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大抱负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个被迫卷入大时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们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的每一寸山河,都流着烈士的鲜血,都堆积着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愿这山河常青……
……………………………………
……………………………………
请大家踊跃发帖,活跃本吧!
有能力的同学,请前去创世支持。
……………………………………
章节连载总贴:
初冬时节旷野一片苍凉之色。
收割后的田地袒露出干涸的胸膛。小径上的衰草在秋风中摇着残梗。一群群山羊撒落在山麓、坡上。它们偶尔低下头去。从光秃秃的山野中寻觅着星星点点的枯草;又时时仰天长叫,似乎在感叹大地的贫瘠。因为村少,地上甚至很难看见秋风扫落的败叶。
穿着带着补丁的衣服,李照尘沿着牧羊的老汉踏出的小径登上秃山,站在山坡上,迎着晚秋的寒风,望着山坡远处那一个个破败的村庄,他整个人都陷入沉思……
何去何从!
从一个星期前,他便开始思索着这个问题,在权衡着,思考着,可最终,他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答案,而今天,为了这个答案,在离家不过两个星期后的今天,他从县城又一次走回了家乡。
过去,为了省钱,每个月,李照尘只会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他都会站在山坡上,望着家乡思索着将来。
没有人知道,这个尽管穿着满是补丁的旧衣的少年,每一次,从县城回到乡下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在想些什么,在思考着什么,只有这个少年的内心深处才明白,只有他自己才了解自己。
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怀揣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他从未曾告诉过其它人,即便是至交好友,也不曾与其分享过,因为他知道,他的梦想与他们是不同的。
“农村欲发展,必先发扬教育,农村教育不兴,则农村不兴!”
老师的话又一次在李照尘的耳边响起,作为一名高小的学生,他知道自己只能报考乡村师范,他选择师范的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因为师范不收学费,这是他唯一能负担起的,同时,他还想做一名老师,想做一名乡村老师,然后将知识传达给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让他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将来改变农村。
这不仅仅是他的理想,同样也是他的宿命,和许多乡村师范生一样,这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命运,因为他们没有钱去读中学、读大学,所以,他们只能认命的当一名乡村老师,有些人是认命似的不得已而为之,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却把这当成自己的职责,甚至使命。
过去李照尘,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宿命,他没有想过其它的选择,甚至于在他看来,压根就没有其它的选择。
可是现在,却又有了一个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以至于让他整个人完全陷入这种选择的无奈之中。
人生为什么总要选择呢?
和许多人一样,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底,大江南北十几个省市的中学生,尤其是那半数的农村子弟,几乎都在为一个选择而苦恼着。
一边是高等专科学校,一边是高等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同一个地点,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又一次,站在张贴于县中的“学校简介”,陈辉明再一次对比着这两所学校,对于普通师范学校的招生简介,他甚至连看都没看,和许多同学一样,他选择了这两所远离山东的学校,原因非常简单。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北方公司新区,以及北方高等专科学校的报道,就报纸上的报道来看,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固然是一种两年制专科学校,但学校里的教授却是全中国第一流的,教学设施同样也是,而且与任何一所大学学生毕业兵面临着的就业问题不同,北方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北方公司将吸纳所有的毕业生。
至于华北高等师范学校,这同样是一所建于新区的新建学校,与北方高等专科学校不同,这所学校是由“中华教育促进基金会”投资创办,而这个教育基金会,在三个月前,曾资助1000名学生前往美国、德国、英国留学,而中华教育促进基金会的创办这所师范的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他们只“招收有志投向国民教育,并意愿以乡间服务乡民为理想的有志青年”,同样的,虽是新办学校,但因其资本能力,没有人会怀疑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
两所学校看似不同,可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免除学费、提供食宿,参加考试录取后,凭借录取通知书,可以从银行获得车旅费。换句话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农家子弟而言,这两所学校都可以实现他们上大学的梦想。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与其它学校一届招生不过多则百人,少则数十人的不同之处是——两所学校,前者一期招生达五千人之多,后者一期招生高达7000人,论其规模,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两都都远比一般意义上的大学,都是那种规模极为庞大的大学。
“是高等专科,还是高等师范?”
两份同样的印刷体简介,面对这个选择,怀揣着一份572高分成绩单的陈辉明犹豫着,一时间很难做出选择,是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高等专科学校,还是选择高等师范呢?
“辉明,你选择什么?”
背对着好友,陈辉明摇着头。
“还没有想好。”
“其实想什么啊,你考的成绩是全县第三名,上高等专科肯定是百分百的事情,那里像我,还是上高等师范稳当一些,”
手搭着好友的肩膀,孙跃民的语气中带着些丧气的味道,与高等专科将来进入公司不同,高等师范的学员毕业之后,要承诺于乡间服务五年,然后由基金会推荐前往城市的学校,而这正是孙跃民选择这所未闻其名的高等师范的原因所在——即便是将来投身乡间,仍然有进城的希望。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该怎么选……”
每一次见到管明棠,蒋梦麟都感觉对方会给他带来惊喜,资助留学生是、建立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是,现在,他又办起了师范,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办什么,有时候,蒋梦麟都觉得自己似乎永远也看不透眼前的这个年青人,就像现在,为了师范,他甚至再次让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提前招生,以让那些中学生做出一个选择。
“为什么一定让他们选呢?”
面对这个问题,管明棠只是笑了笑,然后看他说道。
“人生总是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不是吗?”
“可这毕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作为大学校长,蒋梦麟自然了解那些中学生,尤其是无力继续求学的农村学生,他们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过去他们只能选择师范,而这一次,管明棠避开了全国各所学校招考期间,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大规模招考,学生在本地参加录取考试,可在考完试之后,合格者却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是高等专科还是师范学校,这不可不谓之残酷。
之所以在蒋梦麟看来,这种选择的残酷之处在于,任何人都知道选择高等专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需在再返回衰败的乡村,而选择师范呢?两年毕业之后,仍然要回到乡村,那怕只是服务五年,可五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做很残酷?”
接过管明棠递来的香烟,蒋梦麟不无感慨的问了一句。
“不是我残酷,而是现实很残酷,很多农村子弟报考师范,只是无奈的选择,他们根本就无志当老师,只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迫于无奈的选择,既然他们不愿意当老师,不愿意服从乡民,那为什么还要去占据资源、浪费资源呢?最后,当这些不愿意当老师的人,去了乡村学校之后,他们又在干什么?”
一声反问,管明棠用一种略为轻蔑的语气说道。
“他们在恨天怨地,他们在埋怨世道的不公,然后呢?将他们的这种不公的思想灌输给懵懂无知的少年,这就是他们干的事情……”
一直以来,在管明棠看来教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或许是因为见惯了那些为了“就业”而选择师范的人,现在,他同样也反感那些志不在教育的“老师”,尽管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可在他们选择那块“敲门砖”的时候,却意味着他们为了个人的梦想,背弃了“责任”。
“蒋校长,我知道,我太偏激了,但是无论是国家或是个人之所以创办师范,并且提供免除学食、提供食宿的最根本的前提,并不是为了让某些人投机取巧的利用师范的免费接受高等教育,而是为了普及国民教育,而他们却以“家境贫寒”为由,为了接受免费的高等教育,本人却又无意投身教育事业,无意于普及国民教育,甚至我可以说,他们是为了个人,而背弃国家、背弃了责任,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职责都可以背弃的人,他们可以做什么?”
嘲讽,在管明棠的语气中尽是浓浓的嘲讽,
“现在,我给他们一个选择,如果他们有意投身教育,那么就来师范,如果他们只是想求学,可以去高等专科,至于去师范的人,在未来,我会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待遇,最好的条件,选择,只他们人生的一个阶段……”
面对思想似乎有些偏激的管明棠,蒋梦麟叹了口气,对于管明棠的这种指责,他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现在教育家也曾抨击过这种借师范而实现个人教育目的现象,可现况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那,哲勤,你为什么还要办师范呢?”
(未完待续。
只愿这山河常青……
……………………………………
……………………………………
请大家踊跃发帖,活跃本吧!
有能力的同学,请前去创世支持。
……………………………………
章节连载总贴:
初冬时节旷野一片苍凉之色。
收割后的田地袒露出干涸的胸膛。小径上的衰草在秋风中摇着残梗。一群群山羊撒落在山麓、坡上。它们偶尔低下头去。从光秃秃的山野中寻觅着星星点点的枯草;又时时仰天长叫,似乎在感叹大地的贫瘠。因为村少,地上甚至很难看见秋风扫落的败叶。
穿着带着补丁的衣服,李照尘沿着牧羊的老汉踏出的小径登上秃山,站在山坡上,迎着晚秋的寒风,望着山坡远处那一个个破败的村庄,他整个人都陷入沉思……
何去何从!
从一个星期前,他便开始思索着这个问题,在权衡着,思考着,可最终,他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答案,而今天,为了这个答案,在离家不过两个星期后的今天,他从县城又一次走回了家乡。
过去,为了省钱,每个月,李照尘只会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他都会站在山坡上,望着家乡思索着将来。
没有人知道,这个尽管穿着满是补丁的旧衣的少年,每一次,从县城回到乡下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在想些什么,在思考着什么,只有这个少年的内心深处才明白,只有他自己才了解自己。
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怀揣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他从未曾告诉过其它人,即便是至交好友,也不曾与其分享过,因为他知道,他的梦想与他们是不同的。
“农村欲发展,必先发扬教育,农村教育不兴,则农村不兴!”
老师的话又一次在李照尘的耳边响起,作为一名高小的学生,他知道自己只能报考乡村师范,他选择师范的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因为师范不收学费,这是他唯一能负担起的,同时,他还想做一名老师,想做一名乡村老师,然后将知识传达给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让他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将来改变农村。
这不仅仅是他的理想,同样也是他的宿命,和许多乡村师范生一样,这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命运,因为他们没有钱去读中学、读大学,所以,他们只能认命的当一名乡村老师,有些人是认命似的不得已而为之,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却把这当成自己的职责,甚至使命。
过去李照尘,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宿命,他没有想过其它的选择,甚至于在他看来,压根就没有其它的选择。
可是现在,却又有了一个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以至于让他整个人完全陷入这种选择的无奈之中。
人生为什么总要选择呢?
和许多人一样,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底,大江南北十几个省市的中学生,尤其是那半数的农村子弟,几乎都在为一个选择而苦恼着。
一边是高等专科学校,一边是高等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同一个地点,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又一次,站在张贴于县中的“学校简介”,陈辉明再一次对比着这两所学校,对于普通师范学校的招生简介,他甚至连看都没看,和许多同学一样,他选择了这两所远离山东的学校,原因非常简单。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北方公司新区,以及北方高等专科学校的报道,就报纸上的报道来看,北方高等专科学校固然是一种两年制专科学校,但学校里的教授却是全中国第一流的,教学设施同样也是,而且与任何一所大学学生毕业兵面临着的就业问题不同,北方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北方公司将吸纳所有的毕业生。
至于华北高等师范学校,这同样是一所建于新区的新建学校,与北方高等专科学校不同,这所学校是由“中华教育促进基金会”投资创办,而这个教育基金会,在三个月前,曾资助1000名学生前往美国、德国、英国留学,而中华教育促进基金会的创办这所师范的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他们只“招收有志投向国民教育,并意愿以乡间服务乡民为理想的有志青年”,同样的,虽是新办学校,但因其资本能力,没有人会怀疑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
两所学校看似不同,可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免除学费、提供食宿,参加考试录取后,凭借录取通知书,可以从银行获得车旅费。换句话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农家子弟而言,这两所学校都可以实现他们上大学的梦想。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与其它学校一届招生不过多则百人,少则数十人的不同之处是——两所学校,前者一期招生达五千人之多,后者一期招生高达7000人,论其规模,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两都都远比一般意义上的大学,都是那种规模极为庞大的大学。
“是高等专科,还是高等师范?”
两份同样的印刷体简介,面对这个选择,怀揣着一份572高分成绩单的陈辉明犹豫着,一时间很难做出选择,是像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高等专科学校,还是选择高等师范呢?
“辉明,你选择什么?”
背对着好友,陈辉明摇着头。
“还没有想好。”
“其实想什么啊,你考的成绩是全县第三名,上高等专科肯定是百分百的事情,那里像我,还是上高等师范稳当一些,”
手搭着好友的肩膀,孙跃民的语气中带着些丧气的味道,与高等专科将来进入公司不同,高等师范的学员毕业之后,要承诺于乡间服务五年,然后由基金会推荐前往城市的学校,而这正是孙跃民选择这所未闻其名的高等师范的原因所在——即便是将来投身乡间,仍然有进城的希望。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该怎么选……”
每一次见到管明棠,蒋梦麟都感觉对方会给他带来惊喜,资助留学生是、建立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是,现在,他又办起了师范,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办什么,有时候,蒋梦麟都觉得自己似乎永远也看不透眼前的这个年青人,就像现在,为了师范,他甚至再次让北方高等专科学校提前招生,以让那些中学生做出一个选择。
“为什么一定让他们选呢?”
面对这个问题,管明棠只是笑了笑,然后看他说道。
“人生总是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不是吗?”
“可这毕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作为大学校长,蒋梦麟自然了解那些中学生,尤其是无力继续求学的农村学生,他们珍惜继续求学的机会,过去他们只能选择师范,而这一次,管明棠避开了全国各所学校招考期间,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大规模招考,学生在本地参加录取考试,可在考完试之后,合格者却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是高等专科还是师范学校,这不可不谓之残酷。
之所以在蒋梦麟看来,这种选择的残酷之处在于,任何人都知道选择高等专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需在再返回衰败的乡村,而选择师范呢?两年毕业之后,仍然要回到乡村,那怕只是服务五年,可五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做很残酷?”
接过管明棠递来的香烟,蒋梦麟不无感慨的问了一句。
“不是我残酷,而是现实很残酷,很多农村子弟报考师范,只是无奈的选择,他们根本就无志当老师,只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迫于无奈的选择,既然他们不愿意当老师,不愿意服从乡民,那为什么还要去占据资源、浪费资源呢?最后,当这些不愿意当老师的人,去了乡村学校之后,他们又在干什么?”
一声反问,管明棠用一种略为轻蔑的语气说道。
“他们在恨天怨地,他们在埋怨世道的不公,然后呢?将他们的这种不公的思想灌输给懵懂无知的少年,这就是他们干的事情……”
一直以来,在管明棠看来教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或许是因为见惯了那些为了“就业”而选择师范的人,现在,他同样也反感那些志不在教育的“老师”,尽管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可在他们选择那块“敲门砖”的时候,却意味着他们为了个人的梦想,背弃了“责任”。
“蒋校长,我知道,我太偏激了,但是无论是国家或是个人之所以创办师范,并且提供免除学食、提供食宿的最根本的前提,并不是为了让某些人投机取巧的利用师范的免费接受高等教育,而是为了普及国民教育,而他们却以“家境贫寒”为由,为了接受免费的高等教育,本人却又无意投身教育事业,无意于普及国民教育,甚至我可以说,他们是为了个人,而背弃国家、背弃了责任,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职责都可以背弃的人,他们可以做什么?”
嘲讽,在管明棠的语气中尽是浓浓的嘲讽,
“现在,我给他们一个选择,如果他们有意投身教育,那么就来师范,如果他们只是想求学,可以去高等专科,至于去师范的人,在未来,我会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待遇,最好的条件,选择,只他们人生的一个阶段……”
面对思想似乎有些偏激的管明棠,蒋梦麟叹了口气,对于管明棠的这种指责,他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现在教育家也曾抨击过这种借师范而实现个人教育目的现象,可现况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那,哲勤,你为什么还要办师范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