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梁无忌这么多年在外闯荡的经验,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酒肆这种场合,确实是他寻找工作的不二之选。
自打看到这个风貌一新的都城之后,他就已经心动了,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就要在这里先谋个职业,定居个一段时间;至于原本打算去晋国发展的计划,已被他暂时搁置了。
进得酒肆就坐的梁无忌,点了一小盘凉拌牛肉、一小盘腌白菜,又要了半斤酒,然后就开始定定心心的、慢慢吃喝起来。
而更让他意外的是,他所点的这两个菜,居然吃起来都是别有风味,让他不由得感慨‘怪不得这酒肆会这么有人气’;他由于囊中羞涩,此时自然不敢多点菜,但他心里边也开始盘算着以后再来这里时,一定要换着花样尝尝鲜。
很快的,他就越来越喜欢这里的环境了,这里的食客都是士族人士,那是自不必说;重要的是这里的食客都喜欢高谈阔论、畅所欲言;仿佛他们来这里,主要目的不是喝酒,而是来讨论和辩论问题的。
在这里的食客,不光是同桌相熟的人可以在一起谈,就连不同桌的食客,当不赞同邻桌的观点时,也可以立刻插嘴辩驳、各抒己见。
而且食客间在辩论时,既不会动粗,也不会恶言相向,都是一幅要以理服人的架势;偶有激动的暴躁难耐之士,也会在旁人点醒两句之后、立刻安顿下来。
这情景让梁无忌觉得是十分新颖、十分神往,他之前在别的地方,可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氛围,梁无忌当然明白一点,‘理是越辩论、才能越明了’。
梁无忌进入酒肆内时间较早,来时是一个人坐一个桌位,慢慢的酒肆内的食客增多了,他这张桌位上,也坐满了四个人;对于梁无忌来说,自然是同桌的人越多越好,这可以方便他结识人、了解当地的情况。
至于这些人辩论的议题,尽管其中有不少对他来说是很新颖,但不影响他都能听明白;而其中有些问题,则是梁无忌曾经思考过,却一直无法考虑通透、考虑明白的问题,在这里居然听到了一些结论性是论述,这让梁无忌十分欣喜;先不管其对错,至少人家已经有了个人的成熟观点,这就可以借鉴、可以推敲。
这些士子在辩论时,都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力图做到有理有据;这期间,自然会提到一些人物或事件。
而对于被提到的那些人物或事件,梁无忌感觉却都是闻所未闻,让他不由得就认为,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不过对这一点他还倒能够坦然处之,毕竟自己是来到了一个非常之地,听到些非常之事乃是实所正常,而且应该是幸事,可以让自己涨知识。
可对于所提到的各国首脑,有些居然是他所不曾听说过的,实在是让他有些不得要领;只能把其当成非常之地的非常人考虑了;至于其中蕴含的奥秘,他自然会在以后慢慢去考虑清楚的。
对于当下的讨论,梁无忌遇到想要插言讨论的话题时,他也会毫不生分的直接发言;他觉得,既然上天给他机会、让他进入到这个非常之地,当然是为了让他学有所得的;所以遇到不甚明了的话题、或者遇到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他都会踊跃发言,积极辩论、勇于探讨。
很快的,梁无忌就在这些人中,结识了几个知趣相投、观点相近的人。
在这里被人提及最多的人物,是鲁国的孔仲尼,此人也被在座的不少人称为孔圣人;这些人所谈及的一些学术观点,也大多与孔仲尼的理论相关;不过对于梁无忌来说,他之前还真没有听说过,居然有孔仲尼这么一号人物。
按照各位士子的说法,孔仲尼已经从事了几十年的教学授徒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学术体系;在其学生中,也有不少成名的人物。
从他们的交谈中,他听到了与这个孔仲尼有关的不少学术观点、以及经典语句,让他大有一种‘喝到心灵鸡汤的感觉’。
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让他觉得很是受教;他明白这是在告诫众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让他很受启发;他体会出的意思就是,与几个人在一起时,只要善于观察,自己必定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对于他人的长处,自己可以学为己用,对于他人的短处,自己就可以引以为戒,有错必改。
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梁无忌觉得,这正是正人君子该有的品德,自己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也不应该施加给别人。
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据闻是孔仲尼的一个名叫曾子的学生说的,也是被众位士子引以为经典的名句;这句话是要求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梁无忌觉得在其言词间,很是能抒发出一种豪气,这也是让他倍加点赞之处。
这些士子们很乐于谈论孔仲尼有关‘忠’与‘信’的理念,让梁无忌也不由得认同,‘士为知己者死’是理所应当。
诸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孔仲尼与其学生颜渊、子路的如下一番对话,更让梁无忌很是寻味无穷。
“孔仲尼问:‘何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愿意把车马、穿的衣服与朋友共享,用破旧了也不遗憾。’颜渊说:‘希望自己的好,不挂在嘴上;自己难受的,不麻烦别人。’子路说:‘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仲尼说:‘年老的,好好安顿他们;朋友,诚心结交他们;年少的,多多关怀他们。’”
在梁无忌看来,这三人说的实在是都很好啊,他觉得这都是做君子的人,该有的好品德。
由于对与孔仲尼有关的话题特别感兴趣,在大家各抒己见的高谈阔论中,梁无忌是有意的就要往这方面的话题引;他这时已经又有了新的计划,那就是到鲁国去,去拜这个孔仲尼为师.
既然在这里能听闻鲁国有这样的圣人,那一定更是天意,就算自己之前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人,但他相信从这里到鲁国后,一定就能找到孔仲尼。
自打看到这个风貌一新的都城之后,他就已经心动了,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就要在这里先谋个职业,定居个一段时间;至于原本打算去晋国发展的计划,已被他暂时搁置了。
进得酒肆就坐的梁无忌,点了一小盘凉拌牛肉、一小盘腌白菜,又要了半斤酒,然后就开始定定心心的、慢慢吃喝起来。
而更让他意外的是,他所点的这两个菜,居然吃起来都是别有风味,让他不由得感慨‘怪不得这酒肆会这么有人气’;他由于囊中羞涩,此时自然不敢多点菜,但他心里边也开始盘算着以后再来这里时,一定要换着花样尝尝鲜。
很快的,他就越来越喜欢这里的环境了,这里的食客都是士族人士,那是自不必说;重要的是这里的食客都喜欢高谈阔论、畅所欲言;仿佛他们来这里,主要目的不是喝酒,而是来讨论和辩论问题的。
在这里的食客,不光是同桌相熟的人可以在一起谈,就连不同桌的食客,当不赞同邻桌的观点时,也可以立刻插嘴辩驳、各抒己见。
而且食客间在辩论时,既不会动粗,也不会恶言相向,都是一幅要以理服人的架势;偶有激动的暴躁难耐之士,也会在旁人点醒两句之后、立刻安顿下来。
这情景让梁无忌觉得是十分新颖、十分神往,他之前在别的地方,可没有遇见过这样的氛围,梁无忌当然明白一点,‘理是越辩论、才能越明了’。
梁无忌进入酒肆内时间较早,来时是一个人坐一个桌位,慢慢的酒肆内的食客增多了,他这张桌位上,也坐满了四个人;对于梁无忌来说,自然是同桌的人越多越好,这可以方便他结识人、了解当地的情况。
至于这些人辩论的议题,尽管其中有不少对他来说是很新颖,但不影响他都能听明白;而其中有些问题,则是梁无忌曾经思考过,却一直无法考虑通透、考虑明白的问题,在这里居然听到了一些结论性是论述,这让梁无忌十分欣喜;先不管其对错,至少人家已经有了个人的成熟观点,这就可以借鉴、可以推敲。
这些士子在辩论时,都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力图做到有理有据;这期间,自然会提到一些人物或事件。
而对于被提到的那些人物或事件,梁无忌感觉却都是闻所未闻,让他不由得就认为,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不过对这一点他还倒能够坦然处之,毕竟自己是来到了一个非常之地,听到些非常之事乃是实所正常,而且应该是幸事,可以让自己涨知识。
可对于所提到的各国首脑,有些居然是他所不曾听说过的,实在是让他有些不得要领;只能把其当成非常之地的非常人考虑了;至于其中蕴含的奥秘,他自然会在以后慢慢去考虑清楚的。
对于当下的讨论,梁无忌遇到想要插言讨论的话题时,他也会毫不生分的直接发言;他觉得,既然上天给他机会、让他进入到这个非常之地,当然是为了让他学有所得的;所以遇到不甚明了的话题、或者遇到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他都会踊跃发言,积极辩论、勇于探讨。
很快的,梁无忌就在这些人中,结识了几个知趣相投、观点相近的人。
在这里被人提及最多的人物,是鲁国的孔仲尼,此人也被在座的不少人称为孔圣人;这些人所谈及的一些学术观点,也大多与孔仲尼的理论相关;不过对于梁无忌来说,他之前还真没有听说过,居然有孔仲尼这么一号人物。
按照各位士子的说法,孔仲尼已经从事了几十年的教学授徒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学术体系;在其学生中,也有不少成名的人物。
从他们的交谈中,他听到了与这个孔仲尼有关的不少学术观点、以及经典语句,让他大有一种‘喝到心灵鸡汤的感觉’。
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让他觉得很是受教;他明白这是在告诫众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让他很受启发;他体会出的意思就是,与几个人在一起时,只要善于观察,自己必定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对于他人的长处,自己可以学为己用,对于他人的短处,自己就可以引以为戒,有错必改。
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梁无忌觉得,这正是正人君子该有的品德,自己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也不应该施加给别人。
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据闻是孔仲尼的一个名叫曾子的学生说的,也是被众位士子引以为经典的名句;这句话是要求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梁无忌觉得在其言词间,很是能抒发出一种豪气,这也是让他倍加点赞之处。
这些士子们很乐于谈论孔仲尼有关‘忠’与‘信’的理念,让梁无忌也不由得认同,‘士为知己者死’是理所应当。
诸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孔仲尼与其学生颜渊、子路的如下一番对话,更让梁无忌很是寻味无穷。
“孔仲尼问:‘何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愿意把车马、穿的衣服与朋友共享,用破旧了也不遗憾。’颜渊说:‘希望自己的好,不挂在嘴上;自己难受的,不麻烦别人。’子路说:‘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仲尼说:‘年老的,好好安顿他们;朋友,诚心结交他们;年少的,多多关怀他们。’”
在梁无忌看来,这三人说的实在是都很好啊,他觉得这都是做君子的人,该有的好品德。
由于对与孔仲尼有关的话题特别感兴趣,在大家各抒己见的高谈阔论中,梁无忌是有意的就要往这方面的话题引;他这时已经又有了新的计划,那就是到鲁国去,去拜这个孔仲尼为师.
既然在这里能听闻鲁国有这样的圣人,那一定更是天意,就算自己之前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人,但他相信从这里到鲁国后,一定就能找到孔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