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正文 第十六章 东门人市

小说:崇祯十三年 作者:响木 更新时间:2018-01-30 01:21:1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廖大亨不急着答话,等着朱平槿自己提出要求,把事情挑明。不过朱平槿也是官场老手,他只是叙说茶马古道上物资运输困难的情况,却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廖大亨终于意识到,世子虽然答应昨晚的事情不予追究,但是一干人犯还有供词都在王府,如果他不明确表态,这件事说不定还有变故。

  廖大亨沉默半响,方小声对朱平槿道出了自己的难处。目前献贼肆虐,主军客军皆是疲惫不堪,实在无力调配军士剿灭各处杂匪。邵抚曾于崇祯二年平息了天全土司的兵乱,也曾整治过官吏私设关卡、盘剥商旅等违法之事,奈何眼下朝廷兵饷不继,兵士全靠收取过路费充作军饷,他有心整治却不敢仓促行事。至于道路难行,需要大量劳役方可疏通。藩库早已见底,恐怕近期难以行事。

  朱平槿道:“廖大人所提之难处,本世子自能体谅。不过,那茶马古道本是蜀中通往藏地的通商要道,长期淤塞,商贾难行,于蜀中百业皆有影响。本世子愿上奏王爷,由王府出面,号召蜀中商贾捐输钱粮,募集青壮开山劈石,疏通道路。不过捐输钱粮修路的义商,衙门可否适当减免税费,以此褒奖?”

  廖大亨心里暗骂一声,什么王府号召义商出钱出粮疏通道路,不过是想借义商之名免费走私茶马而已!真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不过他可不会把心里话说出口,而是装作感激的样子道:“难怪国人常称‘蜀中多贤王’!世子深明大义,心系黎民,本官深感钦佩。义商捐钱出力,朝廷有所褒奖,理所应当。若此事可成,本官当移文各州、县及诸关隘,大力襄助!”

  廖大亨心里算得明白,即便是王府走私茶马,甚至侵占民田,自己也会假装糊涂。谁让他们和天子是一家人呢?自己的当务之急不是与眼前的小子拌嘴,而是尽快把献贼撵出四川,坐稳四川巡抚的位置。蜀王府的任何要求,只要不让自己失职、难办、出钱都行!再说了,去年藩库还差着蜀藩诸王的俸禄,今年明年都难补齐。如果自己不答应,兴许世子下一道难题就要出给自己了。

  廖大亨痛快答应,让朱平槿心里乐开了花。

  朱平槿利用了廖大亨的一个思维盲区。廖大亨想到的肯定是钱。他绝对料不到,为了保命,有人要练兵谋反。

  “本世子即刻着人将首级取下……”朱平槿对廖大亨道。

  中国人的春节,总是那么繁忙。

  大年初八的早晨,朱平槿坐在床沿上,迎着春日的阳光,大大地伸了一下懒腰。

  王妃生病了,王爷照例是百事不管,王府中的事没人拍板做决定,自然一下子全停了下来。朱平槿给手下的宫人发了大红包,有家人在附近的,也准了假探亲。如此仁政,让世子府里一片欢腾,也让蜀王府的其他人眼红不已。趁着这个机会,朱平槿也给自己放了大假,休息一下充满阴谋诡计的脑袋。他每天除了到王妃处请安问好说话,剩下的时间全部花在了老婆身上,比如写信抒情,上街购物,上香求子等等。

  转瞬七天过去。朱平槿体内的生物钟准时提醒他,大假结束,该上班了。朱平槿换了便装,骑马出了府门,直奔成都府东门而去。随行人员骑马换了便装,除了宦官曹三保、王四忠,护卫宋振宗外,还有两个才加入的新人:罗雨虹的弟弟罗景云以及新聘的世子文案孙洪。

  四个新入世子府的人才,高安泰初二就跟他在成都府养老的奶奶告了别,带着朱平槿的亲笔信回天全去了。舒国平和李崇文则放了假,按大明官场的惯例过了元宵节才来上班。孙洪最惨,只回家耍了三天,然后就被朱平槿单独安排了一间厢房,活活关了四天。干嘛呢?读文件,学精神。上至皇帝朝廷的诏令行文,下至王府的田庄铺子清册,几个宦官抱来堆了一大摞,让他慢慢学习消化。

  我D从长期革命工作实践中认识到,领导的正确决策,是建立在对各种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的。拍脑袋做决定,看似潇洒,实则很可能犯错误。孙洪这个人聪明有急智,对天下大格局有较清醒的独特认识,但是限于出生市井,对影响全局的关键情况缺乏掌握。论点大而无根,是他很大的弱点。一个论点没有具体的数据或事实做支撑,很容易流于空话。一个组织内的空话多了,就会淹没少量的真知灼见,使最终决策出现严重偏差。

  如何解决孙洪的问题?朱平槿想起他提副处级时,一位组织部的领导曾给他说的话:“干部都是D培养出来的,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于是利用春节空闲,给孙洪压了点担子,希望他能领悟上级的意思。今天朱平槿叫上他,除了让他出去散心放风,另外的意思是继续观察。宋振宗是昨晚专门从罗府叫回来的,朱平槿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向职业军人学习如何选兵。小宦官李四贤未能陪同世子出府,因为他到罗府请人的差事办砸了,被朱平槿打发到青羊宫,跟着玉鼎道人烧锅生火去了。

  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唯一的亲外甥(SHENG)曹国公李文忠重修成都府的城墙时,在四道城门外各筑了一座月城(瓮城)。在月城之中,又各建了一座小庙。东门是五显庙,南门是关王庙,西门是温帅庙,北门是玄坛庙。庙宇中敬的不是菩萨,而是当地百姓普遍崇信的神话人物。朱平槿一骑人马经过东门五显庙时,庙门两侧已经有很多卖儿卖女的人家跪着。

  朱平槿勒马缓行,只见大部分人家卖的都是儿童,又以女童居多,一个个脏兮兮的脑袋上别了根稻草。大点的娃娃跪在父母亲前面,朱平槿跨马经过,后面的大人立即催娃娃给贵人磕头。不懂事的娃娃动作慢些,大人就强按着小孩的脑袋磕。小些的娃娃没法跪着,只能坐在竹编箩筐里,一面吃着手指头,一面睁着大得不成比例的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全然不知未来的命运。

  朱平槿踌躇片刻,示意曹三保动手买人,但是曹三保却摇摇头凑上来,建议不要在这里买人。因为城里一般比城外卖得贵,而且选择的空间小。朱平槿知道曹三保比自己了解情况,却又于心不忍,沉默半响后吩咐曹三保,待他离开后散些铜钱。

  出了东门过了桥,不远处便是一片烟花翠柳之地。东门外的大道名曰迎晖路,直通五十里外的龙泉驿。过了龙泉驿,翻过不太高的龙泉山脉,就从成都平原进入了川中丘陵地带。再向东走,就是川东重庆府的地界了。因此,这条道路是成都来往重庆以及出川的重要陆路通道。商旅频繁,皮肉生意自然十分兴隆。所以道路两边青楼遍地,家家挂着红幡,所以百姓戏称“红布街”。

  红布街上栋栋青楼连成一片,间歇也可以看见酒楼杂货铺。到了夜里,这里就成为人来人往的一片红灯区。不过早晨,这里却是最清净的所在,因为大部分的窑姐还在补觉。一些早起的老鸨,已经打开店门。不过她们没有兴趣招揽过客,只是百无聊赖地依在楼门口,一面衣衫不整地涂脂抹粉,一面冷冷地打量过往的行人。

  出了红灯区,迎晖路两边的房屋就逐渐少了,时不时还可以透过房屋间的空隙,看见屋后的一块块农田。再往前走,道旁房屋更加稀稀落落,房屋也多为石头为基、泥砖为墙、稻草为顶、布帘柴扉为门的简陋民房。

  “世子爷,前面不远便是人市。那路边栅栏围着的就是!”曹三保在马上手指前方大声道。

  朱平槿夹夹马腹,让马儿加快步伐,朝前小跑起来。

  好一片活生生地悲惨世界!

  人市,就是人口市场的简称。即便朱平槿已经完全有了心理准备,这个市场还是让朱平槿大吃一惊。肮脏、凌乱、臭气、牲口、麻木、罪恶等词语,是这个人市最贴切的描述。

  自从崇祯七年流贼入川开始,四川大部分地区自奢安之乱平定以来的短暂经济恢复期便中断了,重新遭受战争和土匪的蹂躏,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设施进一步被破坏。崇祯十三年的全国性大旱,进一步放大了四川粮食危机。大量的农民无法留在自家富饶的田土上耕耘,而粮食又被人口和租税快速消耗。百姓们为了生存,只好整村整乡地携老扶幼,向着尚未遭受破坏的地区流动,希望能够找到一口饭吃。成都府作为一省都会和蜀地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是日渐庞大的流民队伍主要的目的地。然而希望美满,现实骨感,流民到达成都,却发现连城市的城墙边都摸不着。知府衙门早些年便有规矩:严禁各地流民进城。城外几条大道上都设了卡子,兵士和衙役见着流民,便不由分说地驱散。流民们经过一个冬天的长途跋涉,身边的钱粮早已耗尽,进城无望,眼看就要全家饿死,无奈之下只好把孩子、老婆,最后是自己卖给人贩子,求得一碗馊饭延续生命。所以这些年,人市的规模越发大了。

  人市的卖主大都不是被卖人的父母或者亲属,而是职业的人贩子。这一点朱平槿没有料到。

  人市里插着草标的待卖之人,大都年纪相当,性别相同,百十人一堆聚在一起,堆与堆之间又相互隔开。一个壮丁不值十两,一个健妇不值五两,老弱病残和小孩纯粹是白送还没人要的添头。难怪这里的人如此便宜,原来干的是人口批发!

  这点朱平槿也没有想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十三年,崇祯十三年最新章节,崇祯十三年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