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隆国都锦阳城,在进入五月之后,让人切实感觉到了悬于头顶的政治风浪凛厉的袭卷态势。
自从市坊之间滋生关于三皇子是勾通北原刺杀太子主谋的传言,起初还只是街头巷尾一些布衣百姓小心翼翼的窃窃私语,或者贵族官宦心照不宣的眉来眼去,到了后来,渐渐就成为了茶楼酒肆的热门话题,议论的人一多,大家都有了罪不罚众的心态做为保障,再兼着起初也没受到什么追究,胆子就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有说书人用这一段编成了“演义”里的情节,虽没有明目张胆的点明是本朝皇子间的手足相残,可听者都是心知肚明。
眼看着言论已成甚嚣尘上之势,四皇子党当然要在烈火上加上一桶燃油,于是某日素以“拒势直谏”为口碑的御史吕简就被一个同僚拉去了酒肆,亲耳听闻了那些传言。
“这段时日以来,议论越来越多,真是让人担忧,可因为事情涉及三皇子与楚王世子,言官们无不慎重,竟都不敢把这些话上禀天听。”那同僚摇头一叹,很有些蠢蠢欲动的模样,他当然是不想自己出头,意在挑发吕简的凛然正义。
那知经过数载的磨练,吕简再不是当年那个楞头青,遇事冷静许多,哪还会轻易受人挑动,但他依然不会虚以委蛇,做不出来表面赞同转身嘲讽的事儿,当面就表现出不以为然:“摆明是心怀叵测之人有意散发谣言罢了,太子遇刺案已经审结,并由圣上核准,没有半点证据指向三皇子,再者楚王世子与三皇子一直就不交近,有什么理由包庇?倘若仅凭这些无根之说就行弹劾,赶明儿有人说真凶是二皇子,隔月说是四皇子,只怕连其余皇子都得受到牵连,言官还能一一弹劾不成?”
秦相见吕简竟不上当,只好挑了个相对隐晦的自己人出面,于是彻底引发了远庆九年五月的一场杀戳。
勃然大怒的天子先罢了上谏言官的职位,紧跟着彻察散布谣言的罪魁,并下圣谕勒令臣民不得妄传,警告一回无效,即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最先倒霉的是那些影射皇子夺储的说书人,紧跟着又察出最先在民众中散布谣言者,却是贪图不知身份神秘人给的几两白银,这些为图小利损篾皇族者,当即被推去菜市口斩首。
到了后来,就连一些趁着酒兴口无遮拦的望族纨绔也被逮捕处死。
也总算察到了几个居心叵测散布谣言者,天子甚至没经审讯,直接下令当众处斩,这些人多多少少都与孔家有关,尽管朝廷没有定论,一众朝臣尽都噤若寒蝉。
一连半月,宣武门外日日都有人头落地,浓酬的血腥味弥漫不散。
旖景就算“禁足”府中,倒也没有闭目塞听,晴空与三顺两位日日都会将这些动静告之,可她家阁部自从这场杀戮开始,就与苏轹一同被留居宫内,已经半月没有归家,旖景无人商谈,只有通过邸报与家仆传回的风闻自己琢磨着时势。
天子显然对三皇子还报有期望,庇护的态度昭然,而皇后也已经下定决意孤注一掷,要与三皇子不死不休,天子之所以没有治罪皇后与孔家,只是杀了几个鞍前马后做为警告,应当还是想着扼制事态,就算要让太子下马,也不想让三皇子与之对立,背上个夺储犯嫡的恶名儿,对将来的统治不利。
可到了这个地步,事情也明显不会再向天子期望的方向发展,事态已经不由人掌控了。
旖景最关注的当然是储位究竟会花落谁家,倘若一如虞沨推测,三皇子会放弃帝位……旖景十分肯定三皇子不会放过太子,至少会让他失了储位,当然也会预算到皇后不会坐以待毙,那么接下来应当还有后着。
若太子被废,大姐夫福王即使没有欲望野心,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四皇子出身最尊势力也是诸子中最为强盛,还有蠢蠢欲动的德妃与五皇子,丽嫔虽然愚钝六皇子更非明智者,也难保这对母子不会做出让人瞠目结舌之事,还有八皇子,似乎是三皇子以外最得圣心者,倘若圣上让苏、楚两府鼎力助他……
一团乱麻,扑朔迷离,胜负实在难测,祸福更难预料。
这日旖景刚刚陪着老王妃用了晚膳,就得了禀报,说虞沨已经回府,正在前院召集幕僚议事,今晚看来是会在家中留宿了。
“快回关睢苑准备着,沨儿这些日子住在宫里,食宿必不如意,好容易才回来……别让他来我这儿问安,今儿让他好生歇着。”老王妃虽然挂念着长孙,却担心虞沨的身子,连声叮嘱。
旖景问得虞沨并未用膳,也没时间在意那些虚礼,应诺下来,回了关睢苑亲手下厨准备了几样世子往日喜爱的膳汤,又让仆妇准备了好些菜肴,着人送去外书房,给世子与幕僚们享用。
及到子时,虞沨才回关睢苑,旖景二话不说将人推去净房,亲自服侍了沐浴洗漱,夫妻两个才有空闲靠在床榻上说话。
却并没有时间细说那复杂的朝局政事,虞沨微带着些歉意:“太后今日诏了我去,让转告接阿昭入宫小住。”
“这个时候?”旖景很惊讶。
“我也不知太后在盘算什么。”虞沨也很烦恼。
事情到了这般境地,太后自然不会对政事一无所知,大概也料到圣意所属,却仍旧还是让卫昭进宫,真不知是什么意思。
虞沨之所以致歉,当然是因为太后今日嘱咐了让旖景去卫府传话,而在不久之前,旖景才和卫舅母起了一场很不愉快的争执。
“明日一早我就要入宫,实在没有时间,卫府只要劳你走上一趟。”虞沨轻吻了一下怀中人的发鬓,一时不舍将鼻唇离开鬓边发际的馨香。
旖景缱着身子,靠在夫君清新微冷的怀抱里,一时也陷入了沉默。
她当然想到了前不久的那场争执。
事情发生在四月,虞栋一家刚刚获罪之时。
原以为这场事故一发,率先“登门问罪”的是建宁候府太夫人,旖景已经做足了心里准备,哪知当候府得知江月死讯后,太夫人登即病倒,旖辰虽有了身孕,还专程陪着旖景去了一趟候府慰问探望,就是担心外祖母会给旖景难堪,哪知太夫人以病重为借口,拒见外客,候夫人反而安慰了旖辰姐妹一场,并没有遭遇任何质问。
却是卫舅母立即登门,起初也没有质问之辞,来意是接卫昭回家。
当时还没有谣言四起,虞沨也没有忙得有家归不得,那日他刚好休沐,听说卫舅母来了王府,当然要去荣禧堂陪坐。
卫舅舅还是在三月时就被天子派遣离京,勘察各地府学之事,并不在锦阳,自然也没有及时听闻卫王妃是被虞栋毒害一事,有什么态度暂且不明。
卫舅母起初也没有谈及此事,不过提出最近事多,不好再让卫昭在王府叨扰,特意来接女儿回家。
旖景与虞沨也认为最近风波不断,太后只怕也不会再顾及皇子们的姻缘,卫昭并没有再王府长住的必要,卫舅母想来也有分寸,就算接了卫昭回去,也不会在这关头忙着给女儿议亲,怎么也得等到风波过去,卫舅舅回京之后,故而并未阻止,旖景看着卫舅母相比从前,那态度更冷淡了十分,似乎下定决意再不让卫昭居留王府,遂立即嘱咐下去,让人帮着卫昭收拾箱栊,准备好生将人送走。
老王妃这段时间倒对卫昭欢喜得很,于是说了几句不舍的话,赞着卫昭乖巧伶俐,略微表达留客之意,原来也是客套话。
旖景也跟着附和了几句,希望今后得了空闲,再接表妹来家小住。
哪知卫舅母就冷了脸,见没有旁人在场,毫不讳言地说了一句:“妾身自知卑微,原不敢攀附宗室,今后再不敢让小女叨扰。”
这话让虞沨夫妇面面相觑,老王妃也是一怔,脱口而出:“舅太太此话何意,难道是担心昭丫头在我们家会受委屈不成?”
卫舅母起身,维持着礼数,说出那番话却十分厉害:“亲王府贵为宗室,有的事情自然不会对卫家交待,王妃当年分明是中毒,卫家却被瞒在鼓里,这些年来,竟一直相信了病逝之说,这时真相大白,害人真凶也被处死,卫家自然不敢再有任何质疑,世子当真孝顺,往年常与卫家有书信来往,也从不曾提说当中隐情,故然是因为家丑不能外扬,卫家也能理解,只这事张扬开来,家中二老闻听后还不知怎么伤心,未必不会有所埋怨,妾身为人媳妇,不敢违逆尊长,虽知是老王妃盛情,也只能冒昧婉拒了。”
老王妃被这话噎得愣怔,虞沨也是蹙紧眉头,旖景心里却猛地蹿起股子怒火。
当年卫王妃嫁入王府后,卫家就像与女儿断绝关系般,多年来不闻不问,连卫王妃薨逝,居然都是打发了两个族亲来锦阳赴告。
直到卫大舅出仕,后来与虞沨说起此事,尚且愧疚不已,很隐晦的说明当时是想亲自赴告,无奈二老固执,硬不准允。
为了个“清正”的虚名,对女儿冷漠到如此地步,这时卫舅母竟还有底气兴师问罪。
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在暗指楚王府包庇真凶,隐瞒真相,竟说虞沨是为了家丑不可外扬,才没在书信中提及。
旖景压根不信当初卫家二老得知卫王妃死于非命,会来锦阳替女儿讨回公道。
至于卫舅母,连卫昭都说漏过嘴,她一直对当年卫王妃执意嫁入宗室十分不耻,常用小姑子的“伤风败俗”教育两个女儿,千万莫要“贪图富贵”“损伤家风”。
旖景忍不住当面反驳:“舅母这话可是有所误解,舅母难道没听说苗家毒术十分阴厉,母妃当年身中慢性毒药连太医都没有诊出,若非世子乳母不久辞世,父王见与母妃相同症状而生孤疑,请了仵作验尸,根本不察是因为中毒,当年虽天家下令不可张扬,不过外祖若来信询问,父王必不会隐瞒。”
可惜卫家从未就此询问一言半句。
“后来父王虽怀疑此事决非区区陪嫁侍女能有本事做成,一直与世子暗察真相,开始怀疑二叔,却并没有找到实据,世子虽然也知道外祖若知母妃是被二叔谋害,必然不会忍辱,会为母妃讨回公道,外祖若知世子自幼孱弱也是因为中毒,若是无解,必然夭折,定会担忧伤心,才一直隐瞒。”
事实上卫家虽知这位唯一的外孙体弱,可多年来连封慰问的信函都没有,什么书信来往,真真就是来而不往。
旖景冷冷一笑:“刚才舅母所言,倒像是误解父王包庇真凶,甚至也怀疑世子有意欺瞒,敢问舅母,倘若真是如此,二叔的罪行又怎会公之于世,以致如今身败名裂?舅母从前不知世子也中剧毒还罢,如今得知真相,一言半句都的关怀都没有,有的只是埋怨责备,舅母有所误解也罢,何不当面质疑,反而妄断外祖二老也会这般不慈……妾身眼看舅舅对世子诸多关怀,可见二老对世子的关切,更相信卫家有百年世家的名望,定是仁义礼信传家,必然不会这般不通情理,胡乱生疑。”
卫王妃的冤屈得以申报,卫家人没有半寸功劳,当年他们如此冷漠,眼下又有什么立场质疑楚王父子?
卫舅母不过因为一己私心,暗恨因为楚王府这门姻亲耽搁了卫昭的姻缘,才借此表达不愤,以期今后能与楚王府疏远,认为就不会被夺储风波牵连罢了。
自从市坊之间滋生关于三皇子是勾通北原刺杀太子主谋的传言,起初还只是街头巷尾一些布衣百姓小心翼翼的窃窃私语,或者贵族官宦心照不宣的眉来眼去,到了后来,渐渐就成为了茶楼酒肆的热门话题,议论的人一多,大家都有了罪不罚众的心态做为保障,再兼着起初也没受到什么追究,胆子就渐渐大了起来,甚至有说书人用这一段编成了“演义”里的情节,虽没有明目张胆的点明是本朝皇子间的手足相残,可听者都是心知肚明。
眼看着言论已成甚嚣尘上之势,四皇子党当然要在烈火上加上一桶燃油,于是某日素以“拒势直谏”为口碑的御史吕简就被一个同僚拉去了酒肆,亲耳听闻了那些传言。
“这段时日以来,议论越来越多,真是让人担忧,可因为事情涉及三皇子与楚王世子,言官们无不慎重,竟都不敢把这些话上禀天听。”那同僚摇头一叹,很有些蠢蠢欲动的模样,他当然是不想自己出头,意在挑发吕简的凛然正义。
那知经过数载的磨练,吕简再不是当年那个楞头青,遇事冷静许多,哪还会轻易受人挑动,但他依然不会虚以委蛇,做不出来表面赞同转身嘲讽的事儿,当面就表现出不以为然:“摆明是心怀叵测之人有意散发谣言罢了,太子遇刺案已经审结,并由圣上核准,没有半点证据指向三皇子,再者楚王世子与三皇子一直就不交近,有什么理由包庇?倘若仅凭这些无根之说就行弹劾,赶明儿有人说真凶是二皇子,隔月说是四皇子,只怕连其余皇子都得受到牵连,言官还能一一弹劾不成?”
秦相见吕简竟不上当,只好挑了个相对隐晦的自己人出面,于是彻底引发了远庆九年五月的一场杀戳。
勃然大怒的天子先罢了上谏言官的职位,紧跟着彻察散布谣言的罪魁,并下圣谕勒令臣民不得妄传,警告一回无效,即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最先倒霉的是那些影射皇子夺储的说书人,紧跟着又察出最先在民众中散布谣言者,却是贪图不知身份神秘人给的几两白银,这些为图小利损篾皇族者,当即被推去菜市口斩首。
到了后来,就连一些趁着酒兴口无遮拦的望族纨绔也被逮捕处死。
也总算察到了几个居心叵测散布谣言者,天子甚至没经审讯,直接下令当众处斩,这些人多多少少都与孔家有关,尽管朝廷没有定论,一众朝臣尽都噤若寒蝉。
一连半月,宣武门外日日都有人头落地,浓酬的血腥味弥漫不散。
旖景就算“禁足”府中,倒也没有闭目塞听,晴空与三顺两位日日都会将这些动静告之,可她家阁部自从这场杀戮开始,就与苏轹一同被留居宫内,已经半月没有归家,旖景无人商谈,只有通过邸报与家仆传回的风闻自己琢磨着时势。
天子显然对三皇子还报有期望,庇护的态度昭然,而皇后也已经下定决意孤注一掷,要与三皇子不死不休,天子之所以没有治罪皇后与孔家,只是杀了几个鞍前马后做为警告,应当还是想着扼制事态,就算要让太子下马,也不想让三皇子与之对立,背上个夺储犯嫡的恶名儿,对将来的统治不利。
可到了这个地步,事情也明显不会再向天子期望的方向发展,事态已经不由人掌控了。
旖景最关注的当然是储位究竟会花落谁家,倘若一如虞沨推测,三皇子会放弃帝位……旖景十分肯定三皇子不会放过太子,至少会让他失了储位,当然也会预算到皇后不会坐以待毙,那么接下来应当还有后着。
若太子被废,大姐夫福王即使没有欲望野心,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四皇子出身最尊势力也是诸子中最为强盛,还有蠢蠢欲动的德妃与五皇子,丽嫔虽然愚钝六皇子更非明智者,也难保这对母子不会做出让人瞠目结舌之事,还有八皇子,似乎是三皇子以外最得圣心者,倘若圣上让苏、楚两府鼎力助他……
一团乱麻,扑朔迷离,胜负实在难测,祸福更难预料。
这日旖景刚刚陪着老王妃用了晚膳,就得了禀报,说虞沨已经回府,正在前院召集幕僚议事,今晚看来是会在家中留宿了。
“快回关睢苑准备着,沨儿这些日子住在宫里,食宿必不如意,好容易才回来……别让他来我这儿问安,今儿让他好生歇着。”老王妃虽然挂念着长孙,却担心虞沨的身子,连声叮嘱。
旖景问得虞沨并未用膳,也没时间在意那些虚礼,应诺下来,回了关睢苑亲手下厨准备了几样世子往日喜爱的膳汤,又让仆妇准备了好些菜肴,着人送去外书房,给世子与幕僚们享用。
及到子时,虞沨才回关睢苑,旖景二话不说将人推去净房,亲自服侍了沐浴洗漱,夫妻两个才有空闲靠在床榻上说话。
却并没有时间细说那复杂的朝局政事,虞沨微带着些歉意:“太后今日诏了我去,让转告接阿昭入宫小住。”
“这个时候?”旖景很惊讶。
“我也不知太后在盘算什么。”虞沨也很烦恼。
事情到了这般境地,太后自然不会对政事一无所知,大概也料到圣意所属,却仍旧还是让卫昭进宫,真不知是什么意思。
虞沨之所以致歉,当然是因为太后今日嘱咐了让旖景去卫府传话,而在不久之前,旖景才和卫舅母起了一场很不愉快的争执。
“明日一早我就要入宫,实在没有时间,卫府只要劳你走上一趟。”虞沨轻吻了一下怀中人的发鬓,一时不舍将鼻唇离开鬓边发际的馨香。
旖景缱着身子,靠在夫君清新微冷的怀抱里,一时也陷入了沉默。
她当然想到了前不久的那场争执。
事情发生在四月,虞栋一家刚刚获罪之时。
原以为这场事故一发,率先“登门问罪”的是建宁候府太夫人,旖景已经做足了心里准备,哪知当候府得知江月死讯后,太夫人登即病倒,旖辰虽有了身孕,还专程陪着旖景去了一趟候府慰问探望,就是担心外祖母会给旖景难堪,哪知太夫人以病重为借口,拒见外客,候夫人反而安慰了旖辰姐妹一场,并没有遭遇任何质问。
却是卫舅母立即登门,起初也没有质问之辞,来意是接卫昭回家。
当时还没有谣言四起,虞沨也没有忙得有家归不得,那日他刚好休沐,听说卫舅母来了王府,当然要去荣禧堂陪坐。
卫舅舅还是在三月时就被天子派遣离京,勘察各地府学之事,并不在锦阳,自然也没有及时听闻卫王妃是被虞栋毒害一事,有什么态度暂且不明。
卫舅母起初也没有谈及此事,不过提出最近事多,不好再让卫昭在王府叨扰,特意来接女儿回家。
旖景与虞沨也认为最近风波不断,太后只怕也不会再顾及皇子们的姻缘,卫昭并没有再王府长住的必要,卫舅母想来也有分寸,就算接了卫昭回去,也不会在这关头忙着给女儿议亲,怎么也得等到风波过去,卫舅舅回京之后,故而并未阻止,旖景看着卫舅母相比从前,那态度更冷淡了十分,似乎下定决意再不让卫昭居留王府,遂立即嘱咐下去,让人帮着卫昭收拾箱栊,准备好生将人送走。
老王妃这段时间倒对卫昭欢喜得很,于是说了几句不舍的话,赞着卫昭乖巧伶俐,略微表达留客之意,原来也是客套话。
旖景也跟着附和了几句,希望今后得了空闲,再接表妹来家小住。
哪知卫舅母就冷了脸,见没有旁人在场,毫不讳言地说了一句:“妾身自知卑微,原不敢攀附宗室,今后再不敢让小女叨扰。”
这话让虞沨夫妇面面相觑,老王妃也是一怔,脱口而出:“舅太太此话何意,难道是担心昭丫头在我们家会受委屈不成?”
卫舅母起身,维持着礼数,说出那番话却十分厉害:“亲王府贵为宗室,有的事情自然不会对卫家交待,王妃当年分明是中毒,卫家却被瞒在鼓里,这些年来,竟一直相信了病逝之说,这时真相大白,害人真凶也被处死,卫家自然不敢再有任何质疑,世子当真孝顺,往年常与卫家有书信来往,也从不曾提说当中隐情,故然是因为家丑不能外扬,卫家也能理解,只这事张扬开来,家中二老闻听后还不知怎么伤心,未必不会有所埋怨,妾身为人媳妇,不敢违逆尊长,虽知是老王妃盛情,也只能冒昧婉拒了。”
老王妃被这话噎得愣怔,虞沨也是蹙紧眉头,旖景心里却猛地蹿起股子怒火。
当年卫王妃嫁入王府后,卫家就像与女儿断绝关系般,多年来不闻不问,连卫王妃薨逝,居然都是打发了两个族亲来锦阳赴告。
直到卫大舅出仕,后来与虞沨说起此事,尚且愧疚不已,很隐晦的说明当时是想亲自赴告,无奈二老固执,硬不准允。
为了个“清正”的虚名,对女儿冷漠到如此地步,这时卫舅母竟还有底气兴师问罪。
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在暗指楚王府包庇真凶,隐瞒真相,竟说虞沨是为了家丑不可外扬,才没在书信中提及。
旖景压根不信当初卫家二老得知卫王妃死于非命,会来锦阳替女儿讨回公道。
至于卫舅母,连卫昭都说漏过嘴,她一直对当年卫王妃执意嫁入宗室十分不耻,常用小姑子的“伤风败俗”教育两个女儿,千万莫要“贪图富贵”“损伤家风”。
旖景忍不住当面反驳:“舅母这话可是有所误解,舅母难道没听说苗家毒术十分阴厉,母妃当年身中慢性毒药连太医都没有诊出,若非世子乳母不久辞世,父王见与母妃相同症状而生孤疑,请了仵作验尸,根本不察是因为中毒,当年虽天家下令不可张扬,不过外祖若来信询问,父王必不会隐瞒。”
可惜卫家从未就此询问一言半句。
“后来父王虽怀疑此事决非区区陪嫁侍女能有本事做成,一直与世子暗察真相,开始怀疑二叔,却并没有找到实据,世子虽然也知道外祖若知母妃是被二叔谋害,必然不会忍辱,会为母妃讨回公道,外祖若知世子自幼孱弱也是因为中毒,若是无解,必然夭折,定会担忧伤心,才一直隐瞒。”
事实上卫家虽知这位唯一的外孙体弱,可多年来连封慰问的信函都没有,什么书信来往,真真就是来而不往。
旖景冷冷一笑:“刚才舅母所言,倒像是误解父王包庇真凶,甚至也怀疑世子有意欺瞒,敢问舅母,倘若真是如此,二叔的罪行又怎会公之于世,以致如今身败名裂?舅母从前不知世子也中剧毒还罢,如今得知真相,一言半句都的关怀都没有,有的只是埋怨责备,舅母有所误解也罢,何不当面质疑,反而妄断外祖二老也会这般不慈……妾身眼看舅舅对世子诸多关怀,可见二老对世子的关切,更相信卫家有百年世家的名望,定是仁义礼信传家,必然不会这般不通情理,胡乱生疑。”
卫王妃的冤屈得以申报,卫家人没有半寸功劳,当年他们如此冷漠,眼下又有什么立场质疑楚王父子?
卫舅母不过因为一己私心,暗恨因为楚王府这门姻亲耽搁了卫昭的姻缘,才借此表达不愤,以期今后能与楚王府疏远,认为就不会被夺储风波牵连罢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