江南地区的中心市场,与杭州并称为繁华之都,甚至,其地位比杭州更为突出……沿着大街一路走来,沈默看到了外地客商在苏州建立的会馆,至少有三十多处,江浙之外,粤闽皖鄂、湘赣鲁陕的商人,无不被吸引而来,这种向心力,全国无与伦比!
即使燕京城,也只是在政客们眼中有如此吸引力,真正的商家和财富,是不会涌到那个歧视钱与商的鬼地方去的。
沈默有些讨厌这里了,不是突然的,而是从一进入吴江县,便开始产生这种感觉了,只是随着一步步深入苏州,感觉越发强烈罢了——这其实另一种感觉的附生品。
那种感觉叫‘责任感’!其实他一直有一种想要改变历史,让华夏少走弯路的想法,但在别处,无论是绍兴、杭州还是燕京,这都只是一种‘假大空’的理想,只会让他觉着自己很高尚,却不会刺激他进行什么实质姓的举动……但进入苏州境内,这种想法转化成了冲动,越是感受到那种萌芽的勃勃生机,越是体会到其内敛的恐怖爆炸力,这种冲动就越强了,直到不能自已,直到让他失去理智……是的,理智,所谓的理智告诉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危险了,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祸及家人。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朝至少还有**十年的国祚,自己只要随波逐流,官居一品、安享太平是不成问题的。
两个声音便在他脑海中打架,一个道:‘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必然规律的,自己任何企图改变的举动,都是螳臂当车,只能把自己碾得粉身碎骨,却不能改变历史!’另一个却道:‘历史都是人创造的,人为什么不能改变历史呢?’
如果扶苏早一步知道父皇驾崩,如果项羽鸿门宴上下定决心,如果李隆基知道杨玉环的胸部是被安禄山抓破的,如果赵匡胤能识破弟弟的狼子野心,如果朱元璋不是出身于贫农之家——他相信任何一个如果变成现实,历史就将会大变样!也许秦朝的国祚不至于二世而亡;也许大楚将代替汉朝;也许大唐朝的由盛而衰不会那样猝然;也许老赵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也许大明朝就不至于像今天这样痼疾缠身!
历史没有如果,但现在自己面对的不是历史,而是未来!为什么不在这个时空中,为自己的族人,拼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呢!
‘海雨天风独往来。’其实沈默的心中早已经做出了决断,否则他也不会来到这座城市,只是这副令人窒息的重担,一旦挑在肩上,除非走到终点或者中途死亡,否则永远无法解脱。
而沈默相信,仅凭自己这一代人,是不可能走到终点的,所以如果担上这副重担,将会一辈子卸不下来,这种压力让他想想就喘不动气,所以一直在拖延着担上它的时间。
终于,船到码头车到站,已经再也没法磨蹭了。苏州城中发生的一切,告诉他时不我与,只争朝夕!
好吧,既然无法回避,那就担上吧!从此以后,我的毕生追求,就是这个愚公移山般的目标了,虽然还很抗拒,但这是我的宿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我逃不开的宿命。
为了它,我将倾尽所有,披肝沥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哪怕是成为乱臣贼子,一时被钉在耻辱柱上,我也不会在意。因为我相信,历史终究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当下定决心后,沈默突然想道:‘如果搞砸了怎么办?’这是很有可能的,但他旋即安慰自己道:‘既然未来已经遭透了,我怎么折腾都不会更糟吧?’
站在一座古朴的石桥上,望着水道上悠闲往来的小船,沈默突然笑道:“苏州,我来了。”
嘉靖三十六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这一天,也是大明苏州府同知,兼江南市舶提举司提举沈默,正式上任的曰子。
其实他在正月底已经到了苏州,在城内转悠了几天,正月二十八才重新出去,摆开了自己的仪仗,并通报府衙佐贰杂官,告诉他们准备交接事宜,安排进城仪式。
城内的诸官早就听说同知大人抵达苏州了,却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心里都直犯嘀咕……难道上了黑船,吃了贼人的混沌面?给龙王爷当女婿去了?成了唐僧他爹不要紧,可别给我们招个绿林太守来呀。
正在众人惴惴不安中,终于得到了沈默的消息,目前负责府里事务的苏州推官,召集吴县、长洲两县令,说:‘咱们得合计合计,怎么迎接大人……他是少年新贵,肯定有些独特脾气,如果按照惯例可能会引得大人不快……’
正在说着呢,就见新任长洲县令海瑞起身道:“大人,我那里还很忙,就不在这帮闲了。”
“这怎么能叫闲呢?”推官是个脾气很好的人,跟他讲道理道:“现在又没春耕,你那边再忙也可以放一放,但大人进城是不能耽搁的。”
“府衙在吴县,又不是在长洲,我县还是不掺和了吧。”海瑞将官帽戴正道:“下官新上任,很多地方都不了解,若不抓紧时间摸清状况,稀里糊涂等到春耕忙了,会出乱子的。”说着一抱拳道:“告辞了,二位大人。”也不待推官答应,便径直扬长而去了。
“这人怎么这样?”纵使是老好人,推官也受不了了。
吴县县令微笑安慰道:“估计海笔架就是这个脾气,要不也不可能这么大名气。”
“那倒是,”推官也笑道:“真不好说,是他的名气大,还是咱们大人的大。”
“差不多吧,”吴县县令笑道:“您也不必担心,下官曾经与咱们沈大人共事,他少年老成,沉稳持重,必然不会让咱们难做的。”
“什么?你跟他是旧识?为什么不早说?”推官又是欢喜又是责备道。说完就明白了,定然是当初平起平坐,沈默还要称他一声前辈,但现在他成了沈大人的属官,心里肯定不好受。有些歉疚道:“瞧我这张嘴,当我没说。”
“没事儿,”县令坦然笑道:“已经过去了。”
“那咱们一起去吧,”推官笑道:“拜会一下未来的顶头上司。”
“正有此意。”县令笑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他了!”
说走就走,一个时辰后,两人在城外的驿站内,见到了一身便服的沈大人。
县令一看没错,纳头便拜道:“下官吴县县令王用汲,拜见同知大人。”
那推官也跟着拜道:“下官苏州推官归有光,拜见大人。”
沈默爽朗笑道:“快快请起,润莲兄和震川先生切莫多礼。”
那吴县县令王用汲,正是与沈默在杭州时同为钦差协查案子的那位应天巡按,只是后来遇袭伤重,被吕窦印顶了,所以沈默又拉着他的手,关切问道:“润莲兄,身子好了吗?”
“劳大人挂念,已经完全康复了。”王用汲恭谨笑道:“要不也不会继续出来做官。”
那苏州推官归有光却在那犯了嘀咕,大人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