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赵佶携郑滢定省太后。* *太后提起圣瑞宫大火之夜与蔡王见面的内人之事,道:“那人是谁,我听到的,倒有好几种说法,其中还有先帝典饰沈蕙罗的名字。”
“这可奇了,”郑滢笑道,“那天夜里臣妾让她在我阁中薰衣呢,也有人看着,她哪有那工夫跑去圣瑞宫。”
赵佶亦道:“那日臣从福宁殿去内东门小殿时,看见有位内人捧着衣服来给阿滢,瞧着有些面熟,如今听阿滢说才想起是她。”
郑滢接着说:“许是她曾在圣瑞宫教导过一些内人,所以有人以讹传讹,把她编派进去。”
“如此,还算好。”太后叮嘱郑滢道,“你身份不同往日,对下面的人尤其要盯紧,万万不能出岔子,须知许多大祸,都是由小人牵引出来的。”
郑滢称是,拜谢太后教诲。
三人叙谈片刻,司宫令入内,把刘清菁自行提交内人给宫正,因其结交蔡王之罪,先行割其舌的情形说了一遍。太后不由大怒,道:“即便此人真犯了这罪,也不应由她来行刑。在她眼里,宫规都形同虚设,眼里全无我这太后。你们瞧瞧,这都日上三竿了她还未来定省!”
郑滢道:“先帝驾崩,元符皇后哀毁过甚,听说身体虚弱,常卧床不起,或因此不能按时定省,想必过些日子就好了。”
“先帝在世时她已经是这样了。”太后旋即又想起往事,忿忿道,“她仗着先帝宠她,为了立她为后,连老身的手诏都敢伪造,所以不把老身放在眼里。”
当初赵煦欲立刘清菁为后,遭到多数大臣反对,又称按礼制,皇帝立后须有太后手诏。向太后自然不肯发手诏,章惇便帮赵煦以太后名义自拟一手诏,由赵煦交给词臣草制,刘清菁便顺利被立为皇后。
“章惇居然在伪造的手诏里称‘非斯人其谁可当’,一想起这句话老身就气不顺!”太后怒火攻心之下猛咳数声,郑滢忙上前为太后抚背劝慰。
赵佶亦从旁劝解:“无论国事家事,章惇均误先帝良多,好在如今他任山陵使,罢职也是预期中事,再不能兴风作浪,孃孃但请宽心。”
太后颔首,想起内人一案,忽有一主意,对赵佶道:“如果与蔡王私通的内人出自元符宫中,那元符对宫人管束不严,也难辞其咎。不如制狱细查她宫里人,收集罪状,再将章惇伪造手诏的事公诸于众,就此把她废了。”
赵佶一闻,立即起身,跪下拱手道:“孃孃,此事非同小可。元符皇后乃先帝力排众议而立,常向人称赞其美德。臣是承先帝遗制即位的,若臣现在废元符皇后,还以伪造手诏之事为由,在世人看来,岂非忘恩负义,有意彰显先帝之短,意指先帝识人不明,抉择有错,且忤逆不孝?何况臣与元符皇后是叔嫂,岂有以叔废嫂,代兄休妻之理?若实施,恐事理未顺,将为千夫所指。”
太后思量一番,也觉赵佶所言有理,便不再坚持,让赵佶平身。
司宫令又道,宫正请示,犯宫禁之罪的那位内人如何处置,太后道:“既然她已遭断舌,就不必再取她性命了,逐出宫罢。”
司宫令领命,去向宫正传旨。太后又对赵佶道:“这些事,原该皇后主理,但她如今身子不便,也理会不得这乱七八糟的事,少不得又推给老身。老身忙完国事忙家事,总是不得闲。”
赵佶微笑道:“先帝时,元符皇后倒是曾为孃孃分忧……如今孃孃若觉辛苦,不如拣一些琐碎不重要的给她料理。”
“你这说的什么话!”太后斥道,“如今这宫里顺轮逆轮也轮不到她当家!”
赵佶忙又跪下谢罪:“臣无知,一时妄言,还望孃孃恕罪。”
太后叹了叹气,扶起赵佶,道:“也不关你事。让先帝皇后为我分忧,原也有理,若那皇后还是瑶华宫,我岂有不许的……”想起往事,不免心酸,引袖拭了拭眼角。
赵佶又再劝慰,与太后闲聊好一会儿,才先行告退,留下郑滢继续与太后叙谈。
太后对郑滢道:“官家对元符,怎像是有意袒护。他们素日有往来么?”
郑滢答道:“都是逢节日宴集之类才相见,平日并无往来。”
太后点头,道:“你也看紧点,若他们有异动,务必及时告诉我。”
郑滢答应。
太后又道:“适才我和官家对话,你一句话都不说。对元符之事,却是怎么看?”
郑滢踟蹰,见阁中侍者均站在较远处,才轻声对太后道:“臣妾倒是有些话,但说出来有犯上之嫌,若不说,又自觉不忠……”
太后催促:“想说就说,别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的。”
郑滢目视周遭人等,太后会意,令众人退下,郑滢才道:“娘娘,皇后之位关系宗社大计,国朝有母后垂帘惯例,可预政事。如今娘娘听政,皇帝聪明,才使天下归心,海晏河清,有盛世气象。但世事不可料,元符皇后乃章惇扶持所立,异日若有机会借皇后身份预政,必然会重新启用章惇等人,而罢黜如今重臣,太后心血,岂非毁于一旦……”
“难得你有这般见识,不枉我教导多年。”太后握着郑滢手,推心置腹地说,“岂止如此,她若得势,恐怕还会把我都废了,就像章惇当年要先帝废宣仁皇后一样……只是官家适才说她不可废的原因,倒也在理,恐怕不宜现在动她。”
郑滢道:“官家所言固然有理,但防微杜渐,也应想点对策……既然娘娘思念瑶华宫,何不接她回来,复她皇后位号?她若复位,按嫡庶先后之序,位在元符皇后之上,如此,即便有机会,元符也不能越过她去预政。”
太后亦颔首:“近日来,我也在想此事。既然你也觉有理,我听政时就向大臣们提出,废元符之事也一起提,让他们议议。”
而此时,赵佶已在迩英阁召曾布单独入对,将太后欲废元符皇后之事告诉他,曾布亦反对:“不可,陛下不宜因此事落人口实。”
“正是,朕意与卿同。”赵佶立即道,“太后必会让你们议这事,还望枢相于帘前坚执此议。”
曾布答应。赵佶想想又道:“太后或还有意复瑶华宫位号,只是一帝一后,乃万世常理,两宫并列,终究不妥,此事也望枢相稍加劝阻。”
曾布道:“太后钟爱瑶华宫,此事臣说恐怕无用。韩忠彦是太后信任的人,由他帘前开陈,太后或能听纳。”
“那就烦请枢相与忠彦等先行商议。”赵佶赞同,又道,“其余言官,也可知会一二,务必早作准备。”
翌日太后果然在帘中提议废元符皇后,复瑶华宫皇后位号,并细述当初章惇假拟太后手诏之事,说立元符过程有违典礼,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应该废掉。曾布有备而来,上前力争:“废元符之事万万不可。以伪造手诏之事废她固然有理,但一则会彰先帝之短,二则主上以叔废嫂,事理未顺。”
曾布已先与其余宰执众臣议过,于是群臣纷纷附议,说元符之立虽未尽典礼,但事已如此,无可奈何,不宜因此事招致物议沸腾,累及今上。
太后见众臣皆反对,遂叹了叹气:“是无可奈何,此事暂且作罢。”
曾布躬身:“望皇太后坚持此论,若稍动元符,则于理未便。”
太后漠然答:“只可如此。”
太后再提复瑶华宫皇后位号之事,曾布道:“此事无前例可循。以前事例,只有嫔妃薨后追册为后,未有生复位号者。况且有元符皇后在,若再复瑶华宫,恐两宫难并处。”
太后道:“未必要循前例罢,自我作古,有何不可?”
曾布沉默。赵佶目示韩忠彦,韩忠彦面有难色,但还是进至帘前,奏道:“自古帝王一帝一后,此事系万世论议,还望太后三思。再则,若两宫并列,嫡庶不明,易起纷争。”
太后冷笑:“自然要有嫡庶之分,卿不必多虑。”
这时言官左正言陈瓘出列,对赵佶道:“皇后废立,并非只关系嫡庶尊卑。当年绍圣大臣以继述神考为说,怀仇毁宣仁皇后之心。而瑶华宫是宣仁皇后选定的,一言一行,莫不承宣仁教诲。若有朝一日,瑶华宫以母后身份预政,必然会以宣仁是瞻,恢复元祐之事。所以章惇等为斩草除根,一定要废瑶华宫而立元符皇后。而今若皇太后下手诏,论当日先帝之过,陛下付予外廷令议复瑶华宫典礼,天下人必认为陛下对先帝之言不以为然,且不仅于皇后废立。故此事不可不慎。”
赵佶尚未开口应对,太后已怫然不悦:“如今官家年少体健,又将有皇子,哪里就论及瑶华预政之事?何况先帝废瑶华,本就有悔悟之心,每每跟老身说章惇误他良多,如今官家为先帝复瑶华位号,先帝若有知,必然也赞同。此事我主意已定,众卿不必多言。”
曾布见她语意坚定,势不可改,遂目视赵佶请示,赵佶亦微微颔首,曾布便欠身道:“如此就遵皇太后旨意,瑶华元符,两存为便。”
太后满意,命众臣商议相关典礼,旋即回宫。赵佶又留下曾布,密语道:“瑶华宫未复位号前,先宣召入禁中,然后当日或次日再降制,以免仓促张皇。”
曾布会意,道:“理应如此。若已复位号再迎入禁中,则须用皇后仪卫,确实张皇。”
赵佶一笑,告诫曾布道:“反对废元符一事及如此宣召瑶华宫,卿等当作自己的意见就好,切勿对太后说是朕的意思。”
曾布欠身答允。
(待续)
“这可奇了,”郑滢笑道,“那天夜里臣妾让她在我阁中薰衣呢,也有人看着,她哪有那工夫跑去圣瑞宫。”
赵佶亦道:“那日臣从福宁殿去内东门小殿时,看见有位内人捧着衣服来给阿滢,瞧着有些面熟,如今听阿滢说才想起是她。”
郑滢接着说:“许是她曾在圣瑞宫教导过一些内人,所以有人以讹传讹,把她编派进去。”
“如此,还算好。”太后叮嘱郑滢道,“你身份不同往日,对下面的人尤其要盯紧,万万不能出岔子,须知许多大祸,都是由小人牵引出来的。”
郑滢称是,拜谢太后教诲。
三人叙谈片刻,司宫令入内,把刘清菁自行提交内人给宫正,因其结交蔡王之罪,先行割其舌的情形说了一遍。太后不由大怒,道:“即便此人真犯了这罪,也不应由她来行刑。在她眼里,宫规都形同虚设,眼里全无我这太后。你们瞧瞧,这都日上三竿了她还未来定省!”
郑滢道:“先帝驾崩,元符皇后哀毁过甚,听说身体虚弱,常卧床不起,或因此不能按时定省,想必过些日子就好了。”
“先帝在世时她已经是这样了。”太后旋即又想起往事,忿忿道,“她仗着先帝宠她,为了立她为后,连老身的手诏都敢伪造,所以不把老身放在眼里。”
当初赵煦欲立刘清菁为后,遭到多数大臣反对,又称按礼制,皇帝立后须有太后手诏。向太后自然不肯发手诏,章惇便帮赵煦以太后名义自拟一手诏,由赵煦交给词臣草制,刘清菁便顺利被立为皇后。
“章惇居然在伪造的手诏里称‘非斯人其谁可当’,一想起这句话老身就气不顺!”太后怒火攻心之下猛咳数声,郑滢忙上前为太后抚背劝慰。
赵佶亦从旁劝解:“无论国事家事,章惇均误先帝良多,好在如今他任山陵使,罢职也是预期中事,再不能兴风作浪,孃孃但请宽心。”
太后颔首,想起内人一案,忽有一主意,对赵佶道:“如果与蔡王私通的内人出自元符宫中,那元符对宫人管束不严,也难辞其咎。不如制狱细查她宫里人,收集罪状,再将章惇伪造手诏的事公诸于众,就此把她废了。”
赵佶一闻,立即起身,跪下拱手道:“孃孃,此事非同小可。元符皇后乃先帝力排众议而立,常向人称赞其美德。臣是承先帝遗制即位的,若臣现在废元符皇后,还以伪造手诏之事为由,在世人看来,岂非忘恩负义,有意彰显先帝之短,意指先帝识人不明,抉择有错,且忤逆不孝?何况臣与元符皇后是叔嫂,岂有以叔废嫂,代兄休妻之理?若实施,恐事理未顺,将为千夫所指。”
太后思量一番,也觉赵佶所言有理,便不再坚持,让赵佶平身。
司宫令又道,宫正请示,犯宫禁之罪的那位内人如何处置,太后道:“既然她已遭断舌,就不必再取她性命了,逐出宫罢。”
司宫令领命,去向宫正传旨。太后又对赵佶道:“这些事,原该皇后主理,但她如今身子不便,也理会不得这乱七八糟的事,少不得又推给老身。老身忙完国事忙家事,总是不得闲。”
赵佶微笑道:“先帝时,元符皇后倒是曾为孃孃分忧……如今孃孃若觉辛苦,不如拣一些琐碎不重要的给她料理。”
“你这说的什么话!”太后斥道,“如今这宫里顺轮逆轮也轮不到她当家!”
赵佶忙又跪下谢罪:“臣无知,一时妄言,还望孃孃恕罪。”
太后叹了叹气,扶起赵佶,道:“也不关你事。让先帝皇后为我分忧,原也有理,若那皇后还是瑶华宫,我岂有不许的……”想起往事,不免心酸,引袖拭了拭眼角。
赵佶又再劝慰,与太后闲聊好一会儿,才先行告退,留下郑滢继续与太后叙谈。
太后对郑滢道:“官家对元符,怎像是有意袒护。他们素日有往来么?”
郑滢答道:“都是逢节日宴集之类才相见,平日并无往来。”
太后点头,道:“你也看紧点,若他们有异动,务必及时告诉我。”
郑滢答应。
太后又道:“适才我和官家对话,你一句话都不说。对元符之事,却是怎么看?”
郑滢踟蹰,见阁中侍者均站在较远处,才轻声对太后道:“臣妾倒是有些话,但说出来有犯上之嫌,若不说,又自觉不忠……”
太后催促:“想说就说,别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的。”
郑滢目视周遭人等,太后会意,令众人退下,郑滢才道:“娘娘,皇后之位关系宗社大计,国朝有母后垂帘惯例,可预政事。如今娘娘听政,皇帝聪明,才使天下归心,海晏河清,有盛世气象。但世事不可料,元符皇后乃章惇扶持所立,异日若有机会借皇后身份预政,必然会重新启用章惇等人,而罢黜如今重臣,太后心血,岂非毁于一旦……”
“难得你有这般见识,不枉我教导多年。”太后握着郑滢手,推心置腹地说,“岂止如此,她若得势,恐怕还会把我都废了,就像章惇当年要先帝废宣仁皇后一样……只是官家适才说她不可废的原因,倒也在理,恐怕不宜现在动她。”
郑滢道:“官家所言固然有理,但防微杜渐,也应想点对策……既然娘娘思念瑶华宫,何不接她回来,复她皇后位号?她若复位,按嫡庶先后之序,位在元符皇后之上,如此,即便有机会,元符也不能越过她去预政。”
太后亦颔首:“近日来,我也在想此事。既然你也觉有理,我听政时就向大臣们提出,废元符之事也一起提,让他们议议。”
而此时,赵佶已在迩英阁召曾布单独入对,将太后欲废元符皇后之事告诉他,曾布亦反对:“不可,陛下不宜因此事落人口实。”
“正是,朕意与卿同。”赵佶立即道,“太后必会让你们议这事,还望枢相于帘前坚执此议。”
曾布答应。赵佶想想又道:“太后或还有意复瑶华宫位号,只是一帝一后,乃万世常理,两宫并列,终究不妥,此事也望枢相稍加劝阻。”
曾布道:“太后钟爱瑶华宫,此事臣说恐怕无用。韩忠彦是太后信任的人,由他帘前开陈,太后或能听纳。”
“那就烦请枢相与忠彦等先行商议。”赵佶赞同,又道,“其余言官,也可知会一二,务必早作准备。”
翌日太后果然在帘中提议废元符皇后,复瑶华宫皇后位号,并细述当初章惇假拟太后手诏之事,说立元符过程有违典礼,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应该废掉。曾布有备而来,上前力争:“废元符之事万万不可。以伪造手诏之事废她固然有理,但一则会彰先帝之短,二则主上以叔废嫂,事理未顺。”
曾布已先与其余宰执众臣议过,于是群臣纷纷附议,说元符之立虽未尽典礼,但事已如此,无可奈何,不宜因此事招致物议沸腾,累及今上。
太后见众臣皆反对,遂叹了叹气:“是无可奈何,此事暂且作罢。”
曾布躬身:“望皇太后坚持此论,若稍动元符,则于理未便。”
太后漠然答:“只可如此。”
太后再提复瑶华宫皇后位号之事,曾布道:“此事无前例可循。以前事例,只有嫔妃薨后追册为后,未有生复位号者。况且有元符皇后在,若再复瑶华宫,恐两宫难并处。”
太后道:“未必要循前例罢,自我作古,有何不可?”
曾布沉默。赵佶目示韩忠彦,韩忠彦面有难色,但还是进至帘前,奏道:“自古帝王一帝一后,此事系万世论议,还望太后三思。再则,若两宫并列,嫡庶不明,易起纷争。”
太后冷笑:“自然要有嫡庶之分,卿不必多虑。”
这时言官左正言陈瓘出列,对赵佶道:“皇后废立,并非只关系嫡庶尊卑。当年绍圣大臣以继述神考为说,怀仇毁宣仁皇后之心。而瑶华宫是宣仁皇后选定的,一言一行,莫不承宣仁教诲。若有朝一日,瑶华宫以母后身份预政,必然会以宣仁是瞻,恢复元祐之事。所以章惇等为斩草除根,一定要废瑶华宫而立元符皇后。而今若皇太后下手诏,论当日先帝之过,陛下付予外廷令议复瑶华宫典礼,天下人必认为陛下对先帝之言不以为然,且不仅于皇后废立。故此事不可不慎。”
赵佶尚未开口应对,太后已怫然不悦:“如今官家年少体健,又将有皇子,哪里就论及瑶华预政之事?何况先帝废瑶华,本就有悔悟之心,每每跟老身说章惇误他良多,如今官家为先帝复瑶华位号,先帝若有知,必然也赞同。此事我主意已定,众卿不必多言。”
曾布见她语意坚定,势不可改,遂目视赵佶请示,赵佶亦微微颔首,曾布便欠身道:“如此就遵皇太后旨意,瑶华元符,两存为便。”
太后满意,命众臣商议相关典礼,旋即回宫。赵佶又留下曾布,密语道:“瑶华宫未复位号前,先宣召入禁中,然后当日或次日再降制,以免仓促张皇。”
曾布会意,道:“理应如此。若已复位号再迎入禁中,则须用皇后仪卫,确实张皇。”
赵佶一笑,告诫曾布道:“反对废元符一事及如此宣召瑶华宫,卿等当作自己的意见就好,切勿对太后说是朕的意思。”
曾布欠身答允。
(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最新章节,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最新章节,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