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儿没办法和我聊天,我又将视线转向了梁厚载那边,就看到梁厚载正抱着一本小说,很认真地在读。
自从度过了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之后,梁厚载的性格比之过去就有了一点小小的偏差,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身上就多了一种略带小资情调的文艺气质,喜欢看小说,也喜欢现代诗,小说只看卡夫卡的,诗只读海子的。这两位文学界的大师都是典型的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作品也就那么多,可梁厚载还是每天抱着他们的书,一遍又一遍反复地看。
而且每次他看书的时候都特别入神,我跟他说话他也不愿回应,每次都是嗯嗯啊啊地应付两句就过去了。
眼见着没人理我,我就扒着床沿朝我师父那边张望,师父这时候正好将视线从窗外收回来,端起自己的茶杯,小抿了一口。
趁着师父这会没想事想入神,我就赶紧跟他说话:“师父,我听大舅说,你要搬回乱坟山去住?”
“嗯,”师父也没抬头看我一眼,只是放下杯子,慢慢地说道:“过段时间,老陈要回道观处理一些事情,乱坟山那边没人看着不行。到时候你和厚载都跟着我去王庄那边。”
一边说着,师父又默默看向了窗外。
我怕师父又像刚才那样发呆,那就真的没人理我了。于是又问师父:“东北的老黄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啊?为什么包师兄也去了?”
师父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对我说道:“太具体的事情,现在不方便说。至于他们为什么请你包师兄,呵呵,等你去了就知道。行了,你不要没话找话了,赶紧休息一会吧。”
说完这番话,师父就不再理我了。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坐在我师父床位上的几个大学生下了车,可师父依旧一直望着窗外出神。
我百无聊赖地在床上躺了一会,很快就睡着了。
昨天晚上因为一直担心师父,几乎是整宿都没睡好,以至于这一次我睡得很沉、很长。
当我醒过来的时候,火车已经驶入了东北大地,四个小时以后,我们在这列火车的终点站下车。
走出车站的时候已是午夜,一辆银灰色的轿车早已等候在了马路旁。
我们从那辆车旁边走过的时候,驾驶室的车窗被摇了下来,一个女人从车里伸出头,朝我师父挥挥手,又喊了一声:“柴师傅!”
天色比较暗,我师父眼神不太好,他朝车窗那边凑了凑,眯着眼朝仔细看了那个女人一会,那女人也不说话,只是开了灯,让车厢变得明亮起来。
借着灯光我才看清,这个女人的年纪大概在四十岁上下,她的脸上早已蔓延出了皱纹,可五官却罕见的精致,在眉宇之间,还有几分淡淡的妖娆。
想必这个女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艳绝一方的大美人。
这时候我师父笑了笑,问她:“我要是没记错,你应该是黄昌盛家的丫头吧?”
女人笑着点了点头:“三十多年不见了,想不到柴师傅还记得我呢。柴师傅,快上车吧,我们家老太爷可是等您很久了。”
师父也不客气,直接带着我和梁厚载上了车。
那个女人一边发动了车子,一边朝我们这边瞥了一眼,又问我师父:“这两个小伙子,就是柴师傅在信里提到的助手?”
她说话的时候,语气中还透着几分慵懒,不知道她平时说话是不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的话,那种慵懒在我看来就变成嫌弃了,她是嫌我师父带了我们两个累赘。
第一次见面就把对方往坏的方面想,这不是我平时的风格,可眼前这个女人除了相貌姣好之外,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懒洋洋的气质,却让我没由来地反感。
这时候我就听师父对她说:“也不算是助手吧。个头高的是我徒弟,另一个是赶尸人一脉的弟子,这次带着他们来见见世面。”
车子已经驶上了公路,女人背对着我,我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只是听到她说:“我听老太爷说,这次的事可能相当的麻烦,他们两个没问题吧。”
师父笑着摇摇头:“这两个小子命硬得很,不碍事。对了,现在老黄家的祠堂还在林子里吧?”
女人依旧是语气慵懒地回应道:“前两年村子扩建,老林子现在已经变成黄家庄的一部分了,祠堂就在庄子里头。庄子里都是自己人。”
听到女人的话,师父脸上的表情似乎稍微有些失望,我感觉,师父这次好像很想带着我进东北老林子看一看。
过了一会,女人又问我师父:“柴师傅,我们家老太爷前些日子是不是给您写信了?”
我师父“嗯”了一声,女人又说道:“那就省了我的功夫了,柴师傅肯定也了解事情的经过了。”
我师父点了点头,问她:“照片上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女人却摇头:“不知道,李道长和澄云大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上面的尸气异常。”
她说话这番话之后,师父就没再跟她交流,车厢里陷入了沉默。
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之后,梁厚载突然用胳膊肘拐了我一下,之后用很小的声音对我说:“东北老黄家,我小时好像听我师父提过。”
我看向梁厚载,等着他继续说出下文。
可梁厚载还没说话,开车的女人却说话了:“你师父是谁?”
梁厚载说话的时候,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发动机的噪音都比他的声音大,所以按照常理,坐在驾驶位上的女人是听不见他说话的。
可那个女人竟还是听到了。
梁厚载愣了一下,也不知道该不该回答,毕竟他现在也知道,李爷爷是为了躲避仇家才出走的。
谁知道东北的老黄家,是不是李爷爷的仇家之一。
还是我师父在旁说了一句:“他是李良的弟子,叫梁厚载。”
前面传来了女人慵懒的笑声:“哦,呵呵,想不到李大爷也收徒弟了。上次见到李大爷的时候,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吧,听老太爷说,他当时是惹了不该惹的人,到我们家躲了一阵子。”
我师父也附和道:“嗯,就因为那个人,李良现在也是到处逃难,唉,也是造孽啊。”
一听到李爷爷的事,梁厚载立刻变得有些激动,他扒着前排的车座椅,对着正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师父说:“我师父这些年到底是在躲什么人,那个人究竟是谁?”
我听得出来,梁厚载问出这些话的时候,语气中是带着怨气的。
想必自从他得知李爷爷是为躲避仇家而出走的那一刻开始,就对这个所谓的“仇家”,充满了怨恨吧。
这时候,我师父和开车的女人同时回了梁厚载一句:“一个女人。”
我依然看不到那个女人的表情,可我师父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脸上却是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大概是防止梁厚载再就这个问题继续问下去,开车的女人转移了话题:“你师父提到我们黄家的时候,告诉你我们家是干什么的了么?”
说真的,从师父提到东北黄家开始,我就一直好奇他们家是干什么的,梁厚载估计也和我一样好奇。
可梁厚载还挂着他师父的事,没有回应。
反倒是我有点憋不住了,问那个女人:“干什么的?”
她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我留意到她的眼睛映照在后视镜中的时候,几乎弯成了一道倒扣的月牙,我就知道她在笑。
可她脸上在笑,语气依然和之前一样,听起来有些慵懒:“我们家祖上其实不姓黄,而是姓苏,我也是听老太爷说,我们老黄家在元朝年间是在江浙一带买卖私盐的盐贩子。元末明初的时候,天下大乱,老祖宗弃了原来的买卖,举家迁至山东,做起了响马的勾当。你知道响马是什么吧?”
响马,不就是过去说的马贼吗。这些人拦路抢劫过路商旅的时候,常常以放响箭为号,响箭一响,马贼就会从埋伏的地方冲出来,杀人越货。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马贼又被称作“响马”、“响马子”。
我点了点头,说知道,女人就继续说道:“后来到了明朝中期,山东治匪,我们混不下去了,就逃到了河北,又举家干起了偷盗的勾当。刚开始就是小偷小摸的,偷的东西也都是一些珠宝首饰类的东西。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又是一场大乱,清军入了山海关,我们老苏家又举家到了东北。临出关之前,苏家的先辈据说是从一个古董店里盗出了一本古书,起初谁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干什么用的,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说到这,女人顿了顿,从车门上的储物盒里拿出两个长方形的牌子,看似随意地向后一扔,正好将那两个牌子扔到我和梁厚载怀里。
那是一种看不出原料来的金属牌子,十厘米长、五厘米宽,牌子有六个棱角,其中一个棱角上还缠了金丝线。而在牌子的正中央,还刻着一个“通”字。
我师父转过头来对我们说:“你们两个拿好这个六棱牌子,手里没这个牌子,是进不了祠堂大门的。”
自从度过了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之后,梁厚载的性格比之过去就有了一点小小的偏差,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身上就多了一种略带小资情调的文艺气质,喜欢看小说,也喜欢现代诗,小说只看卡夫卡的,诗只读海子的。这两位文学界的大师都是典型的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作品也就那么多,可梁厚载还是每天抱着他们的书,一遍又一遍反复地看。
而且每次他看书的时候都特别入神,我跟他说话他也不愿回应,每次都是嗯嗯啊啊地应付两句就过去了。
眼见着没人理我,我就扒着床沿朝我师父那边张望,师父这时候正好将视线从窗外收回来,端起自己的茶杯,小抿了一口。
趁着师父这会没想事想入神,我就赶紧跟他说话:“师父,我听大舅说,你要搬回乱坟山去住?”
“嗯,”师父也没抬头看我一眼,只是放下杯子,慢慢地说道:“过段时间,老陈要回道观处理一些事情,乱坟山那边没人看着不行。到时候你和厚载都跟着我去王庄那边。”
一边说着,师父又默默看向了窗外。
我怕师父又像刚才那样发呆,那就真的没人理我了。于是又问师父:“东北的老黄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啊?为什么包师兄也去了?”
师父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对我说道:“太具体的事情,现在不方便说。至于他们为什么请你包师兄,呵呵,等你去了就知道。行了,你不要没话找话了,赶紧休息一会吧。”
说完这番话,师父就不再理我了。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坐在我师父床位上的几个大学生下了车,可师父依旧一直望着窗外出神。
我百无聊赖地在床上躺了一会,很快就睡着了。
昨天晚上因为一直担心师父,几乎是整宿都没睡好,以至于这一次我睡得很沉、很长。
当我醒过来的时候,火车已经驶入了东北大地,四个小时以后,我们在这列火车的终点站下车。
走出车站的时候已是午夜,一辆银灰色的轿车早已等候在了马路旁。
我们从那辆车旁边走过的时候,驾驶室的车窗被摇了下来,一个女人从车里伸出头,朝我师父挥挥手,又喊了一声:“柴师傅!”
天色比较暗,我师父眼神不太好,他朝车窗那边凑了凑,眯着眼朝仔细看了那个女人一会,那女人也不说话,只是开了灯,让车厢变得明亮起来。
借着灯光我才看清,这个女人的年纪大概在四十岁上下,她的脸上早已蔓延出了皱纹,可五官却罕见的精致,在眉宇之间,还有几分淡淡的妖娆。
想必这个女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艳绝一方的大美人。
这时候我师父笑了笑,问她:“我要是没记错,你应该是黄昌盛家的丫头吧?”
女人笑着点了点头:“三十多年不见了,想不到柴师傅还记得我呢。柴师傅,快上车吧,我们家老太爷可是等您很久了。”
师父也不客气,直接带着我和梁厚载上了车。
那个女人一边发动了车子,一边朝我们这边瞥了一眼,又问我师父:“这两个小伙子,就是柴师傅在信里提到的助手?”
她说话的时候,语气中还透着几分慵懒,不知道她平时说话是不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的话,那种慵懒在我看来就变成嫌弃了,她是嫌我师父带了我们两个累赘。
第一次见面就把对方往坏的方面想,这不是我平时的风格,可眼前这个女人除了相貌姣好之外,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懒洋洋的气质,却让我没由来地反感。
这时候我就听师父对她说:“也不算是助手吧。个头高的是我徒弟,另一个是赶尸人一脉的弟子,这次带着他们来见见世面。”
车子已经驶上了公路,女人背对着我,我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只是听到她说:“我听老太爷说,这次的事可能相当的麻烦,他们两个没问题吧。”
师父笑着摇摇头:“这两个小子命硬得很,不碍事。对了,现在老黄家的祠堂还在林子里吧?”
女人依旧是语气慵懒地回应道:“前两年村子扩建,老林子现在已经变成黄家庄的一部分了,祠堂就在庄子里头。庄子里都是自己人。”
听到女人的话,师父脸上的表情似乎稍微有些失望,我感觉,师父这次好像很想带着我进东北老林子看一看。
过了一会,女人又问我师父:“柴师傅,我们家老太爷前些日子是不是给您写信了?”
我师父“嗯”了一声,女人又说道:“那就省了我的功夫了,柴师傅肯定也了解事情的经过了。”
我师父点了点头,问她:“照片上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女人却摇头:“不知道,李道长和澄云大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上面的尸气异常。”
她说话这番话之后,师父就没再跟她交流,车厢里陷入了沉默。
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之后,梁厚载突然用胳膊肘拐了我一下,之后用很小的声音对我说:“东北老黄家,我小时好像听我师父提过。”
我看向梁厚载,等着他继续说出下文。
可梁厚载还没说话,开车的女人却说话了:“你师父是谁?”
梁厚载说话的时候,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发动机的噪音都比他的声音大,所以按照常理,坐在驾驶位上的女人是听不见他说话的。
可那个女人竟还是听到了。
梁厚载愣了一下,也不知道该不该回答,毕竟他现在也知道,李爷爷是为了躲避仇家才出走的。
谁知道东北的老黄家,是不是李爷爷的仇家之一。
还是我师父在旁说了一句:“他是李良的弟子,叫梁厚载。”
前面传来了女人慵懒的笑声:“哦,呵呵,想不到李大爷也收徒弟了。上次见到李大爷的时候,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吧,听老太爷说,他当时是惹了不该惹的人,到我们家躲了一阵子。”
我师父也附和道:“嗯,就因为那个人,李良现在也是到处逃难,唉,也是造孽啊。”
一听到李爷爷的事,梁厚载立刻变得有些激动,他扒着前排的车座椅,对着正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师父说:“我师父这些年到底是在躲什么人,那个人究竟是谁?”
我听得出来,梁厚载问出这些话的时候,语气中是带着怨气的。
想必自从他得知李爷爷是为躲避仇家而出走的那一刻开始,就对这个所谓的“仇家”,充满了怨恨吧。
这时候,我师父和开车的女人同时回了梁厚载一句:“一个女人。”
我依然看不到那个女人的表情,可我师父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脸上却是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大概是防止梁厚载再就这个问题继续问下去,开车的女人转移了话题:“你师父提到我们黄家的时候,告诉你我们家是干什么的了么?”
说真的,从师父提到东北黄家开始,我就一直好奇他们家是干什么的,梁厚载估计也和我一样好奇。
可梁厚载还挂着他师父的事,没有回应。
反倒是我有点憋不住了,问那个女人:“干什么的?”
她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我留意到她的眼睛映照在后视镜中的时候,几乎弯成了一道倒扣的月牙,我就知道她在笑。
可她脸上在笑,语气依然和之前一样,听起来有些慵懒:“我们家祖上其实不姓黄,而是姓苏,我也是听老太爷说,我们老黄家在元朝年间是在江浙一带买卖私盐的盐贩子。元末明初的时候,天下大乱,老祖宗弃了原来的买卖,举家迁至山东,做起了响马的勾当。你知道响马是什么吧?”
响马,不就是过去说的马贼吗。这些人拦路抢劫过路商旅的时候,常常以放响箭为号,响箭一响,马贼就会从埋伏的地方冲出来,杀人越货。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马贼又被称作“响马”、“响马子”。
我点了点头,说知道,女人就继续说道:“后来到了明朝中期,山东治匪,我们混不下去了,就逃到了河北,又举家干起了偷盗的勾当。刚开始就是小偷小摸的,偷的东西也都是一些珠宝首饰类的东西。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又是一场大乱,清军入了山海关,我们老苏家又举家到了东北。临出关之前,苏家的先辈据说是从一个古董店里盗出了一本古书,起初谁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干什么用的,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说到这,女人顿了顿,从车门上的储物盒里拿出两个长方形的牌子,看似随意地向后一扔,正好将那两个牌子扔到我和梁厚载怀里。
那是一种看不出原料来的金属牌子,十厘米长、五厘米宽,牌子有六个棱角,其中一个棱角上还缠了金丝线。而在牌子的正中央,还刻着一个“通”字。
我师父转过头来对我们说:“你们两个拿好这个六棱牌子,手里没这个牌子,是进不了祠堂大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