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王爷驻思片刻之后道:“庄老,你先秘密回府,由我在宫探听虚实,再根据局势而定是否将此事说出来,若是坏消息,我们再从长计议”。
庄庸凡点了点头,“眼下只好如此”,他倒不惧怕自己的安危,大不了皇上大怒之下砍了他的头,至于庄家皇上不管如何还是会留几分情面的,他担心的是无权无势的易寒,这件事情是自己拜托他去做的,倘若不能保住他的姓名,自己又如何对得起他。
十一王爷派人护送庄庸凡回将军府,而自己让下人备轿火速进宫去,一路上心情忐忑不安,他算也是经过风雨的人,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了。
他的身份在宫通行无阻,一会之后便来到御书房,太监总管已等候多时了,领着他进入书房,这时才发现书房,除坐在大炕的皇上一人,再无其他忠臣,心暗忖,“难道他来的最早,其他大臣还没有到来”,皇上低着头看着书,表情怪异的很,看上去龙颜大悦,双眉紧锁又似乎疑惑重重,刚刚总管进来的时候并没有禀报,悄悄的来悄悄的去,所以此刻皇帝还不知道十一王爷已到。
十一王爷行臣之礼,“皇上,微臣来了,不知火速召见微臣进宫有何要事?”
皇帝抬头喜道:“皇叔,你来了”,话毕站了起来,走到十一王爷身边,挽住他手,“刚刚看了从雁门关发送过来的书我是又喜又惑,至上次召见皇叔,已经有四五天没有雁门关的书送到朕的手,这些天想起皇叔当日所说的话,又加上不知道雁门关的军情,朕是吃不好睡不好,心总担心雁门关方面出了什么差错,是否已经城破,全军覆没而来不及给朕发送书”。
十一王爷道:“皇上你刚刚不是说雁门关方面已经给你发送来书吗?内容到底说些什么”。
皇帝大悦道:“皇叔,镇西守军大败西夏军,苍狼所率二十万兵力仅剩不到万人仓惶逃回西夏”。
十一王爷失声道:“怎么可能!”一时之间惊讶的再也说不出话来,脑袋被惊喜震的无法言语。
皇帝脸带笑容,给十一王爷一个反应的时间,刚开始他看到这份书也是愣愣发呆,心充盈的喜悦让周身舒坦,只感觉幸福来的太快了。
过了一会,十一王爷才接受了这个事实,这种大事没有人敢来欺骗皇上,既然书已经送到,自然也不是捕风捉影,心惊颤,“莫非这是易寒的功劳”。
皇帝见十一王爷愣愣发呆,问道:“皇叔,你难道不高兴吗?”
这时十一王爷已经平静激动的心情,露出笑容道:“如此大喜事,我又怎么会不高兴,微臣是惊讶,感觉是在做梦,我军是如何胜的”。
皇帝哈哈大笑,“皇叔你也有这种感觉,朕当时就感觉自己是在做梦”。
十一王爷又问道:“皇上,为何其他大臣还未到来”。
皇帝神秘道:“眼下这事,只有皇叔与朕两人得知,朕并未有召见其他人”。
十一王爷又问:“如此喜事,皇上为何不立即召见武百官告之,并布告天下,安抚百姓惶心”。
“这就是朕立即召见皇叔来的原因,这份书之还有许多让朕感觉不可思议,又一头雾水的地方,朕想与皇叔商议,先弄清个原委”。
“皇上,那份书可否容微臣过目”。
“朕正有此意”。
十一王爷接过书,却有三份,由不同将领所写,先朝那份乃是骑兵大将军任建辉所写的书看去,这份书洋洋洒洒足足有几千来字,陈述了元帅布署筹谋一番,准备与西夏大军在正面战场决一死战,而听了这个计划,镇西军将领一心求战,没有人反对,看到这里十一王爷一讶,到底是如何完美的计划才能让众将一心求战呢,而至于这个计划到底是如何进行,在书并没有赘述。
十一王爷继续看下去,却是越看越心惊,不知不觉似乎感觉此刻就身处战场之,拿住书的手指有些僵硬紧绷,这一段内容是陈述了这一场生死大战的每个细节,从派五千兵士攻打峭山吸引敌军八千骑兵出动,再攻其粮仓逼迫对方不得不救,而在对付兀南努所率领的骑兵时,兀南努不为所诱,最后元帅不得不以身冒险,终诱得兀南努追击而去,至此西夏方面三万骑兵全部被调离主战场,而林副帅出动大军,迫使苍狼在没有骑兵优势之下与我军决战,面对苍狼的正形拐阵,镇西军猛攻而不胜,时间急迫,在元帅所授锦囊获得破正形拐阵之法,终破对方阵型,将西夏军杀的这一落荒而逃。
十一王爷感慨一声,“天纵之才啊,如此运营筹谋,天下何人能出其之右”,任建辉这份书虽然洋洋洒洒几千来字,尽述细节,可是依然无法面面俱到,便光说破正形拐阵这一段,正形拐阵乃席清所创,一直以来都是对付西夏、北敖、安卑的利器,阵法一旦成型还从来没有被破过,任建辉只用了短短几十字表述,但他可以想象其是如何艰辛,时间急迫,若是无法速战速决,只要再拖上一会,大胜之势瞬间便会转成大败之势。
看来这里,却依然还有一半未看,十一王爷心讶异,最终的结果他已经知道了,苍狼仅剩不到万人仓惶逃回西夏,这后面还有什么变故不成,再看下去的时候,却再也停不下来,脸上的表情比刚才还要紧张,还要严肃,但看到元帅重伤而亡这一句时,十一王爷再也控制不住心的悲痛,悲呼出声:“贤之学术,汪洋恣肆,纵然蒙祸,盖又如此”。
后面这一段皇上看的糊涂,他却早已知易寒身份,条条序序了然于胸,至于后来所述,在众目睽睽之下,麒麟面具下面不是庄庸凡而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战死了,他只需向皇上道明事情,皇上立即便能恍然大悟。
皇帝轻声问道:“皇叔,你看完了吗?”
十一王爷平抚自己激动的心情点了点头,淡道:“皇上之疑惑,微臣能解,可惜啊,我大东国却损失一盖世将才!”
皇帝道:“皇叔知道什么隐情,三份书的内容在明白他是假冒之后,依然尊称他为元帅,且为了解救这个假冒元帅之人,处处受西夏军牵制,而自始至终庄元帅都没有提及过”,他仍然认为,庄庸凡依然是庄庸凡,只不过在出兵诱兀南努追击的时候才由别人假冒顶替的。
十一王爷道:“皇上还不明白吗?自始至终庄元帅都是由他假冒的,而自始至终所有的命令都是这个假冒之人下达的。”
皇帝大吃一惊:“你是说带领镇西军大败西夏军,一直都是此人,皇叔你为何如此自信”。
十一王爷沉声道:“因为庄元帅从大战开始之日就没有在雁门关,而现在庄元帅已经回到京城,微臣刚刚才与他见面”。
皇帝闻言越是糊涂,急道:“朕是一头雾水,请皇叔快将事情细细说来”。
十一王爷将自己所知道的全盘托出。
皇帝听完点了点头,“听你这么说,此刻朕云开雾散便再没有疑惑了,易元帅的孙竟是此等贤才,爷孙二人皆乃将门虎将,先皇赦令让易元帅一家有心报国,却报效无门,朕心里有亏啊”,却丝毫不提易寒假冒之罪,庄庸凡瞒骗之罪,反而感慨一番。
十一王爷听皇上的口气,似乎丝毫不将欺君之罪放在心,问道:“皇上打算如何处置庄元帅,易元帅一家是否也要定罪”。
皇帝笑了笑:“皇叔,你放心,庄元帅忠耿爱国,他之所以出此下策,更是因为朕的疏忽大意,实乃无奈之举,若是武百官依依不饶,朕就将罪名揽到身上,看还有人是否敢定朕的罪”。
“皇上英明”,这个结果早在十一王爷的意料之,一场大胜,永解雁门关之危,凡事都变得好说,而西方忧患一解,眼下就能专心对付南北两面。
皇帝一脸思索,突然似乎有顿悟,“我早就应该猜到了,只是这件事情实在匪夷所思,我却从来没有往哪方面去想”,停顿片刻之后道:“皇叔,这一役易寒已获了镇西军众将士的拥戴,你看我是否方便将他身份公诸于世”。
提起易寒,十一王爷一脸黯然,往者已逝,有名无名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皇上,纸是包不住火的,镇西军众将士其实早就心有数,这件事情迟早会传播开来,皇上何不追封他一个名号,安抚镇西军众将士的悲戚”。
皇帝道:“皇叔,我正有此意,好,鉴于易寒此次率镇西军大败西夏军功于社稷,功大于过恕其假冒元帅之罪,追封易寒为麒麟将军,爵拜护国公,并将此事昭告天下,望有志男儿皆以他为楷模”。
十一王爷点了点头,并没有很高兴,大东国刚刚损失了一位千年难得的将才,这一战役必将流芳千古,而易寒之名也必将永存万民心,至少给易元帅一个安慰,给易家一代将门一个安慰。
皇帝安慰道:“皇叔,我明白你的感受,朕心里也很难受,可是往者已逝,我们也只能惜叹英才早逝”。
[]
庄庸凡点了点头,“眼下只好如此”,他倒不惧怕自己的安危,大不了皇上大怒之下砍了他的头,至于庄家皇上不管如何还是会留几分情面的,他担心的是无权无势的易寒,这件事情是自己拜托他去做的,倘若不能保住他的姓名,自己又如何对得起他。
十一王爷派人护送庄庸凡回将军府,而自己让下人备轿火速进宫去,一路上心情忐忑不安,他算也是经过风雨的人,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了。
他的身份在宫通行无阻,一会之后便来到御书房,太监总管已等候多时了,领着他进入书房,这时才发现书房,除坐在大炕的皇上一人,再无其他忠臣,心暗忖,“难道他来的最早,其他大臣还没有到来”,皇上低着头看着书,表情怪异的很,看上去龙颜大悦,双眉紧锁又似乎疑惑重重,刚刚总管进来的时候并没有禀报,悄悄的来悄悄的去,所以此刻皇帝还不知道十一王爷已到。
十一王爷行臣之礼,“皇上,微臣来了,不知火速召见微臣进宫有何要事?”
皇帝抬头喜道:“皇叔,你来了”,话毕站了起来,走到十一王爷身边,挽住他手,“刚刚看了从雁门关发送过来的书我是又喜又惑,至上次召见皇叔,已经有四五天没有雁门关的书送到朕的手,这些天想起皇叔当日所说的话,又加上不知道雁门关的军情,朕是吃不好睡不好,心总担心雁门关方面出了什么差错,是否已经城破,全军覆没而来不及给朕发送书”。
十一王爷道:“皇上你刚刚不是说雁门关方面已经给你发送来书吗?内容到底说些什么”。
皇帝大悦道:“皇叔,镇西守军大败西夏军,苍狼所率二十万兵力仅剩不到万人仓惶逃回西夏”。
十一王爷失声道:“怎么可能!”一时之间惊讶的再也说不出话来,脑袋被惊喜震的无法言语。
皇帝脸带笑容,给十一王爷一个反应的时间,刚开始他看到这份书也是愣愣发呆,心充盈的喜悦让周身舒坦,只感觉幸福来的太快了。
过了一会,十一王爷才接受了这个事实,这种大事没有人敢来欺骗皇上,既然书已经送到,自然也不是捕风捉影,心惊颤,“莫非这是易寒的功劳”。
皇帝见十一王爷愣愣发呆,问道:“皇叔,你难道不高兴吗?”
这时十一王爷已经平静激动的心情,露出笑容道:“如此大喜事,我又怎么会不高兴,微臣是惊讶,感觉是在做梦,我军是如何胜的”。
皇帝哈哈大笑,“皇叔你也有这种感觉,朕当时就感觉自己是在做梦”。
十一王爷又问道:“皇上,为何其他大臣还未到来”。
皇帝神秘道:“眼下这事,只有皇叔与朕两人得知,朕并未有召见其他人”。
十一王爷又问:“如此喜事,皇上为何不立即召见武百官告之,并布告天下,安抚百姓惶心”。
“这就是朕立即召见皇叔来的原因,这份书之还有许多让朕感觉不可思议,又一头雾水的地方,朕想与皇叔商议,先弄清个原委”。
“皇上,那份书可否容微臣过目”。
“朕正有此意”。
十一王爷接过书,却有三份,由不同将领所写,先朝那份乃是骑兵大将军任建辉所写的书看去,这份书洋洋洒洒足足有几千来字,陈述了元帅布署筹谋一番,准备与西夏大军在正面战场决一死战,而听了这个计划,镇西军将领一心求战,没有人反对,看到这里十一王爷一讶,到底是如何完美的计划才能让众将一心求战呢,而至于这个计划到底是如何进行,在书并没有赘述。
十一王爷继续看下去,却是越看越心惊,不知不觉似乎感觉此刻就身处战场之,拿住书的手指有些僵硬紧绷,这一段内容是陈述了这一场生死大战的每个细节,从派五千兵士攻打峭山吸引敌军八千骑兵出动,再攻其粮仓逼迫对方不得不救,而在对付兀南努所率领的骑兵时,兀南努不为所诱,最后元帅不得不以身冒险,终诱得兀南努追击而去,至此西夏方面三万骑兵全部被调离主战场,而林副帅出动大军,迫使苍狼在没有骑兵优势之下与我军决战,面对苍狼的正形拐阵,镇西军猛攻而不胜,时间急迫,在元帅所授锦囊获得破正形拐阵之法,终破对方阵型,将西夏军杀的这一落荒而逃。
十一王爷感慨一声,“天纵之才啊,如此运营筹谋,天下何人能出其之右”,任建辉这份书虽然洋洋洒洒几千来字,尽述细节,可是依然无法面面俱到,便光说破正形拐阵这一段,正形拐阵乃席清所创,一直以来都是对付西夏、北敖、安卑的利器,阵法一旦成型还从来没有被破过,任建辉只用了短短几十字表述,但他可以想象其是如何艰辛,时间急迫,若是无法速战速决,只要再拖上一会,大胜之势瞬间便会转成大败之势。
看来这里,却依然还有一半未看,十一王爷心讶异,最终的结果他已经知道了,苍狼仅剩不到万人仓惶逃回西夏,这后面还有什么变故不成,再看下去的时候,却再也停不下来,脸上的表情比刚才还要紧张,还要严肃,但看到元帅重伤而亡这一句时,十一王爷再也控制不住心的悲痛,悲呼出声:“贤之学术,汪洋恣肆,纵然蒙祸,盖又如此”。
后面这一段皇上看的糊涂,他却早已知易寒身份,条条序序了然于胸,至于后来所述,在众目睽睽之下,麒麟面具下面不是庄庸凡而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战死了,他只需向皇上道明事情,皇上立即便能恍然大悟。
皇帝轻声问道:“皇叔,你看完了吗?”
十一王爷平抚自己激动的心情点了点头,淡道:“皇上之疑惑,微臣能解,可惜啊,我大东国却损失一盖世将才!”
皇帝道:“皇叔知道什么隐情,三份书的内容在明白他是假冒之后,依然尊称他为元帅,且为了解救这个假冒元帅之人,处处受西夏军牵制,而自始至终庄元帅都没有提及过”,他仍然认为,庄庸凡依然是庄庸凡,只不过在出兵诱兀南努追击的时候才由别人假冒顶替的。
十一王爷道:“皇上还不明白吗?自始至终庄元帅都是由他假冒的,而自始至终所有的命令都是这个假冒之人下达的。”
皇帝大吃一惊:“你是说带领镇西军大败西夏军,一直都是此人,皇叔你为何如此自信”。
十一王爷沉声道:“因为庄元帅从大战开始之日就没有在雁门关,而现在庄元帅已经回到京城,微臣刚刚才与他见面”。
皇帝闻言越是糊涂,急道:“朕是一头雾水,请皇叔快将事情细细说来”。
十一王爷将自己所知道的全盘托出。
皇帝听完点了点头,“听你这么说,此刻朕云开雾散便再没有疑惑了,易元帅的孙竟是此等贤才,爷孙二人皆乃将门虎将,先皇赦令让易元帅一家有心报国,却报效无门,朕心里有亏啊”,却丝毫不提易寒假冒之罪,庄庸凡瞒骗之罪,反而感慨一番。
十一王爷听皇上的口气,似乎丝毫不将欺君之罪放在心,问道:“皇上打算如何处置庄元帅,易元帅一家是否也要定罪”。
皇帝笑了笑:“皇叔,你放心,庄元帅忠耿爱国,他之所以出此下策,更是因为朕的疏忽大意,实乃无奈之举,若是武百官依依不饶,朕就将罪名揽到身上,看还有人是否敢定朕的罪”。
“皇上英明”,这个结果早在十一王爷的意料之,一场大胜,永解雁门关之危,凡事都变得好说,而西方忧患一解,眼下就能专心对付南北两面。
皇帝一脸思索,突然似乎有顿悟,“我早就应该猜到了,只是这件事情实在匪夷所思,我却从来没有往哪方面去想”,停顿片刻之后道:“皇叔,这一役易寒已获了镇西军众将士的拥戴,你看我是否方便将他身份公诸于世”。
提起易寒,十一王爷一脸黯然,往者已逝,有名无名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皇上,纸是包不住火的,镇西军众将士其实早就心有数,这件事情迟早会传播开来,皇上何不追封他一个名号,安抚镇西军众将士的悲戚”。
皇帝道:“皇叔,我正有此意,好,鉴于易寒此次率镇西军大败西夏军功于社稷,功大于过恕其假冒元帅之罪,追封易寒为麒麟将军,爵拜护国公,并将此事昭告天下,望有志男儿皆以他为楷模”。
十一王爷点了点头,并没有很高兴,大东国刚刚损失了一位千年难得的将才,这一战役必将流芳千古,而易寒之名也必将永存万民心,至少给易元帅一个安慰,给易家一代将门一个安慰。
皇帝安慰道:“皇叔,我明白你的感受,朕心里也很难受,可是往者已逝,我们也只能惜叹英才早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