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袁绍表奏,孟小满名正言顺的当上了东郡太守,曹军也得了东郡之地休养生息。孟小满第一次在乱世中有了自己的地盘,自此时开始,三军粮草方才不需靠人接应、四处采购,实在是曹军头等喜事。
可虽说如此,她也没能高兴多久就犯起了愁。
治理地方毕竟不像是行军打仗,定好计划派兵遣将的冲上去一顿厮杀便能分个胜负。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政令,如何妥善安排一层层的官员下去执行都大有学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曹操麾下的猛将不少,偏是文臣少的可怜。说来还幸亏有郭嘉带着荀彧来投,否则孟小满真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孟小满初掌东郡,虽为求稳妥不欲大行人事更迭,但也将下属官员细细筛选考察了一番,把那些实在无能或是声名狼藉之辈罢官,又下令东郡各地推选德才兼备之人来补充空缺。
因为原先的太守功曹因是王肱亲信,孟小满不愿留用,便寻了个理由把他留给了王肱,可是招募了数日,虽然也有不少人慕曹操之名来投,却没一个能胜任功曹这一要职。但就算如此,郭嘉和荀彧领的仍然是曹操这个奋武将军手下的官衔。
这事倒多亏郭嘉暗中提醒孟小满。原本孟小满是打算将郭嘉和荀彧安插到太守府中当个功曹从事之类的来给她帮帮忙,但郭嘉却说此事不妥。
须知曹操这个奋武将军虽然差不多是自封的,可毕竟是个将军。既身为将军,地位高低实是看他麾下究竟有多少兵马。由孟小满以奋武将军的名义任命,郭嘉和荀彧一样能参与到东郡事务中,而实权和地位则要比区区一郡太守的幕僚高得多,如此安排“方不辱没了荀文若这样的名士”。孟小满深以为然,遂聘郭嘉为将军长史,荀彧为别部司马。
只不过,荀彧作为别部司马,每天都忙着清点东郡府库、查看各县税账,为曹军在东郡安营扎寨,调派辎重粮草忙得不可开交。近日各地来投曹军之人不少,加上黑山降兵,曹军兵马已足五万之数。以东郡一郡之地,养活五万人还是有些吃力,但此乃争夺天下的根本,荀彧为此整日精打细算,十分辛苦。
而郭嘉这个号称负责战时出谋划策的长史倒显得悠哉,除了教孟小满念念那些经史子集,竟好似没什么事情要做一般,实在叫孟小满怀疑这家伙提醒自己莫把他辟为太守幕僚,不过是为了找个合理的办法多偷偷懒。
只是就算心里如此想,孟小满也懒得说出来。她就知道说出来,郭嘉也肯定会大叫冤枉。最近孟小满与袁绍书信往来,常靠郭嘉帮忙。
袁绍最近的日子也很不轻松。自从他想奉刘虞为天子起,袁术就彻底和他翻了脸,连原先那点面子情也不顾了。他们兄弟本就不睦,袁术自然不肯看着袁绍借奉立天子的机会一步登天。他们兄弟一翻脸,昔日袁氏门生也分成两派。袁绍甚为依仗的袁氏四世三公门生遍地的这点好处,一下被嫡出的袁术抢走了一半。
而袁绍自韩馥手里接下冀州牧这个位置,也气炸了公孙瓒。正如之前孟小满和众人议论的那样,公孙瓒出兵确实是袁绍暗中与他联络好的,约定共分冀州。其实,袁绍为的就是借着公孙瓒的压力逼迫韩馥让位。公孙瓒被袁绍所骗,徒劳一场却一无所获,双方自然结下了仇。
尽管同样对袁绍心怀怨恨,但眼下袁绍势大,孟小满自知还无力与之相抗,便假意做出一副还需多仰赖袁绍照拂的样子,时常与之书信往来,倍显亲密,倒似把她真正的上司兖州刺史刘岱丢到脑后去了。
孟小满一直未曾疏忽练习模仿曹操笔迹,加上亲经了几次战阵,她的字里也渐渐有了几分从军之人的凌厉势头。郭嘉又比照着曹操旧日留下的文书,指点孟小满的遣词用句,确保这些书信毫无破绽。
袁绍虽然因得知荀彧去投曹操心中不快,但他此刻不想四面树敌,加之又欲以东郡为冀州屏障,于是便着意拉拢曹操,两人关系愈发“好”了。
结好了袁绍,孟小满才算是能安心在东郡积草屯粮,徐图后计。她张榜招贤招了个把月光景,终于等来了一个才干足以胜任功曹的人物。
此人姓陈名宫字公台,四旬的年纪,原是兖州东郡本地人士,家乡在东武阳附近。陈宫出身兖州士族,以才智过人、性喜结交天下名士而闻名,在兖州颇有声望。酸枣联盟之前,陈宫本已答应出仕刘岱,但因刘岱因私怨害死桥瑁,又派了懦弱无能的王肱任东郡太守,对刘岱寒心,故不出仕。如今孟小满取了东郡,他观望一阵,见东郡气象为之一新,又素知当初曹操任顿丘令时便颇得民望,遂来相投。
“吾早听闻东郡陈公台乃是兖州名士,本欲相请,又恐鲁莽,今能得公台来投,实乃操之幸事。”孟小满客客气气的接待了陈宫。假冒曹操日久,这些规矩礼仪她也已经习以为常。
虽然陈宫也以才智著名,但先是留下了荀彧,而后又有郭嘉坦白,此刻的孟小满对于自己可能被这些聪明人查知身份的事情已经不大担心了。郭嘉是已经知道孟小满此人擅长易容之术,才怀疑眼前曹操是假;但其他人只要不知易容术的事情,是绝不会想到有人假冒曹操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的。
而且孟小满对陈宫说的这话倒不是恭维,荀彧确实曾向孟小满提过陈宫此人,说他素有才干,或可聘为从事。只是孟小满听了陈宫不从刘岱的事,恐怕请不来他,一时踌躇,没有行动,却没想到,她不去请陈宫,陈宫自己反倒送上门来了。
陈宫不愧是东郡本地的名士,十分了解兖州情形,先将东郡诸城情形三言两语解说一番,而后又分析了一番兖州世家大族的情况,最后方道:“兖州刺史刘岱个性急躁冒失,乏智少谋。乱世之中,此人之能,难保兖州百姓平安,故宫今日来此,愿奉曹公为主,共图安民之大业。”
孟小满就是已经知道陈宫是要来投自己,也没料到这陈公台一开口比荀彧上次前来还要单刀直入,连忙道:“吾执掌东郡不久,得公台看重,甚感荣幸,今后还要有劳公台多多相助才是。”
孟小满言罢,遂拜陈宫为东郡太守麾下功曹,但曹军之中凡有议事,也请他一同参与。
陈宫不意初来便得了孟小满重用,又见她颇能体悯百姓疾苦,所行政令并不严苛,暗道此人倒真是一人物。如此英雄,才不枉他陈宫前来相助一场,心中时常算计着要帮她于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也好在孟小满面前显一显自己的能耐,不叫荀彧、郭嘉这两个年轻小子压自己一头。但虽说如此,却苦无合适的机会。
陈宫盼着有个机会能在孟小满面前立功,老天正好就给了他一个绝妙的好机会。
原来,袁绍与袁术兄弟相争日益激烈,双方争夺豫州,已经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公孙瓒因与袁绍交恶,故借兵袁术,派遣堂弟公孙越领兵,谁知公孙越在战场上不幸为袁绍军的流矢射中送了命。公孙瓒与袁绍新仇旧恨,以报弟仇为名,发兵攻打冀州,声势凌厉。袁绍急忙点起兵马,双方相持于界桥。
公孙瓒攻打袁绍时取道青州,波及了原本驻扎此地的青州黄巾军。青州黄巾难与公孙瓒大军相抗,就趁着袁绍与公孙瓒交锋的时机,兵指泰山郡,直逼兖州境内。
“黄巾势大,滋扰兖州百姓,众人可有什么办法?”兖州刺史府内,刘岱召集麾下幕僚及郡县地方官员一起商议黄巾来袭之事。他神色烦躁,看上去就知道心情极糟。
众官面面相觑,见气氛紧张,都有些惴惴不安。刘岱性格暴躁,否则当初也不会在酸枣联营怒杀桥瑁。
刘岱这些日子的确烦恼不少。当初,他冲动之下杀死桥瑁,名声大坏,悔之不迭,只得结好公孙瓒和袁绍,还约为儿女亲家,自以为如此在兖州就可以安如泰山。
谁知袁绍不顾他的面子,表曹操为东郡太守,公孙瓒又因恶了袁绍而逼他与袁绍断绝来往。虽然刘岱无法决断时请教了东阿名士程立,最终还是决定相助临近兖州的冀州牧袁绍,但东郡太守之事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毒刺。所以这次刘岱紧急召集官员共同商议对抗黄巾之事,将兖州各郡国的地方官全都召集到了治所昌邑议事,可孟小满却丝毫不知。
“黄巾军乃是乌合之众,无需担心。”在场有人毫不在乎的说。说话的乃是任城相郑遂,他年轻气盛,不把黄巾看在眼里:“说是百万之众,其实不过连妇孺老弱皆算在内,大人无须多虑。”
刘岱闻言稍感安慰,慢慢点了点头。
鲍信曾参与过讨伐黄巾的战斗,知道黄巾战意高涨、人数众多时,官军时常难与其相抗,听了郑遂把事情看得如此简单,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今日到了昌邑他才知道,这么大的事情,这刘岱竟然把曹操排斥在外。现在他再想知会曹操赶来也来不及了。
“鲍大人似不同意?”郑遂偏巧看见鲍信皱眉,忍不住问道。他乃是刘岱亲信,深知刘岱的心思,对鲍信结好曹操素有不满。
“青州黄巾刚取了泰山郡,如今人数众多,士气高昂。反观我方,百姓心慌、将士怯战,此战并不好打。”鲍信直言不讳道。
郑遂却不理会,主动向刘岱请战道:“如今黄巾已兵临泰山郡,若来攻我任城,我必叫其无功而返!”
“如此甚好,”刘岱大喜,和颜悦色对郑遂道:“那就请顺达带兵,作为先锋,在任城先迎战黄巾。待吾点起兵马,随后出城讨贼!”
“是!”郑遂立刻领命去了。
其他人见刘岱转怒为喜,松了口气,只顾自保,噤口不语。
鲍信见此,大惊失色。既无战术又无战略,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军议?他又恐怕当面驳斥,刘岱面子上须挂不住,等到其他人都走了之后方才进谏道:“刺史大人不可如此,黄巾势大,不宜硬敌。既然黄巾人数众多,且妇孺老弱不少,我方不如坚守不出,避其锐气。时间一久,黄巾粮草必然告急,若无供给,黄巾当成一团散沙,再出兵驱之。”
刘岱听鲍信劝阻自己出兵,心里好大不耐烦。他不愿招惹得罪敢追击董卓、又有袁绍保举的曹操,却十分记恨出兵帮孟小满剿灭黑山的鲍信。虽然鲍信说的计策合情合理,他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沉声道:“我意已决,不必再说。”
“刺史大人……”鲍信还想再劝,刘岱哪里肯听,撇下鲍信,已自去校场点齐兵马,准备平定黄巾去了。
鲍信长叹一声,一离开刺史府,就匆忙写信给孟小满,把刘岱所作所为详细告知,提醒他早作准备,好提防黄巾。他却不知,此时的陈宫早已经风闻青州黄巾来袭之事,并在心中暗自窃喜:助主公取得兖州的机会,看来终于到了。
可虽说如此,她也没能高兴多久就犯起了愁。
治理地方毕竟不像是行军打仗,定好计划派兵遣将的冲上去一顿厮杀便能分个胜负。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政令,如何妥善安排一层层的官员下去执行都大有学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曹操麾下的猛将不少,偏是文臣少的可怜。说来还幸亏有郭嘉带着荀彧来投,否则孟小满真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孟小满初掌东郡,虽为求稳妥不欲大行人事更迭,但也将下属官员细细筛选考察了一番,把那些实在无能或是声名狼藉之辈罢官,又下令东郡各地推选德才兼备之人来补充空缺。
因为原先的太守功曹因是王肱亲信,孟小满不愿留用,便寻了个理由把他留给了王肱,可是招募了数日,虽然也有不少人慕曹操之名来投,却没一个能胜任功曹这一要职。但就算如此,郭嘉和荀彧领的仍然是曹操这个奋武将军手下的官衔。
这事倒多亏郭嘉暗中提醒孟小满。原本孟小满是打算将郭嘉和荀彧安插到太守府中当个功曹从事之类的来给她帮帮忙,但郭嘉却说此事不妥。
须知曹操这个奋武将军虽然差不多是自封的,可毕竟是个将军。既身为将军,地位高低实是看他麾下究竟有多少兵马。由孟小满以奋武将军的名义任命,郭嘉和荀彧一样能参与到东郡事务中,而实权和地位则要比区区一郡太守的幕僚高得多,如此安排“方不辱没了荀文若这样的名士”。孟小满深以为然,遂聘郭嘉为将军长史,荀彧为别部司马。
只不过,荀彧作为别部司马,每天都忙着清点东郡府库、查看各县税账,为曹军在东郡安营扎寨,调派辎重粮草忙得不可开交。近日各地来投曹军之人不少,加上黑山降兵,曹军兵马已足五万之数。以东郡一郡之地,养活五万人还是有些吃力,但此乃争夺天下的根本,荀彧为此整日精打细算,十分辛苦。
而郭嘉这个号称负责战时出谋划策的长史倒显得悠哉,除了教孟小满念念那些经史子集,竟好似没什么事情要做一般,实在叫孟小满怀疑这家伙提醒自己莫把他辟为太守幕僚,不过是为了找个合理的办法多偷偷懒。
只是就算心里如此想,孟小满也懒得说出来。她就知道说出来,郭嘉也肯定会大叫冤枉。最近孟小满与袁绍书信往来,常靠郭嘉帮忙。
袁绍最近的日子也很不轻松。自从他想奉刘虞为天子起,袁术就彻底和他翻了脸,连原先那点面子情也不顾了。他们兄弟本就不睦,袁术自然不肯看着袁绍借奉立天子的机会一步登天。他们兄弟一翻脸,昔日袁氏门生也分成两派。袁绍甚为依仗的袁氏四世三公门生遍地的这点好处,一下被嫡出的袁术抢走了一半。
而袁绍自韩馥手里接下冀州牧这个位置,也气炸了公孙瓒。正如之前孟小满和众人议论的那样,公孙瓒出兵确实是袁绍暗中与他联络好的,约定共分冀州。其实,袁绍为的就是借着公孙瓒的压力逼迫韩馥让位。公孙瓒被袁绍所骗,徒劳一场却一无所获,双方自然结下了仇。
尽管同样对袁绍心怀怨恨,但眼下袁绍势大,孟小满自知还无力与之相抗,便假意做出一副还需多仰赖袁绍照拂的样子,时常与之书信往来,倍显亲密,倒似把她真正的上司兖州刺史刘岱丢到脑后去了。
孟小满一直未曾疏忽练习模仿曹操笔迹,加上亲经了几次战阵,她的字里也渐渐有了几分从军之人的凌厉势头。郭嘉又比照着曹操旧日留下的文书,指点孟小满的遣词用句,确保这些书信毫无破绽。
袁绍虽然因得知荀彧去投曹操心中不快,但他此刻不想四面树敌,加之又欲以东郡为冀州屏障,于是便着意拉拢曹操,两人关系愈发“好”了。
结好了袁绍,孟小满才算是能安心在东郡积草屯粮,徐图后计。她张榜招贤招了个把月光景,终于等来了一个才干足以胜任功曹的人物。
此人姓陈名宫字公台,四旬的年纪,原是兖州东郡本地人士,家乡在东武阳附近。陈宫出身兖州士族,以才智过人、性喜结交天下名士而闻名,在兖州颇有声望。酸枣联盟之前,陈宫本已答应出仕刘岱,但因刘岱因私怨害死桥瑁,又派了懦弱无能的王肱任东郡太守,对刘岱寒心,故不出仕。如今孟小满取了东郡,他观望一阵,见东郡气象为之一新,又素知当初曹操任顿丘令时便颇得民望,遂来相投。
“吾早听闻东郡陈公台乃是兖州名士,本欲相请,又恐鲁莽,今能得公台来投,实乃操之幸事。”孟小满客客气气的接待了陈宫。假冒曹操日久,这些规矩礼仪她也已经习以为常。
虽然陈宫也以才智著名,但先是留下了荀彧,而后又有郭嘉坦白,此刻的孟小满对于自己可能被这些聪明人查知身份的事情已经不大担心了。郭嘉是已经知道孟小满此人擅长易容之术,才怀疑眼前曹操是假;但其他人只要不知易容术的事情,是绝不会想到有人假冒曹操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的。
而且孟小满对陈宫说的这话倒不是恭维,荀彧确实曾向孟小满提过陈宫此人,说他素有才干,或可聘为从事。只是孟小满听了陈宫不从刘岱的事,恐怕请不来他,一时踌躇,没有行动,却没想到,她不去请陈宫,陈宫自己反倒送上门来了。
陈宫不愧是东郡本地的名士,十分了解兖州情形,先将东郡诸城情形三言两语解说一番,而后又分析了一番兖州世家大族的情况,最后方道:“兖州刺史刘岱个性急躁冒失,乏智少谋。乱世之中,此人之能,难保兖州百姓平安,故宫今日来此,愿奉曹公为主,共图安民之大业。”
孟小满就是已经知道陈宫是要来投自己,也没料到这陈公台一开口比荀彧上次前来还要单刀直入,连忙道:“吾执掌东郡不久,得公台看重,甚感荣幸,今后还要有劳公台多多相助才是。”
孟小满言罢,遂拜陈宫为东郡太守麾下功曹,但曹军之中凡有议事,也请他一同参与。
陈宫不意初来便得了孟小满重用,又见她颇能体悯百姓疾苦,所行政令并不严苛,暗道此人倒真是一人物。如此英雄,才不枉他陈宫前来相助一场,心中时常算计着要帮她于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霸业,也好在孟小满面前显一显自己的能耐,不叫荀彧、郭嘉这两个年轻小子压自己一头。但虽说如此,却苦无合适的机会。
陈宫盼着有个机会能在孟小满面前立功,老天正好就给了他一个绝妙的好机会。
原来,袁绍与袁术兄弟相争日益激烈,双方争夺豫州,已经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公孙瓒因与袁绍交恶,故借兵袁术,派遣堂弟公孙越领兵,谁知公孙越在战场上不幸为袁绍军的流矢射中送了命。公孙瓒与袁绍新仇旧恨,以报弟仇为名,发兵攻打冀州,声势凌厉。袁绍急忙点起兵马,双方相持于界桥。
公孙瓒攻打袁绍时取道青州,波及了原本驻扎此地的青州黄巾军。青州黄巾难与公孙瓒大军相抗,就趁着袁绍与公孙瓒交锋的时机,兵指泰山郡,直逼兖州境内。
“黄巾势大,滋扰兖州百姓,众人可有什么办法?”兖州刺史府内,刘岱召集麾下幕僚及郡县地方官员一起商议黄巾来袭之事。他神色烦躁,看上去就知道心情极糟。
众官面面相觑,见气氛紧张,都有些惴惴不安。刘岱性格暴躁,否则当初也不会在酸枣联营怒杀桥瑁。
刘岱这些日子的确烦恼不少。当初,他冲动之下杀死桥瑁,名声大坏,悔之不迭,只得结好公孙瓒和袁绍,还约为儿女亲家,自以为如此在兖州就可以安如泰山。
谁知袁绍不顾他的面子,表曹操为东郡太守,公孙瓒又因恶了袁绍而逼他与袁绍断绝来往。虽然刘岱无法决断时请教了东阿名士程立,最终还是决定相助临近兖州的冀州牧袁绍,但东郡太守之事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毒刺。所以这次刘岱紧急召集官员共同商议对抗黄巾之事,将兖州各郡国的地方官全都召集到了治所昌邑议事,可孟小满却丝毫不知。
“黄巾军乃是乌合之众,无需担心。”在场有人毫不在乎的说。说话的乃是任城相郑遂,他年轻气盛,不把黄巾看在眼里:“说是百万之众,其实不过连妇孺老弱皆算在内,大人无须多虑。”
刘岱闻言稍感安慰,慢慢点了点头。
鲍信曾参与过讨伐黄巾的战斗,知道黄巾战意高涨、人数众多时,官军时常难与其相抗,听了郑遂把事情看得如此简单,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今日到了昌邑他才知道,这么大的事情,这刘岱竟然把曹操排斥在外。现在他再想知会曹操赶来也来不及了。
“鲍大人似不同意?”郑遂偏巧看见鲍信皱眉,忍不住问道。他乃是刘岱亲信,深知刘岱的心思,对鲍信结好曹操素有不满。
“青州黄巾刚取了泰山郡,如今人数众多,士气高昂。反观我方,百姓心慌、将士怯战,此战并不好打。”鲍信直言不讳道。
郑遂却不理会,主动向刘岱请战道:“如今黄巾已兵临泰山郡,若来攻我任城,我必叫其无功而返!”
“如此甚好,”刘岱大喜,和颜悦色对郑遂道:“那就请顺达带兵,作为先锋,在任城先迎战黄巾。待吾点起兵马,随后出城讨贼!”
“是!”郑遂立刻领命去了。
其他人见刘岱转怒为喜,松了口气,只顾自保,噤口不语。
鲍信见此,大惊失色。既无战术又无战略,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军议?他又恐怕当面驳斥,刘岱面子上须挂不住,等到其他人都走了之后方才进谏道:“刺史大人不可如此,黄巾势大,不宜硬敌。既然黄巾人数众多,且妇孺老弱不少,我方不如坚守不出,避其锐气。时间一久,黄巾粮草必然告急,若无供给,黄巾当成一团散沙,再出兵驱之。”
刘岱听鲍信劝阻自己出兵,心里好大不耐烦。他不愿招惹得罪敢追击董卓、又有袁绍保举的曹操,却十分记恨出兵帮孟小满剿灭黑山的鲍信。虽然鲍信说的计策合情合理,他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沉声道:“我意已决,不必再说。”
“刺史大人……”鲍信还想再劝,刘岱哪里肯听,撇下鲍信,已自去校场点齐兵马,准备平定黄巾去了。
鲍信长叹一声,一离开刺史府,就匆忙写信给孟小满,把刘岱所作所为详细告知,提醒他早作准备,好提防黄巾。他却不知,此时的陈宫早已经风闻青州黄巾来袭之事,并在心中暗自窃喜:助主公取得兖州的机会,看来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