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大捷,大捷!”
穿着火红色铠甲和披风的骑士已经足够显眼,再加上跨下的枣红马,手中挥舞的报捷红旗,这使得他整个人就象是一团飞驰着的烈火,马蹄所至之处,这个骑士都是不停的呼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旗帜,.
“听说是德州打了一个大胜仗。”
“不得了啊,野战打东虏大军打胜了。”
“怪不得这般模样,国朝这几十年,打东虏都是守城,野战大捷,这还是头一回吧。”
“我朝兴盛有望,太子千岁真是叫人佩服的紧啊。”
随着报捷信使过去,一边旁观的人也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这个报捷的信使已经是第五拔了,在昨天半夜,就是不停的有信使过来报信,一拨接着一拨,动静实在是很大。
现在方圆几十里的清江什么人没有?
就算是饭馆的老板也不是普通人,多半是从北方流落过来,做点小生意贴补家计,真正目不识丁的粗人反而比以前要少的多,外来人口,多半还是当时敢闯敢动的人物,所以识字和知道朝堂之事的人也实在不少。
从半夜时就不停的有怒马飞驰而过,同时大声呼喊着报捷的声响,被吵醒的人们知道内情之后,也都是一脸的兴奋,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议论说笑。
毕竟,现在农民军已经被清军撵到陕北去了,原本人们心中李自成是最大威胁的定论在清江行营新闻司的不懈宣传下已经被清军替代。
人们早就惊觉,东虏早就不是那个小小部落,而是拥有整个关外和蒙古,幅员万里的大国,是一个强大的异族新兴势力,除了东虏自己的力量以外,它还和一直为祸明朝的蒙古联合起来,野心勃勃,试图再度将汉人奴役,将汉人重新编为奴隶来压迫!
在这种宣传之下,清军又已经占据了北京和河北山西等处,明显没有退出关外的打算,这种实打实的威胁如果没有刻意的宣传,明白的人很少,事实上在历史上清军已经打入陕北和关中时,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还在幻想着借虏平贼,幻想着和清朝划江而治。
他们不是不清楚清军的力量,但正是因为太过清楚了,所以最大的幻想反而就是能用南方的地利把异族的铁骑挡在北方。
这当然是在痴人说梦!
这种想法也是被新闻司严厉驳斥,从元建大都开始,北方的情形已经和唐朝之前不同,南方的漕米要不停的运向北方,元重海漕,一年也是运粮百万石以上,大明立国之初,一年运到北京的漕米是四百万石!
没有南方的经济流通和粮食供给,北方根本就无法自立,根本没有财力和物力维持一个百万人口的庞大首都!
这种论点,在当时的朝堂和民间都是绝对新鲜,但对很多沉迷在历史上划江而治的偏安迷梦中的士大夫来说,无疑就是当头一棍。
这是老百姓都能明白的事实,更何况那些好歹还有点智识的士大夫。
现在的时势,和金与南宋时的对峙已经是完全不同,金能忍受南宋的存在,一则是战事不顺,二来便是有完全的自给自足的能力,现在时势易转,北京如果没有南漕,情当如何?这是明显的事实,完全并不需要多想就能明白。
到此时,民间和朝堂舆论已经完全被掌握,对东虏的重视和防范心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都高涨起来。
毕竟一想到被异族统治的下场,所有人都是不寒而粟,哪怕就是最颟顸无能无用的官僚,也是如此。
历史上李自成入北京,九成以上的官员选择投降和合作。而满清一入京师,大量的官员都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南逃,这种民族之间的排它性还是很强烈的。
朝堂和民间的情绪也是罕见的被调动起来,这其中当然是新闻司占了九成的功劳。
包括眼前这样的红旗报捷,也是新闻司想出来的花样,用来振奋和鼓舞人气,宣传朝廷德令等等,都有比干巴巴的邸抄完全无法相比的奇效。
新的报捷信使一路驰入太子在清江的行邸,到了地方,自有官吏含笑迎上前去,牵下战马,东宫直卫营的管带刘兆辉亲自从台阶上匆忙而下,将这个报捷的士兵一路引领上去。
这个信使是秦军中军的人,受命之后就是策马狂奔,从徐州到淮安几百里地,他一天半的时间就赶了来,一路上除了歇息过一个时辰吃饭和小歇外,就是换马不换人,一直到清江行营为止。
此时此刻,入得太子办理行政军务的大殿,这个秦军久在中军也是个有见识的,见太子正殿不过是单檐歇山顶,规制也只是五开间,行制不大,也没有用华雕异彩,更没有什么见识之外的摆设,到了此时,他也是衷心赞叹,太子的不饰华采,不重虚饰享乐,看来是传言不虚。
“好么,又来一个?那大伙就把手上的活都放一下,听听是怎么说。”
信使刚入正殿,就是听到一个青年在乐呵呵的说笑着。
这个殿中,敢这么说话的,当然是皇太子殿下一人耳。当下也是不敢怠慢,急步上前,屈膝跪下,朗声报名。
“你是前方杀敌的勇士,起来说话吧。”
还是那个声音,十分柔和,叫这个信使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他大着胆子抬起头来偷眼打量,却是见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般的人物,正微笑着看向自己。
乍看太子,似是叫人失望,年纪太小,不象是睿智稳重能统驭大局的人物。
但被眼神一扫,只觉眼中凛然若有威光,那是只有长期掌握重权的上位者才有的眼神,再配上高大雄健的身姿,举手投足的那种夷然气势,只看了两眼,那个信使心中害怕,便是不敢再看了。
“来说说,太保派尔来,有什么新消息么?”
山东战场的发展和战果,是朱慈烺绝没有想到的!
他也是被自己所熟知的历史给局限住了,他没有想到,因为自己在山东的活动和派出了朱大典这样的能干的官僚,山东的局势并没有如历史上发展的那样落入清军或是对半而分,而是大半落在了明朝这边。
毕竟山东遭遇闯军的祸害较小,当地的士绅也很出色,不少地方就是士绅在召集兵马维持着。山东那边的宗族力量也不弱,士绅中只要有财力和决心,很快就能拉起一支兵马来。
比如刘孔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靠其祖、父的余荫,刘孔和很快就能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并且一路南下,成为正规军之一。
如果没有相当的力量,此人也不会成为刘泽清所部的一支偏师,刘孔和由一个白丁成为一个副将。
在山东,这样的士绅最少有数十过百,所号召的人数也有数以十万计。
真实历史上,是史可法和马士英的短视葬送了山东的大好局面,而自从朱慈烺决定派朱大典经略山东,并且给朱大典兵马和物资支持之后,整个明末的历史,无形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东大半为明所有,已经威胁到天津和京畿,这是清军在战略形态上十分不利的地方,也是很难容忍的地方。
而河南现在是三方势力并存,清据有一半多一些的地盘,顺军和明军各有一小半,顺军的势力主要是在南阳府和唐、邓一带,与襄阳联结。
而明的势力主要就是在睢州一带,在平虏军骑兵和河南镇总兵李成栋的不懈努力下,对岸的清军已经不断后缩,现在清军的态度也很吊诡,多铎原本是在怀庆一带,预备带主力进击潼关,但山东和河南的明军一动,多铎明显被牵制住了,北京方面,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任由多铎这一支强军被放在怀庆一带,无法动弹。
究竟是向西还是向南,一时之间居然无法决断,这也是清军整体战略形势变为恶化的结果。
多尔衮之所以在山东这么用力,派出了朱慈烺意料之外的大军,主要目的还是要巩固山东和河南战场,等西征军腾出手南下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十分稳定的大后方。
但很显然,这个打算在目前来看是完全落空了。
至于朱慈烺这边,大捷之后,反而引起了行营短暂的混乱。
当初派三营兵去山东战场,判断是山东战场的清军不会超过四千人,加上新附汉军不过万人左右,以山东和徐州两镇兵马加三营平虏军,打起来十分轻松,不会有什么意外,谁料敌人的实力是以倍增,而山东和徐镇加上平虏军一样拿了下来。
更叫朱慈烺高兴的就是这一仗不仅是打赢了,而且是平虏军为主力!
平虏军的炮营,和平虏军的步营,在这一战中,都是展露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支明军的实力!
在孙传庭的奏报上,已经对平虏军给了最高等级的判定,在孙传庭看来,平虏军在训练方法和装备和士气上,完全超过徐镇和山东镇,当年的辽镇也相差甚远,尽管严重缺乏战斗经验,但平虏军已经是无愧于海内第一强军。
穿着火红色铠甲和披风的骑士已经足够显眼,再加上跨下的枣红马,手中挥舞的报捷红旗,这使得他整个人就象是一团飞驰着的烈火,马蹄所至之处,这个骑士都是不停的呼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旗帜,.
“听说是德州打了一个大胜仗。”
“不得了啊,野战打东虏大军打胜了。”
“怪不得这般模样,国朝这几十年,打东虏都是守城,野战大捷,这还是头一回吧。”
“我朝兴盛有望,太子千岁真是叫人佩服的紧啊。”
随着报捷信使过去,一边旁观的人也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这个报捷的信使已经是第五拔了,在昨天半夜,就是不停的有信使过来报信,一拨接着一拨,动静实在是很大。
现在方圆几十里的清江什么人没有?
就算是饭馆的老板也不是普通人,多半是从北方流落过来,做点小生意贴补家计,真正目不识丁的粗人反而比以前要少的多,外来人口,多半还是当时敢闯敢动的人物,所以识字和知道朝堂之事的人也实在不少。
从半夜时就不停的有怒马飞驰而过,同时大声呼喊着报捷的声响,被吵醒的人们知道内情之后,也都是一脸的兴奋,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议论说笑。
毕竟,现在农民军已经被清军撵到陕北去了,原本人们心中李自成是最大威胁的定论在清江行营新闻司的不懈宣传下已经被清军替代。
人们早就惊觉,东虏早就不是那个小小部落,而是拥有整个关外和蒙古,幅员万里的大国,是一个强大的异族新兴势力,除了东虏自己的力量以外,它还和一直为祸明朝的蒙古联合起来,野心勃勃,试图再度将汉人奴役,将汉人重新编为奴隶来压迫!
在这种宣传之下,清军又已经占据了北京和河北山西等处,明显没有退出关外的打算,这种实打实的威胁如果没有刻意的宣传,明白的人很少,事实上在历史上清军已经打入陕北和关中时,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还在幻想着借虏平贼,幻想着和清朝划江而治。
他们不是不清楚清军的力量,但正是因为太过清楚了,所以最大的幻想反而就是能用南方的地利把异族的铁骑挡在北方。
这当然是在痴人说梦!
这种想法也是被新闻司严厉驳斥,从元建大都开始,北方的情形已经和唐朝之前不同,南方的漕米要不停的运向北方,元重海漕,一年也是运粮百万石以上,大明立国之初,一年运到北京的漕米是四百万石!
没有南方的经济流通和粮食供给,北方根本就无法自立,根本没有财力和物力维持一个百万人口的庞大首都!
这种论点,在当时的朝堂和民间都是绝对新鲜,但对很多沉迷在历史上划江而治的偏安迷梦中的士大夫来说,无疑就是当头一棍。
这是老百姓都能明白的事实,更何况那些好歹还有点智识的士大夫。
现在的时势,和金与南宋时的对峙已经是完全不同,金能忍受南宋的存在,一则是战事不顺,二来便是有完全的自给自足的能力,现在时势易转,北京如果没有南漕,情当如何?这是明显的事实,完全并不需要多想就能明白。
到此时,民间和朝堂舆论已经完全被掌握,对东虏的重视和防范心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都高涨起来。
毕竟一想到被异族统治的下场,所有人都是不寒而粟,哪怕就是最颟顸无能无用的官僚,也是如此。
历史上李自成入北京,九成以上的官员选择投降和合作。而满清一入京师,大量的官员都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南逃,这种民族之间的排它性还是很强烈的。
朝堂和民间的情绪也是罕见的被调动起来,这其中当然是新闻司占了九成的功劳。
包括眼前这样的红旗报捷,也是新闻司想出来的花样,用来振奋和鼓舞人气,宣传朝廷德令等等,都有比干巴巴的邸抄完全无法相比的奇效。
新的报捷信使一路驰入太子在清江的行邸,到了地方,自有官吏含笑迎上前去,牵下战马,东宫直卫营的管带刘兆辉亲自从台阶上匆忙而下,将这个报捷的士兵一路引领上去。
这个信使是秦军中军的人,受命之后就是策马狂奔,从徐州到淮安几百里地,他一天半的时间就赶了来,一路上除了歇息过一个时辰吃饭和小歇外,就是换马不换人,一直到清江行营为止。
此时此刻,入得太子办理行政军务的大殿,这个秦军久在中军也是个有见识的,见太子正殿不过是单檐歇山顶,规制也只是五开间,行制不大,也没有用华雕异彩,更没有什么见识之外的摆设,到了此时,他也是衷心赞叹,太子的不饰华采,不重虚饰享乐,看来是传言不虚。
“好么,又来一个?那大伙就把手上的活都放一下,听听是怎么说。”
信使刚入正殿,就是听到一个青年在乐呵呵的说笑着。
这个殿中,敢这么说话的,当然是皇太子殿下一人耳。当下也是不敢怠慢,急步上前,屈膝跪下,朗声报名。
“你是前方杀敌的勇士,起来说话吧。”
还是那个声音,十分柔和,叫这个信使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他大着胆子抬起头来偷眼打量,却是见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般的人物,正微笑着看向自己。
乍看太子,似是叫人失望,年纪太小,不象是睿智稳重能统驭大局的人物。
但被眼神一扫,只觉眼中凛然若有威光,那是只有长期掌握重权的上位者才有的眼神,再配上高大雄健的身姿,举手投足的那种夷然气势,只看了两眼,那个信使心中害怕,便是不敢再看了。
“来说说,太保派尔来,有什么新消息么?”
山东战场的发展和战果,是朱慈烺绝没有想到的!
他也是被自己所熟知的历史给局限住了,他没有想到,因为自己在山东的活动和派出了朱大典这样的能干的官僚,山东的局势并没有如历史上发展的那样落入清军或是对半而分,而是大半落在了明朝这边。
毕竟山东遭遇闯军的祸害较小,当地的士绅也很出色,不少地方就是士绅在召集兵马维持着。山东那边的宗族力量也不弱,士绅中只要有财力和决心,很快就能拉起一支兵马来。
比如刘孔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靠其祖、父的余荫,刘孔和很快就能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并且一路南下,成为正规军之一。
如果没有相当的力量,此人也不会成为刘泽清所部的一支偏师,刘孔和由一个白丁成为一个副将。
在山东,这样的士绅最少有数十过百,所号召的人数也有数以十万计。
真实历史上,是史可法和马士英的短视葬送了山东的大好局面,而自从朱慈烺决定派朱大典经略山东,并且给朱大典兵马和物资支持之后,整个明末的历史,无形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东大半为明所有,已经威胁到天津和京畿,这是清军在战略形态上十分不利的地方,也是很难容忍的地方。
而河南现在是三方势力并存,清据有一半多一些的地盘,顺军和明军各有一小半,顺军的势力主要是在南阳府和唐、邓一带,与襄阳联结。
而明的势力主要就是在睢州一带,在平虏军骑兵和河南镇总兵李成栋的不懈努力下,对岸的清军已经不断后缩,现在清军的态度也很吊诡,多铎原本是在怀庆一带,预备带主力进击潼关,但山东和河南的明军一动,多铎明显被牵制住了,北京方面,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任由多铎这一支强军被放在怀庆一带,无法动弹。
究竟是向西还是向南,一时之间居然无法决断,这也是清军整体战略形势变为恶化的结果。
多尔衮之所以在山东这么用力,派出了朱慈烺意料之外的大军,主要目的还是要巩固山东和河南战场,等西征军腾出手南下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十分稳定的大后方。
但很显然,这个打算在目前来看是完全落空了。
至于朱慈烺这边,大捷之后,反而引起了行营短暂的混乱。
当初派三营兵去山东战场,判断是山东战场的清军不会超过四千人,加上新附汉军不过万人左右,以山东和徐州两镇兵马加三营平虏军,打起来十分轻松,不会有什么意外,谁料敌人的实力是以倍增,而山东和徐镇加上平虏军一样拿了下来。
更叫朱慈烺高兴的就是这一仗不仅是打赢了,而且是平虏军为主力!
平虏军的炮营,和平虏军的步营,在这一战中,都是展露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支明军的实力!
在孙传庭的奏报上,已经对平虏军给了最高等级的判定,在孙传庭看来,平虏军在训练方法和装备和士气上,完全超过徐镇和山东镇,当年的辽镇也相差甚远,尽管严重缺乏战斗经验,但平虏军已经是无愧于海内第一强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朝当太子,回到明朝当太子最新章节,回到明朝当太子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朝当太子,回到明朝当太子最新章节,回到明朝当太子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