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七九章 土屋
通州城墙上烟尘弥漫,碎石如雨漫天落下,然而城墙上却空无一人。王源这几天当然没闲着,城下叛军大肆制作攻城器械的情形都看在眼里,岂能不有所应对。
实际上,数日前王源冒险袭营摧毁对方的攻城器械的时候,倒不是完全因为没有应对的办法,一部分的原因其实也是为了要拖延叛军更多的时间。王源明白,自己只要在通州拖住叛军主力的时间越长,形势便对己方越有利。高仙芝在北边可没闲着,他一定会猛攻宁州城下的所谓二十万叛军大军,借以挺进长安减轻自己的压力。
昨天中午,王源接到了高仙芝派人送来的战报,数日前高仙芝已经拿下了邠州正往长安进发。得知此消息之后,王源大喜过望。倒不是因为可以收复长安而高兴,事实上王源和高仙芝从一开始便对收复长安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他们只是想通过此举让叛军主力回撤,从而在大局上缓解蜀地之忧,并且在叛军疲于奔命之际能够有机会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平叛并非一城一池之得失,关键是要消灭叛军的兵马,自然便可收复失去的城池。
接到高仙芝的消息之后,王源知道城下的对手也一定很快便会得到消息。对于史思明而言,得知这个消息一定让他很愤怒,因为他必须做出抉择。故而王源昨天晚上一直命人密切注意叛军的动向,看看叛军是否会连夜拔营离开。然而叛军居然并未拔营撤离,王源当然也明白了史思明的心思。
换位而处,如果是王源自己处在这样的境地,王源也会做出攻城的抉择。毕竟万事具备,大军劳师而来,就这么空手而回显然是心有不甘的。史思明定是要攻下了通州城击溃了自己再回援长安。
而在这样的情形下的这一战将极为凶险,史思明将丝毫不会留手,因为他没有更多的时间耽误,必是以雷霆万钧之势而来展开疯狂的进攻。只要多在通州拖延一天,史思明面临的煎熬将会成倍的增加。因为他的时间很宝贵,而且他绝对不敢放弃长安,安禄山也不会饶了他。当然除非这家伙是打着自立为王占据蜀地的想法,那便另当别论了。但目前而言史思明还不敢这么做,他的号召力不够,而且他手下的兵马大部分还都是安禄山的兵将,这些人是不可能听他指挥的。
针对这即将到来的疯狂进攻,王源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这几日城下的叛军忙的不可开交,城里的神策军也没闲着,他们也忙的热火朝天。三天前,王源下令全军开始在城墙内侧依着城墙修建矮小坚固的掩体,王源给出的样式是,只建造一人多高的低矮厚实的夯土小房,屋顶上用毛竹和厚厚的茅草搭了好几层,沿着城墙的下方修建了一场溜。将领们不知这样的做法有和意图,王源用实验告诉了他们答案。他命人从城墙上抬起磨盘大小的石头往这些夯土房的屋顶上砸,然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大石头居然没有砸穿房顶,反而被厚厚的茅草和数层青竹屋顶给抵挡住了,翻滚着沿着屋顶的斜坡落在地上。然后所有人都明白了王源的用意。
没错,王源是要在城墙内侧修建这些简陋却实用的小土屋用来藏兵,因为所有人都在担忧一旦叛军重新造好了大批的投石车,城墙上的防守便是个难题。少量的投石车可以硬着头皮硬抗,大不了死些士兵。但数量庞大的投石车会让城头成为地狱,根本无法站人,士兵的防守便成了个大问题。
当然,一般而言,面对这种情形会有一个办法解决,那便是城头上的士兵暂时撤离,待敌军真正攻城时才上城防守。然而此举很有风险,因为一旦上城的时间晚了的话,敌军便可以从容的架设云梯,甚至抢先爬上城墙。
一旦投石车开始投石,城墙内侧数十步外也是无法靠近的,因为这一片也是落石的区域。兵马必须再往后躲在较远的安全区域,但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一段距离。一个敏捷的士兵从数十步外落石满地的地方冲到城墙下方,再沿着陡峭狭窄的上城阶梯爬上城墙,这当中耽搁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足以让一名身手敏捷的敌兵抢先爬上城墙了。当年楚汉相争时的荥阳之战中便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守方上城墙的时间没有攻方上城迅速,本来守御的一方反而成了攻城的一方,而起是从城里往城外攻,简直是一件奇葩之事。
王源当然不想发生任何的差错,他要确保万无一失,既不能让士兵们在城头挨砸,也不能让士兵们退到数十步外耽搁守城时间,所以他想出了这种城下沿着城墙搭建斜屋顶的夯土矮房,用来藏兵的办法。说是房子,还不如说是狗窝要确切的多。为了能挨住城头滚落的石块,这些房子只能尽量的矮小。屋顶上的茅草和青竹起的便是缓冲作用,石头落在上面确保不会贯穿屋顶。王源所作的实验是极端的做法,事实上叛军不可能将磨盘大的石头投射上城。而且这些狗窝般的小土房贴着城墙内侧建造,大部分的石头其实也砸不到这些房子。
虽然这些小房子只能藏兵五六千人,无法让所有的士兵藏匿其中。但这五六千人能够迅速上城防守,便足以保证不会让敌军率先登上城墙。而大批的守军便可随后从容上城,完成守城的使命。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三天时间,足够守军在城下造好这些火柴盒一般的小房子了。而此刻,满天的石块如雨,黄尘翻腾之中,这些小房子里,五千多神策军士兵正缩着身子躲在里边,听着头顶上的屋顶噼里啪啦的落石块,等待着上城的命令。
城外,投石车还在疯狂的朝着城头投射石弹轰炸。但是和开始时的猛烈密集相比,此时却变得越来越零落起来。
史思明皱眉大喝道:“怎么了?石弹准备不足么?怎地零零散散的,这可不成。”
负责投石的将领苦着脸回禀道:“禀报元帅,石弹充足,只是投石车扛不住了,已经散架了三百架了。”
史思明愕然,旋即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这个严重的问题,这些投石车虽然在短时间内便造了出来,但这种临时造出来的投石车太不牢固了。它们被要求快速的制作出来,目的也只是能将石块投射上城墙便可。
要投射石块上城墙简单的很,但要保持长时间多次的运作便显然达不到了。制作它们的木料都是山中砍伐下来的树木,各种木头都有,为了赶时间也无暇去挑挑拣拣,只要合用便可。很多树木看似粗壮其实木质很脆,有的树木被虫蛀过,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片虫蛀之处,在高强度的投射下也会很快便断裂倒塌。
在经过十几次的发射石块之后,数百架投石车开始散架倒塌,导致能发射的投石车越来越少,气势也越来越弱。
“史元帅,下令士兵攻城吧,否则一会儿损坏的投石车越多,反倒无法压制城头之敌了,反倒失去最佳攻城的机会了。”高秀岩提醒道。
“白白准备了那么多的石弹,没能把他们埋在城头,当真心里不舒坦。不过你说的对,即刻攻城吧。高老弟,看你的了。”史思明道。
高秀岩无声拱手,策马转身冲向前阵,口高声下令:“攻城开始。”
号角长鸣,鼓声咚咚。五万叛军踩着鼓点呐喊着冲向城下。投石车依旧朝城头砸着石弹,步兵在石弹的掩护下飞速朝城墙接近。十几辆冲车也快速朝城门口集结。几乎没有遭受任何的阻击,蜂拥而至的叛军士兵便冲到了城下百步之内。
与此同时,数百架投石车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停止了抛射。投石车的抛射没有准头,也没有特定的距离,他们的射程只是个大概的距离,石弹可能在方圆数十步之内抛洒,这对于进攻的士兵也是个威胁,所以一旦士兵们冲到前方,投石车便只能停止发射了。
但这也已经足够,不足百步的距离,步兵的冲锋只需几十息。而城头的守军在这短短几十息之内断然无法恢复过来。城下的守军想要上城增援也是来不及的,足够进攻的士兵们冲到城下了。
果然,叛军攻城士兵冲到距离城墙三十步的护城河边上的时候,城头还是烟尘弥漫,城头的唐军也没有射下一支箭来。史思明紧张的神情松弛了下来:事情就像事前预想的那般顺利,也许不用到午后,通州城便在囊中了。
通州城墙上烟尘弥漫,碎石如雨漫天落下,然而城墙上却空无一人。王源这几天当然没闲着,城下叛军大肆制作攻城器械的情形都看在眼里,岂能不有所应对。
实际上,数日前王源冒险袭营摧毁对方的攻城器械的时候,倒不是完全因为没有应对的办法,一部分的原因其实也是为了要拖延叛军更多的时间。王源明白,自己只要在通州拖住叛军主力的时间越长,形势便对己方越有利。高仙芝在北边可没闲着,他一定会猛攻宁州城下的所谓二十万叛军大军,借以挺进长安减轻自己的压力。
昨天中午,王源接到了高仙芝派人送来的战报,数日前高仙芝已经拿下了邠州正往长安进发。得知此消息之后,王源大喜过望。倒不是因为可以收复长安而高兴,事实上王源和高仙芝从一开始便对收复长安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他们只是想通过此举让叛军主力回撤,从而在大局上缓解蜀地之忧,并且在叛军疲于奔命之际能够有机会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平叛并非一城一池之得失,关键是要消灭叛军的兵马,自然便可收复失去的城池。
接到高仙芝的消息之后,王源知道城下的对手也一定很快便会得到消息。对于史思明而言,得知这个消息一定让他很愤怒,因为他必须做出抉择。故而王源昨天晚上一直命人密切注意叛军的动向,看看叛军是否会连夜拔营离开。然而叛军居然并未拔营撤离,王源当然也明白了史思明的心思。
换位而处,如果是王源自己处在这样的境地,王源也会做出攻城的抉择。毕竟万事具备,大军劳师而来,就这么空手而回显然是心有不甘的。史思明定是要攻下了通州城击溃了自己再回援长安。
而在这样的情形下的这一战将极为凶险,史思明将丝毫不会留手,因为他没有更多的时间耽误,必是以雷霆万钧之势而来展开疯狂的进攻。只要多在通州拖延一天,史思明面临的煎熬将会成倍的增加。因为他的时间很宝贵,而且他绝对不敢放弃长安,安禄山也不会饶了他。当然除非这家伙是打着自立为王占据蜀地的想法,那便另当别论了。但目前而言史思明还不敢这么做,他的号召力不够,而且他手下的兵马大部分还都是安禄山的兵将,这些人是不可能听他指挥的。
针对这即将到来的疯狂进攻,王源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这几日城下的叛军忙的不可开交,城里的神策军也没闲着,他们也忙的热火朝天。三天前,王源下令全军开始在城墙内侧依着城墙修建矮小坚固的掩体,王源给出的样式是,只建造一人多高的低矮厚实的夯土小房,屋顶上用毛竹和厚厚的茅草搭了好几层,沿着城墙的下方修建了一场溜。将领们不知这样的做法有和意图,王源用实验告诉了他们答案。他命人从城墙上抬起磨盘大小的石头往这些夯土房的屋顶上砸,然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大石头居然没有砸穿房顶,反而被厚厚的茅草和数层青竹屋顶给抵挡住了,翻滚着沿着屋顶的斜坡落在地上。然后所有人都明白了王源的用意。
没错,王源是要在城墙内侧修建这些简陋却实用的小土屋用来藏兵,因为所有人都在担忧一旦叛军重新造好了大批的投石车,城墙上的防守便是个难题。少量的投石车可以硬着头皮硬抗,大不了死些士兵。但数量庞大的投石车会让城头成为地狱,根本无法站人,士兵的防守便成了个大问题。
当然,一般而言,面对这种情形会有一个办法解决,那便是城头上的士兵暂时撤离,待敌军真正攻城时才上城防守。然而此举很有风险,因为一旦上城的时间晚了的话,敌军便可以从容的架设云梯,甚至抢先爬上城墙。
一旦投石车开始投石,城墙内侧数十步外也是无法靠近的,因为这一片也是落石的区域。兵马必须再往后躲在较远的安全区域,但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一段距离。一个敏捷的士兵从数十步外落石满地的地方冲到城墙下方,再沿着陡峭狭窄的上城阶梯爬上城墙,这当中耽搁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足以让一名身手敏捷的敌兵抢先爬上城墙了。当年楚汉相争时的荥阳之战中便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守方上城墙的时间没有攻方上城迅速,本来守御的一方反而成了攻城的一方,而起是从城里往城外攻,简直是一件奇葩之事。
王源当然不想发生任何的差错,他要确保万无一失,既不能让士兵们在城头挨砸,也不能让士兵们退到数十步外耽搁守城时间,所以他想出了这种城下沿着城墙搭建斜屋顶的夯土矮房,用来藏兵的办法。说是房子,还不如说是狗窝要确切的多。为了能挨住城头滚落的石块,这些房子只能尽量的矮小。屋顶上的茅草和青竹起的便是缓冲作用,石头落在上面确保不会贯穿屋顶。王源所作的实验是极端的做法,事实上叛军不可能将磨盘大的石头投射上城。而且这些狗窝般的小土房贴着城墙内侧建造,大部分的石头其实也砸不到这些房子。
虽然这些小房子只能藏兵五六千人,无法让所有的士兵藏匿其中。但这五六千人能够迅速上城防守,便足以保证不会让敌军率先登上城墙。而大批的守军便可随后从容上城,完成守城的使命。有时候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三天时间,足够守军在城下造好这些火柴盒一般的小房子了。而此刻,满天的石块如雨,黄尘翻腾之中,这些小房子里,五千多神策军士兵正缩着身子躲在里边,听着头顶上的屋顶噼里啪啦的落石块,等待着上城的命令。
城外,投石车还在疯狂的朝着城头投射石弹轰炸。但是和开始时的猛烈密集相比,此时却变得越来越零落起来。
史思明皱眉大喝道:“怎么了?石弹准备不足么?怎地零零散散的,这可不成。”
负责投石的将领苦着脸回禀道:“禀报元帅,石弹充足,只是投石车扛不住了,已经散架了三百架了。”
史思明愕然,旋即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这个严重的问题,这些投石车虽然在短时间内便造了出来,但这种临时造出来的投石车太不牢固了。它们被要求快速的制作出来,目的也只是能将石块投射上城墙便可。
要投射石块上城墙简单的很,但要保持长时间多次的运作便显然达不到了。制作它们的木料都是山中砍伐下来的树木,各种木头都有,为了赶时间也无暇去挑挑拣拣,只要合用便可。很多树木看似粗壮其实木质很脆,有的树木被虫蛀过,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片虫蛀之处,在高强度的投射下也会很快便断裂倒塌。
在经过十几次的发射石块之后,数百架投石车开始散架倒塌,导致能发射的投石车越来越少,气势也越来越弱。
“史元帅,下令士兵攻城吧,否则一会儿损坏的投石车越多,反倒无法压制城头之敌了,反倒失去最佳攻城的机会了。”高秀岩提醒道。
“白白准备了那么多的石弹,没能把他们埋在城头,当真心里不舒坦。不过你说的对,即刻攻城吧。高老弟,看你的了。”史思明道。
高秀岩无声拱手,策马转身冲向前阵,口高声下令:“攻城开始。”
号角长鸣,鼓声咚咚。五万叛军踩着鼓点呐喊着冲向城下。投石车依旧朝城头砸着石弹,步兵在石弹的掩护下飞速朝城墙接近。十几辆冲车也快速朝城门口集结。几乎没有遭受任何的阻击,蜂拥而至的叛军士兵便冲到了城下百步之内。
与此同时,数百架投石车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停止了抛射。投石车的抛射没有准头,也没有特定的距离,他们的射程只是个大概的距离,石弹可能在方圆数十步之内抛洒,这对于进攻的士兵也是个威胁,所以一旦士兵们冲到前方,投石车便只能停止发射了。
但这也已经足够,不足百步的距离,步兵的冲锋只需几十息。而城头的守军在这短短几十息之内断然无法恢复过来。城下的守军想要上城增援也是来不及的,足够进攻的士兵们冲到城下了。
果然,叛军攻城士兵冲到距离城墙三十步的护城河边上的时候,城头还是烟尘弥漫,城头的唐军也没有射下一支箭来。史思明紧张的神情松弛了下来:事情就像事前预想的那般顺利,也许不用到午后,通州城便在囊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