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正文 第四百二十四章 生死边缘(二)

小说:崇祯十三年 作者:响木 更新时间:2018-11-15 10:08:5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渔溪,又称盘龙溪,是恩阳河的一条支流,在恩阳镇注入恩阳河。

  渔溪场因河得名。渔溪弯弯绕绕从东而来,与那条淤泥河床在渔溪场汇合,围成了宽约三百步的河间地带。

  这块河间地带,形似一只向东踢出的脚。其脚后跟和脚板心,便是渔溪场主要的繁华地带——渔溪河边的那条沿河街肆;脚尖处,是数十亩休耕的水泡田;而脚裸处,则是渔溪场附近地区最有名的寺庙——渔溪寺。

  有两条天然的河流充当护城河,这样的地形特征对于防守者是有利的,因为守军只需留意“脚裸”的那面就够了,可以大大节约防守兵力,增加防御纵深。

  然而悲哀的是渔溪和它的小支流都不是什么大江大河。由于冬季乏水的缘故,渔溪河水面宽不过五六丈,水流既不深也不急,在水浅处甚至可以徒涉。支流早已断流,只剩河心处的一股清水。如果没了河岸边的松软淤泥,军事上的地障作用还不如一条壕沟。因此,张奏凯在被廖大亨赶出保宁府入驻渔溪场之后,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巩固他新窝。

  官军的营垒,按照传统的兵家下营之法,一人一步,计人数之多寡确定营垒大小。营垒外围,由木栅、壕沟、鹿砦、土墙或砖墙等障碍物和掩蔽体组成;营垒的进出通道,布置有距马和盾车;营垒中央,同样有壕沟、胸墙的工事,并设有望楼,插有大将旗和招摇旗,既是观察平台,又是指挥平台。

  张奏凯是老将,这次在渔溪场下营,他不仅遵循了古法,还利用地形地物构筑了三层防线。

  第一层防线是南北两翼的两个外围据点。北边是金宝寨,南面是渔溪河之南的横亘山梁。一旦两个外围据点不能牵制住土暴子,那么土暴子就会直逼二层防线。

  第二层防线是主要防线,由三面河岸和北边防线组成。渔溪河及支流,虽不险要,但也聊胜于无。张奏凯利用三面河岸垒起了寨墙、钉下了木栅,埋下了鹿砦,搭起了望楼。老竹削成的竹签用粪水泡过,毒性极重。他在贵州吃过土人的亏,因此有样学样,在河岸边的淤泥里,埋下数万根尖利的竹签。上月二十七日,土暴子涉过支流对渔溪场东面防线发起进攻遭到惨败,就与河滩上密集的竹签阵有很大的关系。

  北面防线没有河流障碍,预判为土暴子的主攻方向,构筑了更为完整的筑垒体系。

  渔溪寺和其东南百步距离的一座独立院落,因为其墙高壁坚,被打造成了堡垒。镇北防线,宽约三百步,东、西两端抵住河岸,在中央与渔溪寺的东、西两面寺墙相接,让渔溪寺大半截突出于防线之外。其意图,便是利用它高大的寺墙,成为北面防线的中枢,同时掩护防线的东、西两翼。

  第三层防线是核心防线,由渔溪场脚后跟处的五座大院组成。

  渔溪河在此受到两岸岩石的阻挡,不得已来了个大角度拐弯,形成一处水面较宽的洄水荡。五座大院建在土坡上,身后河岸高耸,不易攀爬,两侧临河,正面狭窄。巴山里的大户为了防备土贼,一般会将自家院墙修得又高又厚,所以这些院墙本身就是很好的防御工事。只要将院子与院子之间用距马、鹿砦和壕沟封锁,便能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环形防线。

  张奏凯在这几座院子里储备了粮食、火药、箭矢和水,他打算在土暴子突破外围,而自己又无力恢复时,就退守由这几座院子构成的核心防御工事,死守待援。

  ……

  二月初一,天光未现,四川兵备副使马乾便起了床。他在仆人的侍候下草草梳洗,换上了赭红色的官袍,然后骑上马开始巡视营垒。

  这几日他出门巡营,总是在腰间挂上一柄宝剑。这样一旦落入贼手,他就可用此剑自刎,为后世留下一个忠义尽节的美名。可他不肯穿上张奏凯送来的铠甲。马乾觉得,如今国难当头,正需要他这样的朝官儒士来激励士兵们舍身不顾。大部分士兵都只有一件破烂的棉甲,凭什么他一个躲在后面的文官要穿铠甲?

  马乾刚出门,监纪同知杨明时便打马从巷子里追了出来。

  “马大人,请留步!”

  杨明时单人独骑,连牵马的仆人也没有。同样一身官袍,带着乌纱帽。

  “杨大人也去巡营否?”马乾自嘲着向杨明时开玩笑:“老夫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如今年纪大了,瞌睡少了,只好出来巡营。杨大人正值壮年,贪恋床铺,也是常事,岂能跟着老夫混时辰?”

  马乾是崇祯六年举人出身,这在四川省级高官中是彻头彻尾的异类。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对马乾出身举人又能代理重要的兵备副使之职颇有微词。正巧廖大亨与马乾都是昆明人,因此廖抚借陈士奇、傅崇奇案件清除异己、拔擢乡党就成了成都官场流传颇广的政治流言。

  马乾说自己既不能文(闻)、又不能武(舞),乃是借着川人的一句歇后语自嘲,说自己在四川官场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人人讨厌。杨明时虽是正八品的微末小官,但在成都这个官场流言中心浸淫多年,对这些情况也是清楚的。

  听见马乾自嘲,杨明时便笑道:“乾公亲临战阵,风餐露宿,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除世子、廖抚外,省里高官,又有几人能做到?乾公在营不足两月,已深得将士们信重。前几日,将士们都将遗书交由乾公保管,其归心如是,可见一斑!”

  杨明时说起遗书,马乾忍不住苦笑。马乾动员张奏凯死守,张奏凯则要求马乾替世子朱平槿做保证——“伤有医、死有葬,家人生活无虞”。老将张奏凯得了马乾的保证,一分钟没有耽搁,当即命令部下,人人写遗书,把自己要抚养的老爹、老妈、老婆、娃儿的姓名、住址全部列进遗书中,一旦自己战死战伤,就请马大人代他们向世子要抚恤!

  大战在即,马乾被张奏凯当着全营将士的面架上了火堆,只好拍着胸口应承下来。当然,马乾是受了些委屈,但他并不后悔。这几日将士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死战而不退,有这个保证是重要的原因。

  遗书之事,杨明时也没有袖手旁观。张营中能写字的人寥寥无几。杨明时是举人出身,写个书信轻轻松松。只要他放下官架子,哪个士兵不愿找他?马乾收到的遗书,许多便出自于杨明时之亲笔。

  想到这里,马乾忍不住看向他身旁的杨明时。三十多岁,宽额大脸,颌下黑须,身体强壮,不像文官倒像武将。顿时,马乾脑中迸出一个猜测:难道杨明时厚结张部官兵,是想由文转武否?

  杨明时注意到马乾看他出神,便笑道:“不知乾公有何吩咐?”

  “呵……本官听到传言,说杨大人昨日对将士们道:只要加入护国军,这世子便要奉送田地五亩给士卒家眷租种。可须知蜀地将士们数万,算上家眷,便是数十万。一人五亩,那不是要数百万!将来王府不能兑现,王府自然还是王府,那杨大人可就……”

  马乾或是好心,或在提醒他不要替蜀王府胡乱承诺背黑锅。可杨明时有着自己的盘算。

  “乾公,下官可不是信口胡说!下官有一妻弟,便在宁川卫。去年王府从成都五卫中招募了不少军士,组建那个护商队。他们初去,只有军饷,没有待遇。出兵川北前,世子与廖抚、刘按等大人宣布组建护国军,护商队和官军都可以加入。凡是护商队将士有的好处,护国军将士一视同仁!我那妻弟先去了松林山基地军训,然后分到了第十营……”

  马乾细心听着杨明时的话语,心想杨明时比自己知道还多,而且接触的是第一手材料。自己一直在川东为官,就连那世子是何模样也不知道。夔州府的知府一署数年,然后调充川东兵备佥事,坐衙也是在夔州府。朝廷对自己夔州知府的正式任命还没收到,自己便调到了保宁府,指挥官军对川北土暴子的进剿。因此自己虽署印兵备副使,但若论对世子的了解,还真的不如眼前的这个杨明时。

  想到这里,马乾便笑问杨明时道:“既然杨大人对世子和护国军如此了解,可否为老夫一解疑窦:藩王不得领兵,这世子公然违制;廖抚朝廷大臣,竟然附骥于后,是何道理?”

  马乾的问话,属于政治中的高度敏感问题。杨明时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恍然间,杨明时瞥见马乾那含意颇深的笑脸,便故作戏虐回避道:“一省督抚,心思岂能使我等微末小官所知?乾公欲知详情,不过一份书信功夫而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十三年,崇祯十三年最新章节,崇祯十三年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