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伍有着行伍的规矩。
每天,五点半起床,睁开眼睛就是一个10公里长跑,早餐,训练,午餐,午休,下午接茬训练或武器保养,自由活动,文化或者政治学习,睡前十公里越野,中间不定还会加上点“佐餐”,总之,每天,那些胡子乱蓬蓬的军士们总会贯彻面上无毛的军官们的指示把战士们最后一丝精力耗尽。
每天都是如此,只有周末的时候,这些战士们才会得已放松两天,反正,平时多流血,战时少流血,这是不变的规律,“中日事变”时,上百万军人用鲜血去证明过这个真理,没有充足的训练,士兵拉到前线,也不过就是炮灰。
每一个行伍之人,都会习惯这种规律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当他们解甲归田的时候,那起床和熄灯的号声,仍然会成为许多人记忆中的一部分,而他们甚至会发现,那几乎成为他们的本能。
微风拂动,三连宿舍前旗杆上的国旗显得有些无力了,国旗微垂着。
李永民拧着眉头,走出了宿舍,在宿舍门外他不由停住了脚步,连里的军官和战士们都肃立在集合场上,每一个人的脸上神情都显得有些失落。
就在几个小时前,命令下达了,第19师整建制的裁撤了,除非部队服役期不到一年的或者优秀士官被调至其它部队外,所有人都将在未来一个月内退役,而今天是欢送会,欢送那些即将进入其它部队服役的战友的欢送会。
退役是强制性的,消息来的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让许多人都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对于李永民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影响,按照规定,像他这样服役满2年的老兵,退役后不仅可以继续居住在基地眷村,而且每个月还能拿一份工资退役前军饷的0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为国家服役二十年后,他退休了。
但对于更多人来说,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莫名的离别伤感之中,看到老兵来说,那个民年从中央军校毕业的连长,李永民先是装了一下,他极力地笑了笑,但身子却突然地蹲了下去。所有的人,好像都在看着他,听到了他的呜咽声,老兵哭了。
突然,连长也咧开了嘴,肆无忌惮地嚎啕大哭。
他的部队没有了,或许,许多士兵无法理解他们,尤其是无法理解李永民,理解这个老兵,尽管,他曾渴望着解甲的一天,可是却从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突然,以至于他有些惶恐离开了军队,他还能干什么呢?
过去,李永远从来没有真正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他却不得不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他发现,自己这一辈子,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
酒愁加离情,欢送会最后发展成不分官阶,不分班排的胡乱拥抱。一名说着一嘴湖南话士兵跳到了桌子上,嚎喊着我会想你们的我保证我会想你们没有等他喊完,人们就把他掀了下来了,酒继续喝着。
在拥抱的人群中,哭声笑声和骂声,响成了一片,说什么都有,他们互相留着地址,似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也许,这一离开,就是永远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他们同样也知道,这铁打的营盘,从今天起就没有了,
战士不断地拥抱着,互相敬着酒,只有李永民,散着双手靠边站着,显得有些难堪,与其它人不同,他是老兵,他甚至不需要离开这里,在基地眷村,已经有一栋一层半带地下室的小楼,等待着他的入住。
可他的视线却是模糊的,他知道,从明天起,自己就不再是军人了,作为老兵,他是第一批退役的,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了。
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李永民就悄悄起床了,在排长室内,他左转一圈,右转一圈,对这间并不宽敞的排长室,有着浓浓的不舍,终于,他长叹了一口气,拿起收拾好的背包,悄悄地就往外摸去。
可以睡下一个排的大宿舍内的人似乎都在睡着。摸到门口时,李永民回头看了一眼这住了不过才四个月的宿舍,才突然发现全排的人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无声地挥挥手,就出门了。
“排长”
在他出门的时候,宿舍里传出一声的喊声,声音中压抑着一丝不舍,那喊声让李永民的脚步一顿,他站在门边,好一会才回头强挤出一个笑容。
“好了,弟兄们,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以后,我还在这,将来,弟兄若是有时间,我那就是咱们19师三连的家”
说罢,李永民便提离背包离开了。
天正下着雨,淅淅沥沥的,把每个人都淋湿透了,车站上,到处挤满了穿着无衔军装的战士,他们退役了。在月台上,这些即将踏上列车前往安置地的战士们,互相说道着、拥抱着,或许,没任何人的感情能够像这些曾经在一个战壕内同生共死的战士们之间那么的真诚。到处是难舍难分的拥抱、眼泪、话别…
“兄弟,记得一定来找我,到时候路费算我的”
“兄弟,那钱不让你还了……”
在诸如此类的喊声中,两列列车再一次拉响了汽笛,似乎是在督促着人们赶紧上车,站台上的站务员,不时的吹着哨子,督促着人们上车,十几分钟后,列车轰鸣着离开了车站,两列列车,朝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使去,对于车上的人们来说,也许,这次离别,就是他们人生的永远。
“士兵们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这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幸运的是,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你们曾勇敢而骄傲的为祖国而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你们彼此相依,这种情谊只有在战斗中才能滋生。
你们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艰难的时候,彼此扶持。你们一起经历过死亡,一起经历磨难。和你们每一个人一起服役是我的骄傲,现在,战争结束了,你们理所应当获得幸福生活祝你们幸福”
在列车上,吴俊生的脑海里依然还回荡着广播中司令的讲话,直到现在,退役一个月后,他依然还会是梦到军营里的点点滴滴。
其实,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天起,他就知道,退役是早晚的事情,而在另一方面,他知道,作为一个整体,在战场中从没有杰出表现的预72师,同样会成为历史,退役不仅仅意味着他的军旅生涯的结束,同样也意味着他的部队,也成为了历史。
去那?
和许多人一样,在退役的时候,他面临着一个选择,根据安置条令,从退役的那天起,他可以享受“三个月的带薪假”,薪水提前支付,可退役后干什么?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选择题。
也许,应该回家,几乎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个念头,但回家之后呢?像父亲一样,一辈子种着那几亩地?因为当兵走出农村之后,和许多人一样,他再也不想回到农村,可不回农村又去什么地方呢
和许多人一样,吴俊生选择了第十一军管区,也就是乌兹别克斯坦,在那里北方矿业正在建设一座新矿,需要上万名工人,相比内地工资很高,三个月的工资,比父亲累一年挣的还要多,去那里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吴俊生却不想让自己的下半辈子都泡在矿坑里。
在他的心里,一直都埋藏着一个愿望考大学,作为邯彰人,受益于邯彰从民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使得他一直读到了初中,不过,当年他并末能考上县里的高中,现在重新拾起课本……想到这,他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车厢一晃一晃的向前走着,车厢里坐着不少和他一样穿着无衔军装的退役军人,看着那些聊着天的兄弟们,吴俊生的心里涌起一阵亲近感,不论他们过去是那个部队,至少现在,在这里,共同的服役经历,使得他们之间远较其它人更为亲近。
“兄弟,照我说,留在这里也不错,你看,咱们若是回家,除了三个月的军饷,还有啥?留在这,嗯,有那个啥读书,就是上学可以免费上学,这根本就是想不开,读那门书啊,关键是那个,那个工厂里给的钱多,还,对,还给房子”
“那房子不是给的,是贷款,知道不?就是贷给你钱,让你买房子,等将来再慢慢还”
车厢里的人们在那里谈论着,谈论着未来的生活,对于这些因为征兵,因为卫国而离开家乡的年青人来说,现在他们又一次踏上了征程,没有人知道他们即将会面对什么,但几乎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理所当然的相信,他们的生活会更好,至少相比于他们那至多只去过县城的父辈而言,他们见过许多世面,理应会过上好日子……
">
行伍有着行伍的规矩。
每天,五点半起床,睁开眼睛就是一个10公里长跑,早餐,训练,午餐,午休,下午接茬训练或武器保养,自由活动,文化或者政治学习,睡前十公里越野,中间不定还会加上点“佐餐”,总之,每天,那些胡子乱蓬蓬的军士们总会贯彻面上无毛的军官们的指示把战士们最后一丝精力耗尽。
每天都是如此,只有周末的时候,这些战士们才会得已放松两天,反正,平时多流血,战时少流血,这是不变的规律,“中日事变”时,上百万军人用鲜血去证明过这个真理,没有充足的训练,士兵拉到前线,也不过就是炮灰。
每一个行伍之人,都会习惯这种规律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当他们解甲归田的时候,那起床和熄灯的号声,仍然会成为许多人记忆中的一部分,而他们甚至会发现,那几乎成为他们的本能。
微风拂动,三连宿舍前旗杆上的国旗显得有些无力了,国旗微垂着。
李永民拧着眉头,走出了宿舍,在宿舍门外他不由停住了脚步,连里的军官和战士们都肃立在集合场上,每一个人的脸上神情都显得有些失落。
就在几个小时前,命令下达了,第19师整建制的裁撤了,除非部队服役期不到一年的或者优秀士官被调至其它部队外,所有人都将在未来一个月内退役,而今天是欢送会,欢送那些即将进入其它部队服役的战友的欢送会。
退役是强制性的,消息来的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让许多人都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对于李永民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影响,按照规定,像他这样服役满2年的老兵,退役后不仅可以继续居住在基地眷村,而且每个月还能拿一份工资退役前军饷的0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为国家服役二十年后,他退休了。
但对于更多人来说,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莫名的离别伤感之中,看到老兵来说,那个民年从中央军校毕业的连长,李永民先是装了一下,他极力地笑了笑,但身子却突然地蹲了下去。所有的人,好像都在看着他,听到了他的呜咽声,老兵哭了。
突然,连长也咧开了嘴,肆无忌惮地嚎啕大哭。
他的部队没有了,或许,许多士兵无法理解他们,尤其是无法理解李永民,理解这个老兵,尽管,他曾渴望着解甲的一天,可是却从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突然,以至于他有些惶恐离开了军队,他还能干什么呢?
过去,李永远从来没有真正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他却不得不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他发现,自己这一辈子,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
酒愁加离情,欢送会最后发展成不分官阶,不分班排的胡乱拥抱。一名说着一嘴湖南话士兵跳到了桌子上,嚎喊着我会想你们的我保证我会想你们没有等他喊完,人们就把他掀了下来了,酒继续喝着。
在拥抱的人群中,哭声笑声和骂声,响成了一片,说什么都有,他们互相留着地址,似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也许,这一离开,就是永远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他们同样也知道,这铁打的营盘,从今天起就没有了,
战士不断地拥抱着,互相敬着酒,只有李永民,散着双手靠边站着,显得有些难堪,与其它人不同,他是老兵,他甚至不需要离开这里,在基地眷村,已经有一栋一层半带地下室的小楼,等待着他的入住。
可他的视线却是模糊的,他知道,从明天起,自己就不再是军人了,作为老兵,他是第一批退役的,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了。
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李永民就悄悄起床了,在排长室内,他左转一圈,右转一圈,对这间并不宽敞的排长室,有着浓浓的不舍,终于,他长叹了一口气,拿起收拾好的背包,悄悄地就往外摸去。
可以睡下一个排的大宿舍内的人似乎都在睡着。摸到门口时,李永民回头看了一眼这住了不过才四个月的宿舍,才突然发现全排的人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无声地挥挥手,就出门了。
“排长”
在他出门的时候,宿舍里传出一声的喊声,声音中压抑着一丝不舍,那喊声让李永民的脚步一顿,他站在门边,好一会才回头强挤出一个笑容。
“好了,弟兄们,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以后,我还在这,将来,弟兄若是有时间,我那就是咱们19师三连的家”
说罢,李永民便提离背包离开了。
天正下着雨,淅淅沥沥的,把每个人都淋湿透了,车站上,到处挤满了穿着无衔军装的战士,他们退役了。在月台上,这些即将踏上列车前往安置地的战士们,互相说道着、拥抱着,或许,没任何人的感情能够像这些曾经在一个战壕内同生共死的战士们之间那么的真诚。到处是难舍难分的拥抱、眼泪、话别…
“兄弟,记得一定来找我,到时候路费算我的”
“兄弟,那钱不让你还了……”
在诸如此类的喊声中,两列列车再一次拉响了汽笛,似乎是在督促着人们赶紧上车,站台上的站务员,不时的吹着哨子,督促着人们上车,十几分钟后,列车轰鸣着离开了车站,两列列车,朝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使去,对于车上的人们来说,也许,这次离别,就是他们人生的永远。
“士兵们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这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幸运的是,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你们曾勇敢而骄傲的为祖国而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你们彼此相依,这种情谊只有在战斗中才能滋生。
你们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艰难的时候,彼此扶持。你们一起经历过死亡,一起经历磨难。和你们每一个人一起服役是我的骄傲,现在,战争结束了,你们理所应当获得幸福生活祝你们幸福”
在列车上,吴俊生的脑海里依然还回荡着广播中司令的讲话,直到现在,退役一个月后,他依然还会是梦到军营里的点点滴滴。
其实,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天起,他就知道,退役是早晚的事情,而在另一方面,他知道,作为一个整体,在战场中从没有杰出表现的预72师,同样会成为历史,退役不仅仅意味着他的军旅生涯的结束,同样也意味着他的部队,也成为了历史。
去那?
和许多人一样,在退役的时候,他面临着一个选择,根据安置条令,从退役的那天起,他可以享受“三个月的带薪假”,薪水提前支付,可退役后干什么?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选择题。
也许,应该回家,几乎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个念头,但回家之后呢?像父亲一样,一辈子种着那几亩地?因为当兵走出农村之后,和许多人一样,他再也不想回到农村,可不回农村又去什么地方呢
和许多人一样,吴俊生选择了第十一军管区,也就是乌兹别克斯坦,在那里北方矿业正在建设一座新矿,需要上万名工人,相比内地工资很高,三个月的工资,比父亲累一年挣的还要多,去那里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吴俊生却不想让自己的下半辈子都泡在矿坑里。
在他的心里,一直都埋藏着一个愿望考大学,作为邯彰人,受益于邯彰从民年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使得他一直读到了初中,不过,当年他并末能考上县里的高中,现在重新拾起课本……想到这,他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车厢一晃一晃的向前走着,车厢里坐着不少和他一样穿着无衔军装的退役军人,看着那些聊着天的兄弟们,吴俊生的心里涌起一阵亲近感,不论他们过去是那个部队,至少现在,在这里,共同的服役经历,使得他们之间远较其它人更为亲近。
“兄弟,照我说,留在这里也不错,你看,咱们若是回家,除了三个月的军饷,还有啥?留在这,嗯,有那个啥读书,就是上学可以免费上学,这根本就是想不开,读那门书啊,关键是那个,那个工厂里给的钱多,还,对,还给房子”
“那房子不是给的,是贷款,知道不?就是贷给你钱,让你买房子,等将来再慢慢还”
车厢里的人们在那里谈论着,谈论着未来的生活,对于这些因为征兵,因为卫国而离开家乡的年青人来说,现在他们又一次踏上了征程,没有人知道他们即将会面对什么,但几乎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理所当然的相信,他们的生活会更好,至少相比于他们那至多只去过县城的父辈而言,他们见过许多世面,理应会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