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上,挪威海战的影响也不小。
最重要的间接影响,就是让英国当局放弃了在地中海开辟新战场的想法。五月底,近四十万英法联军到达埃及,而没有像英国当局规划的那样,在希腊的萨诺尼卡、或者是达达尼尔海峡开辟新战场。
虽然四十万大军,足以稳住中东战局,确保苏伊士运河在英国手里,但是却没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比如向奥斯曼帝国施加压力,迫使奥斯曼帝国在其他战线上撤兵,以减轻盟友的负担。
要知道,此时奥斯曼帝国把重点放在了高加索地区。
随着罗马尼亚参战,加上保加利亚倾向于轴心国集团,奥斯曼帝国除了在中东地区向苏伊士运河挺进之外,把大部队放在了黑海东岸,与俄国争夺争夺高加索地区,夺回被俄国侵占的领土。
虽然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甚至不如俄军,但是对于已经千疮百孔的俄国来说,这一点点压力也足够使其阵脚大乱,更成为引发内乱的导火索。六月上旬,俄国国内就发生了数十起暴动。
最严重的一次暴动发生在六月七日,圣彼得堡的数十万工人因工资太低,已经无法维持生计,进行总罢工。俄国当局没有进行安抚,而是出动哥萨克骑兵,对进行游行示威的工人进行镇压。很快,镇压行动就演变成了流血冲突。成百上千的工人倒在了哥萨克骑兵的枪口之下,还有更多的平民遭殃。可惜的是,镇压并没收到应有的效果。接下来三日,俄国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动员,越来越多的工人与民众走上街头,表达对俄当局的不满,要求尽快结束战争行动。
内乱,影响到了前线俄军。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近千万俄军中,至少有一百万当了逃兵、或者正准备当逃兵。整个六月,前线俄军军官的主要任务不是如何策划与敌人作战,而是如何防止手下的士兵逃跑。别说普通步兵,就连精锐的哥萨克骑兵中都出现了不少逃兵,甚至有一些主动向战线对面的德军投降。
这样的俄军,还能打吗?
更重要的是,鲁登道夫已经策划好了下一轮进攻行动,并且在东线集结了将近一百个师的大军。奥匈帝国方面,康拉德也在西里西亚地区集结了一百多个师,准备配合德军攻入俄国境内。即便是刚刚参战的罗马尼亚都动员了近六十个师的兵力,随时听候鲁登道夫的调度与差遣。
鲁登道夫没有在六月发动进攻,与保加利亚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德皇的旨意,如果保加利亚在六月的最后一天依然没有参战,那么东线德军将首先与罗军攻打保加利亚,铲除这个潜在的隐患,然后挥师北上,联合奥匈帝国,一同向俄罗斯的乌克兰地区进军。
也就是说,当时鲁登道夫手里有两套作战计划。
所幸的是,六月三十日,保加利亚接受了帝国开出的条件,并且在当天下午正式向英法俄宣战。
两天之后,即七月二日,鲁登道夫在东线发动了代号“巴巴罗萨”的进攻行动。
当天,德、奥匈、罗、保就投入了二百四十个师,在长达一千八百公里的战线上,向俄军发动进攻。此外,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鲁登道夫还动用了三十个德军师,在海军战舰的支援与掩护下,向北挺进。
东线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进攻打响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轴心**队,俄军几乎没有进行抵抗,在七月二日当天就整体后撤了将近三十公里。
虽然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非常能干,算得上是这场大战中比较有才华的统帅,他也非常及时的下达了撤退命令,希望避开轴心**队的锋芒,在第二道防线上站稳脚跟,再发动反击,但是俄军的表现却很不给力,在退到第二道防线之后,并没有像布鲁希洛夫想像的那样站住脚。
七月七日,俄军的第二道防线被突破。
五天之内,已有一百八十个俄军师被击溃,超过一百万俄军官兵不是战死、就是成了战俘。
前线俄军战败,后方就更加不稳定了。
七月十日,圣彼得堡再次爆发大规模动乱,近百万工人与市民走上街头,要求沙皇立即结束这场战争。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整个俄国都被绝望笼罩着,没人能够看到希望。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人能够看到俄国能够依靠盟国的援助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而根源就是英国皇家海军丧失了战略优势,甚至丢掉了北海的制海权,难以在短期内打通最为便捷的海上通道。
七月十七日,“巴巴罗萨行动”结束。
在十五天的战斗中,总计二百七十个俄军师被击溃,一百七十六万俄军官兵伤亡或者被俘。
此战之后,俄军彻底瘫痪了。
当时,俄军败得有多惨呢?
在不到一年的战争中,俄军总共战死三百六十八万余人、伤残五百七十多万,而被俘的高达七百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大战爆发之后,德军总共开设了四十个战俘营,最多只能容纳二百万战俘。当时还有很多人认为,根本用不着开设这么多的战俘营,因为战争肯定能在半年之内结束,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俘。仅仅过了三个月,这四十个战俘营就人满为患了。到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德军开设的战俘营超过了一百个。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也无法容纳下所有俄国战俘,更别说英国与法国的战俘了。此外,当时在东线作战的德军总共还不到两百万,加上奥匈帝国与罗马尼亚等盟友的军队,总兵力也不到六百万。也就是说,俄国战俘的总量,超过了东线战场上轴心国的作战部队!
打成这个样子,俄国离战败还远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俄国已经战败了,而俄国离崩溃只欠缺最后一个必然条件。虽然冯承乾不知道这个必要条件能在什么时候形成,但是可以肯定,只要俄国受到的战争压力没有减轻,就肯定会到来。
为此,七月二十日,冯承乾专门返回柏林,向德皇提出建议。
这个时候,德皇也在考虑是否继续在东线用兵。
鲁登道夫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德皇的预期。当然,这并非鲁登道夫一个人的功劳,东线德军参谋长霍夫曼少将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霍夫曼的重要性在鲁登道夫之上,因为正是他对俄军的深入了解,才让鲁登道夫抓住了俄军的致命弱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此外,包括“巴巴罗萨行动”在内,东线的绝大部分作战计划都是由霍夫曼起草的,鲁登道夫只是执行了霍夫曼制订的计划。在指挥层面上,霍夫曼的准确判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在七月底,德皇破例晋升霍夫曼为帝国陆军上将,并且授予橡叶饰蓝色马克斯勋章。
问题是,德皇认为在东线已经打得足够好了,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
德皇的意思很明确,俄国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可以暂时放在一边,把重点转移到更加重要的西线战场上去。
为此,德皇甚至暗示,只要鲁登道夫支持他,就任命鲁登道夫为西线德军总司令。
也正是德皇的暗示,让鲁登道夫动心了。
问题是,这个时候放过俄国合适吗?
在觐见德皇之前,冯承乾找到了鲁登道夫。
虽然冯承乾是帝国海军将领,与陆军没有多少关系,但是他与鲁登道夫的私人交情非常不错。别忘了,当初鲁登道夫能够得到德皇的重视、或者说能够让德皇认识,就与冯承乾有直接关系。此外,在这场大战中,鲁登道夫能够受到德皇重用,也是冯承乾大力推荐。如果没有冯承乾,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鲁登道夫。
“将军,我此次前来,只为了一件事。”
“很重要吗?”鲁登道夫把茶水端了过来,显得非常客气。
“听说,陛下希望由你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
“陛下确实提到过这件事,只是……”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现在把重点转到西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鲁登道夫没有开口,坐到了冯承乾对面的沙发上。
“别的不说,我们在东线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是吗?”
“如果我说,继续保持现在的进攻势头,而且辅以一些其他手段,我们就有希望在年内击败俄国,你相信吗?”
鲁登道夫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不大相信。
“不可否认,俄军已经战败了,只是俄国还没有倒下。如果送开了勒在俄国脖子受到绞索,这头巨大的北极熊就能缓过气来,并且再次对我们构成威胁。在军事上,我们做得已经足够好了。要想彻底打败俄国,我们只欠缺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什么?”
“在俄国制造一场足以毁灭罗曼诺夫王朝的大规模动乱。”
“这……”
“如果你相信我的判断,那么就再坚持几个月。”
“这么说,你很有把握?”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除此之外,你还要去找到一个人,并且把他送回俄国。”
“谁?”
“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最重要的间接影响,就是让英国当局放弃了在地中海开辟新战场的想法。五月底,近四十万英法联军到达埃及,而没有像英国当局规划的那样,在希腊的萨诺尼卡、或者是达达尼尔海峡开辟新战场。
虽然四十万大军,足以稳住中东战局,确保苏伊士运河在英国手里,但是却没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比如向奥斯曼帝国施加压力,迫使奥斯曼帝国在其他战线上撤兵,以减轻盟友的负担。
要知道,此时奥斯曼帝国把重点放在了高加索地区。
随着罗马尼亚参战,加上保加利亚倾向于轴心国集团,奥斯曼帝国除了在中东地区向苏伊士运河挺进之外,把大部队放在了黑海东岸,与俄国争夺争夺高加索地区,夺回被俄国侵占的领土。
虽然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甚至不如俄军,但是对于已经千疮百孔的俄国来说,这一点点压力也足够使其阵脚大乱,更成为引发内乱的导火索。六月上旬,俄国国内就发生了数十起暴动。
最严重的一次暴动发生在六月七日,圣彼得堡的数十万工人因工资太低,已经无法维持生计,进行总罢工。俄国当局没有进行安抚,而是出动哥萨克骑兵,对进行游行示威的工人进行镇压。很快,镇压行动就演变成了流血冲突。成百上千的工人倒在了哥萨克骑兵的枪口之下,还有更多的平民遭殃。可惜的是,镇压并没收到应有的效果。接下来三日,俄国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动员,越来越多的工人与民众走上街头,表达对俄当局的不满,要求尽快结束战争行动。
内乱,影响到了前线俄军。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近千万俄军中,至少有一百万当了逃兵、或者正准备当逃兵。整个六月,前线俄军军官的主要任务不是如何策划与敌人作战,而是如何防止手下的士兵逃跑。别说普通步兵,就连精锐的哥萨克骑兵中都出现了不少逃兵,甚至有一些主动向战线对面的德军投降。
这样的俄军,还能打吗?
更重要的是,鲁登道夫已经策划好了下一轮进攻行动,并且在东线集结了将近一百个师的大军。奥匈帝国方面,康拉德也在西里西亚地区集结了一百多个师,准备配合德军攻入俄国境内。即便是刚刚参战的罗马尼亚都动员了近六十个师的兵力,随时听候鲁登道夫的调度与差遣。
鲁登道夫没有在六月发动进攻,与保加利亚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德皇的旨意,如果保加利亚在六月的最后一天依然没有参战,那么东线德军将首先与罗军攻打保加利亚,铲除这个潜在的隐患,然后挥师北上,联合奥匈帝国,一同向俄罗斯的乌克兰地区进军。
也就是说,当时鲁登道夫手里有两套作战计划。
所幸的是,六月三十日,保加利亚接受了帝国开出的条件,并且在当天下午正式向英法俄宣战。
两天之后,即七月二日,鲁登道夫在东线发动了代号“巴巴罗萨”的进攻行动。
当天,德、奥匈、罗、保就投入了二百四十个师,在长达一千八百公里的战线上,向俄军发动进攻。此外,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鲁登道夫还动用了三十个德军师,在海军战舰的支援与掩护下,向北挺进。
东线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进攻打响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轴心**队,俄军几乎没有进行抵抗,在七月二日当天就整体后撤了将近三十公里。
虽然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非常能干,算得上是这场大战中比较有才华的统帅,他也非常及时的下达了撤退命令,希望避开轴心**队的锋芒,在第二道防线上站稳脚跟,再发动反击,但是俄军的表现却很不给力,在退到第二道防线之后,并没有像布鲁希洛夫想像的那样站住脚。
七月七日,俄军的第二道防线被突破。
五天之内,已有一百八十个俄军师被击溃,超过一百万俄军官兵不是战死、就是成了战俘。
前线俄军战败,后方就更加不稳定了。
七月十日,圣彼得堡再次爆发大规模动乱,近百万工人与市民走上街头,要求沙皇立即结束这场战争。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整个俄国都被绝望笼罩着,没人能够看到希望。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人能够看到俄国能够依靠盟国的援助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而根源就是英国皇家海军丧失了战略优势,甚至丢掉了北海的制海权,难以在短期内打通最为便捷的海上通道。
七月十七日,“巴巴罗萨行动”结束。
在十五天的战斗中,总计二百七十个俄军师被击溃,一百七十六万俄军官兵伤亡或者被俘。
此战之后,俄军彻底瘫痪了。
当时,俄军败得有多惨呢?
在不到一年的战争中,俄军总共战死三百六十八万余人、伤残五百七十多万,而被俘的高达七百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大战爆发之后,德军总共开设了四十个战俘营,最多只能容纳二百万战俘。当时还有很多人认为,根本用不着开设这么多的战俘营,因为战争肯定能在半年之内结束,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俘。仅仅过了三个月,这四十个战俘营就人满为患了。到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德军开设的战俘营超过了一百个。可惜的是,即便如此,也无法容纳下所有俄国战俘,更别说英国与法国的战俘了。此外,当时在东线作战的德军总共还不到两百万,加上奥匈帝国与罗马尼亚等盟友的军队,总兵力也不到六百万。也就是说,俄国战俘的总量,超过了东线战场上轴心国的作战部队!
打成这个样子,俄国离战败还远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俄国已经战败了,而俄国离崩溃只欠缺最后一个必然条件。虽然冯承乾不知道这个必要条件能在什么时候形成,但是可以肯定,只要俄国受到的战争压力没有减轻,就肯定会到来。
为此,七月二十日,冯承乾专门返回柏林,向德皇提出建议。
这个时候,德皇也在考虑是否继续在东线用兵。
鲁登道夫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德皇的预期。当然,这并非鲁登道夫一个人的功劳,东线德军参谋长霍夫曼少将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霍夫曼的重要性在鲁登道夫之上,因为正是他对俄军的深入了解,才让鲁登道夫抓住了俄军的致命弱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此外,包括“巴巴罗萨行动”在内,东线的绝大部分作战计划都是由霍夫曼起草的,鲁登道夫只是执行了霍夫曼制订的计划。在指挥层面上,霍夫曼的准确判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在七月底,德皇破例晋升霍夫曼为帝国陆军上将,并且授予橡叶饰蓝色马克斯勋章。
问题是,德皇认为在东线已经打得足够好了,没有必要继续打下去。
德皇的意思很明确,俄国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可以暂时放在一边,把重点转移到更加重要的西线战场上去。
为此,德皇甚至暗示,只要鲁登道夫支持他,就任命鲁登道夫为西线德军总司令。
也正是德皇的暗示,让鲁登道夫动心了。
问题是,这个时候放过俄国合适吗?
在觐见德皇之前,冯承乾找到了鲁登道夫。
虽然冯承乾是帝国海军将领,与陆军没有多少关系,但是他与鲁登道夫的私人交情非常不错。别忘了,当初鲁登道夫能够得到德皇的重视、或者说能够让德皇认识,就与冯承乾有直接关系。此外,在这场大战中,鲁登道夫能够受到德皇重用,也是冯承乾大力推荐。如果没有冯承乾,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鲁登道夫。
“将军,我此次前来,只为了一件事。”
“很重要吗?”鲁登道夫把茶水端了过来,显得非常客气。
“听说,陛下希望由你担任西线德军总司令。”
“陛下确实提到过这件事,只是……”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现在把重点转到西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鲁登道夫没有开口,坐到了冯承乾对面的沙发上。
“别的不说,我们在东线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是吗?”
“如果我说,继续保持现在的进攻势头,而且辅以一些其他手段,我们就有希望在年内击败俄国,你相信吗?”
鲁登道夫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不大相信。
“不可否认,俄军已经战败了,只是俄国还没有倒下。如果送开了勒在俄国脖子受到绞索,这头巨大的北极熊就能缓过气来,并且再次对我们构成威胁。在军事上,我们做得已经足够好了。要想彻底打败俄国,我们只欠缺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什么?”
“在俄国制造一场足以毁灭罗曼诺夫王朝的大规模动乱。”
“这……”
“如果你相信我的判断,那么就再坚持几个月。”
“这么说,你很有把握?”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除此之外,你还要去找到一个人,并且把他送回俄国。”
“谁?”
“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