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笔记入大隆国史的冬月辛未日,朝早时候,卫国公府。
铜镜里,映出妇人容华未老,略微丰满的面颊不施丹脂便有霞蕴,鬓角一朵粉棠绢花更衬眼角媚丽,可惜的是唇边没有笑意,反而抿起一丝厉色,消减不少妩媚。
婢女微喘着气挑帘而入,屈膝微福:“姨娘,大爷已经请去了花厅。”
张姨娘这才从镜子前转身,扫了一眼替她梳发的婢女,颇为不满。
甚是怀念蒋氏的一双巧手,可惜因为自己又被打发去了庄子,蒋氏被调去世子夫人身边儿侍候,也是帮衬着照管小世孙,人竟然要不回来了。
若依张姨娘从前脾气,可得闹上一场,好歹被两回“送庄”惊吓得收敛住了,倘若再被发落,她可没了别的子女婚嫁,岂不“有去无回”?
也罢,有蒋氏在世子夫人面前讨好,将来也能替她争得不少益处,国公夫人眼看再无缘管家,今后吃穿用度还得看世子夫人。
张姨娘一边儿想着得失,下意识就要径直去往花厅。
却被婢女劝住:“姨娘要见大爷,还得先给夫人打声招呼才不为过。”
张姨娘虽嫌婢女多事,到底不敢张狂,冷着脸往和瑞园,眼瞅着屏门就在数步开外,才挤出恭谨的微笑来。
却吃了闭门羹,黄氏的陪房丫鬟抬着下颔爱搭不理:“姨娘自便吧,夫人可不得空。”
张姨娘险些没冷哼出来——端什么架子,谁不知黄氏被太夫人厌恶,又被国公爷疏远,再不似从前,便连中馈都被夺了,眼下想要操忙,也不能趁愿。
又听自己的婢女说道:“听说今早,国公夫人亲自下厨准备了早膳,送去前头给三郎。”
“三郎是在备考,等过了年,眼看就到春闱。”张姨娘却也晓得这事,不仅三郎,便是三房的四郎最近也在闭门苦读,不免又想到儿子二郎,重重叹了一声,好端端的地方官,就等着述职后再赴任,哪知竟因为秦氏的缘故,被太夫人逼着请辞,一场板子挨得狠了,养了三、两月,可把张姨娘心疼得日夜不宁,打听见卫国公的意思,竟是不打算让二郎再入仕,要么将来考个功名,要么就打理庶务商产,这怎么成?
将来科举之政不变,不知有多少秀才、举人待职,二郎就算考取功名,国公爷不说话,也难等到朝廷授职,就更别说打理商产,摆明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将来分了家,多数商产还不归世子、三郎两个嫡出,二郎一个庶子,又能分得多少?
张姨娘越是为儿子前程担忧,越是气愤儿媳秦氏不明事理,可秦氏有大长公主护着,她也不敢太过刁难,好在,自家兄长眼下甚得国公爷看重,有他为二郎说情,未必不能转圜。
可张明河一个外男,往常并不好与张姨娘见面,这回也是看着将近新岁,国公爷又领兵出征,连大长公主也去了宫里,才应了张姨娘的邀请。
张姨娘一见兄长就忍不住淌眼抹泪,一时竟把正题忘了个干净,历数秦氏的错处,最后竟咬上了牙:“秦家眼看这情况,已经败落,秦氏竟还敢不贤多妒,她这么多年无出,二郎纳妾算什么错?就该把秦氏休弃,再给二郎另娶贤妻,阿兄,国公爷好容易对你没了嫌隙,你可得为二郎尽力,说服国公爷作主,休了秦氏。”
得,二郎的仕途就这么被张姨娘抛之脑后,变成了休妻。
张明河只觉牙疼,深吸好多口气,才说一句:“好容易国公爷对我待见了几分,妹子这是又想让我受厌恶不成?”紧跟劝道:“妹子你也知道,秦家和国公府闹成这样,倘若太夫人与国公爷厌恶秦氏,哪还容她,既然维护秦氏,就没有弃妇的打算……二郎在湘州,也是太胡闹了些,妹子若真为二郎着想,可得好生规劝,他就这么与二奶奶僵持着,难道真不打算要子嗣不成?”
反而让张姨娘劝和。
张姨娘气急败坏:“哪需我劝?二郎也就是在湘州才敢扬眉吐气,一回锦阳,被太夫人与他父亲连番训斥,眼下在秦氏面前也只能低眉顺眼。”
张明河嘴角直抽,二郎那叫扬眉吐气?打得正妻小产,宠得妾室苛刻起正妻的衣食来,可不就是欠教训,卫国公那样的人,大长公主那样的脾性,怎容子孙宠妾灭妻。
张姨娘没能劝服张明河出头,反而被兄长训斥一番,窝了一肚子火,也没别的法子,垂头丧气往回走,竟又巧遇了垂头丧气的儿子,连忙叫住:“怎么一副窝囊样,可是秦氏又给了你气受?”
二郎哼唧了一声,直接把秦氏的话题略过。
也真如张姨娘抱怨的那样,二郎打小被亲妈教育得要小心奉承,在大长公主与卫国公面前从来都是低眉顺眼,那些年在外头当官儿,没了长辈管教,同僚也好上司也罢瞧他出身显贵,又是相府女婿,尽都讨好奉承,不敢在他面前拿大,这才造成二郎“扬眉吐气”,在秦氏面前“大振官威”,原本述职的时候都不愿带秦氏回来,奈何大长公主要求,这才让秦氏一同回京,起初也想着秦氏温婉,不敢说三道四,偏偏闹了出来。
长辈一管教,二郎就心虚起来,再兼一场好打,完全俯首贴耳再不敢端“官威”,他也晓得家族决不许他弃妇,事实上他也没有弃妇的打算,当初……也是因为晓得江月身故一时迁怒秦氏,这时完全想通自己是在无理取闹,哪知有心求和,秦氏却对他不冷不热,关键是秦氏若不谅解,祖母与父亲对他也没好脸。
长辈们不消气,他可别想再有入仕的机会,二郎是尝到“甜头”的人,怎么也不愿就此游手好闲下去。
二郎只好另想法子,打算讨好一番兄长,让苏荇出面求情,不遂,又把主意打到三弟头上。
“今儿个本想去与三弟说说话,哪知没见着三弟,却遇见夫人……”二郎实际上是被黄氏横眉冷眼地教训了一番,说苏芎正在备考,坚决不让二郎打扰,当着一众仆妇的面,就这么被哄了出来。
张姨娘气得青了脸,冷笑不已:“好个夫人,装了这么久的贤良人,总算是露出了真面目,你再怎么,也是三郎兄长,以前也在国子监就读,说不定对三郎还有助益,哪能是打扰。”
话虽如此,张姨娘也就是发发牢骚罢了,可不敢当真与黄氏叫板。
二郎也不想与张姨娘多说,抱了个揖,拖着步子回了屋子,又使出浑身解数讨好冷若冰霜的秦氏去了,可任凭他花言巧语口甜舌滑,秦氏就是不给笑脸儿,二郎倒红了眼圈儿:“我知道,从前都是我猪油蒙了心,委屈了娘子……实因当年,与七表妹也算青梅竹马,原本以为……我是乍听她遭遇不测,就迁怒上了娘子,是我不该,娘子若不宽宥,我今儿个就跪着不起。”
说完起身,放慢了速度打撩起袍子,见秦氏仍是不理不踩,一咬牙真想往地上跪。
只才一挨着青砖,就听外头婢女一声:“三夫人来了。”
二郎连忙爬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在三婶面前,可不能让见着他对女人这般低声下气。
许氏一脸慎重,没有注意屋子里这小两口不自在的神情,只托起了秦氏的福礼,又示意二郎坐下,才说道:“今儿外头或许会有不太平,我来知会一声儿,千万不要出门,倘若有动乱……大伯领兵在外,世子又在宫中当值,家里只有二郎是成年男子,需得你领着三郎、四郎去前头坐阵,指挥着亲兵侍卫,切莫让歹人入府。”
原来这时,旖景与虞沨已经入宫,专程遣人来知会了许氏——卫国公不在家,二爷几个又都在宫廷、衙门当值,就连大长公主都在宫中,帮衬着太皇太后应付接下来的政变,没办法顾及家里,董音才生子,还未出月,众多女眷因为身份限制也不能入宫避祸,虽说一旦有变,天子首重还在逼宫,一时也不会想到掳卫国公府众人为质,怕就怕在一旦失利,会狗急跳墙。
不过卫国公府有亲兵护卫,外人即使来攻,短时之内也不能得逞,苏荇也暗暗安排了国公府亲信之京卫在外护防,大长公主还叮嘱了小姑姑苏涟做为外援,只要家人据守府邸,还算安全。
可二郎一听这话,唬得不浅,秦氏也变了脸色。
许氏又再叮嘱:“荏哥媳妇也别担心,一旦事变,只消往远瑛堂,我会调集家中仆从据守那处。”
“可是三婶,清天白日、煌煌国都,哪会有歹人如此猖獗,胆敢冒犯国公府?”二郎满腹狐疑。
许氏想到大长公主入宫前叮嘱的话以及自家夫君“每日一嘱”,兼着早先旖景递来的口讯,笃定今日必有变故,事到如今,也不能再隐瞒家人,才说了天子将行“政变”一事。
这下子,二郎干脆被吓得满面苍白。
秦氏更是摇摇欲坠,因她率先想到的是秦家,倘若天子真行逼宫,秦家势必会被牵涉,虽然她早对家族失望,可到底姓着一个秦,这要是秦家惨遭灭门之祸,她的处境岂非越发艰险?
心里一急,眼泪就夺眶而出。
许氏只好安慰:“有的事情,你也无能为力,只放心,就算……还有苏家在,你既是苏家妇,就不会孤苦无依。”
好容易才安慰得秦氏止了眼泪,就有许氏打发去三郎那处递话的婆子找了过来,禀报道:“老奴没能见着三郎。”
“这是怎么说?”许氏大感疑惑,这婆子是她陪房,素来极有脸面,万万没有被拒之门外的道理。
“国公夫人在那儿,说三郎正在苦读,不让打扰。”有的话许氏早就叮嘱,婆子不敢对黄氏直言。
许氏稍微蹙眉,就听好容易回过神来的二郎又说了一遍他刚才被黄氏痛斥的事,心里越发孤疑,三郎自打六娘嫁去陈家,对黄氏极为冷淡,关在自己院里闭门苦读,简直就是两耳不闻院外事,黄氏往常也没去打扰,偏偏就是今日!
看来景丫头说得不错,今日确实不寻常。
天子要行政变,黄陶就是利剑,若有事故,黄氏当然心知肚明。
不过三郎是她亲生,黄氏再怎么也不会加害,这般作态,无疑是怕三郎闻讯后生事牵涉进去,这才把人“软禁”。
关键不是三郎,只要保证董音母子不要被黄氏控制。
许氏一番琢磨,也没有闲睱再在二郎这里耽搁,嘱咐二郎这就去前院,与四郎一同负责布署,但凡府里众人,无论主子仆妇,都不能出入,又急匆匆地拉着四弟妹林氏赶往董音院里,把母子三人移去远瑛堂,已经集合了二、三十个身强体壮的婆子,严防外人进入。
并且强调,“外人”主要针对国公夫人黄氏。
外敌有亲兵抵御,至于“内贼”,当然也要严防。
正且布置,第一个得许氏通知的利氏却急匆匆地赶来,张口就哭了出来——
铜镜里,映出妇人容华未老,略微丰满的面颊不施丹脂便有霞蕴,鬓角一朵粉棠绢花更衬眼角媚丽,可惜的是唇边没有笑意,反而抿起一丝厉色,消减不少妩媚。
婢女微喘着气挑帘而入,屈膝微福:“姨娘,大爷已经请去了花厅。”
张姨娘这才从镜子前转身,扫了一眼替她梳发的婢女,颇为不满。
甚是怀念蒋氏的一双巧手,可惜因为自己又被打发去了庄子,蒋氏被调去世子夫人身边儿侍候,也是帮衬着照管小世孙,人竟然要不回来了。
若依张姨娘从前脾气,可得闹上一场,好歹被两回“送庄”惊吓得收敛住了,倘若再被发落,她可没了别的子女婚嫁,岂不“有去无回”?
也罢,有蒋氏在世子夫人面前讨好,将来也能替她争得不少益处,国公夫人眼看再无缘管家,今后吃穿用度还得看世子夫人。
张姨娘一边儿想着得失,下意识就要径直去往花厅。
却被婢女劝住:“姨娘要见大爷,还得先给夫人打声招呼才不为过。”
张姨娘虽嫌婢女多事,到底不敢张狂,冷着脸往和瑞园,眼瞅着屏门就在数步开外,才挤出恭谨的微笑来。
却吃了闭门羹,黄氏的陪房丫鬟抬着下颔爱搭不理:“姨娘自便吧,夫人可不得空。”
张姨娘险些没冷哼出来——端什么架子,谁不知黄氏被太夫人厌恶,又被国公爷疏远,再不似从前,便连中馈都被夺了,眼下想要操忙,也不能趁愿。
又听自己的婢女说道:“听说今早,国公夫人亲自下厨准备了早膳,送去前头给三郎。”
“三郎是在备考,等过了年,眼看就到春闱。”张姨娘却也晓得这事,不仅三郎,便是三房的四郎最近也在闭门苦读,不免又想到儿子二郎,重重叹了一声,好端端的地方官,就等着述职后再赴任,哪知竟因为秦氏的缘故,被太夫人逼着请辞,一场板子挨得狠了,养了三、两月,可把张姨娘心疼得日夜不宁,打听见卫国公的意思,竟是不打算让二郎再入仕,要么将来考个功名,要么就打理庶务商产,这怎么成?
将来科举之政不变,不知有多少秀才、举人待职,二郎就算考取功名,国公爷不说话,也难等到朝廷授职,就更别说打理商产,摆明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将来分了家,多数商产还不归世子、三郎两个嫡出,二郎一个庶子,又能分得多少?
张姨娘越是为儿子前程担忧,越是气愤儿媳秦氏不明事理,可秦氏有大长公主护着,她也不敢太过刁难,好在,自家兄长眼下甚得国公爷看重,有他为二郎说情,未必不能转圜。
可张明河一个外男,往常并不好与张姨娘见面,这回也是看着将近新岁,国公爷又领兵出征,连大长公主也去了宫里,才应了张姨娘的邀请。
张姨娘一见兄长就忍不住淌眼抹泪,一时竟把正题忘了个干净,历数秦氏的错处,最后竟咬上了牙:“秦家眼看这情况,已经败落,秦氏竟还敢不贤多妒,她这么多年无出,二郎纳妾算什么错?就该把秦氏休弃,再给二郎另娶贤妻,阿兄,国公爷好容易对你没了嫌隙,你可得为二郎尽力,说服国公爷作主,休了秦氏。”
得,二郎的仕途就这么被张姨娘抛之脑后,变成了休妻。
张明河只觉牙疼,深吸好多口气,才说一句:“好容易国公爷对我待见了几分,妹子这是又想让我受厌恶不成?”紧跟劝道:“妹子你也知道,秦家和国公府闹成这样,倘若太夫人与国公爷厌恶秦氏,哪还容她,既然维护秦氏,就没有弃妇的打算……二郎在湘州,也是太胡闹了些,妹子若真为二郎着想,可得好生规劝,他就这么与二奶奶僵持着,难道真不打算要子嗣不成?”
反而让张姨娘劝和。
张姨娘气急败坏:“哪需我劝?二郎也就是在湘州才敢扬眉吐气,一回锦阳,被太夫人与他父亲连番训斥,眼下在秦氏面前也只能低眉顺眼。”
张明河嘴角直抽,二郎那叫扬眉吐气?打得正妻小产,宠得妾室苛刻起正妻的衣食来,可不就是欠教训,卫国公那样的人,大长公主那样的脾性,怎容子孙宠妾灭妻。
张姨娘没能劝服张明河出头,反而被兄长训斥一番,窝了一肚子火,也没别的法子,垂头丧气往回走,竟又巧遇了垂头丧气的儿子,连忙叫住:“怎么一副窝囊样,可是秦氏又给了你气受?”
二郎哼唧了一声,直接把秦氏的话题略过。
也真如张姨娘抱怨的那样,二郎打小被亲妈教育得要小心奉承,在大长公主与卫国公面前从来都是低眉顺眼,那些年在外头当官儿,没了长辈管教,同僚也好上司也罢瞧他出身显贵,又是相府女婿,尽都讨好奉承,不敢在他面前拿大,这才造成二郎“扬眉吐气”,在秦氏面前“大振官威”,原本述职的时候都不愿带秦氏回来,奈何大长公主要求,这才让秦氏一同回京,起初也想着秦氏温婉,不敢说三道四,偏偏闹了出来。
长辈一管教,二郎就心虚起来,再兼一场好打,完全俯首贴耳再不敢端“官威”,他也晓得家族决不许他弃妇,事实上他也没有弃妇的打算,当初……也是因为晓得江月身故一时迁怒秦氏,这时完全想通自己是在无理取闹,哪知有心求和,秦氏却对他不冷不热,关键是秦氏若不谅解,祖母与父亲对他也没好脸。
长辈们不消气,他可别想再有入仕的机会,二郎是尝到“甜头”的人,怎么也不愿就此游手好闲下去。
二郎只好另想法子,打算讨好一番兄长,让苏荇出面求情,不遂,又把主意打到三弟头上。
“今儿个本想去与三弟说说话,哪知没见着三弟,却遇见夫人……”二郎实际上是被黄氏横眉冷眼地教训了一番,说苏芎正在备考,坚决不让二郎打扰,当着一众仆妇的面,就这么被哄了出来。
张姨娘气得青了脸,冷笑不已:“好个夫人,装了这么久的贤良人,总算是露出了真面目,你再怎么,也是三郎兄长,以前也在国子监就读,说不定对三郎还有助益,哪能是打扰。”
话虽如此,张姨娘也就是发发牢骚罢了,可不敢当真与黄氏叫板。
二郎也不想与张姨娘多说,抱了个揖,拖着步子回了屋子,又使出浑身解数讨好冷若冰霜的秦氏去了,可任凭他花言巧语口甜舌滑,秦氏就是不给笑脸儿,二郎倒红了眼圈儿:“我知道,从前都是我猪油蒙了心,委屈了娘子……实因当年,与七表妹也算青梅竹马,原本以为……我是乍听她遭遇不测,就迁怒上了娘子,是我不该,娘子若不宽宥,我今儿个就跪着不起。”
说完起身,放慢了速度打撩起袍子,见秦氏仍是不理不踩,一咬牙真想往地上跪。
只才一挨着青砖,就听外头婢女一声:“三夫人来了。”
二郎连忙爬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在三婶面前,可不能让见着他对女人这般低声下气。
许氏一脸慎重,没有注意屋子里这小两口不自在的神情,只托起了秦氏的福礼,又示意二郎坐下,才说道:“今儿外头或许会有不太平,我来知会一声儿,千万不要出门,倘若有动乱……大伯领兵在外,世子又在宫中当值,家里只有二郎是成年男子,需得你领着三郎、四郎去前头坐阵,指挥着亲兵侍卫,切莫让歹人入府。”
原来这时,旖景与虞沨已经入宫,专程遣人来知会了许氏——卫国公不在家,二爷几个又都在宫廷、衙门当值,就连大长公主都在宫中,帮衬着太皇太后应付接下来的政变,没办法顾及家里,董音才生子,还未出月,众多女眷因为身份限制也不能入宫避祸,虽说一旦有变,天子首重还在逼宫,一时也不会想到掳卫国公府众人为质,怕就怕在一旦失利,会狗急跳墙。
不过卫国公府有亲兵护卫,外人即使来攻,短时之内也不能得逞,苏荇也暗暗安排了国公府亲信之京卫在外护防,大长公主还叮嘱了小姑姑苏涟做为外援,只要家人据守府邸,还算安全。
可二郎一听这话,唬得不浅,秦氏也变了脸色。
许氏又再叮嘱:“荏哥媳妇也别担心,一旦事变,只消往远瑛堂,我会调集家中仆从据守那处。”
“可是三婶,清天白日、煌煌国都,哪会有歹人如此猖獗,胆敢冒犯国公府?”二郎满腹狐疑。
许氏想到大长公主入宫前叮嘱的话以及自家夫君“每日一嘱”,兼着早先旖景递来的口讯,笃定今日必有变故,事到如今,也不能再隐瞒家人,才说了天子将行“政变”一事。
这下子,二郎干脆被吓得满面苍白。
秦氏更是摇摇欲坠,因她率先想到的是秦家,倘若天子真行逼宫,秦家势必会被牵涉,虽然她早对家族失望,可到底姓着一个秦,这要是秦家惨遭灭门之祸,她的处境岂非越发艰险?
心里一急,眼泪就夺眶而出。
许氏只好安慰:“有的事情,你也无能为力,只放心,就算……还有苏家在,你既是苏家妇,就不会孤苦无依。”
好容易才安慰得秦氏止了眼泪,就有许氏打发去三郎那处递话的婆子找了过来,禀报道:“老奴没能见着三郎。”
“这是怎么说?”许氏大感疑惑,这婆子是她陪房,素来极有脸面,万万没有被拒之门外的道理。
“国公夫人在那儿,说三郎正在苦读,不让打扰。”有的话许氏早就叮嘱,婆子不敢对黄氏直言。
许氏稍微蹙眉,就听好容易回过神来的二郎又说了一遍他刚才被黄氏痛斥的事,心里越发孤疑,三郎自打六娘嫁去陈家,对黄氏极为冷淡,关在自己院里闭门苦读,简直就是两耳不闻院外事,黄氏往常也没去打扰,偏偏就是今日!
看来景丫头说得不错,今日确实不寻常。
天子要行政变,黄陶就是利剑,若有事故,黄氏当然心知肚明。
不过三郎是她亲生,黄氏再怎么也不会加害,这般作态,无疑是怕三郎闻讯后生事牵涉进去,这才把人“软禁”。
关键不是三郎,只要保证董音母子不要被黄氏控制。
许氏一番琢磨,也没有闲睱再在二郎这里耽搁,嘱咐二郎这就去前院,与四郎一同负责布署,但凡府里众人,无论主子仆妇,都不能出入,又急匆匆地拉着四弟妹林氏赶往董音院里,把母子三人移去远瑛堂,已经集合了二、三十个身强体壮的婆子,严防外人进入。
并且强调,“外人”主要针对国公夫人黄氏。
外敌有亲兵抵御,至于“内贼”,当然也要严防。
正且布置,第一个得许氏通知的利氏却急匆匆地赶来,张口就哭了出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再许芳华,重生之再许芳华最新章节,重生之再许芳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