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边关发来了八百里加急文书,隋军的斥候在阴山山脉发现了突厥人的大营,根据突厥人的营地的规模,推测出他们的人数应该在二十万以上,而这个消息也坐实了之前流传盛广的琅琊烽火榜散布的消息。
河东和河套地区的百姓们此时已经惊吓的拖家带口,准备向南逃跑,大量的百姓拖家带口逃到了关中,以寻求庇护,躲避突厥人的袭击。
整个北方因为突厥人扣关这件事情闹得人仰马翻不可开交。
隋炀帝杨广派出了裴矩带着十万大军北上,准备抵挡突厥的入侵。
裴矩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让他以这样的高龄领兵打仗,实在是太为难他了,而杨广做出这个决定,一是不想让他继续待在身边跟虞世基吵个没完,二是因为裴矩和突厥人打交道打得特别多,他也了解突厥人,知道他们的底细,所以裴矩无疑是当下最合适的人选了,不选他就没有别人可用了。
裴矩刚刚抵达风陵渡,望着滚滚波涛,汹涌而去的大河,他心中一时无限感慨,这条河他不知道度过了多少次,而突厥人的地方,他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很早之前他就提醒炀帝,突厥人的实力实在是发展太快了,不得不防,只是炀帝并没有将这种事情放在心上,反而是大肆的征发民役,造城、造粮仓、修运河、整兵甲,将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国内,随即又发动了百万大军出征高句丽,这使得北方的突厥人的发展没有得到丝毫的遏制,渐渐的到了这种难以收拾的地步,而大隋境内如今狼烟遍布,反叛起义层出不穷,朝廷纵然再怎么强大,对付这么多的反贼依然是有心无力,更何况此时突厥大军南下入侵,这不知又会摧毁多少家庭,造成多大的损失,不知道大隋能否挨过这一劫。
裴矩带着十万大军度过了黄河,一路快马加鞭,抵达了太原,而宇文述此时正在太原等候裴矩。
裴矩本来打算将宇文述和屈突通都召集起来开一个战前作战会议的,但是屈突通此时人在阴山脚下,距离太原比较远,一时也赶不回来。
裴矩本想和宇文述商议一下用兵的策略,他们两人的军队加起来也有十五万人了,虽然比不上突厥人的四十万大军,但是如果据守坚城的话,未必不能守住,只是最怕的是突厥人充分的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过他们驻守的这些城堡,向南进军,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太好处理了。
只是裴矩一进太原城,就收到了一封不知道是谁寄给他的信,上面只有八个字:欲破突厥,还看义成!
裴矩心中一惊,这是谁给他送来的信?他连忙询问驿馆的主事,但是却并没有发现任何的线索,找不到是谁给他留下的信。
但是这送信的人应该没有恶意,他显然是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抵抗突厥,因此才会给自己出言献策。
想到这里,裴矩也就稍稍安心了一些,他又细细品味这句话,这人的意思他明白,想要化解突厥人的进攻,关键是在义成公主身上,只是要怎么走好这一步,裴矩心中还暂时没有完全考虑好。
而就在此时,一名名叫李靖的中年人来到了裴矩歇脚的驿馆,想要跟随他前往北边地坑突厥。
裴矩十分奇怪,这个李靖不是马邑郡丞吗?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李靖素有才能,就连前太尉尚书左仆射杨素都称赞他,说他有奇谋妙才,能居高位,裴矩也听说过他。
两人相见之后,李靖拿出了一封引荐信,信的内容大致是陈述李靖的能力,劝裴矩重用他,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跟一般的引荐信都从差不多,只是这个引荐信的落款确实一个小篆的印章,裴矩仔细的辨识了一下,惊讶的张大了嘴,这引荐信居然是琅琊阁盖章的。
“你跟琅琊阁的人打过交道?”
裴矩微微有些吃惊,他本来和虞世基一样,对于这样的江湖民间组织是不怎么感冒的,但是这一次琅琊阁为了警示朝廷,不惜发布了烽火榜,使得他们能够及时的知道突厥人的意图,因此裴矩这才对琅琊阁这个组织产生了一点点的好感,他虽不知道他们的底细,但是至少知道他们在大义上的立场是不坏的。
“启禀丞相,末将确实是跟他们稍有接触,他们是在前两天通知我的,让我拿此信到太原来等候丞相,说是可以让我得到一个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除了这封信之外,他们还给了我一张设计图纸,我也一并带来了!”
说着便掏出了一张设计图纸,裴矩接过手来看了一眼,只见上面有两种武器,一种和普通的弩箭很像,但是上面加装了一个弩槽,里面安装有弩箭,一次上好了弦之后,可以连续射出十几支弩箭,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裴矩心中大吃一惊,这难道是传说中失传已久的诸葛连弩么?
他亟不可待的看了一下上面的介绍,但是却什么也没有发现,这种武器并没有标注名字。
而另外一种武器看起来却要复杂的多,看起来像是一个蜂巢一样,而后面依旧是有弩机和扩机,这种武器标注了名字,叫做蜂弩,旁边还有一柄弩箭的示意图,标注这种弩箭的长度为七尺,材质为纯铁打造,重量在十斤左右。
裴矩倒吸一口凉气,还好这武器不是落入了突厥人的手中,不然的话大隋军队的铠甲在这种弩箭的面前简直就跟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了。
他特意的看了看右下角,果然发现了一个用小篆字体雕刻而成的琅琊阁印章的红印,这说明这个东西确实是琅琊阁的人送给他们的。
裴矩这个时候已经彻底的选择相信对方了,他急忙找到军中的工匠,将图纸交给他们,让他们照着图纸上的东西,在五天之内打造一千具蜂弩和一万具连弩出来,有了这样的大杀器,再加上义成公主这个釜底抽薪的妙招,裴矩开始对这一次对抗突厥信心满满起来了。
河东和河套地区的百姓们此时已经惊吓的拖家带口,准备向南逃跑,大量的百姓拖家带口逃到了关中,以寻求庇护,躲避突厥人的袭击。
整个北方因为突厥人扣关这件事情闹得人仰马翻不可开交。
隋炀帝杨广派出了裴矩带着十万大军北上,准备抵挡突厥的入侵。
裴矩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让他以这样的高龄领兵打仗,实在是太为难他了,而杨广做出这个决定,一是不想让他继续待在身边跟虞世基吵个没完,二是因为裴矩和突厥人打交道打得特别多,他也了解突厥人,知道他们的底细,所以裴矩无疑是当下最合适的人选了,不选他就没有别人可用了。
裴矩刚刚抵达风陵渡,望着滚滚波涛,汹涌而去的大河,他心中一时无限感慨,这条河他不知道度过了多少次,而突厥人的地方,他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很早之前他就提醒炀帝,突厥人的实力实在是发展太快了,不得不防,只是炀帝并没有将这种事情放在心上,反而是大肆的征发民役,造城、造粮仓、修运河、整兵甲,将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国内,随即又发动了百万大军出征高句丽,这使得北方的突厥人的发展没有得到丝毫的遏制,渐渐的到了这种难以收拾的地步,而大隋境内如今狼烟遍布,反叛起义层出不穷,朝廷纵然再怎么强大,对付这么多的反贼依然是有心无力,更何况此时突厥大军南下入侵,这不知又会摧毁多少家庭,造成多大的损失,不知道大隋能否挨过这一劫。
裴矩带着十万大军度过了黄河,一路快马加鞭,抵达了太原,而宇文述此时正在太原等候裴矩。
裴矩本来打算将宇文述和屈突通都召集起来开一个战前作战会议的,但是屈突通此时人在阴山脚下,距离太原比较远,一时也赶不回来。
裴矩本想和宇文述商议一下用兵的策略,他们两人的军队加起来也有十五万人了,虽然比不上突厥人的四十万大军,但是如果据守坚城的话,未必不能守住,只是最怕的是突厥人充分的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过他们驻守的这些城堡,向南进军,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太好处理了。
只是裴矩一进太原城,就收到了一封不知道是谁寄给他的信,上面只有八个字:欲破突厥,还看义成!
裴矩心中一惊,这是谁给他送来的信?他连忙询问驿馆的主事,但是却并没有发现任何的线索,找不到是谁给他留下的信。
但是这送信的人应该没有恶意,他显然是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抵抗突厥,因此才会给自己出言献策。
想到这里,裴矩也就稍稍安心了一些,他又细细品味这句话,这人的意思他明白,想要化解突厥人的进攻,关键是在义成公主身上,只是要怎么走好这一步,裴矩心中还暂时没有完全考虑好。
而就在此时,一名名叫李靖的中年人来到了裴矩歇脚的驿馆,想要跟随他前往北边地坑突厥。
裴矩十分奇怪,这个李靖不是马邑郡丞吗?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李靖素有才能,就连前太尉尚书左仆射杨素都称赞他,说他有奇谋妙才,能居高位,裴矩也听说过他。
两人相见之后,李靖拿出了一封引荐信,信的内容大致是陈述李靖的能力,劝裴矩重用他,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跟一般的引荐信都从差不多,只是这个引荐信的落款确实一个小篆的印章,裴矩仔细的辨识了一下,惊讶的张大了嘴,这引荐信居然是琅琊阁盖章的。
“你跟琅琊阁的人打过交道?”
裴矩微微有些吃惊,他本来和虞世基一样,对于这样的江湖民间组织是不怎么感冒的,但是这一次琅琊阁为了警示朝廷,不惜发布了烽火榜,使得他们能够及时的知道突厥人的意图,因此裴矩这才对琅琊阁这个组织产生了一点点的好感,他虽不知道他们的底细,但是至少知道他们在大义上的立场是不坏的。
“启禀丞相,末将确实是跟他们稍有接触,他们是在前两天通知我的,让我拿此信到太原来等候丞相,说是可以让我得到一个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除了这封信之外,他们还给了我一张设计图纸,我也一并带来了!”
说着便掏出了一张设计图纸,裴矩接过手来看了一眼,只见上面有两种武器,一种和普通的弩箭很像,但是上面加装了一个弩槽,里面安装有弩箭,一次上好了弦之后,可以连续射出十几支弩箭,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裴矩心中大吃一惊,这难道是传说中失传已久的诸葛连弩么?
他亟不可待的看了一下上面的介绍,但是却什么也没有发现,这种武器并没有标注名字。
而另外一种武器看起来却要复杂的多,看起来像是一个蜂巢一样,而后面依旧是有弩机和扩机,这种武器标注了名字,叫做蜂弩,旁边还有一柄弩箭的示意图,标注这种弩箭的长度为七尺,材质为纯铁打造,重量在十斤左右。
裴矩倒吸一口凉气,还好这武器不是落入了突厥人的手中,不然的话大隋军队的铠甲在这种弩箭的面前简直就跟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了。
他特意的看了看右下角,果然发现了一个用小篆字体雕刻而成的琅琊阁印章的红印,这说明这个东西确实是琅琊阁的人送给他们的。
裴矩这个时候已经彻底的选择相信对方了,他急忙找到军中的工匠,将图纸交给他们,让他们照着图纸上的东西,在五天之内打造一千具蜂弩和一万具连弩出来,有了这样的大杀器,再加上义成公主这个釜底抽薪的妙招,裴矩开始对这一次对抗突厥信心满满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