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圣上尤其喜好对弈,据说当年陈贵妃初入东宫之时,就是凭借一手棋艺渐渐从宛妃手中争取了圣上一二宠幸,又有一说,那时楚王世子幼年多病,受先帝关爱,曾有一段时日在宫中养病,他的一手棋艺,多得那时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点拨。
便是如今,圣上也常诏世子到御书房对弈。
几位皇子也不乏与圣上对弈的机会,可惜多数只将目光局限于纵横之间,当棋局布于现实,甚少有人洞悉一着之后的玄妙。
一盘谜局,自从邓妃产女,受恩封为隆庆公主时就此展开。
到远庆八年,先是太子妃产女,紧接着四皇子喜得贵子,圣上龙心大悦,封四皇子为庆亲王,再封太子嫡女为显庆公主。
四皇子春风得意,并不为显庆公主这一恩封耿耿于怀,就连秦、陈两家也共同认为太子这回无非是沾了四皇子的光,先前隆庆公主是庶出已得恩封,这回太子终于有了嫡长女,若无恩封,岂非表明储位有变,而显四皇子风头太盛?圣上此意,是对四皇子的维护,天子偏向之心已经分明。
而皇后也暂时吁了口气,她倒认为皇长孙并不足为惧,圣上春秋鼎盛,太子更是未及而立,终于有了嫡嗣,虽是女孩儿,又未占长,即得恩封,正是张显圣上对太子的看重,而四皇子虽得亲王之爵,也如二皇子般,只是空头,并无藩邑,论来尚不及楚王实权在握,不过因为得了长孙,才有此荣耀罢了。
双方自以为占了利益,剑拔弩张隐于暗处,明面上依然是一团和气按兵不动。
皇后居于主动,储位若无动移,当然稳如泰山。
四皇子党也深知此时并非发作时机,圣上恩封太子嫡女无疑是个意会,依然是要平衡稳定,首届乡试已于今春二月试举,三月张榜,各地诞生大隆首批“举人”,赶赴京都备考八月举行之会试,选三百名绩优者为贡士,再经随后召开的殿试,大隆政局将会产生新兴势力,没人怀疑这次殿试中选进士将会被天子委以重任,尤其头甲三员,即会成为炙手可热之天子信臣。
这才是圣上心头首重,在这当头,自然不容储位有变。
各党养精蓄锐摩拳擦掌将目光放诸长远,准备展开新一轮的人脉权势争夺战。
相比四皇子的春风得意步步为营,终于得嫡的太子却依然生活在对废太子妃甄氏的牵肠挂肚中,暗暗买通承德行宫内侍,与甄氏维持着书信往来,将他一生所学满腹才华尽都寄托于一纸倾诉,半分不察这些书信副本已然泄露到天子手中。
天子观后,付之一炬,竟连斥责都放弃了,还叮嘱切莫让皇后察觉,替太子打掩护。
得知内情的詹公公实在为太子捏一把汗,据他所知,倘若天子不是对储君心灰意冷,怎容废太子妃苟延残喘,魅惑储君?
洞悉棋局者,的确少数。
三皇子正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提示下,孔小五遂也相信太子的确朝不保夕,而天子故布谜局,似乎是想造成四皇子野心坐大,到忍无可忍之际,拔剑出鞘与太子对恃。
此剑一出,极大可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等到那时,谁将坐收渔翁之利?
孔小五正生欣喜之意,怎料三皇子忽然一句:“小五,我已荐你为东华公主仪臣,圣上已允。”
孔小五唇角的笑容冻结,眼光轻斜间,那不敢置信的神色难以掩示。
“殿下,事到如今,最迟明年就会拉开储位争夺,您竟让我远赴西梁!”
渔翁之利?若未经那两桩事,幸许是会坐享的吧,若老四摁捺不住野心向太子发难,储位之争正式拉开序幕,太子始终占嫡,就算皇后一党不足为惧,圣上仍会顾及太后一脉势力,嫡庶有别可是太后的一贯坚持,这场争夺必然会引朝臣相互倾轧,不会短时终结。
若至这时,太子遇刺,还有谁是最大嫌疑?
倘若自己始终贯彻韬光养晦,无疑是最大获利者。
可他早已改变战术,纵使深悉谜局。
但三皇子显然不想对孔小五坦诚相见,重重拍打他的肩头:“我一番苦心谋划,力保西梁王室一掌大权,就要为了将来能赢得这一助力,太子有严、孔、韦、卓四家为首支撑,老四也有陈、秦为首相助,而我的母族,就是西梁。这也是有备无患,你要记得,悉心辅佐东华襄助西梁王室,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言下之意,孔小五留在京中不过区区孔府庶子,受尽冷落,于三皇子的大业并无丝毫助益。
孔小五一口气憋在胸膛,眉目间越见冷竣,好半响才再说话,竟然微带着感伤:“殿下是要让我就此远隔千里,老死异乡?”
三皇子轻笑:“想什么呢,到时你若想归来,又有何难?但倘若事有万一,归来又有何益?”
“生死与共,这就是我对殿下之诚,若有万一怎能独善其身。”
“小五,我不会输,也不容输,你放心,你我再见不会太远,这是我的允诺。”
孔小五直视三皇子不躲不避的眼眸,终于一个擂拳:“奚临称誓,决不负殿下所托,也信殿下不负今日之言。”
却终于还是不能放心,追问道:“殿下原来计划,可欲照常实施?以我看来,黄陶似乎不足为信,他可是这计划关键一环,万一他是真向四皇子投诚……”
“你放心,黄陶这人虽狠毒,却不是没有弱点,他为了江氏甘忍除族,想必重视妻儿,我到时会留威胁,让他不敢心生二意。”三皇子言之凿凿,谆谆安慰。
他的棋局早已布成,只待时机成熟,不容有变。
而他相信,这一谜局才是真正无人参破。
当孔奚临告辞之后,三皇子独坐棋盘,手中白子黑子参差而落,完整归复当年与虞沨对弈那局,突地又收捡十余颗,终是一子稳稳落下。
“胜负之间,只在一步,这回我不会再急躁大意。”
——
这一年间,对于旖景而言,身边也发生了几件变故。
先是旧年童生试后,她的四叔李霁和中了宁海府的案首,顺利入选监生,于是携同养母罗氏再赴京都,大长公主设了家宴款待罗氏,当众表达了对她抚养教导庶子成材的真诚谢意,这次家宴一个不落,包括已经出阁的诸位女儿与各自姑爷,显然是公开承认了李霁和的身份。
罗氏给旖景的印象是不卑不亢,正如康王妃形容的豁达重义。
随后,罗氏与大长公主相商,说服李霁和认祖归宗改为苏姓,大长公主让长子卫国公开了宗祠,正式将李霁和改名苏明登记族谱,并亲自出面更改户籍,就此,卫国公府又多一人。
这事情自然在锦阳贵族圈引发了议论,可没人不识趣地追根问底,大长公主也就是对圣上与太后解释了其中仔细,诸如这一类事,虽然不常见,可在高门望族也不算奇闻,纵使有人感慨曾经“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佳话有了睱庛,可见大长公主如此磊落,也都赞一句“豁达”而已。
大长公主因恤罗氏多年苦心,也不忍见李家香火不继,承诺苏明嫡长子将来过继李家。
可苏明因多年在外,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于是这一年间大长公主与罗氏商议着操办四叔的婚事,总算择中一户书香门第的女子林氏,已经换了庚帖,商定了小定的日子。
另有一桩喜事,便是安然。
安瑾和亲事定,安然的婚事自当提上议程,而殷永也顺利通过童生试,于是某日,当虞沨邀请殷永与古秋月来关睢苑小酌,“恰遇”旖景与安然正在前庭高亭对弈,在世子夫妇不动声色的撮合下,殷永与安然手谈一局,安然不出意外地告负。
事后,旖景问安然对殷永的“看法”,这姑娘比春暮还扭捏十倍,红着脸一声不吭,直到旖景日复一日地逼问下,终于在十余日后,声若蚊吟地来了一句:“姻缘大事,当然由长辈作主。”
好吧,旖景理解安然对殷永并不反感。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让殷家主动求亲,双方门第相差悬殊,旖景也不愿贸贸然就去“意会”殷太太,显得自家着急,落了安然的颜面。
还是只能由世子出马,好在古秋月有几件事办得十分爽利,虞沨对他尚还满意,也不在意给些好处给他,渐渐增加了来往,故而,当虞沨有意无意问过几回殷永的私事后,“奸商”古秋月恍然大悟地开了窍。
连忙去了自家姨丈面前提醒,称行三的东华公主和亲在即,楚王府当然要打算娴顺郡主的婚事,这可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殷大人连称荒谬,他不过区区四品佥都御史,往上数两代就成了商贾,哪有底气为儿子求娶亲王府的郡主。
“姨丈何时这般惧头惧尾了?世子甚是爱惜表哥文才,又在这当头向我打听,问表哥有没与世族文士一般爱好,常去勾栏瓦子捧场饮乐……世子真要打听,有什么打听不来,哪会直接问我?定是有了意愿,难不成姨丈还想让楚王府明着来意会不成。”
这话把殷大人说得受宠若惊,思量一番,鼓足了勇气让殷太太拜访王府捅破了窗户纸。
安然的婚事定在四月,近在眼前。
这两件事情与旖景息息相关,而接下来的几件就是她的闺中好友们了。
率先出嫁的是卓应瑜,因着卓妃输了太子妃位,卓家阴云笼罩,一时间垂头丧气,卓夫人对应瑜的婚事就没怎么上心,将将维持体面罢了,安三郎也通过了童生试,却没如愿考取监生,应瑜最近一封信中,称她家新郎正磨刀霍霍准备会试,似乎对乡试的结果成竹在胸,倘若得中,应瑜便会随安三郎入京备考,到时正好赶得及给安然添妆。
然后是杨柳,她也在今春二月顺利披红出嫁,成了韦十一娘的表嫂。
最让旖景感叹的是十一娘,这位称誓要自选夫婿的姑娘最终却飞速地与人定了亲。
未婚夫正是锦阳京的案首——那位曾经被十一娘嫌弃个头太矮的相府门生。
旖景听说后大感惊讶,专程去问了十一娘其中的故事,才知道童试揭晓后的某日,十一娘在自家老爹的书房搜索了一番杂书游记后出来,不曾想与个彬彬有礼的公子撞见正着,那人环揖施礼,言辞有度,却当十一娘行出几步后,小声追加一句:“小娘子见我,可不及你肩头?”
原来却是甄四表妹嫁的那位韦四哥,因不满父亲韦相常拿门生顾于问与他作比,生了小心眼,在妹妹面前将顾于问的身高打了个硕大的折扣——韦十一娘个头高挑,据旖景目测,堪堪比韦相矮了一寸,的确部份男子在她面前会“自惭形秽”。
“顾郎虽不算伟岸,个头也与阿爹差不离,我这才知道是四哥中伤人家!”十一娘提起这事,还满面羞愤:“他未在意我妄信人言,也不怪我以貌取人,总算是大度宽容的士子,我是对他心存敬意的,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顾家也算前朝世家,却早退出了顶极权贵的圈子,顾于问入仕无望,说是韦相门生,实际就是幕僚,好在圣上改革官制复兴科举,让他得了入仕希望,初试身手,竟中了案首,也能称得上前途无量,韦相本就对顾于问“同性相吸”,见女儿点了头,这门姻缘说结就结了。
十一娘尚在待嫁,婚期定在七月,刚好会试之前。
当四月来临,这日旖景正携了安然陪老王妃闲话,又再获喜讯——
便是如今,圣上也常诏世子到御书房对弈。
几位皇子也不乏与圣上对弈的机会,可惜多数只将目光局限于纵横之间,当棋局布于现实,甚少有人洞悉一着之后的玄妙。
一盘谜局,自从邓妃产女,受恩封为隆庆公主时就此展开。
到远庆八年,先是太子妃产女,紧接着四皇子喜得贵子,圣上龙心大悦,封四皇子为庆亲王,再封太子嫡女为显庆公主。
四皇子春风得意,并不为显庆公主这一恩封耿耿于怀,就连秦、陈两家也共同认为太子这回无非是沾了四皇子的光,先前隆庆公主是庶出已得恩封,这回太子终于有了嫡长女,若无恩封,岂非表明储位有变,而显四皇子风头太盛?圣上此意,是对四皇子的维护,天子偏向之心已经分明。
而皇后也暂时吁了口气,她倒认为皇长孙并不足为惧,圣上春秋鼎盛,太子更是未及而立,终于有了嫡嗣,虽是女孩儿,又未占长,即得恩封,正是张显圣上对太子的看重,而四皇子虽得亲王之爵,也如二皇子般,只是空头,并无藩邑,论来尚不及楚王实权在握,不过因为得了长孙,才有此荣耀罢了。
双方自以为占了利益,剑拔弩张隐于暗处,明面上依然是一团和气按兵不动。
皇后居于主动,储位若无动移,当然稳如泰山。
四皇子党也深知此时并非发作时机,圣上恩封太子嫡女无疑是个意会,依然是要平衡稳定,首届乡试已于今春二月试举,三月张榜,各地诞生大隆首批“举人”,赶赴京都备考八月举行之会试,选三百名绩优者为贡士,再经随后召开的殿试,大隆政局将会产生新兴势力,没人怀疑这次殿试中选进士将会被天子委以重任,尤其头甲三员,即会成为炙手可热之天子信臣。
这才是圣上心头首重,在这当头,自然不容储位有变。
各党养精蓄锐摩拳擦掌将目光放诸长远,准备展开新一轮的人脉权势争夺战。
相比四皇子的春风得意步步为营,终于得嫡的太子却依然生活在对废太子妃甄氏的牵肠挂肚中,暗暗买通承德行宫内侍,与甄氏维持着书信往来,将他一生所学满腹才华尽都寄托于一纸倾诉,半分不察这些书信副本已然泄露到天子手中。
天子观后,付之一炬,竟连斥责都放弃了,还叮嘱切莫让皇后察觉,替太子打掩护。
得知内情的詹公公实在为太子捏一把汗,据他所知,倘若天子不是对储君心灰意冷,怎容废太子妃苟延残喘,魅惑储君?
洞悉棋局者,的确少数。
三皇子正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提示下,孔小五遂也相信太子的确朝不保夕,而天子故布谜局,似乎是想造成四皇子野心坐大,到忍无可忍之际,拔剑出鞘与太子对恃。
此剑一出,极大可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等到那时,谁将坐收渔翁之利?
孔小五正生欣喜之意,怎料三皇子忽然一句:“小五,我已荐你为东华公主仪臣,圣上已允。”
孔小五唇角的笑容冻结,眼光轻斜间,那不敢置信的神色难以掩示。
“殿下,事到如今,最迟明年就会拉开储位争夺,您竟让我远赴西梁!”
渔翁之利?若未经那两桩事,幸许是会坐享的吧,若老四摁捺不住野心向太子发难,储位之争正式拉开序幕,太子始终占嫡,就算皇后一党不足为惧,圣上仍会顾及太后一脉势力,嫡庶有别可是太后的一贯坚持,这场争夺必然会引朝臣相互倾轧,不会短时终结。
若至这时,太子遇刺,还有谁是最大嫌疑?
倘若自己始终贯彻韬光养晦,无疑是最大获利者。
可他早已改变战术,纵使深悉谜局。
但三皇子显然不想对孔小五坦诚相见,重重拍打他的肩头:“我一番苦心谋划,力保西梁王室一掌大权,就要为了将来能赢得这一助力,太子有严、孔、韦、卓四家为首支撑,老四也有陈、秦为首相助,而我的母族,就是西梁。这也是有备无患,你要记得,悉心辅佐东华襄助西梁王室,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言下之意,孔小五留在京中不过区区孔府庶子,受尽冷落,于三皇子的大业并无丝毫助益。
孔小五一口气憋在胸膛,眉目间越见冷竣,好半响才再说话,竟然微带着感伤:“殿下是要让我就此远隔千里,老死异乡?”
三皇子轻笑:“想什么呢,到时你若想归来,又有何难?但倘若事有万一,归来又有何益?”
“生死与共,这就是我对殿下之诚,若有万一怎能独善其身。”
“小五,我不会输,也不容输,你放心,你我再见不会太远,这是我的允诺。”
孔小五直视三皇子不躲不避的眼眸,终于一个擂拳:“奚临称誓,决不负殿下所托,也信殿下不负今日之言。”
却终于还是不能放心,追问道:“殿下原来计划,可欲照常实施?以我看来,黄陶似乎不足为信,他可是这计划关键一环,万一他是真向四皇子投诚……”
“你放心,黄陶这人虽狠毒,却不是没有弱点,他为了江氏甘忍除族,想必重视妻儿,我到时会留威胁,让他不敢心生二意。”三皇子言之凿凿,谆谆安慰。
他的棋局早已布成,只待时机成熟,不容有变。
而他相信,这一谜局才是真正无人参破。
当孔奚临告辞之后,三皇子独坐棋盘,手中白子黑子参差而落,完整归复当年与虞沨对弈那局,突地又收捡十余颗,终是一子稳稳落下。
“胜负之间,只在一步,这回我不会再急躁大意。”
——
这一年间,对于旖景而言,身边也发生了几件变故。
先是旧年童生试后,她的四叔李霁和中了宁海府的案首,顺利入选监生,于是携同养母罗氏再赴京都,大长公主设了家宴款待罗氏,当众表达了对她抚养教导庶子成材的真诚谢意,这次家宴一个不落,包括已经出阁的诸位女儿与各自姑爷,显然是公开承认了李霁和的身份。
罗氏给旖景的印象是不卑不亢,正如康王妃形容的豁达重义。
随后,罗氏与大长公主相商,说服李霁和认祖归宗改为苏姓,大长公主让长子卫国公开了宗祠,正式将李霁和改名苏明登记族谱,并亲自出面更改户籍,就此,卫国公府又多一人。
这事情自然在锦阳贵族圈引发了议论,可没人不识趣地追根问底,大长公主也就是对圣上与太后解释了其中仔细,诸如这一类事,虽然不常见,可在高门望族也不算奇闻,纵使有人感慨曾经“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佳话有了睱庛,可见大长公主如此磊落,也都赞一句“豁达”而已。
大长公主因恤罗氏多年苦心,也不忍见李家香火不继,承诺苏明嫡长子将来过继李家。
可苏明因多年在外,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于是这一年间大长公主与罗氏商议着操办四叔的婚事,总算择中一户书香门第的女子林氏,已经换了庚帖,商定了小定的日子。
另有一桩喜事,便是安然。
安瑾和亲事定,安然的婚事自当提上议程,而殷永也顺利通过童生试,于是某日,当虞沨邀请殷永与古秋月来关睢苑小酌,“恰遇”旖景与安然正在前庭高亭对弈,在世子夫妇不动声色的撮合下,殷永与安然手谈一局,安然不出意外地告负。
事后,旖景问安然对殷永的“看法”,这姑娘比春暮还扭捏十倍,红着脸一声不吭,直到旖景日复一日地逼问下,终于在十余日后,声若蚊吟地来了一句:“姻缘大事,当然由长辈作主。”
好吧,旖景理解安然对殷永并不反感。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让殷家主动求亲,双方门第相差悬殊,旖景也不愿贸贸然就去“意会”殷太太,显得自家着急,落了安然的颜面。
还是只能由世子出马,好在古秋月有几件事办得十分爽利,虞沨对他尚还满意,也不在意给些好处给他,渐渐增加了来往,故而,当虞沨有意无意问过几回殷永的私事后,“奸商”古秋月恍然大悟地开了窍。
连忙去了自家姨丈面前提醒,称行三的东华公主和亲在即,楚王府当然要打算娴顺郡主的婚事,这可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殷大人连称荒谬,他不过区区四品佥都御史,往上数两代就成了商贾,哪有底气为儿子求娶亲王府的郡主。
“姨丈何时这般惧头惧尾了?世子甚是爱惜表哥文才,又在这当头向我打听,问表哥有没与世族文士一般爱好,常去勾栏瓦子捧场饮乐……世子真要打听,有什么打听不来,哪会直接问我?定是有了意愿,难不成姨丈还想让楚王府明着来意会不成。”
这话把殷大人说得受宠若惊,思量一番,鼓足了勇气让殷太太拜访王府捅破了窗户纸。
安然的婚事定在四月,近在眼前。
这两件事情与旖景息息相关,而接下来的几件就是她的闺中好友们了。
率先出嫁的是卓应瑜,因着卓妃输了太子妃位,卓家阴云笼罩,一时间垂头丧气,卓夫人对应瑜的婚事就没怎么上心,将将维持体面罢了,安三郎也通过了童生试,却没如愿考取监生,应瑜最近一封信中,称她家新郎正磨刀霍霍准备会试,似乎对乡试的结果成竹在胸,倘若得中,应瑜便会随安三郎入京备考,到时正好赶得及给安然添妆。
然后是杨柳,她也在今春二月顺利披红出嫁,成了韦十一娘的表嫂。
最让旖景感叹的是十一娘,这位称誓要自选夫婿的姑娘最终却飞速地与人定了亲。
未婚夫正是锦阳京的案首——那位曾经被十一娘嫌弃个头太矮的相府门生。
旖景听说后大感惊讶,专程去问了十一娘其中的故事,才知道童试揭晓后的某日,十一娘在自家老爹的书房搜索了一番杂书游记后出来,不曾想与个彬彬有礼的公子撞见正着,那人环揖施礼,言辞有度,却当十一娘行出几步后,小声追加一句:“小娘子见我,可不及你肩头?”
原来却是甄四表妹嫁的那位韦四哥,因不满父亲韦相常拿门生顾于问与他作比,生了小心眼,在妹妹面前将顾于问的身高打了个硕大的折扣——韦十一娘个头高挑,据旖景目测,堪堪比韦相矮了一寸,的确部份男子在她面前会“自惭形秽”。
“顾郎虽不算伟岸,个头也与阿爹差不离,我这才知道是四哥中伤人家!”十一娘提起这事,还满面羞愤:“他未在意我妄信人言,也不怪我以貌取人,总算是大度宽容的士子,我是对他心存敬意的,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顾家也算前朝世家,却早退出了顶极权贵的圈子,顾于问入仕无望,说是韦相门生,实际就是幕僚,好在圣上改革官制复兴科举,让他得了入仕希望,初试身手,竟中了案首,也能称得上前途无量,韦相本就对顾于问“同性相吸”,见女儿点了头,这门姻缘说结就结了。
十一娘尚在待嫁,婚期定在七月,刚好会试之前。
当四月来临,这日旖景正携了安然陪老王妃闲话,又再获喜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