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手党的汴梁城负责人张廷飙,突然和高尧辅联袂而来,李宪当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这个后果在他的预料之中,也是整个战役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新章节访问:ШШШ.79xs.СоМ 。
后果一旦出现,必然有人遭殃。
李宪是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肯定知道战役计划一旦实施,注定就有人遭殃,而且还知道这个首先遭殃的人,就是高尧辅的爹爹高俅。
李宪担心‘女’真鞑子恼羞成怒之下,首先拿自己的蔚州开刀。所以不想把飞狐军暴‘露’出来,整个战役的实施过程中,他都隐藏在幕后。
“许州杨再兴”这个名号是第一次冒出来,无论是大宋还是大金,都无人知晓,也就查无实处。
‘女’真鞑子两夜一天时间接连遭到惨败,完颜宗望、完颜阇母自然要找到真正的对手,不然就没办法向大元帅完颜杲‘交’差,更没有办法向皇帝完颜晟‘交’差。
李宪推己及人,断定完颜宗望、完颜阇母不仅要审问战败的将士,肯定会派出大批探子出来‘摸’情况,搞清楚突然冒出来的敌人是谁。
“许州杨再兴”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枪挑了蒲察术烈速之后凭空消失,让敌人‘摸’不着头脑,这是李宪早就计划好的。
摆在明面上,能够让敌人一眼看清楚的,就是铁卫团的两个营。
护旗营里面,有三百多何灌老将军的残部,而且韩琮、雷彦兴就是何灌老将军的贴身卫队长,大宋君臣好多人都认识。
镇军营更加不用说了,两千多人都是全套的大宋禁军‘精’锐装备,不带丝毫掺假的成分,连当地老百姓都能一眼认出来。
如此一来,巨大的疑问就浮现在虚空之中:“难道是何灌老将军的残部,联合一批大宋禁军,打败了无往而不胜的阿里刮、完颜勃剌术,还杀了勇猛无俦的蒲察术烈速?”
反正事实俱在,你爱信不信!
这就是李宪早就预料到的结果,也是他苦心营造出来‘迷’‘惑’敌人的局面。
李宪断定这一个障眼法能够‘迷’‘惑’住完颜宗望、完颜阇母,根源还是在大宋朝身上。因为大宋朝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不止干过一次,而是干过很多次。
和别人签订合约,然后美其名曰派兵护送,在半道上‘抽’冷子来一家伙,这是大宋朝的光荣传统,完颜宗望和完颜阇母怎么会不知道?
刚刚下达全军撤退的命令,部下将士的心情略一松懈,自己的左翼就一战全部崩溃,还折损甑五臣、赵鹤寿、蒲察术烈速三员大将。
完颜宗望越想心里就越愤怒:这种不要脸的事情,除了无耻的宋国,别人还真干不出来!
撤退的前锋已经越过邯郸,现在下令全军停止撤退,返回去进攻汴梁城报复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暂时不能调兵攻打汴梁城,但是完颜宗望认为这口气一定要出,不然实在是太憋屈了。
完颜宗望的报复手段,就是派人用嘴巴说话:“原定大军至邯郸,就放回肃王赵枢,两家从此和好。因为你们宋国君臣毫无信义,居然派禁军偷袭我军侧翼,肃王赵枢正式作为俘虏收押,不再享受使臣待遇。如果你们不知悔改,我大金铁骑必将汴梁城屠戳一空,然后碾成齑粉。”
城东、城北发生的事情,其实早就传入京城。大宋君臣每天都提心掉胆,生怕金兵再度南下攻城。
没想到完颜宗望并没有停止撤退脚步,仅仅是派人过来虚言恐吓,让大宋君臣顿时喜出望外。
小皇帝赵桓更是兴奋莫名,居然颁旨大赦天下与民同乐,庆祝朝廷取得抗金的巨大胜利。
强敌已去,内斗开始,这是大宋常规套路。
太宰李邦彦百无一能,被群臣一致弹劾,丢官了事。
张邦昌陪同康王赵构出使当人质,还能够保护康王赵构平安归来,正式授予太宰之职。
李纲是此前京城大‘骚’‘乱’的主角,小皇帝赵桓早就嫉恨在心。可是他担心一个问题:如果免去李纲的职务,有可能再次闹出兵变,暂时提拔为同知枢密院事以观后效。
李棁来回游走于朝廷和金营之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擢升为尚书左右丞。耿南仲服‘侍’小皇帝赵桓有功,也擢升为尚书右丞。
功劳每个人都喜欢,这是毫无疑问的。
直到金兵完全退去,朝中大封功臣的时候,姚古、种师中及折彦质等人,终于率领勤王之师赶到京城,总兵力达十七万之众。
这他娘的到底是来勤王,还是来争功?历史上没有记载。
恰在此时,城东、城北发生大战,不可一世的金兵居然惨败而归,朝中主战大臣突然产生一个极具‘诱’‘惑’‘性’的念头:
既然数千残军就能够打败阿里刮、完颜勃剌术、完颜乌达补,如果集中十七万勤王之师全力一搏,是否能够彻底打垮‘女’真铁骑,建立不世功勋?
这个念头一出来,顿时一发而不可收拾。
恰在此时,小皇帝赵桓召集群臣议事,核心问题就一个:如何尽快完成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事宜,彻底平息大金友邦的怒火?
俗话说:今时不同往日。
大宋君臣此前一致认为‘女’真铁骑不可战胜,所以主战派一直是少数,而且说话毫无底气。
东明城、通津关、封丘、胙城发生的战事,终于给主战派打了一剂强心针,说话的嗓‘门’都提高不少。
率先站出来的,就是中书‘侍’郎徐处仁:“陛下,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派人传话,已经把肃王赵枢降为战俘,而且至今没有放回来,这就已经违背盟约。既然大金国违约在先,我们为何要割让三镇?”
“此前京城防御战,因为我们应对不当,金兵占了大便宜,朝廷被迫献出数百万两金银。北地天灾连连,金兵肯定还会再来。依微臣愚见,现在不仅不能割让三镇,而且应该倾尽全力扩军备战。”
新提拔的少宰吴敏也站出来说道:“微臣赞同此议。三镇之地扼南北要冲,万万不能割让给金国。”
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张邦昌、李梲,都是彻头彻尾的投降派。他们觉得自己被破格提拔起来,肯定是小皇帝赵桓下定决心投降,所以要打压主战派。
居于这种认识,张邦昌、李梲唾沫四溅,大肆宣扬投降求和的各种好处,极力主张尽快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
金兵已经退了,自己才过来“勤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姚古、种师中、折彦质至今寸功未立,当然极力附和徐处仁、吴敏的提议。
小皇帝赵桓又开始蠢蠢‘欲’动,可笑的一幕又出现了!
因为所有将领都极力主战,小皇帝赵桓嘴巴一张,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张邦昌、李梲又被免职!
风云突变之下,刚刚逃回京城的小太监梁方平,因为丧师失地之罪被斩首。
老将军何灌也有丧师失地之罪,但他在城西战死,不予追究。
赵良嗣极力怂恿朝廷和金国结盟,有通敌嫌疑,同样被斩首。
擢升主战派的徐处仁为太宰,何栗为尚书右丞,许翰同知枢密院事。紧接着,又提拔一个主和派唐恪为中书‘侍’郎,小皇帝赵桓这一招很明显,是想玩一手互相制衡的游戏。
堂堂一个朝廷的宰相,刚刚宣布提拔,圣旨还在手中没有捂热,仅仅过了一天时间,免职的圣旨就下来了!
其国将灭,必出妖孽。
什么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看无耻的大宋君臣,你就啥都明白了。
既然要把主和派赶出朝堂,小皇帝赵桓就必须自圆其说,于是颁布一份明诏,肯定要说的冠冕堂皇,理直气壮:
“金人要盟,终不可保。今完颜宗翰深入,南陷隆德,先败盟约,朕夙夜追咎,已黜罢原主议和之臣,其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
这份诏书,相当于朝廷的宣战书,自然需要相应的措施作为保证。果然,当天下午就出现了第二份诏书:
起复种师道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出屯渭州。姚古为河北制置使,率兵增援太原府。种师中为河北制置副使,率兵援中山府、河间府。
一切似乎都很好,老妖孽杨时再次抓住机会上了本,请求小皇帝赵桓下旨,解除针对元祐党籍学术的禁令,并且下旨追封范仲淹、司马光、张商英等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杨时老贼醉翁之意不在酒。
给范仲淹、司马光、张商英等人平反追封,不过是一个障眼法,根本目的是想让小皇帝赵桓下旨,给崇拜理学的程颢、程颐这两个死鬼平反。
可是群臣也明白,杨时这份奏折把握的时机非常之好,正对了小皇帝赵桓的心思。
小皇帝赵桓对大的心病,就是太上皇赵佶复辟。
对于小皇帝赵桓而言,自己担惊受怕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把金兵打发走了,可算是立下了滔天之功。结果啥都还没享受就要下台,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实在是不甘心啊。
杨时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而且直言不讳要皇帝给“元祐党”解禁。真他娘的太好了,就没有比这个机会更好的。
毫无疑问,要想给“元祐党”三百多人平反昭雪,肯定要给天下百姓一个说法。毕竟“元祐党”是刻在石碑上的名字,已经臭名远扬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要想给“元祐党”三百多人平反昭雪,就要追究太上皇赵佶的责任。
如此一来,虽然没有人敢把太上皇赵佶怎么样,但是复辟党必然被连根拔起,起码有数十人身败名裂,人头落地。
没有了得力干将当爪牙,太上皇赵佶就算想复辟,也是有心无力干哈气了。
复辟党树大根深,就算是垂死挣扎,也要伸两下手脚。
如何才能破解眼前的必杀之局?
复辟党经过紧张谋算,终于想到一个借力打力的绝妙主意,高俅终于被牵连进来!
后果一旦出现,必然有人遭殃。
李宪是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肯定知道战役计划一旦实施,注定就有人遭殃,而且还知道这个首先遭殃的人,就是高尧辅的爹爹高俅。
李宪担心‘女’真鞑子恼羞成怒之下,首先拿自己的蔚州开刀。所以不想把飞狐军暴‘露’出来,整个战役的实施过程中,他都隐藏在幕后。
“许州杨再兴”这个名号是第一次冒出来,无论是大宋还是大金,都无人知晓,也就查无实处。
‘女’真鞑子两夜一天时间接连遭到惨败,完颜宗望、完颜阇母自然要找到真正的对手,不然就没办法向大元帅完颜杲‘交’差,更没有办法向皇帝完颜晟‘交’差。
李宪推己及人,断定完颜宗望、完颜阇母不仅要审问战败的将士,肯定会派出大批探子出来‘摸’情况,搞清楚突然冒出来的敌人是谁。
“许州杨再兴”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枪挑了蒲察术烈速之后凭空消失,让敌人‘摸’不着头脑,这是李宪早就计划好的。
摆在明面上,能够让敌人一眼看清楚的,就是铁卫团的两个营。
护旗营里面,有三百多何灌老将军的残部,而且韩琮、雷彦兴就是何灌老将军的贴身卫队长,大宋君臣好多人都认识。
镇军营更加不用说了,两千多人都是全套的大宋禁军‘精’锐装备,不带丝毫掺假的成分,连当地老百姓都能一眼认出来。
如此一来,巨大的疑问就浮现在虚空之中:“难道是何灌老将军的残部,联合一批大宋禁军,打败了无往而不胜的阿里刮、完颜勃剌术,还杀了勇猛无俦的蒲察术烈速?”
反正事实俱在,你爱信不信!
这就是李宪早就预料到的结果,也是他苦心营造出来‘迷’‘惑’敌人的局面。
李宪断定这一个障眼法能够‘迷’‘惑’住完颜宗望、完颜阇母,根源还是在大宋朝身上。因为大宋朝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不止干过一次,而是干过很多次。
和别人签订合约,然后美其名曰派兵护送,在半道上‘抽’冷子来一家伙,这是大宋朝的光荣传统,完颜宗望和完颜阇母怎么会不知道?
刚刚下达全军撤退的命令,部下将士的心情略一松懈,自己的左翼就一战全部崩溃,还折损甑五臣、赵鹤寿、蒲察术烈速三员大将。
完颜宗望越想心里就越愤怒:这种不要脸的事情,除了无耻的宋国,别人还真干不出来!
撤退的前锋已经越过邯郸,现在下令全军停止撤退,返回去进攻汴梁城报复宋国,那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暂时不能调兵攻打汴梁城,但是完颜宗望认为这口气一定要出,不然实在是太憋屈了。
完颜宗望的报复手段,就是派人用嘴巴说话:“原定大军至邯郸,就放回肃王赵枢,两家从此和好。因为你们宋国君臣毫无信义,居然派禁军偷袭我军侧翼,肃王赵枢正式作为俘虏收押,不再享受使臣待遇。如果你们不知悔改,我大金铁骑必将汴梁城屠戳一空,然后碾成齑粉。”
城东、城北发生的事情,其实早就传入京城。大宋君臣每天都提心掉胆,生怕金兵再度南下攻城。
没想到完颜宗望并没有停止撤退脚步,仅仅是派人过来虚言恐吓,让大宋君臣顿时喜出望外。
小皇帝赵桓更是兴奋莫名,居然颁旨大赦天下与民同乐,庆祝朝廷取得抗金的巨大胜利。
强敌已去,内斗开始,这是大宋常规套路。
太宰李邦彦百无一能,被群臣一致弹劾,丢官了事。
张邦昌陪同康王赵构出使当人质,还能够保护康王赵构平安归来,正式授予太宰之职。
李纲是此前京城大‘骚’‘乱’的主角,小皇帝赵桓早就嫉恨在心。可是他担心一个问题:如果免去李纲的职务,有可能再次闹出兵变,暂时提拔为同知枢密院事以观后效。
李棁来回游走于朝廷和金营之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擢升为尚书左右丞。耿南仲服‘侍’小皇帝赵桓有功,也擢升为尚书右丞。
功劳每个人都喜欢,这是毫无疑问的。
直到金兵完全退去,朝中大封功臣的时候,姚古、种师中及折彦质等人,终于率领勤王之师赶到京城,总兵力达十七万之众。
这他娘的到底是来勤王,还是来争功?历史上没有记载。
恰在此时,城东、城北发生大战,不可一世的金兵居然惨败而归,朝中主战大臣突然产生一个极具‘诱’‘惑’‘性’的念头:
既然数千残军就能够打败阿里刮、完颜勃剌术、完颜乌达补,如果集中十七万勤王之师全力一搏,是否能够彻底打垮‘女’真铁骑,建立不世功勋?
这个念头一出来,顿时一发而不可收拾。
恰在此时,小皇帝赵桓召集群臣议事,核心问题就一个:如何尽快完成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事宜,彻底平息大金友邦的怒火?
俗话说:今时不同往日。
大宋君臣此前一致认为‘女’真铁骑不可战胜,所以主战派一直是少数,而且说话毫无底气。
东明城、通津关、封丘、胙城发生的战事,终于给主战派打了一剂强心针,说话的嗓‘门’都提高不少。
率先站出来的,就是中书‘侍’郎徐处仁:“陛下,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派人传话,已经把肃王赵枢降为战俘,而且至今没有放回来,这就已经违背盟约。既然大金国违约在先,我们为何要割让三镇?”
“此前京城防御战,因为我们应对不当,金兵占了大便宜,朝廷被迫献出数百万两金银。北地天灾连连,金兵肯定还会再来。依微臣愚见,现在不仅不能割让三镇,而且应该倾尽全力扩军备战。”
新提拔的少宰吴敏也站出来说道:“微臣赞同此议。三镇之地扼南北要冲,万万不能割让给金国。”
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张邦昌、李梲,都是彻头彻尾的投降派。他们觉得自己被破格提拔起来,肯定是小皇帝赵桓下定决心投降,所以要打压主战派。
居于这种认识,张邦昌、李梲唾沫四溅,大肆宣扬投降求和的各种好处,极力主张尽快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
金兵已经退了,自己才过来“勤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姚古、种师中、折彦质至今寸功未立,当然极力附和徐处仁、吴敏的提议。
小皇帝赵桓又开始蠢蠢‘欲’动,可笑的一幕又出现了!
因为所有将领都极力主战,小皇帝赵桓嘴巴一张,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张邦昌、李梲又被免职!
风云突变之下,刚刚逃回京城的小太监梁方平,因为丧师失地之罪被斩首。
老将军何灌也有丧师失地之罪,但他在城西战死,不予追究。
赵良嗣极力怂恿朝廷和金国结盟,有通敌嫌疑,同样被斩首。
擢升主战派的徐处仁为太宰,何栗为尚书右丞,许翰同知枢密院事。紧接着,又提拔一个主和派唐恪为中书‘侍’郎,小皇帝赵桓这一招很明显,是想玩一手互相制衡的游戏。
堂堂一个朝廷的宰相,刚刚宣布提拔,圣旨还在手中没有捂热,仅仅过了一天时间,免职的圣旨就下来了!
其国将灭,必出妖孽。
什么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看无耻的大宋君臣,你就啥都明白了。
既然要把主和派赶出朝堂,小皇帝赵桓就必须自圆其说,于是颁布一份明诏,肯定要说的冠冕堂皇,理直气壮:
“金人要盟,终不可保。今完颜宗翰深入,南陷隆德,先败盟约,朕夙夜追咎,已黜罢原主议和之臣,其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
这份诏书,相当于朝廷的宣战书,自然需要相应的措施作为保证。果然,当天下午就出现了第二份诏书:
起复种师道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出屯渭州。姚古为河北制置使,率兵增援太原府。种师中为河北制置副使,率兵援中山府、河间府。
一切似乎都很好,老妖孽杨时再次抓住机会上了本,请求小皇帝赵桓下旨,解除针对元祐党籍学术的禁令,并且下旨追封范仲淹、司马光、张商英等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杨时老贼醉翁之意不在酒。
给范仲淹、司马光、张商英等人平反追封,不过是一个障眼法,根本目的是想让小皇帝赵桓下旨,给崇拜理学的程颢、程颐这两个死鬼平反。
可是群臣也明白,杨时这份奏折把握的时机非常之好,正对了小皇帝赵桓的心思。
小皇帝赵桓对大的心病,就是太上皇赵佶复辟。
对于小皇帝赵桓而言,自己担惊受怕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把金兵打发走了,可算是立下了滔天之功。结果啥都还没享受就要下台,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实在是不甘心啊。
杨时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而且直言不讳要皇帝给“元祐党”解禁。真他娘的太好了,就没有比这个机会更好的。
毫无疑问,要想给“元祐党”三百多人平反昭雪,肯定要给天下百姓一个说法。毕竟“元祐党”是刻在石碑上的名字,已经臭名远扬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要想给“元祐党”三百多人平反昭雪,就要追究太上皇赵佶的责任。
如此一来,虽然没有人敢把太上皇赵佶怎么样,但是复辟党必然被连根拔起,起码有数十人身败名裂,人头落地。
没有了得力干将当爪牙,太上皇赵佶就算想复辟,也是有心无力干哈气了。
复辟党树大根深,就算是垂死挣扎,也要伸两下手脚。
如何才能破解眼前的必杀之局?
复辟党经过紧张谋算,终于想到一个借力打力的绝妙主意,高俅终于被牵连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