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中,李渊一家人着急的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安。
世子李建成说道:“父亲,二弟去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没有消息,那宇文述的大军已经度过了太行山,昨日刚刚过了井陉关口,距离太原只剩下两日的路程了,要是世民他再不会来的话,只怕是我们····”
李建成的话音未落,三子李元吉说道:“都怪那个什么琅琊阁,非要多管闲事发什么琅琊榜,还将四弟写成赵王,这不是暗讽我们有谋反之心吗?父亲您为何派二哥还要去那什么琅琊阁,依我看,我们既然已经无路可走的,就干脆揭竿而起,反正都是一个死,倒不如轰轰烈烈的硬拼一次!”
李渊心里烦闷,见李元吉在一旁喋喋不休,不由心中大怒,对他吼道:“拼、拼、拼,你就知道拼命,你知道宇文述有多少人吗?我告诉你,五万人,是五万大隋最为骁勇的骁果军,你叫我拿什么去跟他们拼?
李元吉本想反驳几句的,但是看见自己大哥建成在不断的对自己眼神示意,让他不要出言顶撞父亲,他这才咽下了想说的话。
而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李元霸突然说道:“父亲,你不要担心,有元霸在,无论是谁,也休想伤害父亲你的一根汗毛!”
李渊心里一暖,还是自己的这个幼子像话,知道体贴自己这个当爹的,虽然说他一人肯定抵不住千军万马,但是他一向痴痴呆呆的,所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绝对没有像其他儿子那样真真假假,令人分不清真假的话,所以李渊很是欣慰。
“元霸,饿了吗?走,我们去吃好吃的!”
李渊心中烦闷,决定出去透透气,他不想带着自己的长子和三子,带着他们只会让自己心烦。
“好啊!好啊!元霸要吃好多好吃的!”
李元霸一听见李渊要带他去吃好东西,马上咧开嘴,呵呵傻笑起来。
他今年只有十三岁,看起来十分瘦弱,又矮又黑,叫人喜欢不起来,不仅如此,他的智力水平也跟不上他的年龄的增长,十三岁了智力水平跟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差不多。
看着父亲带着元霸走了出去,李建成微微叹了一口气,李元吉愤愤的说道:“大哥,父亲他这样信任二哥,你可要提防点,二哥一向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手底下隐藏的实力究竟有多大,你我都不知道,老实说,我很担心啊!”
李元吉说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表现的很担心,李建成并不似他这样悲观,他宽慰道:“二弟心性如此,喜好结交天下英豪,这原也不是什么坏事,三弟就不要太担心了,世民手中的力量,不就是我们李家的力量吗?眼下我们还是先想一想该怎么样度过目前的这个难关再说!”
两人说完,便听见外面院子里面传来了李元霸兴奋的声音:“二哥你回来啦,有没有给元霸带好吃的呢?”
李建成心中一喜,说道:“二弟回来了,走,我们出去看看吧!”
两人走出院子,就连李世民跪在地上对李渊说道:“孩儿幸不辱命,前往那琅琊山上的琅琊阁,向琅琊阁的阁主求到了一个锦囊,上面写着破解我们眼前困局的方法,父亲请过目!”
说罢便举起一个锦囊,将他递到头顶,李渊接过锦囊,又让李世民起来,而李元霸则开始缠着李世民,向他讨要吃的。
李渊打开锦囊看了几眼,眼中精光四射,神色变得坚毅起来,“好,既然名震天下的琅琊阁主都劝我举事,那我们还等什么!”
李建成之前大吃一惊,不明白这锦囊上面到底写着什么,怎么会父亲看了这锦囊里面的内容之后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他本来在李世民回来之前就给李渊陈述了很多种当下可以做出的选择,其中有一条就是立即起兵,但是但是李渊并不同意的,因为他觉得河东之地背靠塞北,南临黄河,起兵之后难有周转立足之地,一旦起兵他们就如浮萍一般毫无根基,据守太原显然是十分不现实的,而且宇文述的五万大军就在路上,李渊手中只有八千多士卒,大多还是郡兵,战斗力远远比不上骁果军,所以他才显得举棋不定,不敢轻易举事。
“父亲,这锦囊上写着什么?”
李建成见李渊看了这个锦囊上的内容之后便态度大变,因此好奇起来。
李渊什么都没说,就将锦囊交给了他,让他自己看。
李建成连忙拆看,之间上面这样写着:举国东征,皆因关陇,六镇之乱,犹在心头,成也关中,败也关中,李唐之望,只在西京!
李建成心中一惊,这人果然大才,短短一句话,便将隋炀帝心里的想法全部概括了出来,说他倾举国之力,率军东征高句丽,是为了接机消除关陇的实力,以化解他迁都洛阳之后,引起关陇一带贵族的不满,借此削弱甚至是彻底解决自六镇之乱以来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了。
李渊被封为唐国公,这李唐自然是指的李渊了,西京是指的长安,这个意思是叫他们起兵之后向长安发展吗?
李渊之前不肯起事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起兵之后向哪里发展,他曾经想过要去长安,但是又不想放弃太原,甚至还想南下去攻打洛阳,他跟杨玄感之前想的一样,认为如果拿下洛阳的话,必定会因此天下的震动,局势肯定会变得更乱,因此犹疑不决。
而这个时候既然琅琊阁给他的建议是向西,去拿下长安,那他也就不再犹豫了。
李渊在太原起兵,自封为唐王,率领在太原城内幕得五千兵马,加上他自己的郡兵,共计一万五千余人,赶在宇文述的大军抵达之前,向西南方向进军,度过了黄河,来到了河西,沿途之上他积极联络关陇贵族,独孤氏、长孙氏等等豪族纷纷响应李渊,不仅给他送去了大量的年轻子弟,而且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财物,使得李渊的实力越来越强,当他兵临长安城的时候,手下的人马已经接近八万人之多了!
世子李建成说道:“父亲,二弟去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没有消息,那宇文述的大军已经度过了太行山,昨日刚刚过了井陉关口,距离太原只剩下两日的路程了,要是世民他再不会来的话,只怕是我们····”
李建成的话音未落,三子李元吉说道:“都怪那个什么琅琊阁,非要多管闲事发什么琅琊榜,还将四弟写成赵王,这不是暗讽我们有谋反之心吗?父亲您为何派二哥还要去那什么琅琊阁,依我看,我们既然已经无路可走的,就干脆揭竿而起,反正都是一个死,倒不如轰轰烈烈的硬拼一次!”
李渊心里烦闷,见李元吉在一旁喋喋不休,不由心中大怒,对他吼道:“拼、拼、拼,你就知道拼命,你知道宇文述有多少人吗?我告诉你,五万人,是五万大隋最为骁勇的骁果军,你叫我拿什么去跟他们拼?
李元吉本想反驳几句的,但是看见自己大哥建成在不断的对自己眼神示意,让他不要出言顶撞父亲,他这才咽下了想说的话。
而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李元霸突然说道:“父亲,你不要担心,有元霸在,无论是谁,也休想伤害父亲你的一根汗毛!”
李渊心里一暖,还是自己的这个幼子像话,知道体贴自己这个当爹的,虽然说他一人肯定抵不住千军万马,但是他一向痴痴呆呆的,所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绝对没有像其他儿子那样真真假假,令人分不清真假的话,所以李渊很是欣慰。
“元霸,饿了吗?走,我们去吃好吃的!”
李渊心中烦闷,决定出去透透气,他不想带着自己的长子和三子,带着他们只会让自己心烦。
“好啊!好啊!元霸要吃好多好吃的!”
李元霸一听见李渊要带他去吃好东西,马上咧开嘴,呵呵傻笑起来。
他今年只有十三岁,看起来十分瘦弱,又矮又黑,叫人喜欢不起来,不仅如此,他的智力水平也跟不上他的年龄的增长,十三岁了智力水平跟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差不多。
看着父亲带着元霸走了出去,李建成微微叹了一口气,李元吉愤愤的说道:“大哥,父亲他这样信任二哥,你可要提防点,二哥一向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手底下隐藏的实力究竟有多大,你我都不知道,老实说,我很担心啊!”
李元吉说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表现的很担心,李建成并不似他这样悲观,他宽慰道:“二弟心性如此,喜好结交天下英豪,这原也不是什么坏事,三弟就不要太担心了,世民手中的力量,不就是我们李家的力量吗?眼下我们还是先想一想该怎么样度过目前的这个难关再说!”
两人说完,便听见外面院子里面传来了李元霸兴奋的声音:“二哥你回来啦,有没有给元霸带好吃的呢?”
李建成心中一喜,说道:“二弟回来了,走,我们出去看看吧!”
两人走出院子,就连李世民跪在地上对李渊说道:“孩儿幸不辱命,前往那琅琊山上的琅琊阁,向琅琊阁的阁主求到了一个锦囊,上面写着破解我们眼前困局的方法,父亲请过目!”
说罢便举起一个锦囊,将他递到头顶,李渊接过锦囊,又让李世民起来,而李元霸则开始缠着李世民,向他讨要吃的。
李渊打开锦囊看了几眼,眼中精光四射,神色变得坚毅起来,“好,既然名震天下的琅琊阁主都劝我举事,那我们还等什么!”
李建成之前大吃一惊,不明白这锦囊上面到底写着什么,怎么会父亲看了这锦囊里面的内容之后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他本来在李世民回来之前就给李渊陈述了很多种当下可以做出的选择,其中有一条就是立即起兵,但是但是李渊并不同意的,因为他觉得河东之地背靠塞北,南临黄河,起兵之后难有周转立足之地,一旦起兵他们就如浮萍一般毫无根基,据守太原显然是十分不现实的,而且宇文述的五万大军就在路上,李渊手中只有八千多士卒,大多还是郡兵,战斗力远远比不上骁果军,所以他才显得举棋不定,不敢轻易举事。
“父亲,这锦囊上写着什么?”
李建成见李渊看了这个锦囊上的内容之后便态度大变,因此好奇起来。
李渊什么都没说,就将锦囊交给了他,让他自己看。
李建成连忙拆看,之间上面这样写着:举国东征,皆因关陇,六镇之乱,犹在心头,成也关中,败也关中,李唐之望,只在西京!
李建成心中一惊,这人果然大才,短短一句话,便将隋炀帝心里的想法全部概括了出来,说他倾举国之力,率军东征高句丽,是为了接机消除关陇的实力,以化解他迁都洛阳之后,引起关陇一带贵族的不满,借此削弱甚至是彻底解决自六镇之乱以来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了。
李渊被封为唐国公,这李唐自然是指的李渊了,西京是指的长安,这个意思是叫他们起兵之后向长安发展吗?
李渊之前不肯起事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起兵之后向哪里发展,他曾经想过要去长安,但是又不想放弃太原,甚至还想南下去攻打洛阳,他跟杨玄感之前想的一样,认为如果拿下洛阳的话,必定会因此天下的震动,局势肯定会变得更乱,因此犹疑不决。
而这个时候既然琅琊阁给他的建议是向西,去拿下长安,那他也就不再犹豫了。
李渊在太原起兵,自封为唐王,率领在太原城内幕得五千兵马,加上他自己的郡兵,共计一万五千余人,赶在宇文述的大军抵达之前,向西南方向进军,度过了黄河,来到了河西,沿途之上他积极联络关陇贵族,独孤氏、长孙氏等等豪族纷纷响应李渊,不仅给他送去了大量的年轻子弟,而且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财物,使得李渊的实力越来越强,当他兵临长安城的时候,手下的人马已经接近八万人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