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青看到自己拜把子的兄长,心中也有了一些激动。这几年自己去欧洲、在阿拉伯帝国四处征战。虽然苦没有少吃,但总体上心情是舒畅的。跟着那个济王千岁就是爽,无论走到哪里,“华夏人”都是大爷。没有人摆脸色,也没有人不恭敬。有那么一个两个,都被当地的总督、苏丹们自觉的拉去砍了脑袋。
可看着自己曾经的盟兄李璮,就知道他在蒙古人手下生活的并不快活。尤其是此刻因为阿拉伯方面的战争,而军力这吃紧的状态下,就更是如此。而且亲王忽必烈与赵旭此刻应该还没有回到大漠,倘若他们已经回来的话,那么蒙古人应该更加紧张才对。
“李都督,这么久没见,一向可好啊?”
蒲金书对待外面的官员们,多少还有些书生之气。不至于仿佛“华夏军”的军官,不管走到哪里,对面只要不是汉人,就是一付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模样。虽然他们在“华夏帝国”的范围里,个个都是遵纪守法的好人,但出了国门之后,怎么看都是一付强盗模样。
章青知道“华夏军”走到哪里,都是那付德性。这益州地界里,“华夏军”的士兵时常来来往往,这就让李璮不得不把蒙古兵时常差在军营里。因为“华夏军”的士兵可不管那么多,倘若看到欺负汉人的蒙古人,抬手就是一枪直接打爆脑袋。要不就是连夜增兵把军营里的蒙古人杀光,而不管他们是谁的手下。
按说“华夏军”如此无法无天,那就派大军来把他们灭了啊。配吗?蒙古人配说些话吗?十几万大军让赵伏波不到1万人的骑兵,打得满地的找牙,连主将都差点逃不回去,他们有什么资格来与“华夏军”叫板呢。此刻李璮并不知道这些,他中是知道有那些“华夏军”士兵们在,就不能让汉人吃亏,不然他们报复起来的时候,那手段总是令人担心的。
在益州的蒙古兵,因为这种冲突,已经被“华夏军”杀的差不多了。原先将近10000人的骑兵,此刻剩下不的过几百,李璮干脆就给送回到蒙古地界里去。因为“华夏的商人”们来来往往他阻挡不了,“华夏军”上岸办事的话他同样阻拦不了。倘若“华夏军”不高兴了,拿附近的蒙古军营开刀,他依然阻拦不了。
只不过以前使用的多数都是“轮回炮”和“榴弹发射器”之类的玩意,这一次看章青装备,只好这“华夏军”又要换装了。章青见到盟兄,自然心中激动,只不过作为“华夏军”的军官,他已经养成了先公事后私事的习惯。
“李教督,是啊几年不见,我们大家都有些变化。这一包资料,是来自华夏岛军官学校的。殿下打算提升您到骠骑一级的军职,只是这读书与考试是免不了的。您有三个月复习的时候,到时还请大驾光临济州岛,到那儿即将建立起来的军校分校参加考试。殿下说了,考上哪一级是哪一级,不过殿下的意思,倒有意让您带领一支为数20000的虎狼之师呢!”
话说到这里就够明白了,倘若他李璮要是不识抬举,蒙古人的下场自然也就是汉奸的下场。前面说过汉奸的处置办法,自然也是以杀为主的。
“在下感谢殿下的栽培,感谢章司令的提携,将来到了岛了少不得多多感谢的!”
章青这时依然是一付公事公办的模样,这让李璮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毕竟他是一直呆在这儿的人,不似章青在“华夏军”里呆得久了,整个气质早已经完全变化。而且李璮也不大习惯,“济州岛”上的人,说什么事都是公事公办的模样。
不过他心中倒是明白,因为岳父王文统的书信中说的明白,这天下必然是“华夏帝国”的天下。甚至还告诉他说,大宋不过是“天下之一隅”,而那位殿下得到的天下,何止百倍于大宋。这种说法的分别,自然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与“华夏帝国”所说的天下是两码事。要说“华夏帝国”的势力范围,那现在就大得很了。但说起“华夏帝国”的领土,真正的法治之地,那就没有多少地方了。
蒲金书乌丸一样的眼睛转了几转,知道那是一种文化上的区别,他心中也相信,章青不是如此不念旧的人。只是“华夏军”的人哪,就是那么个脸,不把正事办完,他们不会说闲话的。因此,他接下了李璮的话,带给他赵伏波的口信。
“济王千岁派来大船200艘,运来了大量军火和货物。但济王千岁需要大量的人口,您知道在华夏岛上,正在建立华夏羽林军、而在济州岛上建立的却是骁骑军,李都督您可是把握这次机会,对于骁骑军的司令,殿下可是看好您的呢。只是您知道,军队里的规矩,那是凭本事上的。因此这一次我们来,章青司令也把武器给您带了。没事时候还是多练练吧!”
这么久了,李璮当然知道华夏军的武器厉害,但章青能够把武器亲自给他送来,这里面的事情就很明白了。他才准备说话,但章青在把武器递给他的时候,说话的味道依然是公事公事。
“李都督,无论如何您不能让小兵比下去。武器装备的熟练与精确很重要,但战略、战术的考核更紧张。所以除过教材、武器之外,我还备了一份薄礼。说着话,章青拿来蘸笔、墨水和大叠的本子。”
这些东西,可不对外销售。因为文化提升的一个前提,就是书写、记录工具效率的提高。“华夏帝国”并不打算破坏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或者说句大白话,赵伏波巴不得世上除过“华夏帝国”,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依然保持茹毛饮血的状态才好呢。
就好比他在阿拉伯帝国与欧洲,维护宗教的极权统治的手法一样。让他们永远不要抛弃他们的“传统文化”,也让他们永远被掠夺与奴役下去!
可看着自己曾经的盟兄李璮,就知道他在蒙古人手下生活的并不快活。尤其是此刻因为阿拉伯方面的战争,而军力这吃紧的状态下,就更是如此。而且亲王忽必烈与赵旭此刻应该还没有回到大漠,倘若他们已经回来的话,那么蒙古人应该更加紧张才对。
“李都督,这么久没见,一向可好啊?”
蒲金书对待外面的官员们,多少还有些书生之气。不至于仿佛“华夏军”的军官,不管走到哪里,对面只要不是汉人,就是一付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模样。虽然他们在“华夏帝国”的范围里,个个都是遵纪守法的好人,但出了国门之后,怎么看都是一付强盗模样。
章青知道“华夏军”走到哪里,都是那付德性。这益州地界里,“华夏军”的士兵时常来来往往,这就让李璮不得不把蒙古兵时常差在军营里。因为“华夏军”的士兵可不管那么多,倘若看到欺负汉人的蒙古人,抬手就是一枪直接打爆脑袋。要不就是连夜增兵把军营里的蒙古人杀光,而不管他们是谁的手下。
按说“华夏军”如此无法无天,那就派大军来把他们灭了啊。配吗?蒙古人配说些话吗?十几万大军让赵伏波不到1万人的骑兵,打得满地的找牙,连主将都差点逃不回去,他们有什么资格来与“华夏军”叫板呢。此刻李璮并不知道这些,他中是知道有那些“华夏军”士兵们在,就不能让汉人吃亏,不然他们报复起来的时候,那手段总是令人担心的。
在益州的蒙古兵,因为这种冲突,已经被“华夏军”杀的差不多了。原先将近10000人的骑兵,此刻剩下不的过几百,李璮干脆就给送回到蒙古地界里去。因为“华夏的商人”们来来往往他阻挡不了,“华夏军”上岸办事的话他同样阻拦不了。倘若“华夏军”不高兴了,拿附近的蒙古军营开刀,他依然阻拦不了。
只不过以前使用的多数都是“轮回炮”和“榴弹发射器”之类的玩意,这一次看章青装备,只好这“华夏军”又要换装了。章青见到盟兄,自然心中激动,只不过作为“华夏军”的军官,他已经养成了先公事后私事的习惯。
“李教督,是啊几年不见,我们大家都有些变化。这一包资料,是来自华夏岛军官学校的。殿下打算提升您到骠骑一级的军职,只是这读书与考试是免不了的。您有三个月复习的时候,到时还请大驾光临济州岛,到那儿即将建立起来的军校分校参加考试。殿下说了,考上哪一级是哪一级,不过殿下的意思,倒有意让您带领一支为数20000的虎狼之师呢!”
话说到这里就够明白了,倘若他李璮要是不识抬举,蒙古人的下场自然也就是汉奸的下场。前面说过汉奸的处置办法,自然也是以杀为主的。
“在下感谢殿下的栽培,感谢章司令的提携,将来到了岛了少不得多多感谢的!”
章青这时依然是一付公事公办的模样,这让李璮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毕竟他是一直呆在这儿的人,不似章青在“华夏军”里呆得久了,整个气质早已经完全变化。而且李璮也不大习惯,“济州岛”上的人,说什么事都是公事公办的模样。
不过他心中倒是明白,因为岳父王文统的书信中说的明白,这天下必然是“华夏帝国”的天下。甚至还告诉他说,大宋不过是“天下之一隅”,而那位殿下得到的天下,何止百倍于大宋。这种说法的分别,自然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与“华夏帝国”所说的天下是两码事。要说“华夏帝国”的势力范围,那现在就大得很了。但说起“华夏帝国”的领土,真正的法治之地,那就没有多少地方了。
蒲金书乌丸一样的眼睛转了几转,知道那是一种文化上的区别,他心中也相信,章青不是如此不念旧的人。只是“华夏军”的人哪,就是那么个脸,不把正事办完,他们不会说闲话的。因此,他接下了李璮的话,带给他赵伏波的口信。
“济王千岁派来大船200艘,运来了大量军火和货物。但济王千岁需要大量的人口,您知道在华夏岛上,正在建立华夏羽林军、而在济州岛上建立的却是骁骑军,李都督您可是把握这次机会,对于骁骑军的司令,殿下可是看好您的呢。只是您知道,军队里的规矩,那是凭本事上的。因此这一次我们来,章青司令也把武器给您带了。没事时候还是多练练吧!”
这么久了,李璮当然知道华夏军的武器厉害,但章青能够把武器亲自给他送来,这里面的事情就很明白了。他才准备说话,但章青在把武器递给他的时候,说话的味道依然是公事公事。
“李都督,无论如何您不能让小兵比下去。武器装备的熟练与精确很重要,但战略、战术的考核更紧张。所以除过教材、武器之外,我还备了一份薄礼。说着话,章青拿来蘸笔、墨水和大叠的本子。”
这些东西,可不对外销售。因为文化提升的一个前提,就是书写、记录工具效率的提高。“华夏帝国”并不打算破坏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或者说句大白话,赵伏波巴不得世上除过“华夏帝国”,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依然保持茹毛饮血的状态才好呢。
就好比他在阿拉伯帝国与欧洲,维护宗教的极权统治的手法一样。让他们永远不要抛弃他们的“传统文化”,也让他们永远被掠夺与奴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