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来得如此之快?”大明安非常意外,这出乎他的意料,沉下脸来,他问这名游骑,“契丹来了多少大军?”
契丹在辽东的军力,之前重点屯扎在建安城,大明白攻克建安城后,辽东的契丹军队便主力尽失,可以说已经伤了根本。而根据之前的军报,大明安等人还不知道耶律阿保机有出兵援助辽东的计划。目下的契丹,大军集中在西线,加之前段时间,李从璟在檀州利用耶律德光,吸引了耶律阿保机的视线,契丹援助辽东的反应颇慢,这让渤海国军队得以顺利趁机在辽东取得丰硕战果。
本以为按照渤海国军队的眼下速度,在攻下整个辽东之前,契丹的援军都不会到来,但眼下来看,众人却是小看耶律阿保机了,别说攻下整个辽东还为时尚早,建安都才方入囊中,还未消化,而渤海国军队在经历建安攻坚战后,人力物力损失都极大,现在也未来得及恢复,契丹军队就已经杀到了眼前,这让他们何以应对?
“契丹先锋大军约在五千骑,距离建安城已经不足百里,一日后可至;后续大军五万有余,距离此地尚有两百里,其中大部为步卒,三日后可至此地!”这名游骑肯定的说道。
他这番情报说得极有准确性,显然不是寻常斥候,事实上,他是经由桃夭夭麾下的军情处锐士训练出来的精锐。军情处这个组织在成立的时候,就有三分之一来源于百战军中的精锐斥候,对侦探敌情本就拿手,又历经这么多时日的发展,于此道就更加擅长。打探敌军行踪,估计敌军数目,再按照敌军脚程计算其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间,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一日……三日……”大明安咀嚼着这两个字,一遍一遍的重复,感到一颗心如沉大海。
在攻下建安城之后的这几日中,大明安自信空前高涨,他甚至生出了一种“中兴渤海,舍我其谁”的念头,面对莫离,他也不再如同之前那般唯命是从,因为他觉得他已经今非昔比了。连建安城他都能攻下,他还有何事做不到?
攻下建安城,固然依赖莫离之谋,但谋略毕竟只是辅助,他自认为,能站在这座城中,他所起到的作用,才是最大的。况且,如今渤海国超过一半的机动军队都掌握在他手里,骤然间执掌大权到了这个地步,想要不高看自己都难。
也正因此,在莫离说出方才那番话时,大明安虽然称其言之有理,但却“言重了”,这是因为他觉得他看得更准确,更深刻,他觉得他的见识谋略,已经能够胜过莫离,至不济也可以跟莫离比肩,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才敢这样说。
卑微的人,在骤然取得一番成绩之后,往往会自信爆棚,蔑视苍生,觉得自己极为了不起,从而生出令人憎恶的傲气,并且他们往往会将这种傲气,表现的分外明显。
“攻打建安城这么久,耶律阿保机都没有派遣援军到来,建安城刚下,契丹援军却已近在眼前,他们来得何其之快,何其蹊跷!”大明安喃喃自语,但是随即,他目中又燃气火焰,冷哼一声,“便是契丹大军来了又如何?便是他有五万大军又如何?我还怕了他们不成!往日我没有攻下半个辽东,没有据有建安如此雄城,姑且不惧契丹,今我有十万大军在手,难道还会被契丹吓退?契丹敢来,我难道不敢应战么?”
他转过身,目色凶狠,向跟在身旁的军使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与契丹在建安城一决雌雄!”
“是,殿下!”军使很快应诺,对大明安的军令,他毫不迟疑。出战辽东以来,在大明安的“率领”下,他们攻下半个辽东,如今又攻下辽东第一城建安,这名军使和军中许多将领一样,对大明安这位统帅都由衷敬佩。
军使的恭敬态度,让大明安自我感觉更加良好,他甚至没来由生出一股豪迈之情,言道:“我有雄师十万,又有如此坚城,别说契丹只来了区区五万人,便是面对十万、二十万契丹大军,他们也休想从我手中夺走建安!”
李四平嘴唇动了动,看了莫离一眼,见莫离面无表情,没有反对大明安的意见,便道:“殿下所言甚是,我部大军经过连日征战,大部已成精锐,大可与契丹争雄,这场辽东会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这的确是他内心的想法,并不是恭维之言,与莫离这个“外人”不同,李四平在大明安还只是一介普通王子,空有志向、没有实力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在他身边,可以说是看着大明安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手握大权,成为国中举足轻重的重臣的。这一步步走来,固然艰辛无数,但李四平对大明安的信心也早不同往日,他看到如今的大明安,就像看到渤海国的未来。对渤海国的未来,他有信心。
大明安和李四平现在这副表情,称得上是一唱一和,莫离面无表情,对大明安和李四平的决定不置可否。他打开折扇,在胸前轻轻摇动,丝丝凉风扑打胸膛、面庞,让他的心也跟着平静。在这场决策中,他始终不发一言,恍若置身事外。
帮助大明安夺权也好,攻打辽东也罢,甚至是登上渤海国未来的王座,莫离扮演的角色不过是顾问罢了,他本就不是渤海人,与大明安也素无交情,性子洒脱如他,在大明安恭敬问计于他的时候,他乐意出谋划策,但在大明安听不进去异议的时候,他却也没有“苦谏”的兴致。
对于大明安,莫离是外人;对于莫离,大明安何尝不是外人?
大明安不尊重莫离,莫离自然没有心思腆着脸去卖弄墨水,那是对他才学的侮辱。他肚子里的货,只在适合它们身份的场合,才会拿出来。这是他莫离的骄傲,也是他作为一个才子的骄傲。
莫离不说话,此时的大明安也没有拉下脸向莫离问计的心思,他本想问问莫离的意见,毕竟莫离的意见一向直入核心,但眼下莫离神色清淡,大明安便觉得,他堂堂渤海国王子、渤海国大军统帅大明安,离了他莫离还能走不了路了?遂不复再问什么。
“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此事便如此决定。”大明安道,沉吟一下,“守城守于野,守孤城如守死耳,今契丹大军先锋既然先至建安,那我大军便与之在野外会战,力求将其一举击溃,如此,不仅可以削弱契丹大军的力量,也好杀杀契丹大军的气势!”
李四平想了想,道:“正该如此。”
莫离懒得多言,向大明安微微拱手,径直转身而去。
莫离虽然有些“傲”,但他平日全无“傲气”,他所有的是含而不露的“傲骨”,总体说来,莫离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因为他会平视每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位居高位的掌权者,还是普通的军士、百姓。如今,莫离连与大明安呆在一起的兴致都没了,桃夭夭性子外懒内骄,就更不会继续留在大明安眼前,遂和莫离一同离去。
他们俩一走,随在他们身后的军情处十数锐士,也皆都离开。大明安身旁的的人,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这让场中的景象看起来有些怪异。而现在留在大明安身侧的,除却李四平等极少数位文士,便都是军中将领,其中一人愤愤不平的对大明安道:“殿下,这些人竟然如此无礼,殿下没发话,他们就自行离去,实在是狂傲至极!请殿下下令,将这些人拿下,收入牢,以正殿下之威!”
在莫离和桃夭夭离去的时候,大明安脸色很不好看,但他毕竟不是生性残暴的人,要他因为这点小事,将莫离和桃夭夭收押,他还做不出来。再者,这位渤海国将领不知,大明安却是知晓的清楚,要拿下莫离、桃夭夭,谈何容易?他们身旁那些如影随形的锐士,战力可不是一般的彪悍。
事实上,直至今日,大明安都不知道,莫离和桃夭夭到底带了多少这样的人到渤海国,此番又带了多少人在身边。这话说来荒唐,但事实就是如此。为此,大明安曾特意问过莫离,护卫他们的军情处锐士有几何,但莫离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微笑道:“足以应对一切需要。”
足以应对一切需要,这是一句狂妄的话。然而,无论是之前在渤海国,还是现下出征辽东,但凡有要用军情处的地方,他们的确能及时将事情处境完毕,这让大明安不得不承认这件事的真实性。
大明安忽然想到,莫离口中的“一切需要”,是否也饱含了在特殊情况下,军情处有护卫莫离和桃夭夭,全身而退的力量?这些特殊情况,是否也包括如那位渤海国将领所言,大军要收监他俩,或者是渤海国军败的情况?
想到这,大明安骤然惊觉,并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怕只是他自以为的掌握中。
……
契丹在辽东的军力,之前重点屯扎在建安城,大明白攻克建安城后,辽东的契丹军队便主力尽失,可以说已经伤了根本。而根据之前的军报,大明安等人还不知道耶律阿保机有出兵援助辽东的计划。目下的契丹,大军集中在西线,加之前段时间,李从璟在檀州利用耶律德光,吸引了耶律阿保机的视线,契丹援助辽东的反应颇慢,这让渤海国军队得以顺利趁机在辽东取得丰硕战果。
本以为按照渤海国军队的眼下速度,在攻下整个辽东之前,契丹的援军都不会到来,但眼下来看,众人却是小看耶律阿保机了,别说攻下整个辽东还为时尚早,建安都才方入囊中,还未消化,而渤海国军队在经历建安攻坚战后,人力物力损失都极大,现在也未来得及恢复,契丹军队就已经杀到了眼前,这让他们何以应对?
“契丹先锋大军约在五千骑,距离建安城已经不足百里,一日后可至;后续大军五万有余,距离此地尚有两百里,其中大部为步卒,三日后可至此地!”这名游骑肯定的说道。
他这番情报说得极有准确性,显然不是寻常斥候,事实上,他是经由桃夭夭麾下的军情处锐士训练出来的精锐。军情处这个组织在成立的时候,就有三分之一来源于百战军中的精锐斥候,对侦探敌情本就拿手,又历经这么多时日的发展,于此道就更加擅长。打探敌军行踪,估计敌军数目,再按照敌军脚程计算其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间,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一日……三日……”大明安咀嚼着这两个字,一遍一遍的重复,感到一颗心如沉大海。
在攻下建安城之后的这几日中,大明安自信空前高涨,他甚至生出了一种“中兴渤海,舍我其谁”的念头,面对莫离,他也不再如同之前那般唯命是从,因为他觉得他已经今非昔比了。连建安城他都能攻下,他还有何事做不到?
攻下建安城,固然依赖莫离之谋,但谋略毕竟只是辅助,他自认为,能站在这座城中,他所起到的作用,才是最大的。况且,如今渤海国超过一半的机动军队都掌握在他手里,骤然间执掌大权到了这个地步,想要不高看自己都难。
也正因此,在莫离说出方才那番话时,大明安虽然称其言之有理,但却“言重了”,这是因为他觉得他看得更准确,更深刻,他觉得他的见识谋略,已经能够胜过莫离,至不济也可以跟莫离比肩,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才敢这样说。
卑微的人,在骤然取得一番成绩之后,往往会自信爆棚,蔑视苍生,觉得自己极为了不起,从而生出令人憎恶的傲气,并且他们往往会将这种傲气,表现的分外明显。
“攻打建安城这么久,耶律阿保机都没有派遣援军到来,建安城刚下,契丹援军却已近在眼前,他们来得何其之快,何其蹊跷!”大明安喃喃自语,但是随即,他目中又燃气火焰,冷哼一声,“便是契丹大军来了又如何?便是他有五万大军又如何?我还怕了他们不成!往日我没有攻下半个辽东,没有据有建安如此雄城,姑且不惧契丹,今我有十万大军在手,难道还会被契丹吓退?契丹敢来,我难道不敢应战么?”
他转过身,目色凶狠,向跟在身旁的军使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与契丹在建安城一决雌雄!”
“是,殿下!”军使很快应诺,对大明安的军令,他毫不迟疑。出战辽东以来,在大明安的“率领”下,他们攻下半个辽东,如今又攻下辽东第一城建安,这名军使和军中许多将领一样,对大明安这位统帅都由衷敬佩。
军使的恭敬态度,让大明安自我感觉更加良好,他甚至没来由生出一股豪迈之情,言道:“我有雄师十万,又有如此坚城,别说契丹只来了区区五万人,便是面对十万、二十万契丹大军,他们也休想从我手中夺走建安!”
李四平嘴唇动了动,看了莫离一眼,见莫离面无表情,没有反对大明安的意见,便道:“殿下所言甚是,我部大军经过连日征战,大部已成精锐,大可与契丹争雄,这场辽东会战,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这的确是他内心的想法,并不是恭维之言,与莫离这个“外人”不同,李四平在大明安还只是一介普通王子,空有志向、没有实力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在他身边,可以说是看着大明安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手握大权,成为国中举足轻重的重臣的。这一步步走来,固然艰辛无数,但李四平对大明安的信心也早不同往日,他看到如今的大明安,就像看到渤海国的未来。对渤海国的未来,他有信心。
大明安和李四平现在这副表情,称得上是一唱一和,莫离面无表情,对大明安和李四平的决定不置可否。他打开折扇,在胸前轻轻摇动,丝丝凉风扑打胸膛、面庞,让他的心也跟着平静。在这场决策中,他始终不发一言,恍若置身事外。
帮助大明安夺权也好,攻打辽东也罢,甚至是登上渤海国未来的王座,莫离扮演的角色不过是顾问罢了,他本就不是渤海人,与大明安也素无交情,性子洒脱如他,在大明安恭敬问计于他的时候,他乐意出谋划策,但在大明安听不进去异议的时候,他却也没有“苦谏”的兴致。
对于大明安,莫离是外人;对于莫离,大明安何尝不是外人?
大明安不尊重莫离,莫离自然没有心思腆着脸去卖弄墨水,那是对他才学的侮辱。他肚子里的货,只在适合它们身份的场合,才会拿出来。这是他莫离的骄傲,也是他作为一个才子的骄傲。
莫离不说话,此时的大明安也没有拉下脸向莫离问计的心思,他本想问问莫离的意见,毕竟莫离的意见一向直入核心,但眼下莫离神色清淡,大明安便觉得,他堂堂渤海国王子、渤海国大军统帅大明安,离了他莫离还能走不了路了?遂不复再问什么。
“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此事便如此决定。”大明安道,沉吟一下,“守城守于野,守孤城如守死耳,今契丹大军先锋既然先至建安,那我大军便与之在野外会战,力求将其一举击溃,如此,不仅可以削弱契丹大军的力量,也好杀杀契丹大军的气势!”
李四平想了想,道:“正该如此。”
莫离懒得多言,向大明安微微拱手,径直转身而去。
莫离虽然有些“傲”,但他平日全无“傲气”,他所有的是含而不露的“傲骨”,总体说来,莫离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因为他会平视每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位居高位的掌权者,还是普通的军士、百姓。如今,莫离连与大明安呆在一起的兴致都没了,桃夭夭性子外懒内骄,就更不会继续留在大明安眼前,遂和莫离一同离去。
他们俩一走,随在他们身后的军情处十数锐士,也皆都离开。大明安身旁的的人,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这让场中的景象看起来有些怪异。而现在留在大明安身侧的,除却李四平等极少数位文士,便都是军中将领,其中一人愤愤不平的对大明安道:“殿下,这些人竟然如此无礼,殿下没发话,他们就自行离去,实在是狂傲至极!请殿下下令,将这些人拿下,收入牢,以正殿下之威!”
在莫离和桃夭夭离去的时候,大明安脸色很不好看,但他毕竟不是生性残暴的人,要他因为这点小事,将莫离和桃夭夭收押,他还做不出来。再者,这位渤海国将领不知,大明安却是知晓的清楚,要拿下莫离、桃夭夭,谈何容易?他们身旁那些如影随形的锐士,战力可不是一般的彪悍。
事实上,直至今日,大明安都不知道,莫离和桃夭夭到底带了多少这样的人到渤海国,此番又带了多少人在身边。这话说来荒唐,但事实就是如此。为此,大明安曾特意问过莫离,护卫他们的军情处锐士有几何,但莫离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微笑道:“足以应对一切需要。”
足以应对一切需要,这是一句狂妄的话。然而,无论是之前在渤海国,还是现下出征辽东,但凡有要用军情处的地方,他们的确能及时将事情处境完毕,这让大明安不得不承认这件事的真实性。
大明安忽然想到,莫离口中的“一切需要”,是否也饱含了在特殊情况下,军情处有护卫莫离和桃夭夭,全身而退的力量?这些特殊情况,是否也包括如那位渤海国将领所言,大军要收监他俩,或者是渤海国军败的情况?
想到这,大明安骤然惊觉,并不是所有人所有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怕只是他自以为的掌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