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大抱负更有些自私自利的小人物、一个被迫卷入大时代的小人物和小人物们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的每一寸山河,都流着烈士的鲜血,都堆积着烈士的森森白骨……
只愿这山河常青……
……………………………………
……………………………………
请大家踊跃发帖,活跃本吧!
有能力的同学,请前去创世支持。
……………………………………
章节连载总贴:
北平,前顺承王府张学良官邸
此时这顺承王府内,终于不再那官邸小乐队演奏的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了,自然的,也不再有人跳舞了,有的只是萦绕于此间的阴云,与官邸内诸人的满面愁容。
不过只是短短数日,曾经口口声声要“誓死保卫”的热河全省几近沦陷,曾声震耳欲聋的“誓死杀敌”的军队,仓皇撤入关内,几乎呈一撤千里之势,而在日军夺取了热河后,其又从年初失陷的山海关继续向华北进军,威逼平、津,这一切都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人们对张学良自然也就失望至极,认为他先失东北,又指挥失误坐失热河,是置国难家仇于不顾,真乃孺子不可教也。
“……中国出席国联会议的代表颜惠庆、顾维钧两位外交官发电外交部,他们认为热河丢失太过于丢脸,使得他们无法在列强面前抬起头来,已向外交部递交了辞职报告……
“……监察院的邵鸿基、高一涵等7名委员随即联名弹劾张学良和汤玉麟……”
在办公室内,一身军装虽人显痩削、面色苍白天,但却依然显得好不英俊的张学良,神情呆滞的坐在那,听着下属的报告,而每一次报告都让张学良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恐惧,他以为……
可现在,甚至就连同东北军也离心离德了,去年锦州之失,导致他同汪精卫彻底决裂,当时身为行政院长的汪精卫表示自己作为中央最高行政长官也无法左右张学良,愿意立即引咎辞职,以说明指责张学良并非是二人的权力斗争。此举一出,全国舆论哗然,一致指责张学良的军阀行为。
张学良此时倒是玩了个高明的政治手段,他一方面在北平声泪倶下的表示愿意和汪精卫一起辞职。另外又让东北军将领向中央通电表示全力支持他,不让他下野。中央鉴于张学良身份特殊,拥有实际军权,不便于随意撤换,所以华北的军政权力还是由他控制。
如此总算是安然度过此关,可这一次却不一样,上一次,东北军内还团结非常,而且又有中央未拨款物的前因,但这一次,东北军中不仅是少壮派就连同许多老将,亦对自己心怀不满,认为他根本就没有带领大家打回老家的意思。
而就在昨天,试探着给蒋介石发去一份索要物资的电报后,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个小时,蒋竟然还未复电,那只是试探,试探南京的态度,而现在,那位的态度显然再明确不过了,他在等着,等着自己的电报。
“主任,无论如何,这次,怕不有所表示,都很难过关了!”
王以哲看着神情萎靡的主任,在心下暗叹着,若是当初主任不是把兵力集中于平津,而是如南京的那位建议一样,在去年便以抗日为名,调动数旅赶赴承德逮捕汤老虎,东北军精锐再尽赴热河,又岂有今日之危局。
有所表示!
眉头蹙成一团,张学良自然知道,这个有所表示是什么,是自请辞职,在南京的斥责到来之前,便自请辞职,如果方能堵天下悠悠众口,待风头稍过,再行定计。
“可,若是我自动请辞,那位又借口整编咱们的队伍怎么办?”
辞职不是不行,对于东北军,张学良极有信心,这支队伍毕竟是他爹一手创办的,老将们也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即便是少壮派当年也是和他一同地讲武堂出来,而且,自己在,现要无根无萍的东北军,还能向中央索要物资,自己不在,中央谁还会理会他们?
这年月,没有什么比队伍更重要的,地盘没有了,手中有队伍,就还能打出地盘,可若是没了队伍,那可就什么都不是了,这一点,他懂,同样,在坐的这些人都懂。而且这请辞,也不过只是一个推辞,现在华北局势如何,他姓蒋的又岂敢临阵换将。
“那就让他们整编!”
王以哲的话让张学良一惊,原本看似萎靡不振的他睁大眼睛,几乎不可置信的看着王以哲。
“就是让姓蒋的整编,编余的,遣散也就遣散了,兄弟们的怒气、怨气,那也是朝南京身上撒,整编的时候他们要什么,咱们给什么,反正想塞人,想都别想,他姓蒋的想塞人,先问问二十万弟兄再说,那些南方佬,想拉走咱们东北军,可没那么容易!”
又是一人的话声传了过来,虽说只是建议,甚至还带着怒意,可张学良也知道,那是在长时的思索后,张学良点点头说道。
“拟电……热河之变,来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下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百喙奚辞……应恳迅赐明令,准免本兼各职,以示愆儆。”
“主任,南京急电!”
电报发出后一个小时,机要员拿着文件夹走了进来,一听是南京急电,张学良连忙站起身,看着机要员手中的文件夹,不由紧张起来,是训斥,还是……
“汉卿弟鉴:……”
无论如何,张学良都没有想到,蒋介石竟然不带卫队,便直接飞到了保定,并约他于保定见面,这个消息来的是如此忽然,忽然到他几乎没有任何选择,只能急匆匆召开一个紧急会议后便赶往火车站,乘坐专列前往保定。
“蒋介石在打什么主意?”
在列车向南奔驰的时候,张学良的眉头蹙成一团,在蒋的那份电报中,提到他刚刚抵达保定,请他过去相商反攻事宜。
反攻?
如何反攻?靠他派来的那几个师?冷嘲着,张学良又是一副沉思状,沉思着到保定后如何应对。
“……学良实在是下愧对国民之信任、上愧对国家之重托,更无颜面对东北三千万丧于敌人铁蹄的父老乡亲……”在设于保定军校临时行营的办公室内,张学良几乎是声泪倶下的自斥着自己,而蒋介石只是偶尔出言宽慰,在飞往保定的路上,他即已经拿定主意要动眼前的这位义弟和他的东北军,华北局势不容有失!
“……自撤了同东北后,当前全军上下械弹奇缺,防空武器更无,若中央能被械弹,并拨防空高射炮,职定率领东北军的精锐部队誓死反攻,收复热河、保卫华北……”
“汉卿,你的难道我知道,我知道!也是了解的,”
点点头,出奇的蒋介石没有流露作何怒意,而是语气缓和的说道。
“此次热河之失,固然你的责任,我蒋中正亦难免其责!”
出言安慰张学良时,蒋介石同样也提到自己的责任,事实上也是如此。
“现在,热河沦陷,虽日军暂缓脚步,可更大规模进攻近在眼前,而如今国民愤怒难当,舆论更是鼎沸至极,行政院、监察院更是斥声不断……”
与先前的宽慰不同,蒋介石倒起了苦水,他的眉头紧锁,神情更是忧郁难道,而在言语中,又对张学良将军婉言相劝,极力安慰。随后双把话锋一转,立即对张学良的辞职电表示赞赏。
“……汉卿,你这么做,即缓解了民众的怨气,又有益于此时政府团结,能体谅为兄的苦处,体谅中央的不易,实是让为兄汗颜……”
不需要再猜了,张学良知道,自己的这位义兄已经做好了饭,就看自己吃不吃了,现在中央军三个师的部队,已经进入平津一带,而阎锡山的部队主力亦已到达平津地区,这饭即便是黄连饭,自己也只能吞下去。
见张学良的脸色变得难堪,蒋介石怕他思想不通,又十分为难的样子说:
“汉卿,你的诚意和处境我是同情的,从我个人的愿望来说,是不想让你辞职的,可现在举国反日,对你、对我都有不少舆论。当然,中央有领导无方之责,北平有指挥不当之失,可为平全国怒潮,我们两人之中得有一个人辞职。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就象你我同舟共命,但一条独木小船容不了两人过河,如二人倶乘,一定会同遭灭顶;若是先有一人下水,让另一个人先渡过去,然后再设法渡那个人,则二人皆可得救矣!”
说罢,蒋介石的目光直逼张学良。这谈话和咄咄逼人的架势,如同是一道突如其来的最后通牒。
面对这如同最后通牒般的话语,张学良只是低着头,以沉默应对,而蒋介石见张学良这样的表情,便再次出言安慰道:
“这时候你下野,有百利而无一害。过一阵日,你便飞到上海,出洋考察避开风头,不日全国视线必将为长城抗敌所吸引,待你出洋考察后,舆论自然也就没有了指责的对象,汉卿,辞职只是暂时的,出洋考察也是暂时的,回来后,你继续做统率你的东北军。出洋的手续我已安排人替你准备好了,你出洋几个月再返回来,到时恢复你的原职,你觉得怎么样?”
心知没有任何退路的张学良知其用意,愤然说道:
“如此,我就听从大哥的安排吧!”
见张学良同意下野,蒋介石的心下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朝着站在一旁的宋子文说道。
“我就说汉卿是能顾全大局的!”
宋子文对蒋介石的“好意”,心领神会,赞叹不已,在旁帮腔说道:
“好,好,难得汉卿顾全大局。”
(未完待续。如果
只愿这山河常青……
……………………………………
……………………………………
请大家踊跃发帖,活跃本吧!
有能力的同学,请前去创世支持。
……………………………………
章节连载总贴:
北平,前顺承王府张学良官邸
此时这顺承王府内,终于不再那官邸小乐队演奏的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了,自然的,也不再有人跳舞了,有的只是萦绕于此间的阴云,与官邸内诸人的满面愁容。
不过只是短短数日,曾经口口声声要“誓死保卫”的热河全省几近沦陷,曾声震耳欲聋的“誓死杀敌”的军队,仓皇撤入关内,几乎呈一撤千里之势,而在日军夺取了热河后,其又从年初失陷的山海关继续向华北进军,威逼平、津,这一切都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人们对张学良自然也就失望至极,认为他先失东北,又指挥失误坐失热河,是置国难家仇于不顾,真乃孺子不可教也。
“……中国出席国联会议的代表颜惠庆、顾维钧两位外交官发电外交部,他们认为热河丢失太过于丢脸,使得他们无法在列强面前抬起头来,已向外交部递交了辞职报告……
“……监察院的邵鸿基、高一涵等7名委员随即联名弹劾张学良和汤玉麟……”
在办公室内,一身军装虽人显痩削、面色苍白天,但却依然显得好不英俊的张学良,神情呆滞的坐在那,听着下属的报告,而每一次报告都让张学良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恐惧,他以为……
可现在,甚至就连同东北军也离心离德了,去年锦州之失,导致他同汪精卫彻底决裂,当时身为行政院长的汪精卫表示自己作为中央最高行政长官也无法左右张学良,愿意立即引咎辞职,以说明指责张学良并非是二人的权力斗争。此举一出,全国舆论哗然,一致指责张学良的军阀行为。
张学良此时倒是玩了个高明的政治手段,他一方面在北平声泪倶下的表示愿意和汪精卫一起辞职。另外又让东北军将领向中央通电表示全力支持他,不让他下野。中央鉴于张学良身份特殊,拥有实际军权,不便于随意撤换,所以华北的军政权力还是由他控制。
如此总算是安然度过此关,可这一次却不一样,上一次,东北军内还团结非常,而且又有中央未拨款物的前因,但这一次,东北军中不仅是少壮派就连同许多老将,亦对自己心怀不满,认为他根本就没有带领大家打回老家的意思。
而就在昨天,试探着给蒋介石发去一份索要物资的电报后,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个小时,蒋竟然还未复电,那只是试探,试探南京的态度,而现在,那位的态度显然再明确不过了,他在等着,等着自己的电报。
“主任,无论如何,这次,怕不有所表示,都很难过关了!”
王以哲看着神情萎靡的主任,在心下暗叹着,若是当初主任不是把兵力集中于平津,而是如南京的那位建议一样,在去年便以抗日为名,调动数旅赶赴承德逮捕汤老虎,东北军精锐再尽赴热河,又岂有今日之危局。
有所表示!
眉头蹙成一团,张学良自然知道,这个有所表示是什么,是自请辞职,在南京的斥责到来之前,便自请辞职,如果方能堵天下悠悠众口,待风头稍过,再行定计。
“可,若是我自动请辞,那位又借口整编咱们的队伍怎么办?”
辞职不是不行,对于东北军,张学良极有信心,这支队伍毕竟是他爹一手创办的,老将们也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即便是少壮派当年也是和他一同地讲武堂出来,而且,自己在,现要无根无萍的东北军,还能向中央索要物资,自己不在,中央谁还会理会他们?
这年月,没有什么比队伍更重要的,地盘没有了,手中有队伍,就还能打出地盘,可若是没了队伍,那可就什么都不是了,这一点,他懂,同样,在坐的这些人都懂。而且这请辞,也不过只是一个推辞,现在华北局势如何,他姓蒋的又岂敢临阵换将。
“那就让他们整编!”
王以哲的话让张学良一惊,原本看似萎靡不振的他睁大眼睛,几乎不可置信的看着王以哲。
“就是让姓蒋的整编,编余的,遣散也就遣散了,兄弟们的怒气、怨气,那也是朝南京身上撒,整编的时候他们要什么,咱们给什么,反正想塞人,想都别想,他姓蒋的想塞人,先问问二十万弟兄再说,那些南方佬,想拉走咱们东北军,可没那么容易!”
又是一人的话声传了过来,虽说只是建议,甚至还带着怒意,可张学良也知道,那是在长时的思索后,张学良点点头说道。
“拟电……热河之变,来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下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百喙奚辞……应恳迅赐明令,准免本兼各职,以示愆儆。”
“主任,南京急电!”
电报发出后一个小时,机要员拿着文件夹走了进来,一听是南京急电,张学良连忙站起身,看着机要员手中的文件夹,不由紧张起来,是训斥,还是……
“汉卿弟鉴:……”
无论如何,张学良都没有想到,蒋介石竟然不带卫队,便直接飞到了保定,并约他于保定见面,这个消息来的是如此忽然,忽然到他几乎没有任何选择,只能急匆匆召开一个紧急会议后便赶往火车站,乘坐专列前往保定。
“蒋介石在打什么主意?”
在列车向南奔驰的时候,张学良的眉头蹙成一团,在蒋的那份电报中,提到他刚刚抵达保定,请他过去相商反攻事宜。
反攻?
如何反攻?靠他派来的那几个师?冷嘲着,张学良又是一副沉思状,沉思着到保定后如何应对。
“……学良实在是下愧对国民之信任、上愧对国家之重托,更无颜面对东北三千万丧于敌人铁蹄的父老乡亲……”在设于保定军校临时行营的办公室内,张学良几乎是声泪倶下的自斥着自己,而蒋介石只是偶尔出言宽慰,在飞往保定的路上,他即已经拿定主意要动眼前的这位义弟和他的东北军,华北局势不容有失!
“……自撤了同东北后,当前全军上下械弹奇缺,防空武器更无,若中央能被械弹,并拨防空高射炮,职定率领东北军的精锐部队誓死反攻,收复热河、保卫华北……”
“汉卿,你的难道我知道,我知道!也是了解的,”
点点头,出奇的蒋介石没有流露作何怒意,而是语气缓和的说道。
“此次热河之失,固然你的责任,我蒋中正亦难免其责!”
出言安慰张学良时,蒋介石同样也提到自己的责任,事实上也是如此。
“现在,热河沦陷,虽日军暂缓脚步,可更大规模进攻近在眼前,而如今国民愤怒难当,舆论更是鼎沸至极,行政院、监察院更是斥声不断……”
与先前的宽慰不同,蒋介石倒起了苦水,他的眉头紧锁,神情更是忧郁难道,而在言语中,又对张学良将军婉言相劝,极力安慰。随后双把话锋一转,立即对张学良的辞职电表示赞赏。
“……汉卿,你这么做,即缓解了民众的怨气,又有益于此时政府团结,能体谅为兄的苦处,体谅中央的不易,实是让为兄汗颜……”
不需要再猜了,张学良知道,自己的这位义兄已经做好了饭,就看自己吃不吃了,现在中央军三个师的部队,已经进入平津一带,而阎锡山的部队主力亦已到达平津地区,这饭即便是黄连饭,自己也只能吞下去。
见张学良的脸色变得难堪,蒋介石怕他思想不通,又十分为难的样子说:
“汉卿,你的诚意和处境我是同情的,从我个人的愿望来说,是不想让你辞职的,可现在举国反日,对你、对我都有不少舆论。当然,中央有领导无方之责,北平有指挥不当之失,可为平全国怒潮,我们两人之中得有一个人辞职。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就象你我同舟共命,但一条独木小船容不了两人过河,如二人倶乘,一定会同遭灭顶;若是先有一人下水,让另一个人先渡过去,然后再设法渡那个人,则二人皆可得救矣!”
说罢,蒋介石的目光直逼张学良。这谈话和咄咄逼人的架势,如同是一道突如其来的最后通牒。
面对这如同最后通牒般的话语,张学良只是低着头,以沉默应对,而蒋介石见张学良这样的表情,便再次出言安慰道:
“这时候你下野,有百利而无一害。过一阵日,你便飞到上海,出洋考察避开风头,不日全国视线必将为长城抗敌所吸引,待你出洋考察后,舆论自然也就没有了指责的对象,汉卿,辞职只是暂时的,出洋考察也是暂时的,回来后,你继续做统率你的东北军。出洋的手续我已安排人替你准备好了,你出洋几个月再返回来,到时恢复你的原职,你觉得怎么样?”
心知没有任何退路的张学良知其用意,愤然说道:
“如此,我就听从大哥的安排吧!”
见张学良同意下野,蒋介石的心下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朝着站在一旁的宋子文说道。
“我就说汉卿是能顾全大局的!”
宋子文对蒋介石的“好意”,心领神会,赞叹不已,在旁帮腔说道:
“好,好,难得汉卿顾全大局。”
(未完待续。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