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公教导完儿子后,本是想让人跑一趟对门儿请女婿过来斟酌这事要不要紧,想到虞沨入冬极易受寒,又打消了这念头,自家闺女一贯着紧女婿,三弟妇许氏那儿不少家传防寒食谱,早被旖景连哄带磨地套了不少去,苏轹从前还老拿这事打趣旖景,居然连卫国公都有所耳闻。
虽说两家就在对门儿抬脚就到,但这日天气阴冷,似乎就要下雪的样子,卫国公决定还是自己亲自过去一趟,横竖两家本是通家之好,他与显王也算发小,谁去访谁不需那么多讲究。
这一去,并没见到虞沨,果然只遇着了显王。
一问才知,虞沨是入宫去了。
“应是留京的事,圣上务必是不肯再让远扬赴藩。”显王说道。
卫国公当然知道虞沨上回达成赴藩就不容易,闻言便蹙紧了眉:“那远扬可有法子应对,虽说有先帝的旨意,上回也是趁着辽王的时机,太皇太后才答应,圣上倘若坚持挽留,太皇太后又置之不问,这事总是不好违逆。”
“远扬的意思,倒也不想再去藩地。”
这一个亲爹,一个岳丈,这时还不知虞沨已经盘算着把皇帝拉下龙椅,虽说都明白自家眼下各自受着天家忌备,依然未动逆反的心,却不约而同认为虞沨若是能去楚州才算有个保障,天子鞭长莫及,更会有所忌惮,不至于突发雷霆用莫须有的罪名清算两府,也仅只自保防范之意,与天子刀戈相向是不敢想的。
显王自然对儿子的决定不是那么满意,但也明白这事决非虞沨坚持赴楚就能得到解决,是以也只有一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若说来,旖景被大君掳去西梁,尽管夫家不会追究,卫国公也是不好再提这茬,但他与显王从前也算在一块“叛逆”过,少年时代,也联手做过几回“坑害”纨绔子弟的侠义行为,既一起干过坏事,“知交”情谊不是普通的铁,是以卫国公也没觉得不好启齿,一边等着女婿归来,一边就把黄恪这个隐患交待。
只两人计较了一番,也实拿不准这事要不要紧,好在虞沨不多久便回府。
“不打紧,一来正如妻弟所言,黄恪即使把这事告诉黄陶,黄陶也不敢张扬儿子是被大君当作人质带去西梁,他为了从刺杀先太子一事脱身,早对外公布长子是因商事出现意外,相比咱们,黄陶更会担心有人质疑这事,把他同先太子之死联系起来。”
天子登位是否合法本就众说纷芸,黄陶倘若这会子再引发质疑先太子之死,让人把这桩桩件件这么一联系,首先死无葬身之地者绝对是他。
“再者黄恪口说无凭,旖景被戚氏所救又是人尽皆知,这时他就算不管不顾的出来质疑,太皇太后也不会相信这话。”虞沨笃定地说道。
倘若换成旁人,也许还能影响太皇太后,至于黄陶,显然天子近臣,太皇太后在听了戚氏的交待后,只会疑心这又是天子为了秦家盘算,有意诋毁旖景。
虞沨继续说道:“黄恪还真是深受仁义礼信之教,他自打安然归来,确是暗中摸察黄陶的底细,时常买醉一事也不是作伪,便是对两个弟弟,眼下也是敬而远之……黄陶对这个嫡长子当初确实寄以重望,暗下请了儒士教导,花了不少功夫,这时更期望长子能通过科举入仕,将来得入翰林,而另外两子,一个自幼懂兵习武,眼下已被黄陶荐入京卫,一个虽说也不曾放松,但许是天生顽劣,文武皆不长进,眼下游手好闲,黄陶颇为无奈。”
“黄陶早有规划,小儿子实在糊不上墙,但长子从文若入翰林不怕不成天子信臣,次子习武,争取能为一方守将,甚至将来可能执掌京卫,足见黄陶这人野心勃勃却不短见,知道仅靠阴谋取巧纵使能得一时富贵,长久兴盛还得靠真正实力,他对于儿子的教养确是注重,可也造成了自幼深受诗书熏陶的长子遵奉德义正直,容不得鬼蜮伎俩。”
虞沨确实认为黄恪是个谦谦君子,尤其注重礼律道德,那时黄陶为保江氏甘愿除族,黄恪并不觉屈辱羞愧,便是他的妻子为此和离,也没有为难勉强,而一力承担起嫡长子的责任,甚至甘愿操持商事养家,毫无怨愤。
那时,黄恪应是当真以为黄陶方正不苟,江氏遇祸,黄陶不离不弃,也难怪儿子们十分信服。
可他一旦得知自幼敬重的父亲原来是不择手段、心怀阴私之辈,痛苦可想而知。
“黄陶原以为黄恪不能幸免,自打今上登基,他得了重用,身边也有不少讨好奉承之辈,便打算为儿子们求娶名门,以作固势,可一直未能趁愿,黄恪归来,从前眼看着黄陶身败名裂而说服女儿与黄恪和离的魏家,竟又反悔,欲再联两家姻缘,黄陶哪能甘愿?黄恪却坚持迎回元配,声称当初为孝义之故,虽无可选择,却实对连累妻子怀愧,既妻子未曾再嫁,并有修好之意,他理当迎回,黄陶为此甚是恼恨,却拗不过长子坚持,这也足见黄恪确是信义君子,以我猜测,黄恪不会把认出夏柯一事张扬。”
虞沨说完这长长一篇话,才见亲爹与岳丈目瞪口呆,方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表现太过淡定,显得有些诡异。
卫国公便说:“连我都不知黄恪迎回魏氏……”
“复婚”一事对双方都不算光彩,自然不会大肆操办,悄悄去衙门补封婚书就算了结,纵使卫国公对黄陶颇多关注,也只限于公务,对人家务却没太多关心。
虞沨却对诸多了如指掌,显然早就对黄陶一家密切关注了。
这也是当然,虞沨要让天子下台,势必要知己知彼,黄陶现下已经进入京卫任职同知,虞沨自然不会疏忽小觑。
但他当然不会在这时就坦言计划,还不到时机,说出来,也会遭遇长辈驳斥教训。
是以只好解释:“其实率先醍醐灌顶的是夏柯,当初她确是觉得大君府里关押的人甚是面善,一时想不起是谁,也是凑巧,有回我无意间与旖景提起黄恪平安归来……恩,早在远庆九年濯缨园案发,我就留意到黄恪是被大君当作人质……”
“你早知大君要刺杀先太子!”这下震惊的再加上一个显王。
虞沨暗叹一声:“当然不知,不过因为对黄陶一直不放心,才没放松盯防,也就是后来事发,才猜测着大君是扣黄恪为质,我原以为黄恪必死无疑,哪知他后来安然归来,心中疑惑,兼着旖景也在西梁,才密切关注黄恪动向,却并没发现他有任何得知旖景下落的迹象……救回旖景后,有次提起黄恪,夏柯在一旁耳闻,这才想起在大君府曾与他有过碰面,我深知此事是隐患,才更加注意黄恪。”
这话好险没再被长辈们质疑,算是应对了过去。
“起初我以为黄恪并不记得夏柯,也就不多担心,但通过暗察,才知他竟然在摸黄陶的底,是以,我就暗助了他一把……”否则单凭黄恪这书呆子,委实无能察知黄陶的图谋:“黄恪察知真相后,痛心疾首之余,更是深为不齿黄陶险恶阴诡之举,已对黄陶绝望,甚至放弃科考之心,自觉有父如此无颜对人,我也就完全放了心,这时黄恪即使隐隐知道真相,也不会为有害旖景之事。”
便是他要害,也不能得逞,黄陶决不会为了中伤旖景而陪上他自己,更有可能把天子拉下水来。
事实上黄陶这时也压根没有关注旖景,他的注意力除了在京卫收买党羽,尽都倾注在二儿子的婚事上头,也是无可奈何,谁让主妇江氏全不顶用,长媳魏氏又深受黄陶厌恶,哪能委以“重任”?他只能内外一把抓,但他以为成了天子近臣就能被权贵名门看重,想法实在太过天真,固然,黄陶自入京卫,是有不少人家讨好奉承,但这些人家大多微末,才能拉下颜面对黄陶这个“暴发户”摇尾乞怜,真正的名门大族眼下是看不上黄陶的,便是庶女,也不愿嫁,何况黄陶看中的还是人家嫡女。
要说来黄陶虽是庶出,好歹也是世宦子弟,可惜被除族,彻底沦为“暴发户”,也不知他这时为了儿子姻缘一事四处碰壁,有没后悔过从前自甘除族的行为,不过倘若他不那么迫不及待,将来天子成功打压卫国公,把京卫当真交到黄陶手里,再封个伯爵什么的,黄陶与权贵联姻倒不无可能。
只这时黄陶倘若不与权贵勾搭成功,要想真正立威京卫司也确实艰难。
也是迫不得已。
总之,听了虞沨这番话后,卫国公彻底安心,又被亲家与女婿热情挽留,干脆便在王府用了晚膳,是以这晚,虞沨回到关睢苑时又是夜色深寒的时候了。
他见旖景还在灯下察看年底各大管事送回的帐册,神情颇为愉悦。
“怎么,看来收入颇丰?”王爷上前打趣。
旖景的愉悦却非因为钱银收入,笑着说道:“这些时日以来,日日都有庄头、管事赶回送上年礼,非得要进来磕头,我体恤他们诚心,也抽了时间接见,未知王爷是否记得明月?”
“原先虞洲的丫鬟?”虞沨轻靠着凭几,就着旖景递上的瓷盅饮了一口,略甜的味道,似乎是银耳燕窝。
“正是她。”旖景笑道:“八妹妹当年的事,多亏明月主动提醒,但因为那时二叔这家祸害还在,我始终不放心把她留在近身,她年龄也大了,便作主让她嫁了人,是铃铛的表哥,后来又让他们夫妻去底下庄子里管事,也算是个丰衣足食的归宿,全了当年我对她的承诺,今儿个他们回来,正是为着送年礼。”
虞沨当然知道旖景不会平白无故说起明月,只作洗耳恭听。
“明月途经元城,听得有许多人议论,说前朝余孽都是无恶不作之徒,烧杀抢掳奸人妻女,这些议论传得有根有据,重点就是奸人妻女,明月再一打听,便有人说就连戚家堂一众,当初也行过不法之事,并非传言那般正义,明月便觉不好,今日专程在我跟前提醒,怕是有人心怀叵测,大名府既然有了这些传言,不过多久京都只怕也会听闻。”
虞沨坐正了身,蹙眉良久,方才冷笑:“圣上这头才与我摊牌,传言却已从大名府滋生,有人甚是迫不及待,圣上才在吴籍案栽了跟头,应当不会如此心急举动,多半是秦家,你放秦氏这一入宫,才过了半月,这就有了风波……只王妃何故愉悦?”最后一句时,虞沨又靠了回去,眉梢轻挑。
“风波早晚会来,我才不介意,我欢喜的是明月竟有这般警慎,多少仆妇听得这些议论,也不会联想到我身上,偏她就留了心。”原来王妃是择中了心腹人选,她对明月本就看好,这时虞栋这颗毒瘤也从根本剜除,对明月再无半点不放心。
见旖景毫不在意即将袭来的风浪,虞沨心中又才一松,并没着急说黄恪的事,而是一句:“今日我去了慈安宫问安,顺便告之太皇太后,江汉已入天察卫。”
虽说两家就在对门儿抬脚就到,但这日天气阴冷,似乎就要下雪的样子,卫国公决定还是自己亲自过去一趟,横竖两家本是通家之好,他与显王也算发小,谁去访谁不需那么多讲究。
这一去,并没见到虞沨,果然只遇着了显王。
一问才知,虞沨是入宫去了。
“应是留京的事,圣上务必是不肯再让远扬赴藩。”显王说道。
卫国公当然知道虞沨上回达成赴藩就不容易,闻言便蹙紧了眉:“那远扬可有法子应对,虽说有先帝的旨意,上回也是趁着辽王的时机,太皇太后才答应,圣上倘若坚持挽留,太皇太后又置之不问,这事总是不好违逆。”
“远扬的意思,倒也不想再去藩地。”
这一个亲爹,一个岳丈,这时还不知虞沨已经盘算着把皇帝拉下龙椅,虽说都明白自家眼下各自受着天家忌备,依然未动逆反的心,却不约而同认为虞沨若是能去楚州才算有个保障,天子鞭长莫及,更会有所忌惮,不至于突发雷霆用莫须有的罪名清算两府,也仅只自保防范之意,与天子刀戈相向是不敢想的。
显王自然对儿子的决定不是那么满意,但也明白这事决非虞沨坚持赴楚就能得到解决,是以也只有一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若说来,旖景被大君掳去西梁,尽管夫家不会追究,卫国公也是不好再提这茬,但他与显王从前也算在一块“叛逆”过,少年时代,也联手做过几回“坑害”纨绔子弟的侠义行为,既一起干过坏事,“知交”情谊不是普通的铁,是以卫国公也没觉得不好启齿,一边等着女婿归来,一边就把黄恪这个隐患交待。
只两人计较了一番,也实拿不准这事要不要紧,好在虞沨不多久便回府。
“不打紧,一来正如妻弟所言,黄恪即使把这事告诉黄陶,黄陶也不敢张扬儿子是被大君当作人质带去西梁,他为了从刺杀先太子一事脱身,早对外公布长子是因商事出现意外,相比咱们,黄陶更会担心有人质疑这事,把他同先太子之死联系起来。”
天子登位是否合法本就众说纷芸,黄陶倘若这会子再引发质疑先太子之死,让人把这桩桩件件这么一联系,首先死无葬身之地者绝对是他。
“再者黄恪口说无凭,旖景被戚氏所救又是人尽皆知,这时他就算不管不顾的出来质疑,太皇太后也不会相信这话。”虞沨笃定地说道。
倘若换成旁人,也许还能影响太皇太后,至于黄陶,显然天子近臣,太皇太后在听了戚氏的交待后,只会疑心这又是天子为了秦家盘算,有意诋毁旖景。
虞沨继续说道:“黄恪还真是深受仁义礼信之教,他自打安然归来,确是暗中摸察黄陶的底细,时常买醉一事也不是作伪,便是对两个弟弟,眼下也是敬而远之……黄陶对这个嫡长子当初确实寄以重望,暗下请了儒士教导,花了不少功夫,这时更期望长子能通过科举入仕,将来得入翰林,而另外两子,一个自幼懂兵习武,眼下已被黄陶荐入京卫,一个虽说也不曾放松,但许是天生顽劣,文武皆不长进,眼下游手好闲,黄陶颇为无奈。”
“黄陶早有规划,小儿子实在糊不上墙,但长子从文若入翰林不怕不成天子信臣,次子习武,争取能为一方守将,甚至将来可能执掌京卫,足见黄陶这人野心勃勃却不短见,知道仅靠阴谋取巧纵使能得一时富贵,长久兴盛还得靠真正实力,他对于儿子的教养确是注重,可也造成了自幼深受诗书熏陶的长子遵奉德义正直,容不得鬼蜮伎俩。”
虞沨确实认为黄恪是个谦谦君子,尤其注重礼律道德,那时黄陶为保江氏甘愿除族,黄恪并不觉屈辱羞愧,便是他的妻子为此和离,也没有为难勉强,而一力承担起嫡长子的责任,甚至甘愿操持商事养家,毫无怨愤。
那时,黄恪应是当真以为黄陶方正不苟,江氏遇祸,黄陶不离不弃,也难怪儿子们十分信服。
可他一旦得知自幼敬重的父亲原来是不择手段、心怀阴私之辈,痛苦可想而知。
“黄陶原以为黄恪不能幸免,自打今上登基,他得了重用,身边也有不少讨好奉承之辈,便打算为儿子们求娶名门,以作固势,可一直未能趁愿,黄恪归来,从前眼看着黄陶身败名裂而说服女儿与黄恪和离的魏家,竟又反悔,欲再联两家姻缘,黄陶哪能甘愿?黄恪却坚持迎回元配,声称当初为孝义之故,虽无可选择,却实对连累妻子怀愧,既妻子未曾再嫁,并有修好之意,他理当迎回,黄陶为此甚是恼恨,却拗不过长子坚持,这也足见黄恪确是信义君子,以我猜测,黄恪不会把认出夏柯一事张扬。”
虞沨说完这长长一篇话,才见亲爹与岳丈目瞪口呆,方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表现太过淡定,显得有些诡异。
卫国公便说:“连我都不知黄恪迎回魏氏……”
“复婚”一事对双方都不算光彩,自然不会大肆操办,悄悄去衙门补封婚书就算了结,纵使卫国公对黄陶颇多关注,也只限于公务,对人家务却没太多关心。
虞沨却对诸多了如指掌,显然早就对黄陶一家密切关注了。
这也是当然,虞沨要让天子下台,势必要知己知彼,黄陶现下已经进入京卫任职同知,虞沨自然不会疏忽小觑。
但他当然不会在这时就坦言计划,还不到时机,说出来,也会遭遇长辈驳斥教训。
是以只好解释:“其实率先醍醐灌顶的是夏柯,当初她确是觉得大君府里关押的人甚是面善,一时想不起是谁,也是凑巧,有回我无意间与旖景提起黄恪平安归来……恩,早在远庆九年濯缨园案发,我就留意到黄恪是被大君当作人质……”
“你早知大君要刺杀先太子!”这下震惊的再加上一个显王。
虞沨暗叹一声:“当然不知,不过因为对黄陶一直不放心,才没放松盯防,也就是后来事发,才猜测着大君是扣黄恪为质,我原以为黄恪必死无疑,哪知他后来安然归来,心中疑惑,兼着旖景也在西梁,才密切关注黄恪动向,却并没发现他有任何得知旖景下落的迹象……救回旖景后,有次提起黄恪,夏柯在一旁耳闻,这才想起在大君府曾与他有过碰面,我深知此事是隐患,才更加注意黄恪。”
这话好险没再被长辈们质疑,算是应对了过去。
“起初我以为黄恪并不记得夏柯,也就不多担心,但通过暗察,才知他竟然在摸黄陶的底,是以,我就暗助了他一把……”否则单凭黄恪这书呆子,委实无能察知黄陶的图谋:“黄恪察知真相后,痛心疾首之余,更是深为不齿黄陶险恶阴诡之举,已对黄陶绝望,甚至放弃科考之心,自觉有父如此无颜对人,我也就完全放了心,这时黄恪即使隐隐知道真相,也不会为有害旖景之事。”
便是他要害,也不能得逞,黄陶决不会为了中伤旖景而陪上他自己,更有可能把天子拉下水来。
事实上黄陶这时也压根没有关注旖景,他的注意力除了在京卫收买党羽,尽都倾注在二儿子的婚事上头,也是无可奈何,谁让主妇江氏全不顶用,长媳魏氏又深受黄陶厌恶,哪能委以“重任”?他只能内外一把抓,但他以为成了天子近臣就能被权贵名门看重,想法实在太过天真,固然,黄陶自入京卫,是有不少人家讨好奉承,但这些人家大多微末,才能拉下颜面对黄陶这个“暴发户”摇尾乞怜,真正的名门大族眼下是看不上黄陶的,便是庶女,也不愿嫁,何况黄陶看中的还是人家嫡女。
要说来黄陶虽是庶出,好歹也是世宦子弟,可惜被除族,彻底沦为“暴发户”,也不知他这时为了儿子姻缘一事四处碰壁,有没后悔过从前自甘除族的行为,不过倘若他不那么迫不及待,将来天子成功打压卫国公,把京卫当真交到黄陶手里,再封个伯爵什么的,黄陶与权贵联姻倒不无可能。
只这时黄陶倘若不与权贵勾搭成功,要想真正立威京卫司也确实艰难。
也是迫不得已。
总之,听了虞沨这番话后,卫国公彻底安心,又被亲家与女婿热情挽留,干脆便在王府用了晚膳,是以这晚,虞沨回到关睢苑时又是夜色深寒的时候了。
他见旖景还在灯下察看年底各大管事送回的帐册,神情颇为愉悦。
“怎么,看来收入颇丰?”王爷上前打趣。
旖景的愉悦却非因为钱银收入,笑着说道:“这些时日以来,日日都有庄头、管事赶回送上年礼,非得要进来磕头,我体恤他们诚心,也抽了时间接见,未知王爷是否记得明月?”
“原先虞洲的丫鬟?”虞沨轻靠着凭几,就着旖景递上的瓷盅饮了一口,略甜的味道,似乎是银耳燕窝。
“正是她。”旖景笑道:“八妹妹当年的事,多亏明月主动提醒,但因为那时二叔这家祸害还在,我始终不放心把她留在近身,她年龄也大了,便作主让她嫁了人,是铃铛的表哥,后来又让他们夫妻去底下庄子里管事,也算是个丰衣足食的归宿,全了当年我对她的承诺,今儿个他们回来,正是为着送年礼。”
虞沨当然知道旖景不会平白无故说起明月,只作洗耳恭听。
“明月途经元城,听得有许多人议论,说前朝余孽都是无恶不作之徒,烧杀抢掳奸人妻女,这些议论传得有根有据,重点就是奸人妻女,明月再一打听,便有人说就连戚家堂一众,当初也行过不法之事,并非传言那般正义,明月便觉不好,今日专程在我跟前提醒,怕是有人心怀叵测,大名府既然有了这些传言,不过多久京都只怕也会听闻。”
虞沨坐正了身,蹙眉良久,方才冷笑:“圣上这头才与我摊牌,传言却已从大名府滋生,有人甚是迫不及待,圣上才在吴籍案栽了跟头,应当不会如此心急举动,多半是秦家,你放秦氏这一入宫,才过了半月,这就有了风波……只王妃何故愉悦?”最后一句时,虞沨又靠了回去,眉梢轻挑。
“风波早晚会来,我才不介意,我欢喜的是明月竟有这般警慎,多少仆妇听得这些议论,也不会联想到我身上,偏她就留了心。”原来王妃是择中了心腹人选,她对明月本就看好,这时虞栋这颗毒瘤也从根本剜除,对明月再无半点不放心。
见旖景毫不在意即将袭来的风浪,虞沨心中又才一松,并没着急说黄恪的事,而是一句:“今日我去了慈安宫问安,顺便告之太皇太后,江汉已入天察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