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雄伟的黄色花岗岩拱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在海滨的岬角之上,俯视着孟买码头的停泊场。拱门阴凉处,人群杂沓,摩肩接踵,玩蛇人、算命者、乞丐、游客、醉生梦死或因吸毒而神志恍惚的嬉皮士、流浪汉和被拥挤不堪的大都会遗弃的奄奄一息的人混迹其间。来往行人中,很少有人抬头望一眼镌刻在建筑物正上方的铭文,上面赫然书写:“为庆祝乔治五世国王陛下和玛丽王后陛下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日巡幸印度,特立此塔,以示纪念。”
这座素有“印度国门”称誉的建筑物,是地球上盖世无双的庞大帝国的凯旋门。这个帝国的疆域辽阔,无边无际,太阳永远不会在那里坠落。凯旋门的巨大身影吸引了世世代代的英国人,他们向往光怪陆离的大洋彼岸,告别了养育他们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的村庄或者苏格兰的山丘。不少士兵、冒险家、富商大贾和行政官员穿过拱形大门,来到大英帝国壮观无比的领地,强制推行英国式和平,剥削被征服的大陆,传播白种人的法令,坚信他们的种族生而治之,他们的帝国千秋万代,永不衰败。
不过世间没有永恒,帝国同样也是如此,在战争进行了第四年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英帝国的衰败已经势成必然,帝国的长期战争和衰败同样影响到了这颗王冠上的明珠——宗主国的战争极大地加重了印度人民的经济负担。在大战期间被迫承担了高达6亿英镑的军费,仅次于英国。英国还向印度征调了大批的物质和粮食,英国从印度运走500万吨各种物质和装备以及500万吨粮食。巨额的军费和向宗主国无偿提供的“贡赋”,大量粮食的外运使本来就缺粮的印度粮价大幅度上涨,加剧了人民的痛苦,不满的情绪正在这个国家一点点的酝酿着。
“革命的时机,正在一点点的成熟!”
在书店中,看着报纸上有关“粮价高涨”的新闻,扎瓦德默默的在心中嘀咕一声,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印度各地的粮价高涨,这是因为商人的抢购倒置的,与英国实施配给制不同,在拥有三亿人口的印度并没有实施配给制,也许是因为在这么庞大的地区实施配给制并不现实,而这却给予投机商投机的机会,在战争时期,粮食是宝贵的战争资源,不列颠需要粮食,同样,印度也需要粮食。在投机商的操纵下,相比于一年前,粮价已经上涨了近六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粮食。
“民无粮要乱!”
扎瓦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恰如二十六年前“十月革命”一样,它的导火索就是食物,现在,在印度导火索已经完成,只差一柄点燃导火索的火炬了。
火炬,火炬在什么地方?
扎瓦德朝着不远处的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大门看去,半年前,扎瓦德回到了印度,在孟买开设了这家书店,而他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这座训练基地。
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他和同志们便在基地发展了近千名同志,现在那些同志分散在印度皇家海军的几十座港口以及基地之中,相比于国大党以及穆斯森联盟,主张与英国合作,战争争取赐予独立不同,刚刚创立的劳动者同盟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独立,向那些士兵宣扬“用枪炮夺取独立”。
时机!
凝着眉,扎瓦德站在店门前,看着训练基地门外的水兵,什么时候,这里的才会打响独立的枪声呢?
“咣……”
似铜锣敲响的声音在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3号食堂内响了起来,那声金属的脆响使得人们都纷纷将视线投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却看到一名英国少尉盯视着一名水兵,声音是餐盘发出的,餐盘被扔到了地上,咖哩饭散落了一地。
而在他的面前一名身材高大水兵,用毫不客气的眼光回应着少尉,全没有因为他是英国人或者军官,而有一丝退让的意思。
“现在,我命令你,把地上的饭捡起来,吃掉它!”
少尉用不容易质疑的口吻命令道,同时轻蔑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水兵,而这个水兵却站在那里,像是根本就没有听到他的命令似的。
“我命令你!”
面对军官的命令,卡尔比依然用他的眼睛盯视着对方,但内心的愤怒却让他的拳头紧握着,
“卡尔比!”
战友们的喊声,听在卡尔比的耳中,却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不想屈辱的蹲下去,捡起了那些饭。
“这是命令!”
又是一声音强调,从少尉的口中传出来。
“我不知道,”
这时卡尔比的嘴唇轻动,一个声音从他的口中传出。
“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一切呢?我们为他们去打仗,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呢?歧视,在他们的眼中,印度人,不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我们所得到的只是他们的轻蔑与歧视以及侮辱,我们得到是满是蚊虫的帐蓬,而英国人却可以住在楼房内,我们所食用的……”
也许,是卡尔比的反抗超出了少尉的意料,也许是少尉被卡尔比的话惊呆了,他几乎是瞠目结舌的听着卡尔比说完。
“闭嘴!”
训斥声从少尉的嗓间发出,但是却根本就无法阻挡卡尔比说下去,不单少尉被惊呆了,食堂内的印度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样也被惊呆了。
“欺压,因为我们是印度人,而他们是英国人,所以,他们可以随意的侮辱我们,随意的欺凌我们,这,就是我们保卫不列颠而得到的回报,……他们,抢走了我们最后一粒粮食,为了保卫他们的不列颠,可是,谁来保卫印度呢?”
“闭嘴!”
这次少尉真的愤怒了,当他试图用自己的拳头迫使这个水兵服从命令时,他的拳头却被水兵一把抓住了,同时,他被猛的一下推倒在地。
在少尉倒地的时候,原本似有所思的水兵们,先是倒吸一口凉气,接着人群中响起了一声声餐盘摔地的响声。
“****!”“****!”……
正当水兵们在那里叫嚷着“****!”以争取他们的权力时,在群情鼎沸之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打倒英帝国主义!”
下一瞬间,喊声汇集成了一片,而那些目睹着这一切的低级军官,或是紧张或是兴奋,神情各有不同,在水兵们鼎沸的喊声中,一部分低级军官选择加入其中,还有一部分军官趁乱逃离了餐厅。
而原本听到餐厅内的喧嚷声前来维持的秩序的水兵,更是拒绝了军官的命令,加入到“游行”的阵营之中,游行,这不过只是场水兵争取平等的游行,而许多事情总是会在不经意中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偏差,也许是因为英国军官的长期压迫以及歧视,也许是因为多年来对英国人的不满,也可能是出于对印度独立的渴望,慢慢的水兵们的喊声从一开始的争取权力、平等之类的口号,变成了“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印度独立”之类的口号,而水兵们的口号吓坏了训练基地内的英国指挥官,在数千名水兵前往指挥部示威时,枪声响了起来,指挥官命令卫兵镇压“兵变”。
枪声!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枪声,恰如同十月革命时的炮声一般,将事件推向了新的高潮,初时手无寸铁的水兵吃了大亏,可片刻后,拿着武器的水兵赶到了指挥部,与保卫指挥部的卫兵激战起来。
李氏步枪、布伦轻机枪的射击声在空气中回荡着,不时的还会响起几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在水兵们没有任何组织的盲目进攻时,基地指挥官得已用未被破坏的电话线向上级作出汇报——训练基地发生“兵变”。
训练基地内的枪声响起时,在基地外的扎瓦德同样也听到了枪声,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基地内就有他的同志跑来向他作了汇报。
起义了!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发生了起义!
作为劳动者同盟的成员扎瓦德除去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外,更是在第一时间,随同水兵进入基地,根据他的使命,他要领导这场难得的起义,领导水兵们为印度的自由而战。
半个小时后,当附近的部队赶到通讯训练基地时,他们恰好目睹了惊人的一幕,在军营前的街道上,数以万计的民众拥挤着,人们不断的欢呼声,似乎是在为水兵们呐喊,而在呐喊声中,英印殖民地旗被降下了,一面印度旗帜被升了起来,随着那面十二年前由印度国大党设计的旗帜的升起,赶来“镇压起义”的印度士兵,无不是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那面在风中飘扬着的国旗,而基层印度军官的神情同样变得复杂起来,在这一刻,在1941年的1月27日,没有人知道,这意味什么,同样也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此时,对于孟买的两万余名水兵来说,这一天,只是一个起义日。
"> 一座雄伟的黄色花岗岩拱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在海滨的岬角之上,俯视着孟买码头的停泊场。拱门阴凉处,人群杂沓,摩肩接踵,玩蛇人、算命者、乞丐、游客、醉生梦死或因吸毒而神志恍惚的嬉皮士、流浪汉和被拥挤不堪的大都会遗弃的奄奄一息的人混迹其间。来往行人中,很少有人抬头望一眼镌刻在建筑物正上方的铭文,上面赫然书写:“为庆祝乔治五世国王陛下和玛丽王后陛下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日巡幸印度,特立此塔,以示纪念。”
这座素有“印度国门”称誉的建筑物,是地球上盖世无双的庞大帝国的凯旋门。这个帝国的疆域辽阔,无边无际,太阳永远不会在那里坠落。凯旋门的巨大身影吸引了世世代代的英国人,他们向往光怪陆离的大洋彼岸,告别了养育他们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的村庄或者苏格兰的山丘。不少士兵、冒险家、富商大贾和行政官员穿过拱形大门,来到大英帝国壮观无比的领地,强制推行英国式和平,剥削被征服的大陆,传播白种人的法令,坚信他们的种族生而治之,他们的帝国千秋万代,永不衰败。
不过世间没有永恒,帝国同样也是如此,在战争进行了第四年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英帝国的衰败已经势成必然,帝国的长期战争和衰败同样影响到了这颗王冠上的明珠——宗主国的战争极大地加重了印度人民的经济负担。在大战期间被迫承担了高达6亿英镑的军费,仅次于英国。英国还向印度征调了大批的物质和粮食,英国从印度运走500万吨各种物质和装备以及500万吨粮食。巨额的军费和向宗主国无偿提供的“贡赋”,大量粮食的外运使本来就缺粮的印度粮价大幅度上涨,加剧了人民的痛苦,不满的情绪正在这个国家一点点的酝酿着。
“革命的时机,正在一点点的成熟!”
在书店中,看着报纸上有关“粮价高涨”的新闻,扎瓦德默默的在心中嘀咕一声,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印度各地的粮价高涨,这是因为商人的抢购倒置的,与英国实施配给制不同,在拥有三亿人口的印度并没有实施配给制,也许是因为在这么庞大的地区实施配给制并不现实,而这却给予投机商投机的机会,在战争时期,粮食是宝贵的战争资源,不列颠需要粮食,同样,印度也需要粮食。在投机商的操纵下,相比于一年前,粮价已经上涨了近六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粮食。
“民无粮要乱!”
扎瓦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恰如二十六年前“十月革命”一样,它的导火索就是食物,现在,在印度导火索已经完成,只差一柄点燃导火索的火炬了。
火炬,火炬在什么地方?
扎瓦德朝着不远处的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大门看去,半年前,扎瓦德回到了印度,在孟买开设了这家书店,而他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这座训练基地。
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他和同志们便在基地发展了近千名同志,现在那些同志分散在印度皇家海军的几十座港口以及基地之中,相比于国大党以及穆斯森联盟,主张与英国合作,战争争取赐予独立不同,刚刚创立的劳动者同盟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独立,向那些士兵宣扬“用枪炮夺取独立”。
时机!
凝着眉,扎瓦德站在店门前,看着训练基地门外的水兵,什么时候,这里的才会打响独立的枪声呢?
“咣……”
似铜锣敲响的声音在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3号食堂内响了起来,那声金属的脆响使得人们都纷纷将视线投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却看到一名英国少尉盯视着一名水兵,声音是餐盘发出的,餐盘被扔到了地上,咖哩饭散落了一地。
而在他的面前一名身材高大水兵,用毫不客气的眼光回应着少尉,全没有因为他是英国人或者军官,而有一丝退让的意思。
“现在,我命令你,把地上的饭捡起来,吃掉它!”
少尉用不容易质疑的口吻命令道,同时轻蔑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水兵,而这个水兵却站在那里,像是根本就没有听到他的命令似的。
“我命令你!”
面对军官的命令,卡尔比依然用他的眼睛盯视着对方,但内心的愤怒却让他的拳头紧握着,
“卡尔比!”
战友们的喊声,听在卡尔比的耳中,却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不想屈辱的蹲下去,捡起了那些饭。
“这是命令!”
又是一声音强调,从少尉的口中传出来。
“我不知道,”
这时卡尔比的嘴唇轻动,一个声音从他的口中传出。
“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一切呢?我们为他们去打仗,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呢?歧视,在他们的眼中,印度人,不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我们所得到的只是他们的轻蔑与歧视以及侮辱,我们得到是满是蚊虫的帐蓬,而英国人却可以住在楼房内,我们所食用的……”
也许,是卡尔比的反抗超出了少尉的意料,也许是少尉被卡尔比的话惊呆了,他几乎是瞠目结舌的听着卡尔比说完。
“闭嘴!”
训斥声从少尉的嗓间发出,但是却根本就无法阻挡卡尔比说下去,不单少尉被惊呆了,食堂内的印度士兵和基层军官同样也被惊呆了。
“欺压,因为我们是印度人,而他们是英国人,所以,他们可以随意的侮辱我们,随意的欺凌我们,这,就是我们保卫不列颠而得到的回报,……他们,抢走了我们最后一粒粮食,为了保卫他们的不列颠,可是,谁来保卫印度呢?”
“闭嘴!”
这次少尉真的愤怒了,当他试图用自己的拳头迫使这个水兵服从命令时,他的拳头却被水兵一把抓住了,同时,他被猛的一下推倒在地。
在少尉倒地的时候,原本似有所思的水兵们,先是倒吸一口凉气,接着人群中响起了一声声餐盘摔地的响声。
“****!”“****!”……
正当水兵们在那里叫嚷着“****!”以争取他们的权力时,在群情鼎沸之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打倒英帝国主义!”
下一瞬间,喊声汇集成了一片,而那些目睹着这一切的低级军官,或是紧张或是兴奋,神情各有不同,在水兵们鼎沸的喊声中,一部分低级军官选择加入其中,还有一部分军官趁乱逃离了餐厅。
而原本听到餐厅内的喧嚷声前来维持的秩序的水兵,更是拒绝了军官的命令,加入到“游行”的阵营之中,游行,这不过只是场水兵争取平等的游行,而许多事情总是会在不经意中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偏差,也许是因为英国军官的长期压迫以及歧视,也许是因为多年来对英国人的不满,也可能是出于对印度独立的渴望,慢慢的水兵们的喊声从一开始的争取权力、平等之类的口号,变成了“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印度独立”之类的口号,而水兵们的口号吓坏了训练基地内的英国指挥官,在数千名水兵前往指挥部示威时,枪声响了起来,指挥官命令卫兵镇压“兵变”。
枪声!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的枪声,恰如同十月革命时的炮声一般,将事件推向了新的高潮,初时手无寸铁的水兵吃了大亏,可片刻后,拿着武器的水兵赶到了指挥部,与保卫指挥部的卫兵激战起来。
李氏步枪、布伦轻机枪的射击声在空气中回荡着,不时的还会响起几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在水兵们没有任何组织的盲目进攻时,基地指挥官得已用未被破坏的电话线向上级作出汇报——训练基地发生“兵变”。
训练基地内的枪声响起时,在基地外的扎瓦德同样也听到了枪声,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基地内就有他的同志跑来向他作了汇报。
起义了!
托尔瓦尔海军通讯训练基地发生了起义!
作为劳动者同盟的成员扎瓦德除去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外,更是在第一时间,随同水兵进入基地,根据他的使命,他要领导这场难得的起义,领导水兵们为印度的自由而战。
半个小时后,当附近的部队赶到通讯训练基地时,他们恰好目睹了惊人的一幕,在军营前的街道上,数以万计的民众拥挤着,人们不断的欢呼声,似乎是在为水兵们呐喊,而在呐喊声中,英印殖民地旗被降下了,一面印度旗帜被升了起来,随着那面十二年前由印度国大党设计的旗帜的升起,赶来“镇压起义”的印度士兵,无不是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那面在风中飘扬着的国旗,而基层印度军官的神情同样变得复杂起来,在这一刻,在1941年的1月27日,没有人知道,这意味什么,同样也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此时,对于孟买的两万余名水兵来说,这一天,只是一个起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